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請獻計

景泰殿中再度陷入一片死寂,諸臣並諸公皆是扶地而跪,沉默不語。唯有江僕射江奉先,微微擡起頭來,似是往上看了一眼,卻又飛快地伏地跪好。

他的舉動,中元帝自是瞧見了。

他的眼角眯了眯,然神色仍舊十分陰沉,並未再開口說話。

趙國刺客來無影去無蹤,他這個做皇帝的甚至把向來捨不得用的金御衛也派了出來,卻仍舊查不到半點消息,他自是極爲惱怒。

其實,這也怪不得下頭的人不盡心。

這可不是普通事件,隨便抓幾個百姓搪塞便能糊弄過去。這可是趙國刺客,若是抓來的人說着一口大陳官話,你叫他們如何交差?

也正是因此之故,從事發至今已然過去了七、八日,那幾個趙國刺客始終如石沉大海,沒有半點消息。

坊間有傳聞說,那趙國派來的高手直有飛天遁地之能,連桓家的四大宗師也給殺了,簡直就是兇殘得要命。

在這種傳聞之下,百官之中漸漸開始有了一個說法:那趙國派來的刺客當中,很可能有一位傳說中的大國手。

如此情形下,那些搜尋之人自是個個惜命,根本無人敢真的去尋找刺客,縱然那些金御衛十分盡責,也終是孤掌難鳴,在多方推諉之下並無半點發現。

每思及此,中元帝都會有種既憋屈、又無力的感覺。

他這個皇帝當的,委實是太沒意思。

這種感覺一直維持到大朝會散朝,中元帝方鐵青着一張臉,拂袖而去。

回到壽成殿後,他仍舊坐立難安,因嫌小監送來的茶水太湯,還將一整套前朝古瓷都給摔了。

壽成殿中一應宮人個個噤若寒蟬,連大氣也不也敢出。

在殿中不安地踱了會步後,中元帝便喚道:“邢大監,去叫江奉先過來一趟。”

江僕射方纔分明就是一臉有話要說的神情,但在朝堂之上卻緘口不言,很顯然,他要說的話,並不宜於當衆說出。

邢有榮聽得這一聲喚,直是如蒙大赦,顛着一雙老腿親自下去找人,不多時,便將江僕射帶了進來。

江僕射進門後就要行禮,直接被中元帝給攔下了。

“罷了,別給孤來這套。”沒好氣地說了這話,他又停了停,似是怕這語氣嚇着他近來最寵愛的重臣,於是又放緩了語聲,吩咐邢有榮:“來呀,給江僕射賜座。”

江僕射連忙伏地謝座,那廂邢有榮便親手捧了一張錦凳過來,江僕射搭着半個身子坐了,身子挺得筆直,垂首沉聲道:“陛下恕罪,今日在朝堂之上,臣有一言欲說,只這話不當說於衆人眼前,故此才沉默不語。”

中元帝這會兒哪裡顧得上什麼罪不罪的,他是已經被那枚火鳳印給搞得怕了,卻又苦於無人可以訴說,此時聞言,便擺手道:“孤賜你無罪,你有話且說。”

說話之間,他大手一揮,將衆人盡皆揮退了下去。

邢有榮當先在心裡唸了句佛,頭也不擡,麻溜兒地便將一應小宮人全都引了下去,他自己則親身守在宮門外頭抹冷汗。

今日中元帝這病犯得不輕,委實嚇人,好在有江僕射擋在前頭,他這個大監好歹能喘口氣。

見無關人等皆離開了,江僕射便捋了捋頜下三絡長鬚,穩穩地道:“臣以爲,那趙國刺客雖然該拿,然此時尚有一件大事,卻是當務之急。”言至此,他略略一頓,方加重了語氣道:“泗水關之危,怕是迫在眉睫了。”

中元帝最近心情不好,除了被趙國刺客鬧的以外,泗水關亦極讓人頭疼,此時聽得江僕射所言,他的面色便是一凜。

“卻不知愛卿此話卻是怎講?”他沉下臉,將手點着御案,眉間帶幾分不耐煩:“之前的消息不是說情形還好麼?趙國雖陳兵近十萬,卻尚無異動。又有說他們是在自行調派兵馬,是將南兵北調之意,並無進犯大陳之打算。”

