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抽暇故里【二合一】

僅僅只是一轉念,蒙仲便做出了決定。

他決定跟着司馬錯前往宋國的郯城,而不是前往趙國。

其中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比如他想盯着秦軍,免得秦軍在他宋國境內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再比如他也想趁此機會再見見義兄惠盎、老師莊周,甚至於,前往郯城去見見很有可能此刻在燕軍之中的兄弟樂毅。

當然了,至於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不想以敵對方的身份踏足趙國。

更何況,討伐趙國這件事有翟章與白起在,有沒有他,其實都不要緊。

不得不說,在邯鄲被秦軍包圍、奉陽君李兌因此被迫撤兵回援邯鄲的當下,齊國這次討伐宋國的行動就已經失敗了,接下來無非就是秦魏兩國各自施展外交手段,儘可能地將趙國拉攏到本國這邊而已。

相比之下,反而是東路戰場更讓蒙仲感到在意。

畢竟他可不知現燕軍統帥正是他的兄弟樂毅,更還未得知燕軍在攻伐郯城時瘋狂放水。

這也難怪,誰讓魏冉當初猜測燕國可能是由劇辛統帥軍隊出征呢,憑蒙仲對劇辛的瞭解,後者可未必會在討伐宋國的事上手下留情。

在得知了蒙仲的態度後,翟章也不阻止,只是私底下叮囑蒙仲小心司馬錯與秦軍——不可否認,司馬錯的人品值得令人尊敬,但作爲秦國的忠臣,司馬錯也未必不會做出因公廢私的事。

倘若局勢發生了改變,司馬錯以及其率下的秦軍,未必不會再次成爲魏國的敵人。

這一點,無論是翟章還是蒙仲,心底下都十分清楚。

隨後,蒙仲又拜見了司馬錯,向後者轉達了希望跟隨一同前往增援郯城的態度。

司馬錯當然不會拒絕蒙仲與他麾下的方城軍,畢竟此番奉命前往宋國的郯城對抗齊燕聯軍,司馬錯對此亦稍稍有些忐忑,畢竟齊國有名將匡章在,只要匡章仍活在這個世上一日,就絕沒有人膽敢輕視齊國的軍隊。

隨後待蒙仲離開後,司馬錯的近衛丁寶笑着對自家將軍說道:“看來白左更要失望了,他一直很期待能與這位方城令並肩作戰……”

“呵呵呵。”司馬錯捋着鬍鬚笑了笑。

其實他也很好奇,倘若蒙仲與白起並肩作戰,二人究竟會產生多麼強大的威懾力,畢竟這兩人,是司馬錯迄今爲止所遇到的最擅長用兵的年輕輩將領,縱觀秦魏兩國,幾乎再沒有人能與這兩人相提並論。

但遺憾的是,或許是上天並不希望他秦國這麼快踏足中原,以至於在給了他秦國一個白起後,又將才能不遑多讓的蒙仲指引到了魏國,安排這兩位成爲了對手。

次日,即六月十九日,翟章率領麾下四萬魏軍,尾隨奉陽君李兌的大軍徐徐朝趙國進發。

而此時,司馬錯所率領的近六萬秦軍,包括蒙仲的近兩萬方城軍,合計八萬秦魏聯軍,則在同時徐徐朝着宋國的郯城趕路。

至於景敾的軍隊,則仍舊駐守在陶邑。

鑑於陶邑已被秦魏聯軍收復,因此前往郯城最便捷的路徑,即沿着泗水順流而下,先抵達彭城,然後再從彭城前往郯城。

但是這樣一來,蒙仲等人就不能順道路過蒙邑,無法去拜見老師莊周,也無法去探望此刻尚住在蒙邑的蒙氏族人,因此蒙仲與蒙虎、華虎、樂進三位兄弟合計了一番,最終決定,由樂進暫時跟隨司馬錯的大軍前往彭城,而蒙仲則帶着蒙虎、華虎二人以及四千方城騎兵前往蒙邑,最後雙方在彭城匯合。

