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456【文武帝王廟】

bookmark

第458章 456【文武帝王廟】

民始元年,大同皇帝趙瀚的第一個紀年,這明顯不是個什麼好年份。

南方多省都有大旱,糧價幾乎翻倍!

其實,旱情比前一年減輕許多,北方旱災更是徹底好轉。但南方百姓更直觀的感受,就是糧價大漲,趙瀚登基反而年景堪憂。

於是在這年秋收之後,部分官員和民間士子,上疏請求趙瀚遵守祭禮,來年春天在南京大祀天地,祈禱皇天后土保佑風調雨順。

“大祀天地於南郊”,這是《明史》出現頻率最高的句子。

每年正月,元旦與元宵之間,大明皇帝都會選一個吉日祭祀天地。

由於上疏之人太多,趙瀚不得不表態。他召集內閣、十部官員,說道:“天地可祭,但非必要,只圖個吉利而已。規模也不能太大,派幾個禮部官員,代朕祭祀天地就可以了。”

除了特定場合,趙瀚一般自稱“我”,稱“朕”就表示心意已決。

坐着議事的諸多大臣,此刻卻齊刷刷站起來,包括龐春來在內也是如此。

龐春來勸諫道:“陛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舊明皇帝雖時常差遣勳戚祭祀,也只是祭祀山川河流之神而已,祭祀天地萬萬不可交付他人之手!祭祀天地、掌控六軍者,必須是皇帝本人!”

李邦華更是直接跪下:“臣知陛下爲應民承運皇帝,不在乎天地之佑。陛下定會反駁,說前朝崇禎年年大祀天地,照樣全國大旱、兵禍連綿。但陛下須知,此非信與不信之事,而乃可與不可之舉。祭祀天地,必須是皇帝,也只能是皇帝。哪個大臣,若敢代替陛下祭祀天地,臣定會彈劾他意圖謀反。不罷免此人,臣便辭官歸鄉!”

“陛下,請三思!”諸多大臣紛紛跪下。

趙瀚頓時笑道:“都起來,是我思慮不周,莫要動不動就下跪。”

有些事情,身爲皇帝也不能違逆,比如千百年來形成的儒家禮法。

禮法,是綱常,也是規矩制度。

這玩意兒纔是儒家的根子,相比起來,趙瀚改革科舉制度只是小兒科。禮法不僅體現在民間,更體現在朝堂,祭祀天地是皇帝的權利,同樣也是皇帝的職責。

誰敢代勞,就是謀反!

趙瀚的笑容是裝出來的,他說道:“內閣、禮曹、禮部,下去討論一番祭祀禮儀。就像國旗一樣,保留其神韻,但須儘量簡化。”

國旗已經改版了,升龍、仙鶴、麒麟圖案還在,但簡化爲只留神韻的線條。

陳茂生問道:“簡化到何種地步?”

趙瀚回答說:“不論你們簡化到何種地步,都得給朕記住一個要旨:不可勞民傷財!”

“遵命!”陳茂生拱手。

從明代中期開始,就出現一個非常噁心的現象。

由於大明財政匱乏,君臣沒錢賑災,於是面對大災的時候,經常象徵性撥款救濟,同時勞師動衆開始祭祀祈禱。

比如黃河決堤,朝廷的賑災銀子沒撥來,洪水氾濫也暫時無法築堤,河道總督就先祭祀河流之神再說。偶爾還會被御史彈劾,其彈劾內容是:祭祀對象搞錯了!

某某河道祭祀這個神,某某河道祭祀那個神,是絕對不可以混淆的。

祭錯了神,有可能丟官。

關中大地震,死了八十三萬人,嘉靖皇帝只撥發幾萬兩賑災,比他撥給武當山修道觀的銀子還少。然後,嘉靖皇帝就大張旗鼓祭祀,滿朝文武都動員起來,朝廷的關注點瞬間從地震變成祭祀。

趙瀚絕不允許這種現象發生,在他看來,祭祀可以,圖個吉利,但也僅此而已。

面對這些大臣,趙瀚說道:“諸卿,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於人如此,於國亦是如此。我大同中國,面對天災異象,更應衆志成城。皇帝、百官、萬民,攜手以應天象,共同度過難關。朕起事之初,還未擁有江西全境,便遭逢百年不遇之洪水。當時各級官吏,與百姓一起抗擊洪災。洪災過後,雖有損失,卻就此官民一心。此非天降大任之真意耶?”

“陛下所言甚是!”

