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疑雲

仲嶽先生聞張輒學芒卯之言,華陽之事全賴信陵君一己承擔,有些氣悶。但對芒府的一些大道理,又無法反駁。默默算了算:“一月之資十五萬石,一年之給三百六十萬石,合三百八十萬石,約二萬五千戶。其猶可也。”

張輒語氣有些急迫地道:“然猶可畏者,大梁尉自言陰潛入府,告以魏秦之和議也,必以秦盡滅華陽之軍,而刈君上。”

仲嶽先生敏感地發現張輒語氣上的問題,問道:“何謂‘自言陰潛入府’?”

張輒道:“大梁尉乘一安車過府,並無隱蔽,然其言‘陰潛入府’,未能明瞭陰在何處。”

仲嶽先生道:“大梁尉之出也,自有儀仗。未擺儀仗,或爲陰潛者乎?”

張輒道:“或亦有之。大梁尉此來也奇,其言也奇,匆匆數言即去亦奇。其猶奇者,吾問其謀何出,大梁尉暗指爲王。”

仲嶽先生並未爲其所動,而是依然沉浸在自己思考中,緩緩問道:“大梁尉何策?”

張輒道:“吾亦問之,其答曰,勿輕戰,勿浪戰,深溝高壘,遠斥候,先爲不可勝。皆晉鄙大夫之所爲也。”

仲嶽先生道:“復有其次乎?”

張輒道:“尤爲重者,當防城內。公子常親民,身爲士卒先,宜爲所乘也。”

仲嶽先生道:“大梁尉得之何人?”

張輒道:“吾亦問之,大梁尉不答,但言謀之於殿堂,焉得無聞!”

仲嶽先生道:“謀之於殿堂?此陰謀也,斷不上廟堂,或言陰謀於深宮?何人可入深宮議事?……龍陽君過府所言何事?”

張輒道:“龍陽君代王問五事:信陵君安否;衣食足用否,夜臥得眠否;諸先生歸國何所司也;信陵君何所求於王也;華陽行陣和睦,上下同心,將率合力。”

仲嶽先生認真地聽着張輒的敘述,道:“未知其所謀也。”

張輒道:“復問大梁尉,久持不決,糧秣爲艱,奈何?大梁尉曰,魏既爲艱,秦必倍之。相持既久,秦必退。”

仲嶽先生道:“大梁尉所言與大勢無干。至於陰謀於君上,非止今日也。自出大梁,刺客、俠客連綿,囿中遭遇暗箭,小邑營中爲刺客所算,微鄭公子,事境不堪;圃田城外,竟一陣而擊殺九公子。唐叔、曹叔,雖不言也,亦有所待也。陳公、曾兄,神出鬼沒,寧無意於君上耶?”

張輒道:“先生之言是也。即吾自大梁歸,亦一路勞心。入室見先生,亦驚心也。”

仲嶽先生道:“是歲也,君上首度出陣,朝中頗有不甘者。何故?失其勢也。其首也,芒將軍,爲先王掌軍幾二十年。先王故,今王立,其勢難繼,然家業在焉。其二,大梁尉,世執大梁之守,今者襲職凡十年,世職深耕,家業賴焉。其三,今王,王爲太子,而君上爲庶子,位不相敵,然世名猶在王上,勢不能忍。此三子,勢爲君上所阻,必欲除之。”

張輒道:“日間歸大梁,此三子皆訪。另一者,乃魏相魏齊。居近公子府,其爲首也。”

仲嶽先生道:“魏相亦非君上之儔也。君上立於朝堂,當居何位?戎裝而立乎右,冠服而立乎左?雖將軍而實居相位也。而魏相安在哉!”

張輒道:“先生一言,君上有死之道,無生之地也。”

仲嶽先生道:“凡廟堂之爭,皆死裡求生也,焉得謙謙君子哉!先生但體其意可也。”

張輒道:“先生之言,可開愚昧。芒卯,將軍也,以外氏掌軍二十載,蓋得王所寵也。今王寵消退,芒卯必難爲也。其所賴於公子者……”

仲嶽先生道:“芒氏初出軍,爲秦人所敗,殺軍亡將,君上遂出而奪其軍。王雖拜爲將,付以大梁守備之責,然和議無與焉。和議,關係大梁守備甚巨,無與和議,是失其權也。若欲復立朝堂,必和議敗而華陽滅,芒氏獨力抗秦,而保大梁不失,秦人力盡而退也。”

張輒道:“和議若成,而華陽持久,芒氏難立朝堂,無所歸也。”

仲嶽先生道:“故不欲君上建功者,芒氏其首也。”

張輒失聲道:“芒申久隨君上,寧無危乎?”

仲嶽先生道:“先生心亂矣!芒氏所利,在立於廟堂。失陷公子,其可得立於魏乎?申公子之與君上,必君而臣,臣而君也。他公子亦復如是。”

張輒想了想,道:“誠哉是言也!其次者,大梁尉。公子主軍,大梁尉仍守大梁,無得動搖,何礙?”

仲嶽先生道:“武卒者,吳子啓之,延續至今。衆雖五萬,皆精銳也,國所賴焉。諸魏公子,多以武卒爲出身,大梁尉亦然。惟樑尉公子,向體弱,難於兵事,不能入營。苟君上掌兵,必變武卒之制,而諸公子何得出身?故大梁尉之所憂者,非止一家,乃諸魏家。是最可畏!”

