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鐵礦現蹤

“可是文長,我在益州既無親隨,也無舊識,怎能讓劉璋的幹臣爲我所用呢?”

“主公切莫妄自菲薄,雖身不在益州,可名早已遍及天下。

劉璋承亡父劉焉之益州,一無治民之才,二無統兵之能,面對番屬張魯所據的益州門戶漢中,卻久攻而不下,讓益州命脈竟握於他人之手。

況且自赤壁之戰後,天下爭霸局勢已經明朗,除遠在遼東的公孫康外,其餘諸侯不過冢中枯骨,早晚被我等所滅。

而益州自李冰太守開都江堰以來,人傑地靈,高才賢士不知涌現凡幾,對於天下之勢,他們心中早有計較,劉璋乃守成之君,並不能在亂世守住基業。

所以主公無需着急,可在荊州修身養性,養民屯兵,同時與益州高士通信往來,建立良好關係,蟄伏以待時機,待時機來臨時,則益州可取”

魏延沒有明說法正和張鬆,從劉備的意思看,明顯現在還互相不認識,與其自己提起來,還不如讓劉備自己去找。

反正在劉備沒進入益州前,魏延要謹言慎行,安安心心做個局外人,萬一因爲自己魯莽行事,而造成蝴蝶效應,導致劉璋沒有邀請劉備入蜀,那他可就成了大漢罪人。

劉備點點頭,顯然認同了魏延的觀點,比武力,他不及二弟、三弟;比謀略,他不及過孔明、士元多矣;比民政,文長、機伯遠勝自己,可要比魅力,劉備還是有信心的。

至於益州的高才嘛,等會兒去問諸葛亮就行了,諸葛亮交友廣泛可是出了名的,而且他還有不錯的識人之能,能得到他認可的人,想來都不會差。

說曹操曹操到,不對,應該是說諸葛,諸葛到。

“主公,主公~!”

魏延剛想說些什麼,卻從屋外傳來陣陣呼喊聲,仔細一聽,不是諸葛亮還能是誰。

劉備和魏延相識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驚詫之色,究竟是什麼事,讓諸葛亮如此急躁。

不一會兒,身形修長的諸葛亮,邁着大長腿走進院子,看見劉備與魏延在一起時,心頭一喜,隨即說道:

“正好文長也在,免得我差人去尋了。

主公,去年派遣到益州的探礦小隊,他們回來了,而且帶來了好消息,他們在越嶲郡以南,渡口以東,兩江交匯處的亂石灘上,發現文長所描述的礦石,後與當地山民確認,這種灰黑色的石頭,在江岸並不少見。

後來小隊從江邊拾撿部分,再用糧秣與山民交換部分,然後原地伐木取材造舟,順長江而下,耗時半年有餘,於昨日抵達江陵。

爲保守秘密,臣已將礦石運輸至公安,並由小隊代爲看管,還請主公與文長移步,隨我一同前往觀之”

魏延滿臉驚訝,他沒想到這麼快,就能發現鐵礦的蹤跡,他原以爲至少要取得益州後,再大規模派遣人手去尋找後才能發現。

沒想到區區一年,不對,應該是半年,還要除去趕路的時間,就發現了鐵礦的蹤跡,看來攀枝花鐵礦的儲量,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大。

“哈哈,今日真乃雙喜臨門,孔明速速帶路”

劉備開懷大笑,多日以來的陰霾盡散,取蜀之策已有,荊州之糧已備,再加上益州之鐵,幾乎將臨蒸策完成大半,這怎能不讓劉備高興。

在前往倉庫的路上,劉備將剛纔的話複述給諸葛亮,讓諸葛亮眼前一亮,隨即向劉備推薦法正,以及張鬆。

法正,益州本土派士子,心存大漢,

爲人率直,敢於直諫,從而常受到阿諛之輩的排擠、污衊,讓蜀中之人對其品德議論紛紛,導致他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施展。

並且不止一次,在公衆場合抨擊劉璋的執政方略。

張鬆,益州別駕,益州本土派領袖,位高權重,是劉璋的心腹之一,曾被派遣出使曹操,卻被曹操以貌取人,導致輕慢於他,所以對曹操懷恨在心。

而作爲劉璋心腹,張鬆對於劉璋的爲人瞭如指掌,知道劉璋早晚被曹操所擒,爲了報復曹操,他早有異心了。

所以,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眼光之毒辣,一個在益州世族中略有聲望,並心存大漢;一個身據劉璋左右,一言一行皆能影響劉璋,且對曹操抱有仇恨。

難怪在諸葛亮死後,僅憑出師表,劉禪都能堅持近三十年。

……

馬車晃晃悠悠的前行,不一會兒,三人便來到城外的驛站,劉備先慰問門口的將士,然後再一起走進驛站。

一進驛站,魏延就看到一塊灰黑色的鐵礦石,在和詢的陽光下折射出點點光暈,非常漂亮。

劉備拿起礦石,在手裡反覆摩挲着,根本捨不得放下, 這可是大業之基啊。

“如果不是文長所言,誰又會想到,這樣的石頭竟會是鐵礦石”

目前大漢的鐵礦石,大多爲赤鐵礦,礦石整體呈暗紅色,所以朝廷在探礦時,多以赤鐵礦的標準來尋找,根本就不會想到,其貌不揚的灰黑色石塊,會是一塊塊鐵礦石。

“主公,此礦石同赤鐵礦石有所不同,其中蘊含一些不朽物質,例如鈦、釩等金屬元素,所以礦石纔沒被氧化,使其整體呈灰黑色。

在之前的實驗中,在下發現這種礦石帶有略微的磁性,所以我將之命名爲磁鐵礦。

和赤鐵礦相比,磁鐵礦無疑要堅硬得多,所以不但開採時難度更大,在冶煉時,所需要的溫度也更高。

但磁鐵礦也有優勢,一旦成功冶煉,用來鑄造兵戈甲冑,在同等冶煉工藝下,會比赤鐵礦冶煉鑄造的兵戈甲冑,更鋒利,更堅固”

魏延簡單的解釋着,雖說有些名詞劉備和諸葛亮不懂,但他們也習慣了,只得將這些詞先記着,待以後有機會再問問。

“軍師,難道磁鐵礦石只在江邊被發現,就沒有在周圍山林中有所發現?”

“正是,據將士們所言,他們先是在山林中搜索,一無所獲後,在江邊打水時,才意外發現的礦石的”

果然如此

魏延心中頓時失落,很明顯他們並未發現礦藏,只是找到一些被山洪衝入江中的礦石。

但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確定了在上游某一地區,鐵礦是真實存在的,只待以後全取益州,再來細細查找。

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五十二章 吳夫人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五十章 成都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七十一章 效果顯著第九十章 鬥將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九十一章 雌劍之威第三章 密謀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四章 歸劉第二十六像 窘境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三十三章 入蜀之機第三十八章 辯論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二十二 農家肥第九十八章 漢中臣服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二十章 臨蒸策3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七十七章 工業萌芽第五十章 成都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一十五章 超前的制度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七章 釘子第五十六 綿竹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一十四章 南方疲敝第六十七章 抄家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三十七章 囑託第三章 密謀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三十七章 囑託第九十八章 漢中臣服第八十八章 魏馬有隙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二十一 臨蒸策4第二十一 臨蒸策4第四十章 錯綜的局勢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三十五章 政令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四十五章 斬二將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五章 革新第五十七章 陽謀第八十七章 人選第九十二章 入關第九十三章 奪下辯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