考慮到騎兵的行軍速度,蒙仲覺得哪怕他在莊子居以及蒙邑稍住一兩日,最後還是能趕來司馬錯、樂進等人之前先抵達彭城,不至於誤了大事。

隨後,蒙仲便向司馬錯提出了這個請求,這件事,讓司馬錯感觸極深。

因爲說實話,蒙仲作爲魏國的將軍,是不需要事事向他通稟的,但蒙仲哪怕是連抽暇回故鄉探望族人的小事都通稟於他,無非就是尊重他這位秦魏聯軍的統帥。

想想自己那個跟順毛驢似的副將白起,再看看人家翟章的部將,司馬錯忽然很是羨慕翟章:別看在帶兵打仗方面,蒙仲與白起不分伯仲,但就爲人處世而言,蒙仲遠遠不是白起可比,不愧是莊夫子的弟子!

在向司馬錯通稟了此事後,蒙仲給樂進留了一千名騎兵,繼而帶着蒙虎、華虎以及其餘約三千名方城騎兵,暫時離開了大軍,直奔蒙邑。

由於全軍都是騎兵,行軍速度遠非步卒可比,僅一日工夫,蒙仲與麾下的三千方城騎兵,便抵達了蒙邑。

遠遠看到熟悉的蒙邑,這三千方城騎兵中那些蒙邑子弟們,皆忍不住嘰嘰喳喳地聊了起來。

其中就包括蒙虎與華虎這兩人,這二人分別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向麾下的騎兵承諾,待回到蒙邑後,請麾下的士卒吃酒吃肉,聽得諸方城騎兵們眉開眼笑。

而就在諸人欣喜之時,蒙邑那邊卻傳來了警訊。

華虎愣了一下,旋即便明白過來,對部下說道:“蒙邑肯定將咱們誤認爲是趙國的騎兵了……”

這不,當蒙仲命令麾下騎兵原地待命,繼而帶着蒙虎、華虎二人靠近蒙邑時,便發現他蒙氏一族的鄉邑村門緊閉,一些族中的青壯族人手持兵器登上崗亭。

見此,蒙虎大聲喊道:“別射箭,是我啊,蒙虎!”

聽到這聲音,蒙邑內傳來了一陣騷亂,旋即,村內便傳來了族長蒙鶩的聲音:“阿虎?對面是阿虎麼?”

見此,蒙虎丟下蒙仲與華虎,騎馬靠近鄉邑,讓邑內的族人看個真切。

“真的是阿虎……哦,還有阿仲跟華虎。快,快開門。”

在蒙鶩的吩咐下,蒙氏一族的年輕人手忙腳亂地將關閉的村門打開,旋即,蒙鶩便帶着十幾名手持兵器、身穿甲冑的蒙氏族人走了出來。

而此時,蒙仲等人也已翻身下馬,牽着繮繩走到蒙鶩面前,抱抱拳笑着打了聲招呼:“蒙鶩叔。”

“哈哈。”

瞧見蒙仲、蒙虎等人,蒙鶩滿臉喜悅,不過他也不忘責怪蒙仲:“怎麼就不事先派人知會邑內一聲呢?害得我等還以爲是趙國的騎兵來進攻呢……”

說着,他看了一眼遠處密密麻麻的方城騎兵,出於謹慎又忍不住問了一句:“阿仲、阿虎,那是你們麾下的騎兵吧?”

