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

bookmark

韓岡負責重整海門港,要將這座並不算太大的港口,變成交州對外輸出的通道。而章惇的工作,除了主持和審覈身爲行營和經略招討司的主官無法推卸的任務,剩下的心思就全部放在重立銅柱上。

他希望能在入京之前,親眼看到銅柱的豎起。將自己的功績用永不磨滅的青銅傳遞到千秋萬代,也讓朝廷的聲威,繼續震懾這一片位處於天涯海角的南疆。

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工作,首先就是要找工匠來。章惇從廣西調集了一批鑄鐘匠——普通的銅匠沒有鑄造大件器物的本事——接着又派人去廣東借調。以他如今的威望,加上日後的前途,廣東的幾位路中監司官,都不會也不敢從中作梗。

很快,來自於嶺外兩路的高手匠人陸陸續續地都抵達了海門,沒有太多耽擱的就開始了設計和鑄造的工作。

至於工料的成本倒是不用在乎太多。一貫小平錢十斤上下,就算融化成數萬斤甚至十萬斤重的銅柱,也就幾千貫、上萬貫而已,數目並不算多,而且也不一定會鑄得那麼重。

從交趾國庫中,官軍並沒有繳獲多少財物。爲了激勵守軍的士氣,在官軍過江之後,李常傑幾乎將國庫裡面的財物全都散盡了。但領錢的人畢竟還是在城中,等官軍攻入升龍府後,這些錢基本上都又收回來了,而且還翻了幾番——多出來的部分,自然是民間原有的財物。

按照事先約定的條款,士兵、將校、官中,以四三三的比例,將戰利品進行分配。掌握在安南經略招討司中的現錢就有三十餘萬貫,其中基本上都是銅錢——大宋鑄造的鐵錢,在境外並不通用,與銅錢並不相同——章惇已經爲此上書,從中拿出一萬貫來在交州重設銅柱,料無不允之理。

匠人們已經在升龍府開工了,章惇則是拿了自己推敲了好久的《平南記事》來找韓岡,這是準備同時鑄在銅柱上的銘文,準備讓韓岡過目一下。

不過到了韓岡臨時的衙署中,卻看見在他的桌上擺着一條色做深紫的杆棒,再仔細一看,這杆棒卻是一頭有葉,一頭有鬚根,“這不是甘蔗嗎?”

“是甘蔗。”韓岡拿起來給章惇看,“是榨糖用的。”他掀開與甘蔗放在一起的一個素色的小瓷盅,裡面不是茶水,而是褐色的糖。

“黃糖。”

“紅糖。”

韓岡和章惇同時說出口的卻是不同的名詞。不過黃糖也好、紅糖也好,只是對粗糖不同的稱謂而已,區別並不大。不論何種稱謂,都代表此時市面上流通的蔗糖並不純淨。

“玉昆是打算在交州製糖?”章惇問道,驚訝之餘卻帶了點欣喜。

糖業在此時是暴利,如果交州開始種植甘蔗,章惇倒不介意讓自家兄弟來分一杯羹。韓岡在熙河路的一番佈局,如今得到的成果,章惇也是豔羨了好久。

“交趾本來就產糖,只是數目不多而已。”

將章惇拉下水,那是順水推舟的事,一點力氣都不用。韓岡則是想着,能不能將李憲和燕達都拖下來,不過燕達出身開封,而李憲的閹人身份也同樣讓他感到忌諱。

“如果甘蔗種得多了,出產的糧食可就會少上不少……”章惇坐了下來,把自己要找韓岡的事丟在了一邊。

“如果讓分派在交州的蠻部只從事糧產,將命脈送到他們手裡,時間長了就受到蠻部的很大牽制。若是出點意外,天災人禍什麼的,國中或許就會出大亂子。而將糖、油、棉之類的糧食以外的作物交給他人之手,卻是沒有太大的關係。沒有棉花還有絲緞,沒有油料那就用些清淡的菜餚,沒有糖更不會活不下去。”

韓岡的盤算,章惇略略一想也就明白了。頓時撫掌大笑,拍案叫絕,“如果分出一半來種植甘蔗,蠻部的命脈可就控制在海門港手中了。”

韓岡點頭。

這就是殖民,讓殖民地從事單一的經濟生產,將其變成母國經濟體系中的一個環節,藉此來牢牢控制住殖民地。

在千年之後,有一段時間,殖民地紛紛獨立建國,但他們建國之後,就立刻陷入了困境之中,從舊有的經濟體系中分離,卻不能建立起新的體系,有許多到了幾十年後都沒有恢復過來。

“而且光是糧食和木料,對一個港口來說還不夠,再加上糖就差不多了。”

擁有吸引力的特產,是保證一個港口能持續繁榮下去的主要條件。另外就是穩定合理的制度,安全的周邊環境,以及完善的交通體系。

除此之外,還有南方特產的各色水果,經過處理之後,就可以運往京城販賣——用紅鹽法處理過的荔枝,往往能保存長久,不像唐時,那樣要讓人用快馬一程程地運往長安,只有天子、貴妃才能吃得上,市面上都在賣的。

