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入城

bookmark

芒卯一行十輛戰車離開小城後,呈錯落的雁形行駛在大道上,芒卯的車在正中央,車右是一名衣着、相貌毫無特色的中年人。芒申在中間駕車。

一行車馬在原野上小跑一陣,芒卯打破了沉默:“秦人此來究竟意欲何爲?”

中年人似泥塑一般,不僅眉眼表情不變,甚至連口也不見開,彷彿從肚子裡發出聲音:“饑荒!”

“饑荒?”

“饑荒,秦地的饑荒。”

“先生何以知之?”

“避實擊虛。”

“避實擊虛?這不是兵家常法麼?”

“是兵家以弱敵強的常法。秦軍比魏還弱?哼哼。”

“某愚鈍,請先生指教。”

“公身率飢疲十萬,敢與秦軍對陣麼?”

“不敢。故一戰則退。”

“秦軍也如此,一戰則退。是爲飢疲之師無疑矣!”

“如此說來,秦人此出,竟也是來打饑荒的?”

這位先生竟不再做聲,彷彿這麼明顯的事,已經不值得再多出一言。

芒卯沉默了一會兒,轉換話題道:“秦人已破南關,將趨何處?”

“圃田。”

芒卯又是一驚:“先生何以言此?”

“打饑荒,莫佳於圃田,糧多而備寡。”

“既攻圃田,爲何要取南關?”

“公以爲該當如何?先擊破公所領軍十萬,再攻長城?”

“確是如此!先從南關入長城,再趨圃田,竟入無人之地……這,這,這該如何是好!”

“不急,秦軍暫不會攻圃田。”

“卻又爲何?”

“因爲城外還有晉大夫與信陵君。急攻圃田,則二人必爲王召入關……”

“如此避過的一戰又避不過了!哦,原來如此!”

對如此明顯的稱揚,車右的先生竟然仍是沒有動一動表情。

“那秦軍該如何行動?”芒卯等了一會兒,等不到車右先生的反應,又接着問道。

“大梁。”

“秦軍直撲大梁?這,這,這,是不是太急了?飢疲之師如何能攻大梁?”

“但劫掠而已。”

“但劫掠而已?不攻大梁,只在周圍劫掠?”

大概認爲自己的意思已經得到準確的理解,先生又閉了嘴。

“秦軍將如何劫掠?請先生示下。”這次芒卯沒再等待,直接問道。

“啓封。”

聽到這個地名,芒卯臉色大變:“如此,危矣!”

車上再次轉入沉默,直到長城出現在眼前。

十輛馬車在弓弩的射程之處停下,最前面的車左跳下車,向城下飛奔,手中舉着一塊玉佩,高聲叫道:“王使入關!”

等這人到達城門下時,城上也正好將皮套放下。這人不假思索地跳進皮套中,城上人使勁拉起,這人兩腳敏捷地交替蹬城,如履平地般地上了城。大約過了一刻,城門發出隆隆的響聲,隨即打開。十輛馬車立即加速,並在行進中變換成一列縱隊,飛快地衝進城門。當城門再次隆隆關上時,這十輛馬車已經停在城門旁的小廣場上。城守在廣場一側舉手爲禮。

芒卯下車,迎向城守:“城守辛勞!”其他門客除馭手外,也都下了車,站在車的兩邊。

城守道:“將軍辛勞!”

芒卯道:“軍情如何?”

城守道:“圃田無警。南關出了烽火,但無軍報到達。”

芒卯道:“吾等館驛暫住,等待南關軍報。勞城守安置。”

城守不敢怠慢,親自將這行人送到館驛,驛吏帶着驛卒一一安置房舍、槽頭,門客們或入室安置,或牽馬至槽頭就草料;城守又叮囑驛吏按例加倍應付糧草鹽醬等份。芒卯連連道:“不敢攪擾,稍歇片時便行。”

待驛更、驛卒和衆門客各自忙亂離開,城守親自濯盞,在堂前酙了一盞清酒,奉與芒卯。芒卯飲後,也回酙一盞回敬城守。而後兩人入堂中左右坐下。城守奉承道:“將軍回駕,想是又承王恩。”

芒卯道:“敗軍之將,回朝待罪而已。”

城守道:“將軍說笑了。當此危急之時,非將軍之謀,何以安之!”

