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論孝義

江僕射再不敢賣關子,捻鬚道:“陛下只消賜予桓家一面‘孝義天下’之匾額,則那桓散騎便必會主動請纓,領兵前往泗水抗趙。”說到這裡時,他的面上便有了幾分意味深長的神色:“而一旦到了戰場,兵員死傷總是難免的,去時是一萬精銳,然回來時,那一萬桓氏府兵還能剩下多少,就很難說了。”

“哦?”中元帝陰沉的臉上,驀地劃過了一絲喜色,旋即又是滿臉地狐疑,再度探手撫向了金冠,兩道微微帶灰的眉蹙了起來:“僅憑這一面匾額,就能得來如此奇效?”

“陛下明見千里,臣拜服。”江僕射立時伏地跪叩,語聲極是恭謹。

這種奉承話誰不愛聽?

ωwш⊕тt kān⊕c ○

縱然中元帝還有點沒明白過來,卻也是彈冠而笑,伸手虛扶了他一把,和聲道:“起來說話罷。”

江僕射站起身來,恭聲說道:“陛下果然英明,這一面匾額賜下去,那桓散騎就有再厚的麪皮,亦無顏再呆在京城了。依臣猜想,陛下此舉好處有四:第一,那桓公被刺客之事氣得得了腦卒中,桓府更是死傷無數,那桓散騎若是不能爲父報仇、殺盡趙狗,又有何面目立於世?便是爲了這一個‘孝’字,他也必須領兵北上,此其一;其二,爲人臣者,對天子須得有義,而這所謂的義,到底不過一個‘忠’字罷了。那趙狗已然殺到了京城來,桓氏若還是龜縮不前,又有何面目於陛下面前稱臣?”

聽着這話,中元帝的面上露出笑來,催促道:“還有兩條,愛卿繼續說。”

江僕射便又道:“這第三,就算桓散騎裝聾作啞、按兵不動。有了這面匾額,臣等便也有了攻城之器。那鐵面郎君薛中丞定會第一個跳出來,參一個桓散騎不忠不孝、愧對天下百姓、愧對天子厚愛之罪名,臣等屆時隨後附議,則那桓氏的名聲,必是一落千丈;至於第四條,在此前提之下,臣等便可上本,請陛下發兵前往泗水與趙賊交戰。我江氏願出兵五千,與周、杜二姓府兵合爲一路,與桓氏聯合抗敵,則泗水之危局可解。就算危局不可解,戰場之上刀劍無眼,那桓氏一萬精銳便損上了三五千的,亦是人力難免的。”

中元帝越聽越喜,聽到最後,直是喜動顏色,撫掌大笑道:“妙極,妙極!僕射果是孤之重臣、國之肱骨哇!”

他一面說話,一面便拍了拍江僕射的肩膀,一掃方纔的陰沉不虞,一副容光煥發的模樣。

江僕射仍舊維持着此前的恭謹,躬身道:“陛下過獎了。此皆是陛下英明,臣不過是躬逢其會罷了。”

饒是中元帝聽慣了諛詞,此刻亦不免開懷大笑起來,撫着發上金冠笑道:“僕射這話說得太謙,太謙了。”

那一刻,他那張滄桑而俊秀的臉上,已是笑出了滿臉的褶子。

江僕射卻還是不驕不躁,俯身說道:“我大陳在陛下治下,千里江山如畫、萬世英名永存,陛下實是千古聖君,容臣一拜。”語畢,再度倒頭下拜,態度簡直稱得上是虔誠。

中元帝心下委實歡喜,笑着親自上前扶起了他,執了他的手,一臉語重心長地道:“孤就算再有千里眼、順風耳,亦需愛卿常在孤的面前說實話、說真話,也莫要叫孤成了那乾綱獨斷之的孤家寡人。”

聽了這話,江僕射連忙又跪伏於地,連呼了數聲“陛下英明、天地可鑑”之類的話,一時間正所謂君臣相得,壽成殿的氣氛亦變得空前融洽起來。

直到踏出了壽成殿那數十級臺磯,邢有榮殷勤相送的身影,亦仍舊立於宮門處,半晌不曾離開。

江僕射回首看去,向他揖手致意,旋即拂了拂袍袖,轉出了宮道。

那個瞬間,他終是長出了一口氣。

這一計終是獻了上去,也終是討得天子歡心,於他而言,這已是極大的成功。

只是,此念方一生起,江僕射的面色便又沉凝起來,蹙着雙眉,似是心事重重。

回到府邸之後,江僕射直接便去了大書房,才一進院兒,便見那廊下立着一人,一襲灰衫被秋風拂得飄飄而舉,正是他身邊的第一謀士——蘇長齡。

“僕射大人回來了。”一見江僕射,蘇長齡立時上前說道,語聲並無半點急迫,態度亦是從容,灑然地一揖手:“我想尋大人說幾句話,卻不見大人身影,我便想着在外頭等一等,不想僕射大人回來得倒快。”

