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929【蒲松齡】

第933章 929【蒲松齡】

就在張國維將要登船之際,一羣士子也來到碼頭。

他們腰懸鐵劍,頭戴四方巾,看模樣就知要遊歷四方。這種遊歷之風,最初只在富家子當中流行,現在已經擴散到普通的殷實之家。

眼前這些士子,到了碼頭也不着急,而是圍着一羣流犯指指點點。

有個十七八歲的士子,笑指流犯說道:“此皆碩鼠也,吾輩當唾棄之。”說着走過去,“呸”的一聲吐口唾沫。

“我也來!”

立即有士子響應,還仰着脖子,喉嚨裡發出“呵”的聲響,終於醞釀出一口濃痰吐去。

“呸!”

士子們紛紛上前,口水與濃痰亂飛,那些流犯戴着枷子無法阻擋,只得又羞又怒轉身,用後背去承接那些痰液。

押送流犯的小吏,對此並不阻止,而是笑呵呵的看熱鬧。

張國維見狀搖頭苦笑:“都是快及冠的士子了,竟還如頑劣孩童一般。”

卻有一個士子沒動,旁人發問:“劍臣兄,你怎不來一口?”

那士子回答:“落水狗人人可打,並不少我一個。等我考上進士,主政一方之時,慢慢打狗也不遲。”

“進士可不好考啊。”衆人笑道。

冬天官船不多,張國維也懶得等,這次是坐民船南下。

他帶着幾個隨從上船,那些士子也跟上來,有人把他給認出來:“可是治理黃河的張尚書當面?”

張國維微笑拱手:“正是鄙人。”

剛剛還亂吐口水的士子們,頓時肅然起敬,紛紛上前作揖問候。這些人都是山東士子,張國維在山東奔波十多年,民間威望極高,因爲他不僅要治理黃河,還順帶疏浚山東境內河道。

張國維望向那唯一沒吐口水的士子,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那士子回答:“回稟張尚書,學生蒲松齡,字劍臣。今年夏天從濟南大學畢業,錯過了春天的會試,還要再等三年才能科舉。這些都是濟南大學的同窗,我們正結伴遊歷四方,增漲學識與見聞。”

張國維問道:“都遊了哪些地方?”

蒲松齡說:“秋天去了遼寧,還去看了韃子的僞都赫圖阿拉,現在已恢復建州之名。正逢胡將軍(胡定貴)出兵打仗,我等還自願隨軍,做那運糧民夫,遠遠看着胡將軍跟韃子打了一場。”

“東北打仗了?”張國維還沒收到消息。

蒲松齡說:“韃子僞王病逝,寧古塔內鬥不休。胡將軍得知情況,立即抓住戰機出兵,只帶了三千勁卒,便將上萬韃子一舉擊潰。如今寧古塔已經收復,東北再無韃子爲患。韃子官都被抓去做礦工,韃子平民也被打散遷到黑龍江沿岸。”

“果然是大好消息。”張國維笑道。

這艘民船是運煤的,目的地爲揚州,並非什麼真正的客船。

張國維自然有單獨船艙,那些士子卻擠在船工艙裡。都不是什麼大富之家的孩子,一路能省則省,好在近年來糧價便宜,他們遊走四方也花不了太多錢——也有個別富家子,但必須合羣,不能太高調。

蒲松齡他爹已經退休,最高做到了知府,而且做官經歷還蠻神奇的。

蒲槃是大地主家的獨子,娶了一妻二妾,年過四十還無子嗣。左良玉統治山東的時候,又是旱蝗,又是瘟疫,當地老百姓病死餓死無數。蒲槃心想,自己再多家產,也沒有子嗣繼承,乾脆散盡家資救濟百姓算了。

於是,蒲槃拿出全部存糧,救活無數百姓,還免了所有佃戶的欠租和欠銀。

此後時來運轉,接連有了四個兒子。

非但如此,大同軍收復山東,得知蒲槃的義舉,當即讓他做代理縣丞。分田完畢,代理縣丞轉正,三年後又異地升遷爲知縣。

命運就如坐過山車,四十多歲的蒲槃,沒有兒子,家財散盡。突然之間,兒子一個接一個生下,自己還官運亨通起來。

蒲松齡的童年時代,總是聽父親嘮叨:人在做,天在看,只要做善事就有回報,老天爺不會辜負善心人。

這個時空的蒲松齡,肯定不會再寫《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當中,很多故事都有現實隱喻。兵災、蝗旱、瘟疫反覆蹂躪,山東幾乎變成鬼蜮,人口稀少之下,佃戶能與地主同桌吃飯。蒲松齡就是在那種環境長大,鬼怪故事聽了無數。很多時候,他還把清軍暴行也寫在故事裡,需要配合當地縣誌才能讀明白。