芒卯道:“方今青年才俊輩出,老朽何堪!魏國之任,全在城守輩矣。”

城守道:“生豈敢!唯願將軍帳前爲一卒,旦夕聽號令而已。”

芒卯道:“城守有所不知,此次一出城,即落秦軍彀中。多經危難,方得脫險。其中艱辛,不足與外人道矣。”

城守見芒卯自己說到軍情,連忙跟上問道:“城外之事,生多所隔膜。雖賴將軍智謀,境邊靖寧,但南關烽火又起。生職卑歷淺,恐賁王事,願將軍略一點拔,以開茅塞。”

芒卯道:“這事也不及細說。簡概要之處,圃田爲大梁糧倉之所,安危所繫,斷不容失。而此時入南關的秦軍和城外的魏軍,都眼盯着這裡……”

城守道:“城外魏軍?武卒彈壓不住?”

芒卯道:“這一問盡顯城守精明!尋常人必然是問,關外魏軍不是守城之助麼?只有城守明瞭其中之秘。”

城守道:“十萬饑民,只爲食來。一旦失去羈縻,人人盡爲賊寇。”

芒卯道:“驅十萬飢疲之衆,而鬥虎狼之師,人盡知不可。驅而不動,則成反噬之勢,那時城守以爲該當如何?”

城守道:“生只緊守城防,料無差池。”

芒卯道:“對關外之軍可緊守城防,入南關之軍呢?”

城守道:“生軍不過千,城薄溝淺,如遇十萬虎狼之師,唯付天耳!”

芒卯道:“方今圃田,前門伏狼,後門臥虎,正是人謀之時。”

城守道:“正要先生指點迷津!”

芒卯道:“關外武卒兩萬,堪稱精銳;再簡選卒,雖飢疲之衆,不難得精壯數萬。城守可使老弱荷糧,精壯赴戰,則城可守矣。”

城守道:“將軍又說笑了,去哪裡荷糧!難道就這倉中之稻?”

芒卯道:“正是!老弱輜車俱入倉取糧,精壯赴戰。戰勝,則王必喜,失去幾倉稻粱,必不會計較。戰敗,則圃田必失,所有存糧必失,那時也就無關城守之事了。”

城守道:“方纔將軍曾言,驅羊攻虎,驅而不動,反爲所噬,奈何?”

芒卯道:“故必先立勢。勢成,則雖欲反噬而不得;勢不成,在在儘可反噬。”

城守道:“必成何勢?”

芒卯道:“力戰尚可爲,而反噬必亡!”

城守道:“將軍此言,頓開茅塞。生若於難中得生,皆將軍所賜!”

芒卯道:“何以如此!蓋爲國盡心而已。哦,圃田城防,可得一觀?”

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7章 圃田第144章 訪老第74章 將相和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91章 美酒美姬第71章 吹臺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293章 韓援第93章 故地重遊第196章 張祿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62章 傷營第136章 宴前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94章 追蹤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03章 韓襲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31章 麻太公第164章 失散第80章 司馬堂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194章 追蹤第26章 謀定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303章 韓襲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28章 階父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36章 宴前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262章 傷營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82章 爭武卒第245章 入韓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0章 麻三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67章 交酒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48章 真心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58章 女閭第25章 仲嶽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369章 賜婚第334章 訪友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3章 出城第340章 三牲第303章 韓襲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62章 離啓封第82章 出城第243章 伐兵第60章 餱糧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58章 女閭第103章 危機第142章 刺探第292章 書名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372章 巴姊第50章 防民第333章 積竹柲第162章 離啓封第3章 祭旗出征第90章 整頓軍務第195章 覆命第177章 點軍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130章 烤肉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88章 武卒第24章 調兵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82章 爭武卒第196章 張祿第106章 破家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