不過章惇現在最關心的還是銅柱的問題,那是他日後青史留名的關鍵,至於怎麼讓海門港變得繁華起來的方略,由韓岡這位專家來考慮就行了。自己在旁沾光,不用費心也能有所收益。

當韓岡問着章惇意下如何,章惇便道:“能者多勞,玉昆你在此一事上天下無人可及,愚兄也不敢班門弄斧了。這些天,愚兄都看着升龍府的銅柱。”

“過兩天就去升龍府看一看,不是說最多再有半個月就能成事嗎?小弟也想親眼看一看鎮壓天南的銅柱鑄好豎起。”韓岡笑了一笑,“還有燕逢辰那裡已經將升龍府拆得差不多了,聽說他還從城中的達官富戶家中的宅院中,挖了十幾處窖金。數目可不少,光是黃金就有三四千兩之多!”

“黃金必須沒入官中,不過都計入賬內,到分賬時一併算進來,該如何分一切都照規矩來。”章惇不在乎二三十萬貫的金銀,他可不想爲這點財物壞了軍心。

“對了,”韓岡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溪洞各部已經將招討司吩咐的女子都送來了。據周毖回來說,大概是土地還沒有分賬的緣故,都是挑着好的來。”

“玉昆可是動心了?”

韓岡一笑:“與子厚兄一般無二。”

“你也不想要啊。”章惇笑了笑。他和韓岡都是目光長遠,所圖甚大,對於這些會損害名聲的行爲,並不沾手。僅僅是給軍中士卒分配女子,可以說是一片公心。但若是從中爲己牟利,那就是私德有虧了。

“不過這一事小弟無暇分身去處置,子厚兄可能勉爲其難?”韓岡打算將燙手山芋丟出去。

但章惇也不想要,人不是金銀財帛,有美醜妍媸之分,有長少強弱之別,要分得人人信服,可不是那麼容易,不知要耗多少心神。

“君子不奪人之美,這既然是李憲提議,讓他去做牙婆好了,玉昆你我還是別插手爲是。”章惇心情很好地拿着李憲開玩笑,轉又嚴肅起來,“過兩天你我就去升龍府,親眼看着銅柱爲中國鎮住天南之地。”

十天之後,當章惇和韓岡重又回到了升龍府的時候,偌大的升龍府城已經被拆去了一半。而交趾李氏用了六十餘年方纔逐步修建起來的宮室,更是都成了廢墟。不過殿上的樑柱,全都沒有浪費,已經扎製成木排順着富良江直放海門。

交趾王庭所選用的木料,自是上品中的上品,尤其是作爲主殿的紫宸殿,二十四根庭柱都是兩人合抱粗細的金絲楠木,叩之淵淵有金石聲。金絲楠木爲主料的棺材,在東京城價值千金,而兩人合抱、高有數丈的木料更是見都見不到,有價無市。

韓岡和章惇商議過後,就開始尋找海船,準備將其運回京去。儘管拿來打造宮室有些不吉利,可用來修建廟宇倒是合用,只要運進京城,就是他們開港海門的行動,最有強而有力的證據。

至於銅柱,其位置就選定在舊時的紫宸殿。富麗堂皇的殿宇已經被拆得七零八落,但高達四五丈的臺基依然存在。章惇和韓岡就是打算在臺基之上,將銅柱給樹立起來。

銅柱樹在紫宸殿的舊址之上,而章惇得到他幕僚的建議,同時準備鑄造一批鐵柱,分鎮各地,以鎮壓交州氣運。之前招討司收繳了交趾國中所有的兵器箭矢,總共幾十萬斤的鐵料,正好派在這個用處上。

銅柱鑄造得很快,只是鑄範倒模而已,一根實心的銅柱,比起銅鐘、鐵鼎之類的空心器物,工序要簡單得多,最麻煩的也只是要在模子上陰刻上銘文。章惇親筆寫了安南記事,兩千多字的文章要同時鑄造在銅柱上——不過依然不是難事。

細雨綿綿,熙寧十年的三月初,交趾紫宸殿的臺基上,紅亮的銅液傾倒入模範之中。

熱浪滾滾而來,天上細雨落到了銅液上,便化作了漫天的迷霧。站在三四十步之外,章惇和韓岡也能感受到從赤紅的銅水上傳遞來的那股澎湃的熱力。

銅柱用了三天的時間進行降溫,當外面的模子打開的時候,黝黑深沉的青銅上,有着讓人心神一凜的金屬光澤。

模子被敲碎,一塊塊的撬下來,片刻之後,完完整整高達三丈的銅柱,出現在每一位的面前。

章惇的雙眼中有着無法掩飾的激動,聲音都在顫抖着:“標銅立柱,永鎮天南!”

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一)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七)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五)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九)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四)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點畫(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變故(三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十)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二)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一)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七)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一)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九)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九)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