而如今的蒲松齡,一心只想着科舉做官,對寫小說沒有半點興趣。

運煤船行至揚州,衆人下船登岸,隨便找大通鋪住下,等待着下一條南行船隻。

揚州愈發繁華,繁華得人口爆炸。

城裡的許多無業遊民,寧願在揚州瞎混,也不去北方謀營生。就像北上廣深的打工人,在社會底層掙扎也樂意,根本看不上其他小地方。

城外都已經住滿了,去年因爲失火,官府還清理了窩棚區。

江蘇布政使徐穎無法忍受,也不讓朝廷出錢,自己動用江蘇財政,強行將窩棚區的貧民,遷徙到河北的各個縣城。

在客棧大通鋪住了幾天,這些山東士子到處遊玩,倒是寫下了不少詩詞文章。

“有船了,徐佈政的官船!”

徐穎這是要回京述職,接下來職務,要麼做尚書,要麼直接入閣做輔臣。

張國維也搭上徐穎的官船,還沒啓航,這羣士子就追上來,道明自己想要蹭船的用意。

“放他們上來吧。”徐穎笑道。

士子們歡喜異常,爭相上船拜見。他們都沒去過南京,這次想在南京過年,把各處景區都遊覽一遍。等體驗了南京的元宵燈市,便逆長江而上前往四川遊歷,有人甚至還想去西藏看看。

及至南京城外,望着雄壯巍峨的城牆,士子王甡拔劍高呼:“偉哉帝都,大哉京師,我輩生於盛世,當提劍超邁漢唐之功業!”

“哈哈哈哈!”

衆士子大笑,約好了進城就喝酒,而且讓最有錢的王甡請客。

王甡,字振生,號麓瞻,是蒲松齡的同鄉好友。祖上出了三個進士,所以王家非常有錢,就算被分走田產也是大富大貴。

《聊齋志異》裡的那篇《馬介甫》,就是專門在諷刺王甡。這貨非常怕老婆,不但不敢納妾,甚至連父親都被老婆趕出家門,最終竟然病死在客棧裡。因爲這事,蒲松齡在中年時期跟王甡絕交。

這時空應該不會再絕交了,因爲王甡沒娶那個女人。此女因爲父輩名聲太臭,直接被大同軍抄家,打散了全部移民去河北。

徐穎與張國維結伴下船,士子們過來拜別,然後一窩蜂涌進城裡。

“捷報,捷報,廣南大捷!”

士子們還在南京街頭遊蕩,便聽到露布告捷,頓時喜上加喜。王甡拿着大同銀行的銀票,去兌換了一些銀元,拉着小夥伴鑽進樊樓消費。

宮裡。

趙瀚收到捷報,也沒什麼表情變化,只說道:“令兵部和禮部擬定封賞。”

越南阮氏的覆滅,比胡定貴消滅韃子餘孽還順利。

那些順化士紳,在弄死阮福瀕之後,一邊瘋狂盤剝百姓,一邊出售手中土地。

一句話,將權力和土地變成銀子,等大同軍來了就直接投降!

誰都知道扛不住大同軍威,而阮福瀕在世之時,不但損害士紳利益,還不準士紳們出售土地。阮福瀕死了,大家就可以隨便折騰了。

只不過,賣地的人太多,買地的人太少,土地已經變成白菜價。

那就只能盤剝百姓,加上剋扣新軍的遣散費,一來二去激起民變,四面八方全都是起義軍。

大同軍抵達順化的時候,順化已經被起義軍包圍。那場面,不像是去滅國的,倒更像是來平叛的。之後的一個多月,基本在跟起義軍打仗,因爲很多義軍不願投降,而且還在起義過程中到處燒殺搶掠。

“陛下,禮部與內閣反覆商議,一致認爲,市舶司犧牲的忠貞官吏,應該賜諡‘文節’,”王調鼎拱手解釋道,“好廉自克曰節,能固所守曰節,謹行制度曰節,直道不撓曰節,臨義不奪曰節,艱危莫奪曰節。”

趙瀚面無表情道:“準了。”

那些堅決不願同流合污,慘遭滅口殺害的官吏,趙瀚本打算集體賜諡“文忠”。

當時皇帝正在氣頭上,沒人敢站出來反對,但禮部卻一直拖着不辦。因爲在文人諡號當中,“文忠”排名第二,僅次於“文正”,集體賜諡“文忠”會喪失含金量的。

“文節”排名雖然比較靠後,但也是很好的諡號,比如楊萬里、黃庭堅的就諡號“文節”。

而且從含義上來說,“文節”也更適合死難忠臣,好廉自克、能固所守、謹行制度、直道不撓、臨義不奪、艱危莫奪,這些不正好對應那些清廉慘死的官員嗎?

