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張獻忠他們去處理遭遇秦良玉突襲的善後事去了,我們再騰出空兒來,說說居然能突襲最善打突襲戰的張獻忠義軍的女將秦良玉。
這秦良玉,乃四川土生土長的人,就是長江邊上忠縣人氏,出身武術世家,自幼聰慧,先跟着父親秦葵飽讀史書兵法,習練武術,稍長更是拜得隱世高人,學得了一身讓人匪夷所思的絕世武功,因遵師命不能說出她所學的武功是日月神功,所以世人都只知道她武功奇高,內力無人能比。
秦良玉成年後嫁給石柱宣撫使馬千乘,因武功高,深諳兵法,還料敵如神,就協同丈夫掌軍,多次在平叛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年紀輕輕就獲得了無敵女將的威名。
民間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崽會打洞。您道這馬千乘是何許人?乃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千乘世襲石柱宣撫使,因石柱是多民族雜居地區,苗人、土家人居多,所以又按民族說法,把宣撫使俗稱爲土司。這秦良玉,不僅自己隨夫從軍,還把自家兄弟秦邦屏和秦民屏也召到軍中,共同爲朝廷效力。
還在秦良玉二十五六歲時,就在貴州鄧坎平叛戰鬥中立下了奇功,後來多次平叛,都立下了奇功。天啓年間,奉命帶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出兵救援瀋陽,抗擊後金,亦立大功。三年前,還奉詔勤王,一舉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大獲崇禎讚許!所以,秦良玉先後獲得了天啓帝和崇禎帝封賜的上柱國光祿大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駐四川提督、總兵官、鎮東將軍、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二品誥命夫人、一品夫人、忠貞侯等等職務和稱號,可以說是古代女將之傲!
除了武功超高,足智多謀,能征善戰,秦良玉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在她和馬千乘的兒子馬祥麟還在年幼之時,馬千乘受人陷告,吃了牢獄之災,竟冤死在雲陽大牢裡!換了別人,手頭有兵,武功又高,那還不把雲陽縣衙給滅了嗎?可這秦良玉,不僅沒有因此記恨,反叛朝廷,反而還忍住傷痛,代領夫職,繼續爲朝廷效力至今,目前以都司銜領重慶總兵之職,帶領五個衛所,囤兵於川南石柱縣。
秦良玉在掌軍期間,雖然沒少出兵平叛、奉命馳援他軍和上京勤王,但卻從未放鬆強軍,她除了制定了一套適應山區作戰的戰術和戰法,對軍隊勤加訓練外,還根據山地作戰和山地行軍特點,給軍士配備兩件兵器,一件是長二尺五寸六分的短腰刀,一件是白杆槍。
短腰刀好理解,輕便好用,攻防皆宜,是步戰的最常規的兵器,只不過爲什麼是二尺五寸六分長呢,因爲這正好是魯班尺整兩尺,也叫兩紅尺,“合紅”,就意味着吉利。這白杆槍又是怎麼回事呢?
說起來,這也像當朝同樣頗有建樹的將領曹文詔一樣,對用於防守和攻城的紅衣大炮加以改進,做出了能夠用於陣地戰的便於攜帶的紅衣小炮一樣,秦良玉則取適於馬戰的長槍以遠制人的優點,結合步戰近距離格鬥以靈活制人的特點,把長槍縮短,但縮短了也有五尺七寸六長,也就是四紅尺半長,不到馬戰長槍的一半長,但在步戰時,仍能以遠制人,再加上必要時還有短刀之利,這在兵器上,就已經出奇制勝了,而在在槍的末端,再裝上一個同樣能殺人的鋼錐,行走山路、上坡下坎時,特別是遇雨路滑時,自然又是特別穩當的防滑柺杖!槍柄用鐵做,倒是很結實,但士兵的體力畢竟有限,鐵柄槍很重,舞動起來不利於靈活攻防,於是就採用川南湘北黔北一帶特有的白蠟木來做槍柄,既不是很重,又特硬特韌,用於槍柄,恰到好處。因白蠟木紋理細密,通體粉白,全軍近三萬人,都用這種改進型雙頭白柄槍,軍士配短刀,軍官配寶劍或學武功的成名兵器,不知從何時起,秦良玉的隊伍就有了“白桿兵”的稱號了!
雖然說義軍大都是官軍出身,時常征戰,休整時還要訓練,伙食絕對遠比官軍好,也很能打,但除開會武功的軍官和士兵,普通軍士就不是白桿兵的對手了。義軍遇襲時,就算是在沒有防患的情況下遭受突襲,但也只應該剛被突襲那一會兒純粹處於劣勢,一但知道遭襲了,拿起兵器開始反擊了,總不應該還敗得那麼絕對吧?要不,義軍單是陣亡就有近千人,卻只找出不到三十具白桿兵屍體呢?
說來也巧,秦良玉提兵前來阻擊張獻忠的這一年,也就是一六三三年,崇禎六年,正是她步入六十歲的這一年,就是說,她以花甲之年,都能讓景大山、秦東嶽、周學瑜、歐陽簫這些在武林中數一數二的頂尖高手,無法與她對招!
那麼,秦良玉又是怎樣知道雲陽有義軍的呢?