蒙仲還未來得及解釋,就聽蒙虎在旁嘿嘿笑道:“咱這是試試鄉邑的警覺性,唔,如今看來還是很警覺的……”

“你這小子!”蒙鶩笑罵着拍了一下蒙虎的肩膀,可隨即,他便發現蒙虎被他拍了一下後竟紋絲不動。

轉頭再看看蒙仲,蒙鶩心下莫名感慨:這幾個喊他叔的小子,長大了。

隨後,在蒙仲的示意下,蒙邑子弟出身的方城騎兵們,率先來到了鄉邑的門口,待下馬後與熟悉的族人閒聊起來。

此時,族內的長老懞羑、蒙薦等人聞訊而來,見到圍聚在鄉邑入口的那些年輕人,亦是頗感高興。

不得不說,前年蒙邑子弟大批跟隨蒙仲前往方城,這固然是蒙邑子弟的一條出路,但也使得蒙邑一帶的家族因此變得冷清起來。

畢竟年輕人都拖家帶口的去投奔蒙仲了,族內除了老人,就只剩下一些不願離開故鄉的年輕人,自然不像曾經那般熱鬧。

而今日,蒙仲領着諸多蒙邑子弟回到故鄉,哪怕其中有大部分人是向氏、華氏、武氏、樂氏的族人,蒙薦、蒙羑等長老們亦感到十分高興。

也難怪,因爲蒙仲的關係,似蒙氏、向氏、武氏、樂氏等居住在蒙邑一帶的家族,就好似跟結成了利益共同體似的,關係比較以往更爲親密。

在諸人閒聊之際,蒙薦、蒙羑等幾位長老走到了蒙仲等人面前。

此時,蒙薦問蒙仲道:“阿仲,你不是在魏國出任方城令麼,怎麼今日卻帶兵回到宋國?……莫非魏國命你增援我宋國?”

蒙薦是蒙遂的祖父,也是蒙仲在族內最尊敬的長輩之一,見他問起,蒙仲便端正神色解釋道:“是的,秦魏兩國得悉齊趙討伐宋國,結成聯軍前來增援。前幾日,秦國的司馬錯與魏國的大司馬翟章,剛剛收復陶邑……”

聽到這話,跟在蒙薦身後的幾名族人不由地竊竊私議起來。

“我跟你們說了吧,那是秦魏兩國的軍隊,你們就不信……”

“還真是……”

見蒙仲有些困惑,蒙薦笑着解釋道:“前一陣子,聽說景敾軍司馬敗於陶邑,齊趙聯軍或將揮軍南下,我蒙城這邊也在徵召士卒,你蒙摯叔就被徵召到了蒙城的縣軍,準備隨時支援曹縣……當時族人有人爲此恐慌,是故族內便派了幾名族人去陶邑打探了一番,不曾想卻打探到趙軍正與一支軍隊對峙……應該就是你口中的秦魏聯軍吧?”

“應該是的。”蒙仲點點頭,旋即又寬慰道:“族內現在可以放心了,聯軍已擊退了齊趙聯軍,目前景敾也已重新進駐了陶邑……”

“好、好。”

蒙薦如釋重負般點了點頭,旋即,只見他看看左右,帶着幾分欲言又止的意味問道:“阿仲啊,那個……阿遂呢?他這次沒跟你回來麼?”

蒙仲當然知道眼前這位老人思念自己的孫子,聞言便解釋道:“阿遂還在方城呢……在一干弟兄當中,阿遂爲人穩重、仔細,是故……”

“老夫明白、老夫明白。”

蒙薦帶着幾許遺憾點了點頭,旋即用羨慕的目光看向身邊的蒙羑。

同樣是祖父輩的,蒙羑這會兒就在跟他孫子蒙虎說着話,雖然見他孫子那嬉皮笑臉的模樣,蒙羑此刻正板着臉,但他眼眸中的喜悅,還是不難看出的。

與長老們聊了幾句後,蒙仲便將麾下騎兵丟給了蒙虎、華虎二人,而自己,則徑直前往了莊子居。

跟蒙羑、蒙薦等族內的長老差不多,莊子與莊伯看到歸來的蒙仲,亦是十分高興。

尤其是蒙仲如今貴爲魏國的方城令,但在自己面前還是規規矩矩地磕頭行大禮,莊子雖然表面上擺擺手表示他道家不興這一套,但見弟子如此尊敬自己,他心中自然也是高興。

隨後,不等莊子與莊伯開口詢問,蒙仲便主動將現如今的情況跟這兩位老人講述了一遍。

說實話,其實莊子並不喜歡聽這些,畢竟他是遁世的清靜之人,自然不想聽到俗世的打打殺殺,只不過講述這些的是他的愛徒蒙仲,他這才勉強聽着而已。

但莊伯則不同,他對宋國還是非常在意的,當得知秦魏兩國爲了救援宋國而暫時放下對彼此的成見時,他欣喜說道:“我宋國如今與秦魏兩國爲盟,便能不懼齊趙。”