江僕射但笑不語,只引着他進入了書房,又叫小僮兒奉了茶水。

待二人坐定後,蘇長齡便笑道:“我觀大人眉舒眼亮、面若春風,想是大人苦心謀求之事,已然有了眉目了,是不是?”

江僕射聞言,面上便露出了一個微笑,頷首道:“蘇先生果然是蘇先生。”

蘇長齡立時喜動顏色,揖手道:“想不到僕射大人竟然做成了此事,僕先在此先恭喜大人了。”

江僕射的心情似是不錯,此時便撫須笑道:“這也是你獻計有功,若不然,我在陛下的面前也不好交差。”

說到這裡,他面色便凝了凝,肅容道:“如今還要請先生給一句話,那泗水……”

“必有一戰!”蘇長齡斬釘截鐵地說道,面色亦變得極爲沉肅:“僕射大人以退爲進,狠將了桓氏一軍,此計大善。待陛下頒下聖旨、賜下匾額之後,僕以爲,那泗水之戰便坐實了,屆時,僕射大人便可聯合杜、週二姓之力,削弱桓氏的力量。”

江僕射慣是溫和的臉上,此時已然迸出了欣喜的神色。

他所歡喜者,不只是從蘇長齡這裡聽到了更加肯定的答案,更是因爲,杜驍騎託人給他送來了一個口信。

那口信只有一句話:“泗水戰、一姓亡,七姓餘六,旦去木傷。”

“旦去木傷”,正是將“桓”字拆開了說的。

亦即是說,泗水戰罷,那唯一毀去的一姓,就是桓氏。

第654章 風正起第711章 薛白衣第137章 需謹持第371章 水正吉第745章 野菊黃第247章 白雲舒第905章 雨如幕第419章 疤面男第933章 明死因第827章 暗中窺第040章 空餘恨第046章 憐同病第337章 青州事第1049章 別亂碰第255章 火鳳印第710章 提不動第二百零四章 卷薔薇第748章 端午宴第503章 非天災第598章 吾有策第038章 德暉堂第143章 翠袖橫第392章 願附學第123章 胭脂引第106章 疏影間第929章 鎖清秋第190章 病不支第二百零九章 兇厄格第257章 斷絃吟第320章 湘簾動第364章 禮先至第514章 素白履第470章 郎君返第169章 柳花渡第732章 曲水流第441章 曉霜河第459章 居偏舍第455章 傳飛鴿第490章 女管家第419章 疤面男第523章 軟顏溫第539章 雨霖霖第231章 天機變第471章 鳥鳴幽第1000章 結同心第928章 覽河山第980章 有一言第二百三十五章 雲天下第093章 曲無直第562章 鎖重門第639章 薦泗水第二百七十章 洛嬪殤第398章 問梅音第366章 傷心處第1030章 口舌爾第355章 拭墨痕第489章 巧手坊第035章 薛氏郎第933章 明死因第307章 龍吟急第841章 論姊妹第113章 傲霜圖第960章 阿物兒第701章 問寂明第二百七十二章 染青箋第557章 爛木頭第二百八十三章 薛爲士第562章 鎖重門第658章 桓子瑜第673章 紀朝宗第023章 桃木澗第二百二十章 空庭月第341章 硃砂痣第899章 皆無用第806章 南風歌第107章 梨園雪第669章 深巷中第781章 染硃砂第509章 狹路逢第836章 第五案第819章 鬢微霜第699章 玉瑟花第770章 龍陽好第768章 出花窗第579章 步步陷第二百六十七章 迷霧重第255章 火鳳印第1034章 念青居第586章 夜語時第574章 護不得第621章 喚爾名第539章 雨霖霖第915章 不置喙第678章 掌中局第643章 青蓮宴第483章 將靜修第458章 探月華第524章 膩香膏第710章 提不動第882章 風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