張輒道:“君上欲變武卒之制乎?”

仲嶽先生道:“武卒之制,自吳子起,變者數矣。吳子以爲邊事,御秦軍,守西河,以少勝衆。惠王時,拔武卒於京師,爲戍衛也。龐涓將兵,以武卒爲什佰,累戰殆盡。襄、昭二王,國力日衰,田畝不足,雖選武卒,不能付其酬,或復其賦,不能得其人。至今四十餘載,雖有武卒之名,不復武卒之實。然諸魏公子,爭相謀其位,而有功者,不得其賞,庸碌無能,不得其罰。遂成諸公子晉身之階,生計之賴也。此衆所知也。公子主兵,必變其制,賢者上而庸者下,在所必行。大梁尉自襄王始,世掌武卒。苟變其制,何得無憂!”

張輒道:“樑尉公子體雖弱,而心智強,智能之士也。置之於武卒,實難能也。”

仲嶽先生道:“武卒,大梁尉之世職也,樑尉公子,大梁尉之獨子,寧得無襲?得無滅家氏乎!故大梁尉必有意焉。”

張輒道:“大梁尉告以魏秦合謀於君上,何謂也?”

仲嶽先生道:“語焉不詳,是難知也。所獻之策既與晉鄙大夫同,奈何造府親訪,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大梁盛傳欲不利於君上,亦非止一日,呂伯亦知之。何者爲異?”

張輒道:“魏秦之和議也,必盡滅華陽之軍!秦人將有異動!”

仲嶽先生道:“秦人若有異動,奈何不見?”

張輒道:“是必大梁尉有所知也!”

仲嶽先生道:“先生入啓封,見秦有異動否?”

張輒道:“未見。啓封穢氣沖天,難以卒聞;而四鄉之民,猶市之也。……秦人於近水處,脫剝一盡,以水澆之,曰可以禦寒。”

仲嶽先生道:“旦日諮之郭先生,或有所得。”

張輒道:“魏相之策與之有異。魏相曰,若秦不出,吾可出之;若秦出,吾則不出。”

仲嶽先生道:“魏相何出此策?”

張輒道:“吾諮以華陽可攻秦乎?寧無礙於和議乎?魏相出此策。”

仲嶽先生道:“秦既欲刈君上,曾氏復至,或有以也。設或見陳公,奈何?”

張輒聞此,心中也是一沉,自己不及細想,沒有把大梁尉的警告與曾季的出現聯繫起來,現在思考,倒很像是一個準備好的圈套。陳筮何時見信陵君,全由陳筮決定,陳筮完全有可能佈置一個完美的圈套,算計信陵君。而魏國在與秦國的交往中就吃過這個虧:商鞅與魏公子卬(也是魏王之弟)私交甚篤,後商鞅與公子卬分別爲秦、魏軍隊主帥,在河西相遇,商鞅誘騙公子卬私相會面,活捉了公子卬,大敗魏軍。安知陳筮不會再來這麼一出!張輒問道:“若曾兄邀君上會,如何爲答?”

仲嶽先生道:“實不可預知也。”

兩人均懷着不安的心情,等待天明。

鼓聲響起後,張輒先出城拜訪唐叔。曾季果然不在。唐叔說他可以聯繫到曾季,隨後約定午後相見。張輒回到城內,向信陵君簡單報告了進入啓封和大梁的情況,信陵君說,魏相的建議可以提供給晉鄙大夫參考,大梁尉的建議與晉鄙大夫的舉措相同,就不必說了。張輒遂與三司及樑尉公子一起趕往中軍。路上,張輒向四人介紹了魏相魏齊的建議,並強調說,魏相是在自己的要求下提出這一建議的,並非主動提出。四人也沒有什麼意見,但建議不要在會上正式提出,最好等會下單獨說,大夫採納不採納都有自由。張輒也覺得在道理。

例會沒有提出什麼特別命令,只要各營嚴加戒備,民軍加強訓練。會後,張輒留下來,報告自己昨天哨探啓封和返回大梁的事,然後介紹了魏齊的建議,與現行方案不同的是,如果秦軍不出,魏軍可前出到秦營附近。

晉鄙有些猶豫,道:“若以大軍臨之,秦必出;秦出,吾退之不利,則必戰。若以偏師臨之,恐爲秦乘,或見殺傷。”張輒表示,自己只是傳達魏齊的話,究竟如何,還由大夫自心裁定。

第51章 棄民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0章 麻三第147章 尉氏第213章 贈劍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87章 武將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60章 議連衡第7章 圃田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93章 將相和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64章 失散第27章 降服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26章 傭車第237章 圖秦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43章 伐兵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168章 夜襲第177章 點軍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19章 夜襲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47章 尉氏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34章 訪友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64章 戒備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55章 共其利第340章 三牲第261章 秦箭第59章 拜將第17章 奸細第8章 管城第67章 交酒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35章 打探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61章 秦箭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04章 夜訪第二章 戰警第105章 夜談第270章 賞罰第30章 陷城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136章 宴前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64章 失散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194章 追蹤第88章 武卒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156章 過橋第122章 豕三第4章 信陵君第222章 善後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77章 聚兵第162章 離啓封第242章 撲空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340章 三牲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33章 出城第46章 入國第46章 入國第147章 尉氏第6章 囿中第294章 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