說着,他目視着蒙仲,歡喜地說道:“阿仲,如今真的長大了……弱冠之齡手握數萬兵權,着實是古來罕見。”

被敬重的長輩稱讚,縱使是蒙仲亦忍不住有些歡喜。

見此,莊子深深看了幾眼弟子,旋即打發莊伯道:“莊伯,你先去燒幾個菜,我與阿仲再說說。”

“好好。”莊伯笑呵呵地離開了。

待莊伯離開之後,莊子轉頭看向蒙仲,淡淡說道:“小小年紀,率大軍助故國擊退來犯之敵,你也是頗爲自得吧?”

一聽老師這語氣,蒙仲連忙說道:“老師誤會了,弟子絕不敢因此沾沾自喜。”

“呵,你倒是機敏,知道老夫要訓誡你,不過……”

頓了頓,莊子目視着蒙仲低聲說道:“阿仲,你真覺得,此番秦魏兩國聯手援助宋國,宋國潛在的威脅就因此消除了麼?”

蒙仲愣了愣,旋即搖頭說道:“當然不是,只要齊王田地對我宋國仍有染指之心,我宋國便始終存在威脅。”

“不,老夫不是說這個。”

搖搖頭,莊子正色說道:“老夫指的是秦魏兩國與宋國的邦交,你真覺得這兩國與宋國的邦交可以長久麼?……你要知道,秦魏兩國之間有着難以調和的利害。”

“……”蒙仲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他當然明白老師的意思,老師無非就是在說,秦魏兩國之間存在着根本矛盾——即秦國想要踏足中原,但魏國卻擋在秦國面前。

這正是秦魏兩國最最無法調和的根本矛盾。

基於這一點,莊子正色對蒙仲說道:“基於這一點,在秦國與魏國之間,日後宋國必然會失去其中一個盟友……那麼你覺得,失去哪方的可能更大?”

聽到這話,蒙仲靜下心來仔細琢磨着。

不得否認莊子說得沒錯,雖然秦魏兩國這次都出兵幫助了宋國,但鑑於秦魏兩國本身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宋國試圖想在兩國之間左右逢源,這也註定是一件不會被秦魏兩國所接受的事。

宋國要麼站在魏國這邊,抵擋秦國,要麼就站在秦國這邊,夾擊魏國,只有這樣,秦魏兩國纔會繼續幫助宋國。

考慮到秦國的實力太強,一旦被其踏足中原,對宋國也是極大的威脅,蒙仲覺得他宋國站在魏國這邊的可能性更大,而這,或許就意味着他宋國日後將失去秦國的支持。

想到這裡,他皺着眉頭說道:“相比較失去魏國,應該是失去秦國的可能性更高。可是,秦國需要宋國來牽制齊國……”

聽聞此言,莊子搖搖頭說道:“你年幼時,便曾看到惠施所寫的書籍,你應該知道,世上的萬事萬物都並非絕對,且彼此存在着聯繫……秦國需要宋國牽制齊國,那是因爲秦齊兩國相互視爲爭霸天下的勁敵,但反過來想,秦國兩國也未嘗不能先聯合起來擊敗其餘諸國,免得在兩國交鋒時被其他國家趁虛而入……”

