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敵乎友乎

bookmark

張輒又閒談了幾句,起身告退。三人送至門口,相辭而別。張輒轉到城主府後門,那裡拴着信陵君的四匹駕馬。張輒擡眼望了望,後門沒有關,夏侯先生正在後院用一柄石鐮用力斫着一大堆秸草,細碎的草料落在面前的一張破席上,已經堆起一小堆。張輒走過去,禮敬下去,叫了聲“夏侯先生”,夏侯先生擡起頭,見是張輒,就沒回禮,只放下手中的活計,抹了把額頭的汗,回了聲“張先生”。

張輒道:“聽聞先生適饗乎諸車伕,卻又勞碌如此。府中還有他人,餵馬小事,何必親躬。”

夏侯先生道:“府中之人,心腹難測,草料上稍加手腳,即可釀成大患。不如吾親身把得穩。”邊說邊抱起破席,把小草堆倒進旁邊的甕中,補充道:“這家主人似還懂馬,後院中草料之器頗備,一路行來,還沒這麼順手,心手也癢,忍不定。”

張輒上前來,拾起石鐮,道:“吾助先生,可堪用否?”

夏侯先生笑道:“臣怎敢!”卻似明白其意,也不推辭,把倒空了的破席重新鋪好,自己坐在一旁,用一根木棒搗那甕中的草料。張輒用石鐮斫秸草,卻也十分合度。

張輒邊斫邊道:“先生饗車伕,可有趣事?”

夏侯先生道:“豈能無趣。吾等輕身而來,輜重全無。日食三升,百人三石。先生可知此次運來幾何?稻米千石,牛車五十輛。這是要吾等居此經歲乎!”

張輒道:“吾也甚惑。大梁尉隻身前來,卻有諸公子相隨。哦,二呂如何?”

夏侯先生道:“二呂與吾還有交往。”

張輒揚起了眉毛,道:“如何交往?”

夏侯先生道:“汝意二呂何人?呂氏,實出齊太公之後。齊素有魚鹽之利,又多桑麻,冠帶衣履天下。其豪族出入政商,實其常也。晏氏、國氏、鮑氏、欒氏、高氏、慶氏,莫不如此,即田氏亦工正起家。田氏代齊後,呂氏諸族四散,多爲豪門巨賈。大梁城內衣帶、冠履之家,多出呂氏。惟二呂原在西國販鹽馬。近來營生艱難,遂入大梁,言欲賈米。其所居者,則坊中呂氏珍玩。”

張輒道:“呂氏珍玩所販何物?”

夏侯先生道:“不外玩物而已。蓋珠璣、玳瑁、齒革、角貝、採石之屬也。綺襦紈絝多歸之,雖禁不止。甚有閨中,變裝來遊,求其玩好。於大梁城內,聲望頗著。出入高門,車馬錦繡,可敵公侯。”

張輒道:“如此豪富,奈何屈膝於吾等?”

夏侯先生道:“君上素儉,衣無綺麗,與呂珍玩素無來往。二呂雖居呂珍玩宅,卻欲賈米。粱米莫出於圃田,天下知名。二呂蓋欲結交王室,故先拜黃先生,欲引見於君上。黃先生知呂珍玩之不堪,實不欲與之往來。然有諸公子相薦,雖君上固難辭,不得不虛與委蛇,約已旬日。”

張輒道:“這吾卻不知。君上府中黃先生衆,但不知所拜者何人。”

夏侯先生道:“就是府中採買黃賈。”

張輒道:“原來是黃賈先生,這就是了。黃賈先生司採買,多與商賈交往;呂氏欲由門下引見,自是黃先生便宜。”

夏侯先生道:“如僅是商賈之交,倒還自然。惟吾所聞,二呂實由某公子引薦,但不得其詳耳。是故黃先生推脫不得。”

張輒道:“黃賈先生家大梁否?”

夏侯先生道:“黃賈先生實齊人也。舊從孟嘗至魏,淹留至今。每言欲歸根於齊,奈何齊政如此,只得客居他鄉。未聞在大梁有家。”

張輒道:“大梁無家?可有舍人等。”

夏侯先生道:“蓋其司採買,役夫之徒或有之,惟不居府中,吾等不得與聞。先生何以及此?”

張輒道:“中介二呂與大梁尉者,乃黃府舍人也!”

夏侯先生詫道:“如此得力?卻也未聞。”

張輒道:“蓋此疑也。姑且置之,但言二呂。夏侯先生以爲,二呂此來如何?”

夏侯先生道:“二呂吾未見其疑,惟五十車伕頗不尋常。先生試思之,百人不過輜車一乘,載糧十石,乃百人三日食也;餘則衣甲器械之屬。吾等三百人,法當輜車三乘,十之不過三十乘。今車幾倍之,車二十石又倍之。奈何?”

張輒道:“吾爲先生解之:二呂乃米賈也,放言賈米,自不能但賈百十數石。爲求善價,一賈千石,乃其常也。”

夏侯先生道:“此但聽先生。二者,滎陽,小城也。四戰之地,各方注目;格局所限,難得大展,城中車乘幾何。五十乘輜車,一夜而備,呂氏何人也,而得此力?”

張輒道:“吾又爲先生解之:但得善價,無不可有。二呂爲交結信陵君,不惜財物也。”

夏侯先生道:“此亦但聽先生。三者,輜車伕均壯年,高八尺以上,無一弱者;儀禮諳熟,進退有致;甚至時局在胸,吞吐天下。車伕如此豪傑,當生何家?先生可爲吾解之!”

張輒用力一鐮斫在草上,道:“此言當真?……如此,吾不解矣。願先生教我。”

夏侯先生道:“如此壯士豪傑,得一人尚曰罕見,五十人齊聚滎陽,所爲者何?併爲呂氏所傭,呂氏何人也?”

張輒大驚道:“如此危局,何先生安逸若此!正當面稟君上,以爲防備!”

夏侯先生道:“張先生必有策略!”

張輒鎮靜下來,道:“先生大量,吾不如也。願先生教我!”

夏侯先生道:“吾亦有所思也。五十壯士,必死士耶,非耶?必義士耶,非耶?必俠士耶,非耶?君上好賢,可感召耶,非耶?”

張輒道:“先生思謀深遠,吾不及也。吾體君上之意,其上感之,其次友之,其次結之,其次釋之,其下誅之。五十壯士,誅之難盡;如其義士,天下皆敵……”

夏侯先生接道:“化敵爲友,實爲上策。”

第92章 整軍第41章 備戰第334章 訪友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88章 武卒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57章 管祭第363章 韓警第138章 席次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82章 出城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78章 帳議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1章 鄭安平第145章 曾季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48章 管仲明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43章 等待第157章 交糧第297章 會魏齊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83章 俠士第52章 私議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143章 夜行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21章 管令第182章 爭武卒第16章 巡哨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69章 賜婚第21章 籌謀第173章 夜議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20章 封賞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38章 祭壇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27章 降服第144章 訪老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37章 點兵第219章 夜襲第165章 破臉第122章 豕三第275章 和議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38章 席次第45章 回朝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80章 司馬堂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70章 蔡澤第297章 會魏齊第261章 秦箭第120章 俠士第53章 私授第261章 秦箭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48章 管仲明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235章 貴公子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131章 麻太公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63章 商賈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31章 麻太公第24章 調兵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62章 兵符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1章 籌謀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37章 圖秦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331章 築舍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