衆官高呼。

趙瀚說道:“都言皇帝是天子,崇禎是天子,朕也是天子。都是天之子,上天該愛哪個?那就以災禍爲考驗,哪個天子能應對,便選哪個爲真命天子!就像你們爲人父,給一場考驗,只知哀求父母的兒子是廢物,懂得自己度過難關的纔是千里駒。朕同意大祀天地,僅在表達天子對上天的尊敬,絕非哀求上天保佑社稷萬民。真正的天子,該當自己迎難而上。諸卿不曾讀《易》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恭聽聖誨!”衆官又呼。

趙瀚對翰林院掌院王調鼎說道:“記下這些話,寫成一篇文章,明年編入《大同集》中。各級官吏,若遇天災,不得耽於祭祀,當領導民衆共渡難關。祭祀不得爲政績,只知祭祀而不知救災,今後直接罷官不用!朕只聽過禹王治水,沒聽過禹王祭祀天地而洪水自退!”

這是給祭祀定下基調了,祭祀只是禮法,跟政績毫無關係,作爲形式保留而已。

陳茂生趁機說道:“請陛下欽定文武廟先賢。”

曲阜孔氏被大量法辦之後,南宗孔貞運被冊封爲衍聖公,但孔廟和文廟的祭祀制度,還有相應的祭祀對象卻懸而未決。

甚至,各地文廟是否重啓每年的祭祀,趙瀚都一直拖着不給回覆。

趙瀚掃視衆臣:“文廟先賢,孔夫子及其弟子,只保留儒門四聖。孔門十哲,除了四聖之外,其餘全部請出文廟。孔廟是否祭祀十哲,這是孔家自己的事情,但文廟我覺得還是該改一改。”

把孔門十哲請出文廟?

九成九的大臣都聽傻了,這這這這……這他孃的怎生得了?

也不是全請出去,還保留着顏回嘛。

趙瀚不理會羣臣的議論聲,繼續說道:“今後的文廟,主祭至聖孔子,配祀復聖顏回、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至於七十二賢,荀子、左氏、穀梁、公羊、韓愈等先賢皆可保留,其餘許多都有待商榷。史家之獨唱司馬遷何不加入?先天下之憂的范仲淹何不加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何不加入?朱熹、王守仁何不加入?”

李邦華聲音顫抖道:“陛下,如此大舉改動,恐遭天下士子非議。或可等統一天下之後,再來議定文廟祭祀哪些先賢。”

“不必,就現在,”趙瀚說道,“你們下去,都給出一份名單。選入文廟祭祀的先賢,當有立功、立德、立言之其一。朕說的司馬遷、范仲淹、文天祥、朱熹、王守仁必須列入文廟七十二賢!”

“遵命!”

李邦華硬着頭皮答應。

不但趙瀚要被天下士子痛罵,龐春來、李邦華等人,同樣逃不過罵名。

李邦華怎也想不明白,如今天下未定、災異不斷,趙瀚爲啥要在節骨眼上幹得罪讀書人的事情?

趙瀚繼續說道:“文廟不得大肆興建,也不得反覆祭祀,一年最多祭一回,更不得借祭祀文廟而盤剝百姓!任何官員,祭祀文廟之時,都不得徵召役夫!還有,重設武廟。等今後興辦軍事學院,每個軍事學院附近,必須修建一座武廟。”

龐春來問道:“陛下,若欲復設武廟,姜子牙該居何位?”

“首位!”趙瀚回答。

龐春來又問:“姜子牙被請入武廟,那帝王廟是否還要配祀?”

“一併。“趙瀚說道。

李邦華說:“陛下,於禮不合。”

趙瀚說道:“姜子牙既有功德,便同祀於武廟和帝王廟又如何?”

明代是沒有武廟的。

朱元璋時期興建帝王廟,發現姜子牙不在周武王身邊,就問禮部官員:“姜子牙何在?”

禮部官員回答:“姜子牙是武廟主神,被封爲武成王。”

朱元璋非常生氣:“姜子牙是周武王的臣子,怎麼可以封王?豈非君臣混亂?當去掉姜子牙的王號,迎回帝王廟配祀周武王!”

禮部官員很爲難:“姜子牙是武廟主神,請去帝王廟之後,武廟如何做法?”

朱元璋說:“那就不要武廟了!”

於是,終明一朝,武廟都消失無蹤。

李邦華重複明初君臣的問題:“陛下欲重置武廟,姜子牙是否恢復王號?”

趙瀚笑道:“孔子的文宣王都沒了,姜子牙的武成王怎能保留?孔子既被封爲大成至聖先師,姜子牙就封一個大成兵聖祖師吧。”

嘉靖皇帝雖然屁事兒一堆,但也幹過兩件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廢除孔子的王號,把孔子變成老師。即,廢大成至聖文宣王,改爲大成至聖先師。曲阜孔氏很不爽,從此供奉元朝賜予的王號,堅決不供奉明朝賜予的封號。

第二,把忽必烈及其臣子,移出歷代帝王廟,不承認忽必烈是華夏帝王。

說實話,第二件事情很不妥當。

因爲成吉思汗的聖物(對蒙古而言),還有忽必烈的遺物,大部分都掌握在明朝手中。大明就此擁有元朝的法統,理論而言,整個草原都是大明的,嘉靖皇帝這麼搞就算放棄了。

嗯,雖然放不放棄無所謂。

龐春來問道:“是否把元世祖(忽必烈)請回帝王廟?”

