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宮筵(二)

bookmark

以平和的語氣,委婉道出其實暗藏機鋒的言辭,最不可思議的是此子的面色從始至終不起波瀾,這即是宋王偃對蒙仲“言辯”的印象。

而在惠盎看來,他義弟蒙仲方纔的“言辯”似乎是間乎道、名兩家之間:道家的辯論主張“以理服人”,即用最樸素的道理說服對手;而名家則過於注重“辯勝”,可能有些話其實沒什麼道理,但就是說的你啞口無言。

就拿方纔來說,蒙仲借宋王偃的“想法”來反制仇赫,其實是不合道理的,但乍一聽卻讓人感覺:嘿,似乎還真有點道理。

這就是名家的虛辭之辯,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亦不難找出其中的漏洞。

這不,在愣了半響後,仇赫回過神來了,問蒙仲道:“你這小子好是無禮。你又不是宋王,哪裡曉得宋王的心思呢?”

蒙仲立刻平靜地回答道:“仇大夫又不是小子,又怎麼曉得我不知大王的心思呢?”

“呵。”

惠盎在旁忍不住笑了出聲。

他是惠施的族侄,又與莊子關係親近,當然知道發生於惠施與莊子之間的“濠梁之辯”,非但他知道,宋王偃也知道,因此他二人皆忍不住露出了幾絲笑容。

說實話,仇赫並非是以辯才著稱的趙王重臣,但能將這樣一位趙國的重臣逼到這份上,足可見蒙仲這位莊子弟子在“言辯”方面的才能。

可能是覺得與蒙仲似這般鬥嘴般的辯論頗爲掉價,仇赫擡手做了一個停止的動作,對蒙仲說道:“在下素知惠子、莊子兩位夫子善於雄辯,小兄弟乃莊夫子的弟子,又學了惠子的論著,自然善於雄辯,在下甘拜下風。……在下只是不解,莊夫子亦是宋國人,難道他不想宋國變得更加強大麼?”

聽聞此言,蒙仲平靜地說道:“僅憑這句話,小子便知仇大夫不瞭解夫子。夫子乃‘求道之人’,追求的是天地至道,天道之下,皆是凡人,無有國界之分。在夫子眼中,只有兩類人,即得道者與失道者。不凝滯於物,遊心於德之和,方得逍遙。” шшш¤ttкan¤℃O

“……”

仇赫抿了抿嘴脣,沒有說話。

說實話,蒙仲最後那句話,他是真沒弄懂。

這就很尷尬,明明感覺似乎被人教訓了,卻又不知對方究竟說的什麼,也就無從反駁。

而事實上,不單單是他,別說宋王偃,就連惠盎也不是很明白,畢竟惠盎學的太雜,道、名、儒、法、墨等各家學術皆有涉及,但並沒有空暇深入學習道家的思想,不像蒙仲有莊子在旁授業解惑。

當然,儘管沒有弄懂蒙仲最後一句話,但後者整段話的大致意思,仇赫還是能聽懂的,即莊子思想境界高,懶得參與俗世的爭鬥。

於是他問蒙仲道:“既然莊夫子自己不願參與俗世的爭鬥,而你作爲其弟子,卻服役從軍,究竟是夫子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呢?”

蒙仲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夫子乃得道之人,精神已超脫於俗世,自然不可再用‘宋人’束縛之;而小子尚未得道,未能領會夫子的思想,身爲宋人,爲宋國而戰,名正言順,這又有什麼疑問呢?反觀仇大夫,既已擔任宋國國相,卻屢屢爲趙國謀利,小子覺得……名不正言不順吶。”

仇赫再次語塞。

說實話,他擔任宋國國相,其實只是趙宋兩國的一場交易,但此刻偏偏宋王偃與惠盎都不及時出面解釋,這就讓仇赫顯得很尷尬,顯得他有點“吃裡扒外”的意思。

仇赫不傻,當然明白宋王偃與惠盎沒有及時出面爲他解釋,其實就是暗惱他最近一個勁地慫恿宋國與齊國開戰,因此才樂得讓他被年僅十幾歲的蒙仲說得啞口無言。

他想了想,接着向蒙仲解釋的機會,再次向宋王偃表明立場:“小子,你這話不對,在下受趙王之命促成「趙宋同盟」,乃是爲趙、宋兩國的利益,二十幾年前,趙王初繼位,諸國試圖瓜分趙國,當時全賴宋王仁義相助,與趙國並肩而戰,這份恩情,趙王銘記於心。趙王曾對左右言,秦燕韓等皆不可信,唯宋王仁義,趙國可予信賴。今齊國傲立於東,爲趙、宋兩國心腹之患,兩國當精誠攜手,若能如此,雖齊國勢大,又何足懼哉?”