“秦齊兩國聯合?這……可能麼?”蒙仲有些困惑。

莊子搖搖頭說道:“世上萬事萬物都並非絕對,秦齊兩國又豈是不能暫時放下彼此的成見?……如你所言,此番有秦魏兩國介入,迫使趙國撤兵,相信齊國在得知趙國撤兵後,亦會在不久之後放棄進攻宋國,但你仔細想想,這樣真的就能使齊國放棄攻佔宋國麼?還是說,這次的事給齊國提了個醒,使齊國明白了一個道理,他想要攻佔宋國,就必須得到秦國的默許……而一旦秦國被齊國說動,那麼下回齊國再發兵攻打宋國時,秦國就會幫着齊國牽制魏國,使魏國不敢增援宋國……而這,就是老夫所說的隱患。”

“……”

聽到這一番話,蒙仲面色微變。

仔細想想,老師的這一番推論確實極有可能發生。

別看秦國與宋國目前的邦交穩固,但這是基於宋國的存在對秦國有利,但倘若宋國站在魏國那邊幫着抵制秦國,那麼,宋國無疑就成爲了秦國的敵人,即繼魏國之後的次要敵人。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這種情況下,秦國是否有可能以放棄宋國爲條件,與齊國暗中達成默契呢?即齊國取宋國,秦國打魏國,雙方彼此互不干涉,且聯手抵制其餘國家對魏宋兩國的救援。

如此一來,齊國能得到宋國,而秦國也能得到魏國,雙方的利害並不衝突。

仔細想想,這確實並非沒有可能。

可能是見蒙仲皺着眉頭陷入了沉思,莊子淡淡說道:“這只是老夫的一個推測,只是想告訴你,莫要因爲眼前的一些事就沾沾自喜,老子曾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今由於秦魏兩國介入,齊國註定不能攻佔宋國,對此《周易》有言,窮則思變,齊國既不能對抗秦魏兩國,那就未必不會改變策略,離間秦魏宋三國之間的邦交,甚至與秦國達成私底下的協議……是故,還遠遠不到可以沾沾自喜的時候啊。”

“弟子受教了。”

蒙仲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禮,旋即,他忍不住笑着說道:“說起來,老師雖足不出五里之地,但對天下諸國之事卻是看得清清楚楚,楚國當年沒能請到老師出任國相,實在是莫大的損失。”

“呵。”

莊子淡淡一笑,帶着幾許嘆息的意味說道:“只要你能看清楚事情的利害,就不難因此推測出諸國的反應,然而,這並不是什麼值得稱讚的事,相反,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在這道虧之世,人人趨利而爲……”

不得不說,莊子其實很厭惡諸國之間的戰爭,以及爾虞我詐,曾幾何時似這些事,他聽都不想聽,更別說與人討論天下的局勢。

只可惜,他的弟子們如今已走入那充斥爾虞我詐的俗世,在這種情況下,縱使莊子再清靜無爲,也忍不住想要提點弟子們幾句,儘可能地幫助他們看清楚天下的走勢,免得弟子們因爲被大勢拋下而遭遇不測。

他道家歷來就有順天而行的訓誡,其中這個“天”,當然不只是單純的天空,亦或是人臆想出來的神明,而是萬事萬物間恆定的演變規律。

而世俗的天下大勢,用道家的話說亦屬於天道運作的範疇,是故,只要能讓弟子們看清楚天下的大勢,那麼他的弟子們自然就能順天而行,不至於成爲天道的對立面。

看着眼前的弟子一臉嚴肅地傾聽地自己的教導,莊子亦是忍不住暗暗嘆了口氣。

終究,他還是一介凡人,達不到真正的逍遙境界,因爲他始終還是放不下對諸弟子的擔心。

就這樣,蒙仲在莊子居住了整整兩日。

在這兩日裡,蒙仲時常攙着老師莊子在居所的附近散步,時而聽莊子講述道經,時而聽莊子評論天下各國以及諸國之間的走勢。

而對此蒙仲也是暗暗稱奇,別看他老師莊子年紀大了,腿腳也不好,哪怕平日裡出門散步也不會走出五里之地,可是這位老師對當今天下諸國的看法,卻往往都是一針見血。

比如,莊子告誡蒙仲,告誡他應該想辦法讓魏國與趙國化解曾經的恩怨,秦國是靠不住的,唯有魏國與趙國、韓國聯合起來,才能擋住齊國與秦國。

而介時,宋國也能因爲三晉的聯合,而避免被齊國吞併。

對此,蒙仲皺眉說道:“可是,趙國如今被奉陽君李兌把持,李兌親善齊國,未必會與魏國聯合……”