原來,秦良玉的主力,雖然駐囤在石柱縣,但她與川南駐有戍軍的各縣之間,有定期通聯制度,以便她對她的軍事轄區的情況,隨時得以瞭解。
前些天,秦良玉派的通聯官一行四人,到夔州戍軍去例行通聯,四人趕到夔州時,張獻忠和先鋒大營剛走一天多,而後面跟進的大隊人馬,並沒有往江邊走,而是走的夔門裡面的山塬驛道,四個通聯官就壓根兒不知道前來踏平夔州的,僅僅是一個先鋒營,後面還有十幾萬大軍!
四個通聯官見戍軍軍營和城裡府衙全都空無一人了,便詢問夔州百姓。因爲百姓得了義軍的好處,都吱吱唔唔不肯說,四個通聯官費了好大勁兒,才得知了前幾天來了幾千上萬義軍,一來就殺了府衙門和知府全家,殺了城裡的大戶,並沒有傷害百姓,但卻沒聽說過義軍給每個百姓發了不少錢糧。
估計吧,百姓們一準是害怕一旦說了每個百姓都領了錢糧這一茬,官軍來了,就會叫他們吐出來吧!再就是,還得知了義軍離開後,就朝着雲陽去了。
就算這些殘缺不全的情況,也把四個通聯官嚇了個魂飛魄散!這可不是山賊土匪誒,而是上萬叛軍進犯四川哪!
四個通聯官連飛快馬趕回石柱,向秦良玉報告了在夔州打聽到的緊急情況。
對於這一類特重大情報,秦良玉當然是高度重視,但再重視,她也萬萬沒有想到,通聯官所探得的叛軍,僅僅是兩路大軍中的其中一個先鋒大營而已,哪知道這支犯川叛軍,竟然能有二十萬人呢,這可遠比她這重慶總兵的兵力多多了!要是知道有二十萬叛軍,她必定要連夜飛馬上報成都和朝廷!
秦良玉聽了彙報,算了算時間,腦子裡就迅速形成了行動方案,立即調集兩個衛所一萬多人,並把兒子馬祥麟和已是老將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也帶上,並派了前哨探子化妝先到雲陽打探情況,然後把隊伍渡到江北,找了個雲陽縣城以西的地方,先按兵不動,等前哨探子來彙報了情況,這才決定,給叛軍來個天不見亮就突然發起進攻的突襲行動。
當然,這個文韜武略超常的秦良玉,是不會莽莽撞撞就直接衝殺的,待隊伍走到離叛軍營帳五里遠時,就把兩個衛所的特戰總旗都派了出去,先去把要包圍的東、南、西三方的叛軍明哨暗哨都給摸了,大隊伍這纔開過來,從三方悄悄包圍,待天色亮到能看清物事了,這才突然發起進攻,並且爲了起到下馬威的效用,一發起攻擊就大開殺戒,毫不手軟!
那麼,秦良玉這個包圍圈,爲什麼只包圍東、南、西三個方向呢?是兵力不夠嗎?
當然不是。
在明代,特別是到了天啓以來,這些地方軍事長官,因爲職責範圍和經費問題,都是致力於本軍事轄區範圍平安無事,要是沒有朝廷的特別調動和調配,一般是不會去管別的轄區的事情的,那會不但自己花了軍費,傷亡了軍士,反而還會讓別的轄區軍官不高興,所以都不會去管別人的事,就像當年陽城遇伏一樣,曹文詔的目的,也是把叛軍趕出他的山西就作罷了,這秦良玉也是這樣,趁這些叛軍剛進犯四川,能殲滅當然最好,不能殲滅,就重挫他們一下,把他們趕出四川了事,所以特意在通往山塬的北面留了個口子,先打一打,看看叛軍的虛實,再來決定是否全殲。
所以,當秦良玉聽到了東西兩面的灌注了內力的獅子吼時,就已經斷定,這些叛軍裡面,有內功非常高的高手,叛軍裡有這樣的高手,一旦混戰起來,自己本人倒是不會有絲毫危險的,但將士們必然傷亡巨大,就算把這股叛軍全殲了,那自己也必然要損失數千將士,那可不是用兵之道!於是,當聽到了張獻忠和秦東嶽的獅子吼後,秦良玉就下令鳴金了。
果然,在景大山、秦東嶽、周學瑜、歐陽簫幾人和秦良玉過招時,這幾人雖然遠不是秦良玉的對手,卻足以說明,這些叛軍中不乏頂級高手,打起來必然兩敗俱傷!
當然了,最最沒有讓秦良玉想到的,卻遭遇了同門武功!
秦良玉雖然六十的人了,但打贏這個只有二十幾歲、但只有九層日月神功的對手,是有勝算的,雖然對方也說出了心照不宣的話,說明對方也是必須要遵師訓的,但怕就怕打急了,那小子不小心說漏了嘴,心裡就更堅定了把這股叛軍趕出四川的初衷。
到了最後,秦良玉聽張獻忠說,要是不相信他們,也可以調動大軍跟着他們,直到他們撤過了四川地界,你們再回兵,既然叛軍敢這麼說,那就說明他們是真要撤軍的,再說了,他們那幾個武功那麼高的高手,都不是自己的對手,諒他們也會知難而退的。
所以,當突襲行動進行到有了一個能如遇期的結局後,秦良玉就帶兵渡江,回石柱去了。
當然,因爲已經打退了叛軍,川南轄區也就沒事了,所以秦良玉也就沒有上報成都和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