此時,惠盎突然插嘴道:“然而,我宋國攻伐滕國,死傷無數,可趙國卻遲遲不攻伐中山,試圖讓我宋國全盤牽制齊國,這即是仇相所謂的‘精誠攜手’?”

仇赫搖了搖頭,說道:“惠大夫此言未免狹隘,戰爭之事,哪有不死人的,若因此便輕言放棄,如何鑄成霸業?”

『反正橫豎死的不是你趙人是吧?』

惠盎臉上露出不悅之色,旁邊蒙仲亦皺了皺眉。

蒙仲淡淡說道:“戰爭之害,並非是一場戰役死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母親喪失了兒子、子女失去父親、弟弟失去兄長,且這樣的悲劇,又反反覆覆重複了多少回。仇大夫以「戰爭哪有不死人」一言蔽之,小子以爲……相當不妥。”

頓時間,殿內鴉雀無聲,惠盎驚訝乃至動容地看着蒙仲,仇赫則更多是驚訝,唯獨宋王偃,深深看了一眼蒙仲,沉默不語。

待片刻的死寂後,仇赫問蒙仲道:“小子,你誇誇其談,可有攻陷滕國之法?”

“當然有。”

蒙仲絲毫不怵仇赫的刁難,正色說道:“滕國乃仁義之國,當首用「文伐」。”

“文伐?”宋王偃亦產生了幾許興致,問蒙仲道:“何謂文伐?”

“因其所喜,以順其志。苟能因之,必能去之。再者,離間其所親,賄賂其左右,輔其淫樂,養其亂臣,此謂之文伐。”蒙仲平靜說道。

“此……《周書陰符》?”仇赫在回憶了一下後,驚訝地問道。

所謂的《周書陰符》,其實就是蒙仲所觀閱的《太公兵法》。

旋即他又笑着說道:“說了這麼多,你卻還沒道出破滕國的計策。”

見此,蒙仲便淡淡說道:“「易地」即可。……用我宋國的陶邑,去交換滕國,滕國君主若允許,則我宋國不費一兵一卒,即可得到滕國。”

聽聞此言,宋王偃、惠盎、仇赫三人皆微微一愣。

旋即,宋王偃頗有些難以置信地說道:“你要寡人用陶邑去交換滕國?你可知陶邑是何等城池嗎?”

“陶邑乃曾經曹國的都城,極爲殷富。”

“那你還讓寡人用陶邑去交換滕國?”宋王偃樂了。

沒想到蒙仲卻說道:“若付出區區一個陶邑,就能讓宋國以全盛的國力面對齊國;而滕國縱使易地得到陶邑,夾處於趙宋兩國之間,亦只能與趙宋兩國爲盟。試問,爲何不能?”

“……”

宋王偃聞言一愣,旋即皺着眉頭陷入了沉思。

殿中,惠盎亦小聲唸叨着「易地」,臉上不由地露出驚愕、迷茫、懊悔等複雜的表情。

不可否認,用陶邑去交換滕國,那肯定是宋國吃虧,可反過來說,此計能讓宋國不費一兵一卒就交換到滕國,可直接將軍隊部署到「南湖」的北岸,既能威脅齊魯,又能直接威脅到薛邑,簡直就是上上之策。

“若是滕弘不肯交換呢?”宋王偃忽然問道。

蒙仲當然知道滕弘是誰,聞言回答道:“小子方纔道出此計,大王難以置信,由此可見,滕國遠不如陶邑,相信世人也如此認爲。……這般優厚的條件,滕國君主仍不肯接受,那就是他理虧,此後大王聲討,可謂名正言順。……再者,我宋國若提出此事,亦等同於向滕國釋放善意,若最後仍難免戰爭,則滕人或會責怪其君主貪婪,而滕國君主,或亦會心中後悔,不像眼下,滕國自上而下萬衆一心,聯合抗擊宋兵。”

聽聞此言,宋王偃面上閃過一陣青白之色,旋即低聲對惠盎說道:“惠盎,這是你的責失!”