趙瀚笑着說:“當然要請回來,好好把元世祖供着。元世祖擁有哪些國土……咳咳,今後再說。”

只要把忽必烈請回帝王廟,中國就擁有對蒙古、西藏、新疆的強宣稱。看似無用,卻有政治意義,而且出兵理由非常足夠。

趙瀚繼續說:“重建武廟、帝王廟之時,有兩個人必須請進去。一個是岳飛,當進武廟;一個是秦始皇,當進帝王廟!秦始皇之神位,當書祖龍二字!”

(本章完)

第761章 758【騎士比武】第815章 812【興大獄】第129章 127【賊窩乎?此桃源也!】第237章 235【孽畜】第1032章 1028【股票經紀人】說說爭論第1016章 1012【俄文版《大同集》】第1047章 1043【識字班】第457章 455【滿清也要練龍騎兵】第99章 097【發老婆】第44章 043【當場錄取?】第801章 798【進獻貢品】第104章 102【天下大同】(爲盟主“樹猶如此第304章 302【喊話結束戰鬥】(爲企鵝大佬加第72章 071【人性】第1052章 1048【李白的出生地】第4章 004【殺人越貨】第745章 742【大獲全勝】第28章 028【穿越者的拿手本領:說書】第155章 153【大明律】第547章 544【黃河血戰】第1062章 1508【憶往昔】第562章 559【順民】第1046章 1042【南京棚戶區改造】第139章 137【大師】(爲盟主“Hello付先生第675章 672【番茄炒蛋】第265章 263【封狼居胥的志向太小】趙瀚百科資料第5章 005【篦蝨子】第1005章 1001【故國他鄉】第976章 972【吃掉尾巴】第325章 323【官匪一起降】第312章 310【依舊黨爭】(爲企鵝大佬加更)第168章 166【天命】第7章 007【變故】第331章 329【百無一用是書生】第52章 051【出刀見血】第1011章 1007【從留學生到乞丐】第344章 342【造反造反】第740章 737【出使西方】第647章 644【國可亡,家不可滅】第1040章 1036【皇帝要北海道】第220章 218【南下巡視】第107章 105【實戰練兵】(爲盟主“起點八百第162章 160【剿匪撈錢】第231章 229【趙瀚想跟皇帝聯手】第639章 636【戰法の奧義】第651章 648【虎蹲炮發威】第103章 101【話劇公演和訴苦大會】第510章 507【兄弟】第162章 160【剿匪撈錢】第736章 733【哈巴羅夫開大眼兒】第875章 871【決戰開始】第197章 195【兵變】第1013章 1009【點亮中亞地圖】第954章 950【對馬島】第614章 611【百廢待興】第1078章 【番外八】第1021章 1017【祖國是中國】第74章 073【稅使】第1068章 1064【終章三】第677章 674【掉腦袋的案子】第981章 977【文教政策調整】第319章 317【養馬構想】(爲上仙齊天大佬加第702章 699【一收一串】第556章 553【黃臺吉活着就好了】第792章 789【你逃你的,我走我的】第742章 739【天理論】第1018章 1014【關窗戶】第148章 146【夜間迂迴】(爲盟主“搖身一變第528章 525【新型朝會】第305章 303【兵不血刃殺穿浙江】(爲訂閱投第127章 125【宣教大同】(爲盟主“道緣浮圖第374章 372【救援】第371章 369【堅守】第943章 939【墨西哥有幾萬漢人?】第564章 561【決戰序曲】第522章 519【滿清智將】第990章 986【印加皇族遺脈】第376章 374【狡猾的張獻忠】第649章 646【第三者插足】第1章 001【崇禎元年】第439章 437【豪傑聚臺灣】第808章 805【中國鄉土工業發展模式】第251章 249【撿漏王】(爲白銀盟“暖陽131第572章 569【全是棄子】第287章 285【集體去江西】(爲企鵝大佬加更第710章 707【外交官和海軍的謀劃】第748章 745【海難漂流記】第559章 556【心理戰】第300章 298【倫理劇與武俠片】第365章 363【拷餉】第910章 906【不對稱戰鬥】第772章 769【回國】第723章 720【南京記事】第157章 155【北擴?】(爲盟主“爲溪式谷”第1080章 【番外十】第376章 374【狡猾的張獻忠】第822章 819【節旄】第488章 485【福壽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