“陛下所言甚是。”江僕射在鼓凳上挪了挪身子:“那趙國很可能只是虛晃一槍,用以威嚇我大陳。但是,這潛入大都的刺客,卻又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一件事:趙國很可能真的要動手了。”

他放輕了語聲,將一隻手往城西的方向指了指,半幅身子傾在鼓凳外頭,眉峰壓着:“桓氏老宅雖死傷者衆,然,桓氏精銳,仍舊無一減損。”

中元帝的面色剎時間變得極爲難看。

說來也是,桓家雖然死了好些人,又是宗師又是男丁的,搞得滿府皆是白幡,連他這個皇帝都賜下了一面繡了金字的白幡,以示哀悼之意。

可是,趙國刺客殺死的也不過就只有數十人罷了,而桓氏最爲叫人忌憚的那一萬精銳,卻是毫髮無損。且,桓家還留下了一個嫡長子——桓子澄。

這位桓大郎的本事如何,衆人不得而知,但從他在朝堂上的舉動來看,也不像是個沒腦子的人。據有人私下裡傳,就連桓公桓道非,對自己的這個嫡長子,亦是時常防備着的。

如今,那一萬桓氏精銳盡皆落在了年輕有爲的散騎郎桓子澄手中,而不是像此前那樣,桓道非與自己的嫡長子桓子澄各領一半兒。如果換個角度看,這情形似乎比桓道非身體好時,還要糟糕。

如此一想,中元帝原本就不大好的心情,已是飛快地落入了谷底。

“那依愛卿之見,該當如何處置?”他的聲音越發冷,一隻手習慣性地撫着發上金冠,面色陰晴不定。

江僕射在座中微微俯了俯身:“依臣之見,陛下只需賜一面匾額予桓散騎,則此事可解,這僵局麼,亦可就此打破。”

“匾額?”中元帝垂下手,輕撫着微帶華色的鬢角,神情變得陰冷起來:“愛卿有話不妨直說。”

“陛下恕罪。”江僕射立時說道,起身就要伏地謝罪。

“無罪,無罪。”中元帝似是極爲煩躁,非常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旋即又按捺着脾性問道:“愛卿此言,到底是何意?”

第074章 此士也第835章 傾城色第677章 改門庭第128章 怨猶會第631章 美男衆第985章 好陣法第217章 金御衛第1040章 楊大監第452章 清暉斜第574章 護不得第二百六十四章 灰衫人第972章 扁銀匣第694章 筵開處第690章 往而深第855章 述前因第706章 芙蓉盛第163章 潑茶香第089章 暮與朝第982章 失良機第502章 埋青嶂第435章 東風軟第041章 意難平第577章 明前因第352章 故人來第950章 問檀印第749章 作羹湯第764章 無人應第二百三十八章 桃花信第890章 避九川第302章 書頁卷第241章 落雨否第945章 飄細雪第655章 琴師來第729章 任光祿第874章 知松濤第475章 忽重疾第658章 桓子瑜第476章 六月雪第920章 僕不胖第310章 林守誠第994章 忽騰空第045章 都勝亭第190章 病不支第182章 春意濃第612章 遺珠還第044章 勿姓秦第179章 玉蘭院第408章 忽無音第二百六十二章 楊先生第781章 染硃砂第456章 議秦氏第三百五十七章 3公議第452章 清暉斜第618章 杜容華第022章 桃花訊第037章 入東籬第454章 斷青州第223章 拾翠居第188章 天雷落第969章 情辭切第139章 透雪瓶第664章 兔兒燈第490章 女管家第791章 易地處第251章 承吉言第976章 當堂辯第二百八十四章 月華綢第092章 白衣郎第1008章 格中物第452章 清暉斜第730章 漸模糊第003章 三分三第410章 何去從第762章 泊行舟第598章 吾有策第454章 斷青州第652章 中路院第804章 請撫琴第738章 莫大監第868章 漢宮秋第055章 法服說第870章 析因果第374章 袖中物第512章 臨瀑影第010章 何所憶第054章 釋《孝經》第113章 傲霜圖第438章 青衫瘦第739章 卻輕嗔第396章 風/流病第951章 連環計第467章 秋暖齋第677章 改門庭第314章 印青箋第554章 呼人來第127章 蒼涼意第713章 白山茶第1037章 墨少津第835章 傾城色第346章 再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