惠盎滿臉羞愧,訕訕地點了點頭:“臣慚愧……臣沒有想到。”

見此,蒙仲心中暗自感慨。

他能理解宋王偃、惠盎這等人物竟沒有想到這麼簡單的辦法,其原因就在於人性想要“奪佔”卻難有“割捨”——誰願意將自己得到的東西再讓出去呢?

然而世上有很多事就是這樣,只要稍稍退後一步,那就是另外一番天地。

就好比滕國這件事,若宋王偃能剋制“奪佔”的慾望,宋國可能不費一兵一足就能得到滕國那塊土地,早早在那裡部署好兵力,又豈會弄到眼下的下場,苦戰兩年餘,卻仍未徹底掃除滕國,甚至於,還促成了滕國上下一心抗拒宋國的局面。

“這就是道家的智慧啊。”

宋王偃感慨了一句,被蒙仲一番話說得心煩意亂的他,再也沒有心情繼續今日的筵席。

筵席結束之後,仇赫告辭離去,而惠盎與蒙仲二人,則被宋王偃留了下來,後者領着二人漫步走在夜空下的宮廷。

惠盎本以爲宋王偃打算賞賜他義弟蒙仲什麼,卻沒想到宋王偃將他們二人領到偏殿的走廊轉角時,忽然轉過身來問蒙仲道:“小子,據寡人所知,你祖父蒙舒、父親蒙瞿、兄長蒙伯,皆亡於我國的戰役,是故此番徵兵纔會由你前來……你,恨寡人麼?”

惠盎聞言一愣,驚愕地看向蒙仲,畢竟蒙仲並不曾告訴他祖父、父親、兄長皆亡於戰役的事。

目視着眼前的宋王偃,蒙仲眼中閃過幾絲複雜之色。

良久,他緩緩張開嘴脣。

“恨!”

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417章:邊境摩擦第48章:抵達滕國(二)第273章:短暫的空閒【二合一】第301章:各退一步【二合一】第249章:“先手反制”vs“後發反制”【二合一】第18章:第二堂課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425章:二人的交涉第94章:點兵(二)第277章:巧說屈原【二合一】第398章:秦軍勢危第427章:伐齊之倡議第314章:十二月(二)【二合一】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449章:兩極第152章:肥義之死【二合一】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16章:出遊(二)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135章:蒙仲與趙王何(三)第251章:新鄭的反應【二合一】第151章:驚變之始【二合一】第44章:宮筵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90章:機會第68章:入冬(二)第14章:授業第103章:趙王四年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228章:興師問罪【二合一】第99章:新營新制第362章:同時展開的遊說【二合一】第211章:回到蒙邑【二合一】第438章:五國伐齊第22章:名家第141章:筵席間的爭執【二合一】第413章:魏冉說李兌第326章:陽關攻防之戰(二)【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246章:戰場立信【二合一】第448章:趙王回都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第316章:赴約(二)【二合一】第437章:九月下旬第105章:蘇代第90章:機會第159章:來臨的決戰【二合一】第94章:點兵(二)第336章:陶邑之戰【二合一】第295章:七月第218章:婚事罷【二合一】第91章:陽文君趙豹第222章:再會田文(二)【二合一】第186章:追擊!【二合一】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98章:新軍構想第396章:定計第40章:惠盎第313章:十二月【二合一】第227章:針對【二合一】第85章:再往邯鄲第282章:逐漸形成的默契【二合一】第107章:燕王職(二)第175章:攻城!【二合一】第245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210章:第一次齊宋之戰結束【二合一】第5章:商談第231章:妥協【二合一】第155章:沙丘事變(三)【二合一】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293章:間隙第378章:白起的考量【二合一】第224章:年末【二合一】第142章:筵席間的爭執(二)【二合一】第219章:轉機【二合一】第349章:再見樂毅第397章:明修暗度第135章:蒙仲與趙王何(三)第33章:喪禮(二)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73章:初至趙國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135章:蒙仲與趙王何(三)第95章:點兵(三)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444章:出使韓國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第296章:將帥不合【二合一】第243章:暫止的交鋒【二合一】第197章:蒙仲與田章(三)【二合一】第116章:夜襲(二)第185章:最後的突圍!(二)【二合一】第156章:潛在的威脅【二合一】第417章:邊境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