趙瀚不想提這事兒,下令道:“那些順化士紳,便是有獻城之功,也要打散了移民去河北、遼寧。允許他們把財貨帶走,土地全部分給農民,若是留下來遲早生事。”

不得不說,越南那些順化士紳,他們的計劃成功了一半。

他們想把權力和土地變現,留在越南繼續做富翁。如今雖然不能留下,卻可以帶着財貨離開,總比跟着阮福瀕一條道走到黑更強。

對於趙瀚而言,士紳們主動獻城,獻的還是王城,總不能胡亂翻臉吧?

阮氏政權的滅亡,跟歷史上的臺灣鄭氏有些類似。

臺灣鄭氏覆滅的主要原因,並非軍事上的。而是鄭氏集團商業化程度很深,跟閩粵常年保持貿易來往。康熙無法攻上臺灣島,那就實行嚴厲海禁,鄭氏集團沒法做生意,內部自己就分裂了。

阮氏政權那些順化士紳,同樣大量參與海貿(主要是給漢商供貨),被中國經濟封鎖之後,便一個個想着跳反投降。

不論如何,越南算是完全收復。

趙瀚說道:“新佔之地,全部併入廣南省。廣南省的北方山區,一部分劃給雲南,一部分劃給廣西,地利必須控制在雲南廣西那邊,防止幾十上百年之後越人叛亂。”

(我不寫戰爭了,哼!)

(本章完)

第867章 863【運輸大隊長】第383章 381【國號 年號 內外製度】第1063章 1059【聖人無情】第870章 866【殺爹乞降而不得】第211章 209【農學愛好者和旅行家】第893章 889【準噶爾佔領漠北】第875章 871【決戰開始】第735章 732【水陸圍堵】第1021章 1017【祖國是中國】第681章 678【大難臨頭各自飛】第476章 473【諜中諜】第463章 461【日本使團】第477章 474【世態心思】第261章 259【打麻將】第680章 677【一步錯,步步錯】第615章 612【皇室族譜】第875章 871【決戰開始】第764章 761【殖民地做嫁妝?】第992章 988【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66章 364【滿清出兵】第1037章 1033【長州藩與住友家】第720章 717【養豬伯爵和文化繁榮】第1041章 1037【女天皇與和尚太上皇】第962章 958【沙皇】第533章 530【大案】第497章 494【外交祖宗】趙瀚百科資料第452章 450【陣斬鰲拜】第488章 485【福壽膏】第551章 548【人心渙散】第4章 004【殺人越貨】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637章 634【幕府的決定】第1020章 1016【馬達加斯加島的消息】第1038章 1034【江戶海戰】第619章 616【郵局和報紙】第730章 727【征討羅剎鬼】第376章 374【狡猾的張獻忠】第950章 946【大同細作在搞事兒】第1077章 【番外七】第280章 278【煎熬】第940章 936【英格蘭,你們的國王回來了】第546章 543【登陸】第631章 628【兵不血刃】第798章 795【決勝衝鋒】第555章 552【背叛者真多】第428章 426【多爾袞撤軍】第546章 543【登陸】第1066章 1062【終章一】第442章 440【金陵大學與神童】第1章 001【崇禎元年】第657章 654【四不像的鄉試】第261章 259【打麻將】第202章 200【攻守】第357章 355【圖謀四川】第104章 102【天下大同】(爲盟主“樹猶如此第1036章 1032【日本鎖國】第694章 691【驚弓之鳥】第1026章 1022【吉別可】第337章 335【揚州不再有十日】第1016章 1012【俄文版《大同集》】第368章 366【騎戰】第723章 720【南京記事】第785章 782【皇帝親自給太子教學】第619章 616【郵局和報紙】第900章 896【熱情體貼的西班牙人】第199章 197【士紳農民大聯合】第752章 749【島主進化史之四】第954章 950【對馬島】第451章 449【趙菩薩的信徒】第173章 171【全家反賊?】第19章 019【鬼話連篇】第490章 487【華人華商】第525章 522【一城兩關,我全都要】第1073章 【番外三】第75章 074【大小姐】第843章 839【顯微鏡】第549章 546【大順文官們】第353章 351【禪位?】第157章 155【北擴?】(爲盟主“爲溪式谷”第1021章 1017【祖國是中國】第1035章 1031【鄉士與村吏】第14章 014【奉劍童子】第443章 441【直升飛機】第325章 323【官匪一起降】第314章 312【湖廣水戰】第411章 409【正面交戰】第844章 840【軍校】第842章 838【開眼界的闖王】第740章 737【出使西方】第213章 211【教育改革計劃】第104章 102【天下大同】(爲盟主“樹猶如此第631章 628【兵不血刃】第1004章 1000【造反宣傳家】第809章 806【杭州辨會】第930章 926【兩個國公沒了】第401章 399【奇襲遼東】第428章 426【多爾袞撤軍】第847章 843【不止航海家那麼簡單】第948章 944【君臣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