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長辮子的故事(1)

李無言沒有把易水寒進鐵辦的方案立即報上去,至少有兩條理由:一是易水寒自身的歷史有問題,使得李無言對他不太感冒,於是來了個冷處理;二是儺城的政壇據說要發生變化,主要領導的心思都在東方紅集團事件上,李無言不想在這當口草窠裡捋蛇打,沒事找事兒。再說,每次碰上歐陽書記的時候,歐陽山都很忙,李無言也就知道,欲速則不達,這事兒只能慢慢地來,性急吃不了熱豆腐。

這天,李無言拿着那份《關於落實爭鐵項目工作經費的請示報告》來找市長田聲濤。李無言事先給田市長打了個電話,問市長事情忙不忙,要是忙,他改日再來。田聲濤說:“哪有不忙的,天天都在忙啊,忙不過來的。”李無言說:“市長要是忙,那就改日吧。”隨即又補充一句:“即使再忙,市長也得注意身體啊。”田聲濤在那頭一笑,卻說:“就是再忙,也得給李主任抽點時間啊,有什麼事,你過來吧。”

李無言一會兒就到了,田聲濤請他坐,要起身給他去泡茶。李無言急忙制止道:“剛喝好纔下來,也不耽誤市長更多時間,就是有個報告麻煩市長籤個字。”田聲濤說:“拿來吧。”李無言就把報告送了過去。

田聲濤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後,說:“我們儺城要發展,非得解決交通瓶頸問題不可。無論是鐵路,還是高速,都得想辦法爭取。時間不等人啊,如果再跟不上週邊的步伐,我們就要大大地落後了;以前,按謝飛煙書記的設想,要把儺城建成邊區一顆閃亮的明珠,搞不好就要成爲一句空話了。”

“可不是嘛,都有難處啊。”李無言點頭,表示贊同。

其實田聲濤這麼說,是有感而發,因爲儺城的情況他熟悉,畢竟他是從組織部長幹到常務副市長、再從常務副市長幹到市長的,期間經歷了謝飛煙、易澄清、歐陽山等幾屆書記,他覺得儺城的交通一直沒有得到大的改善,即便書記歐陽山如今重新啓動“爭鐵”,儺城能否通上火車也還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所以,儺城的交通也便成了幾屆領導班子最頭痛的事。

但是作爲市長,田聲濤卻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現在開始啓動這些項目,興許過幾年到了自己任上,就有眉目了呢!所以,他贊同、支持歐陽山的主張,其實也是在爲自己日後作打算,他知道儺城能夠玩的花樣已被前幾屆書記玩遍了,比如說謝飛煙當書記的時候就大搞城市建設,將儺城的地理面積擴大了三倍;易澄清當書記的時候又大搞農業開發,按說農業早就搞到巔峰了,可搞農副產品深加工,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也不失爲一條好的出路。只是工廠企業紛紛破產,要想重新啓動二次工業革命,再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輝煌,就是天方夜譚了。所以易澄清最後不求進取但求自保,爲官一任也便沒有多大作爲,還把儺城旅遊開發的大好時機耽誤了幾年,最後讓書記歐陽山撿了個落地桃子。在他看來,歐陽山的三大手筆思路無疑都是正確的、超前的,可這三大手筆要想見成效,恐怕還會落到下一任書記頭上,然而當官和能當上多大的官又是一個極大的變數,誰又能說自己當了市長日後就能當上市委書記呢?半途換帥的例子多着去了。所以無論大事小事,他儘量不與歐陽山起摩擦,能妥協的時候儘量妥協。這時,他見這報告上只打了五萬元工作經費,就說:

“如今儺城的攤子鋪得很開,我都成了無米之炊的大笨媳婦了。再說這兩年,我是拆了東牆補西牆,借了東家借西家,總算熬過來了,如今別人連見我的背影子都怕了。其實照實說,這都是以前幾屆班子留下來的後遺症,到現在才完全顯現出來,都成了淋巴腫瘤惡性循環了,但我們即使再窮再困難,‘爭鐵’的辦公經費還是要保證的、要給足的。總之一句話,就是你們要錢我給錢,要人我給人,我不會爲難你們具體辦事的。”

“難得市長有這麼一句理解人的話,我們即使再苦再累,幹起來也起勁了。”李無言由衷地說。

“其實這事你也曉得,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得開的,他們認爲‘爭鐵’是件沒必要去做的事。說什麼如果要修鐵路,你不爭國家也會去修;要是不修鐵路,你再爭也不會去修。”田聲濤搖了搖頭,“但凡持這些觀點的人,大多是保守派、頑固派,是一輩子不會有一點進取思想和開拓精神的人,也是一輩子沒有氣候幹不成大事的人。唉,儺城要是再落後那麼幾年,就將永遠趕不上週邊了,這纔是我最最擔心的啊。”

“市長考慮得深遠啊。”李無言恭維了一句。

“不當家不曉得柴米貴啊。”田聲濤感慨起來,“你想,這個來要錢,那個來要錢,你能說人家要的不是?沒錢現在還能辦什麼事呀?辦不成啊,所以大家都有難處,也就只好先抓重點,保重點了。也還是那句老話,凡是能延後的就儘量延後;凡是能夠拖的就儘量拖。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

