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俠士

bookmark

城主道:“敝邑當入魏之門戶。凡東入魏者,多往敝邑歇馬……故敝邑多逆旅,少農家……只臣等親族力耕田畝……而盜賊由此而多。”

仲嶽道:“俗雲,盜亦有道。貴邑爲盜之道若何?”

城主道:“臣於此道深惡痛絕,不敢稍與。”

仲嶽道:“雖不親與,亦有耳聞。”

城主道:“道不同,不相爲謀。臣與此所知甚少。”

夏侯道:“城主其但言所知者。”

城主想了想,道:“臣聞,四野流民,無安身之地,或數人,或十數人,或數十人,聚于山林湖澤,但以劫掠爲生;行商或亦賊也,或虧蝕無歸,或本小逐大,交易則爲商,劫掠則爲賊,蓋無定也;城中逆舍亦有從賊者,亦有與賊交者,亦有賊之暗線者,不一而足。”

仲嶽道:“汝觀此事蓋何賊所爲?”

城主道:“臣實不知。”

夏侯道:“先生問非其人也。”隨轉向唐引道:“唐先生必知其人。”

唐引道:“大梁以西,大股一家,小股三五家,均繫有力者爲之,非關商旅也。商旅至此,必得參拜,方得入關;否則非但交易無成,重則人財兩空。但得參拜,必得安穩也。”

城主突然倒拜於地,道:“此臣之幼子所爲,臣萬死莫贖!”

仲嶽驚訝地望望城主,又看看夏侯先生和唐引,見後兩者都是一副本該如此的表情,心下恍然,遂俯身回禮道:“父爲子諱,禮也,城主又何與焉。願城主但言其詳,以啓吾知。”

城主道:“臣本管氏,失國後,族居此地。唯此處四方交輻,戰亂頻仍,乃漸漸四散,現居此者不過十餘戶,均力田養生。大魏都樑,三代以來,戰亂稍息,而商旅漸多。小邑擔水於東道,頗有微利。而商賈亦漸集散,設坊舍於其間。稍起小城。以敝族世居於此,乃推吾父爲城主,耕作習戰,聊備治安。耕作費多而利少,商賈價高而利多,二三十年間,族中健兒漸棄農經商,力田者不過十餘。而盜賊掠於外,俠士強於內。臣之處境,其實狼狽。”

夏侯道:“城主勿乃過謙。城中高門大院,惟君府也;兵甲戰器,惟君有也;倉檁之下,錢糧豐盈,君爲首也。”

城主道:“此非臣之所有,蓋城衆暫存耳,豈臣獨有哉!”

仲嶽道:“以此惟見城主得民之望也。……君少子前往營中行刺,今又刺衆公子,卻是爲何?”

城主道:“臣三子,惟幼不肖。交結豪強、俠士、商賈之輩,好劍厭農。所從皆江湖好勇之人,頗以忠義相標榜。前爲人所誘,往營中行刺將軍,幸爲識破,不稍增罪,而身以戮滅。其所從者必不平,相與爲仇,而刑于衆公子。”

仲嶽道:“以汝觀之,乃少子朋輩所爲乎?”

城主道:“能一擊而殺九公子者,方近惟此耳!”

仲嶽道:“少子擅劍,吾已知也。亦舞戟乎?”

城主道:“如君所言,臣宅五兵俱在,兒雖不肖,何者不習!臣亦不能約束。”

仲嶽轉向唐引道:“唐先生以爲如何?”

唐引道:“管季非無名之輩,小邑之中,亦一霸也。非此子,城周諸俠寧無事乎!從豕三遊。豕三,樑西強豪也。”

仲嶽問城主道:“豕三居於城中乎?”

城主道:“未所聞也。”

唐引道:“豕三居關中,偶至小管城,必從管季。身自隱匿,他人不知其強豪也。”

仲嶽道:“可得而見乎?”

唐引道:“吾亦不知其所居也。”

仲嶽道:“雖不知其所居,必知其所遊,而從之矣!”

唐引道:“某少與豕三遊。每遊必由吾兄薦。”

仲嶽道:“令兄何人?”

夏侯道:“正是唐叔。”

唐引道:“其名曰且。”

仲嶽道:“依先生所見,諸公子乃爲豕三輩所戮。所爲何來?”

唐引道:“非可必也,惟惴度耳。所爲……自是爲管季復仇。諸公子衣裳完整,他物不失,只取佩劍,可知之矣。”

仲嶽道:“先生知其取走佩劍?”

唐引道:“九公子,寧無一二佩劍?今九人無一佩劍,故知爲人所取。劍者,儉也,檢也,義比俠士。不取他物,但得其劍,言其俠也,非盜也,非賊也。”

仲嶽復問道:“復仇?何謂也?惟其殺人而被殺,求仁得仁,不亦宜乎,何來複仇之說?”

唐引道:“行俠仗義,所賴者,信義也。刺而不中,身反被戮,失信也;身死而無復,失義也。固當復之。”

仲嶽道:“此實不可以理喻之也。”

唐引道:“非也。惟道不同而已。”

仲嶽道:“吾欲君上任之以道,可乎?”

唐引道:“但視君上之德若何耳!”

仲嶽聽了此話,嘆息一陣,隨道:“現地勘察已了,其屍歸葬,該當若何?”

夏侯先生道:“吾等正往圃田,可以車往,圃田再至大梁可也。”

仲嶽道:“先生所言甚是。請先生引輜車來。”

夏侯先生道:“就煩城主之手吧!”衝城主一禮。城主下去,不多久引了三輛牛車、九個人過來。衆人一起動手,把屍體擡到車上。將屍體置於車上前,唐引都要摸一摸屍體的後腰,有時會道:“此公子佩劍,爲人所摘也。但得劍璏存也。”甚至會順手將劍璏拉到前面,讓衆人觀看。衆人看時,多爲木璏,有些已遭暴力折斷。只有一兩具銅璏,被割斷了絲帶。

仲嶽對唐引道:“微先生燭見,吾等幾錯過。”

唐引道:“先生少走江湖,故不知耳。又何怪哉!”

仲嶽似乎忽然想到一事,欲言又止,道:“先生塵勞之餘,還要拜訪請教。”

唐引一笑,道:“草野之臣,豈敢勞先生,自當往謁。”兩人相禮而別。

屍體裝載已畢,在夏侯先生的指揮下,一行百乘輜車,成兩列往長城而去。民軍與武卒都坐在車上,似在郊遊。仲嶽對夏侯道:“已出盜賊,爲何如此大意?”

夏侯道:“此輜運之常也,雖令不行。奈何!”

仲嶽道:“如此,吾且送先生一程。”隨向身邊的卒伯道:“再向前巡哨五里。”

第105章 夜談第11章 離城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105章 夜談第147章 尉氏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29章 初戰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47章 龍陽君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50章 防民第42章 失機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二章 戰警第209章 乘其隙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29章 降服(三)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213章 贈劍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58章 藍田玉第363章 韓警第320章 封賞第89章 壯行第344章 神蹟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2章 張輒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26章 傭車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58章 藍田玉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60章 議連衡第344章 神蹟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130章 烤肉第364章 戒備第44章 入城第209章 乘其隙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8章 降服(二)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8章 降服(二)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58章 藍田玉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182章 爭武卒第87章 武將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79章 掌兵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363章 韓警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86章 尉府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52章 私議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52章 私議第97章 月下清談第88章 武卒第357章 管祭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113章 計糧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20章 俠士第230章 司勝第297章 會魏齊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54章 賣王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213章 贈劍第162章 離啓封第240章 蓋聶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202章 倉城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346章 芒府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