聽到這話,莊子淡淡說道:“李兌把持趙國,註定不能維持多久,首先,秦人不會讓李兌繼續把持趙國,其次,李兌這次兵敗於陶邑,聲望大減,老夫不難推測趙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趙王如果着急的話,多半會趁此機會重新奪回權勢,但如你所言,趙王是一個城府極深之人,那麼,他多半不會在這個時候罷免李兌,相反,他還會繼續讓李兌擔任國相,只不過,李兌很難再像以往那般把持趙國了,勢必得歸還一些權力給趙王。同時,爲了彌補這次戰敗帶來的影響,也是爲了報復秦國,李兌說不定會號召諸國討伐秦國,介時宋國的態度,魏國的態度,或許就將決定秦國對魏宋兩國的態度……”

“……”

蒙仲點點頭,若有所思。

兩日後,即六月二十二日,蒙仲告別了老師莊子,與蒙虎、華虎二人率領三千方城騎兵,重新踏上前往彭城的旅途。

期間,有一個疑問始終困擾着他。

秦齊兩國,當真會聯合起來麼?

不得不說,倘若這個猜測變成事實,這對於其餘諸國而言,都將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

尤其是對於魏宋二國。

一旦秦齊聯盟,魏宋兩國就會成爲秦齊兩國對彼此妥協、退讓的犧牲物。

第392章:戰局驟變【二合一】第34章:兩年後第396章:定計第5章:商談第448章:趙王回都第454章:新時代!(大結局)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122章:匡章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245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120章:回營第449章:兩極第277章:巧說屈原【二合一】第257章:騎兵vs步卒【二合一】第91章:陽文君趙豹第262章:交鋒!(二)【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419章:僵持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第51章:人心(二)第386章:約見【二合一】第214章:初次接觸【二合一】第440章:五國伐齊(三)第40章:惠盎第79章:公子趙章第67章:入冬第26章:族兵啓程第282章:逐漸形成的默契【二合一】第255章:追蹤【二合一】第67章:入冬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375章:函谷關首戰(二)【二合一】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第391章:夜襲【二合一】第249章:“先手反制”vs“後發反制”【二合一】第379章:夜襲【二合一】第198章:蒙仲與田章(四)【二合一】第231章:初會【二合一】第384章:背後的利害【二合一】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225章:摩擦【二合一】第4章:家境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171章:前狼後虎(二)【二合一】第427章:伐齊之倡議第363章:三晉抱團?【二合一】第248章:入夜【二合一】第110章:薛公客卿(三)【上架倒計時一日】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8章:首日(二)第84章:決定(二)第295章:七月第305章:違和【二合一】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第64章:激辯諸儒【二合一】第18章:第二堂課第182章:圍困沙丘【二合一】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第412章:魏冉之退敵策第252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合一】第14章:授業第160章:窺營【二合一】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132章:聊談(三)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50章:人心第435章:兄弟相談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348章:馳援郯城【二合一】第31章:噩耗第323章:泄露【二合一】第445章:百年同盟、三國共帥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192章:太子戴武【二合一】第119章:夜襲(五)第101章:巡視軍營第165章:蒙仲與廉頗(四)【二合一】第88章:宮筵(二)第80章:辛秘第421章:序幕第97章:鶡冠子第65章:孟子(二)第65章:孟子(二)第295章:七月第334章:秦魏聯合【二合一】第167章:蒙仲與廉頗(五)【二合一】第44章:宮筵第401章:跡象第356章:討封!郾城君!【二合一】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71章:三月第40章:惠盎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69章: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