這是兩個“凡是”的新解。李無言笑笑,他知道這延後的意思其實也就是“拖”,都一個故事,只不過程度不同罷了。延後,說明主觀上還是支持的,只是客觀上有原因,有一個排序先後的問題,總的說來事情還不至於流產,但是“拖”就不一樣了,這是主觀上的原因,擺明了就是不想去搞,故意拖延,哪怕找天王老子也沒有用。但是這“拖”卻是當今爲官的一大法寶。易澄清當書記的時候就是這樣,他不求有爲但求無過,所以就來了個和尚撞鐘,能拖一日是一日。因而拖到現在,儺城連一條像樣的路也沒有,這纔有了今天被動挨打的局面,於是龍頭老大的位子也讓出去了;可現在有人牽頭了,又有人雞蛋裡面挑骨頭,說三道四,橫加阻攔。李無言是看不慣這些的,只因手中無實權,連回家的一條水泥路都搞不好,就更別說其他的大事了。所以有時候李無言也在想,是不是自己幹紀檢幹久了,得罪的人太多了的緣故呢?

一時間他想不明白,也就不再去多想了。

這時,田聲濤拿着那份報告,嘴上說要籤,可筆一直沒有落下去。李無言有點猜不透市長的心思。其實田聲濤自有想法,他還想等一個人來,好兩份報告一起籤。果然不出兩分鐘,就有人禮貌地敲了敲門,田聲濤說:“請進。”來人推開了門,是市計生委主任杜小眉,苟東方的老婆。她見李無言也在,就問了李主任一聲好。田聲濤卻幽默地說了一句:

“杜主任啊,你可要支持東方的工作哦。現在李主任和東方在一起,是一對好搭檔,但肩上的擔子也不輕啊。”

杜小眉笑道:“田市長你放心就是了,我會全力支持東方工作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嘛。但是光有我的支持還不夠啊,還得市長支持。要是市長不支持,東方就是長出九個腦袋,只怕也應付不過來呀。”

“有你這麼比喻的嗎?長九個腦袋,都成什麼了?還不違背計劃生育政策啊?”田聲濤調侃起來,“你是主管這事的,可見你的工作不盡職哦。”

第57章 下山摘桃子了(1)第39章 近墨者新說(1)第16章 大林子裡的鳥(1)第32章 黃鶴,黃鶴(2)第54章 一方鐵硯的啓示第19章 長辮子的故事(1)第46章 風流的代價(2)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39章 近墨者新說(1)第23章 好一支冷箭(1)第6章 狗不理的包子(2)第45章 風流的代價(1)第55章 山豬進行曲(1)第56章 山豬進行曲(2)第28章 廟門搞錯了(1)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29章 廟門搞錯了(2)第2章 被垂釣的閒人(2)第28章 廟門搞錯了(1)第47章 咱們的鐵蛋蛋(1)第33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1)第40章 近墨者新說(2)第24章 好一支冷箭(2)第9章 難唸的巴儺經第33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1)第25章 開啓塵封的名片第15章 嫁女的煩惱第33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1)第19章 長辮子的故事(1)第56章 山豬進行曲(2)第11章 充滿墨香的屋子(2)第1章 被垂釣的閒人(1)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34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2)第28章 廟門搞錯了(1)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24章 好一支冷箭(2)第55章 山豬進行曲(1)第27章 骨性寒的老爺子第47章 咱們的鐵蛋蛋(1)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24章 好一支冷箭(2)第34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2)第17章 大林子裡的鳥(2)第39章 近墨者新說(1)第33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1)第36章 一枚倒讀的印章(2)第30章 以同志的名義去革命第2章 被垂釣的閒人(2)第7章 那一地風水(1)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32章 黃鶴,黃鶴(2)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15章 嫁女的煩惱第43章 一個多事之秋(1)第56章 山豬進行曲(2)第32章 黃鶴,黃鶴(2)第1章 被垂釣的閒人(1)第38章 一張叫網絡的網第51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2)第40章 近墨者新說(2)第9章 難唸的巴儺經第7章 那一地風水(1)第1章 被垂釣的閒人(1)第25章 開啓塵封的名片第7章 那一地風水(1)第44章 一個多事之秋(2)第57章 下山摘桃子了(1)第2章 被垂釣的閒人(2)第13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1)第20章 長辮子的故事(2)第49章 一席變味的慶功宴第4章 開個講卵話的會(2)第47章 咱們的鐵蛋蛋(1)第51章 又是一場大地震(2)第7章 那一地風水(1)第40章 近墨者新說(2)第57章 下山摘桃子了(1)第41章 又當叫花子了(1)第36章 一枚倒讀的印章(2)第53章 虛與實的較量(2)第39章 近墨者新說(1)第43章 一個多事之秋(1)第33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1)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3章 一個多事之秋(1)第3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1章 又當叫花子了(1)第47章 咱們的鐵蛋蛋(1)第27章 骨性寒的老爺子第2章 被垂釣的閒人(2)第1章 被垂釣的閒人(1)第53章 虛與實的較量(2)第36章 一枚倒讀的印章(2)第5章 狗不理的包子(1)第33章 葉子的光合作用(1)第13章 能逮老鼠的貓貓(1)第27章 骨性寒的老爺子第31章 黃鶴,黃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