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魚兒終於浮出水面了

來到大唐這麼多年,李承乾一直有一件事想不明,或者說有些理解不透,那就文武大臣們在自己有子的情況下,都喜歡收一些乾兒子在身邊。

有的是爲了方便上下勾連,鞏固自身的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張亮,對於這個表示理解,都是爲了名和利嘛,而且雙方都有好處,以乾親的名義鞏固雙方的關係,何樂而不爲呢!

可是還有另一種乾親,不僅在仕途上得到了照顧,更是能繼承其大部分的人脈,成爲其衣鉢的傳人,那就是封言道,這就讓李承乾有些理解不了,難道說他們和乾兒子的感情這麼深嗎?還是說他們那腦子結構和正常人有很大的區別呢?

早在少年時期他就拜在宇文士及的門下,因爲其聰明伶俐,爲宇文士及所喜,所以就徵求了封德彝的意見後,把他收爲義子。同時請其妹宇文昭儀出頭,在太武皇帝那爲他求取了淮南公主,又一步步把他送到宋州刺史的位置。

宇文士及能接受兒子背叛他,可他接受不了,自己看的比親生兒子還親的義子出賣了他。不,不應該說接受不了,應該說他根本就不信,他怎麼會如此的對自己呢!

有了封言道的證詞,那舞弊案也就沒有意義再審下去了,宇文士及也就再也不能舒舒服服的待在大理寺了。就在他咆哮着大罵封言道忘恩負義的時候,內衛府統領-雲麾將軍-長孫衝適時從後面走了出來。

只見他拿着太子的手諭大聲的宣讀給堂內的衆人聽:“宇文士及本前朝亂賊之弟,太武皇帝本懷德之心而不罪仍以舊爵,然此賊仍不知感恩悔過。夥同逆賊王知遠欺瞞君上再先,殺人滅口再後。

今兒又恐醜事敗露,殘殺親子,禽獸不如,着即解除一切職爵,轉交內衛府看押,由太子右庶子許敬宗、雲麾將軍長孫衝共同審理,此諭。”

聽完了長孫衝的話,宇文士及的膀子直接就搭了下來,一邊掙扎,一邊喊道:“太子呢,讓他出來,老夫知道他就在後面。老夫是秦王府的舊臣出身,幫陛下建立過大功勳,他不能剝奪我的爵位,更不能把我發到內衛去!”

哎,長長的嘆了口氣後,長孫衝對抓着宇文士及的內衛揮了揮手,示意他們把人方開。隨即上前言道:“本官不讓他們給你上鎖鐐是看在你是秦王府前輩的份上,太子殿下已經移駕了,請不要把事作的太難看,讓我們連這點敬意都保持不了。如果你想見殿下的話,那就好好配合,你會在詔獄見到他的!”

待長孫衝的話說完,宇文士及也安靜了下來,別看這小子年紀不大,但說的沒錯,老子是個小人沒錯,但也不能讓你們這些王八蛋笑話吧。

於是,宇文士及抖了抖雜亂的袍子,指着長孫沖淡淡說道:“你去告訴太子,想知道當年的事沒問題,讓他自己來問,我宇文士及窩囊了一輩子了,這回也該硬氣一次了吧。”......

人都有脾氣,被義子這麼一賣,卑鄙小人宇文士及還真硬氣了一回,不管長孫沖和許敬宗怎麼審問,用什麼樣刑罰,一向軟骨頭的他死活都不說有關於王知遠的一切。

封言道的證詞只能證明他當初奉了王知遠的命令,和封德彝一起下達絕殺王晊和蓮花寺衆僧人,至於他和王知遠是什麼關係,具體計劃是什麼,他根本就不瞭解。

而這個案子又事關重大,要是爲了口供把他刑訊致死,那好不容易得到的線索就斷了,爲了保險起見二人只能去東宮請來了李承乾,誰讓這傢伙張口閉口都要見太子了。

“仁人先生,這次孤是不是應該感謝你們家那條化骨龍,要不是他不甘寂寞、平庸過完這一生,弄出了這麼一件科舉舞弊案,又怎麼能有證據來指控你這個曾經的宰相,開國的功臣呢!”

老實說,這的確是個意外驚喜,雖然內衛一直在查當年的事,也詢問過當年的那些士卒,可苦於沒有什麼直接證據,即使嫌疑很大也不能把他怎麼樣。

不過這次,許敬宗還羈押宇文家一些家將,再輔以老兵們的證詞,家將這種護衛,每個大家族都有,他們和主家休慼與共,生死相隨。

要不是這次內衛府幫忙,許敬宗休想從他們口中得到一點有用的東西,更不用說把關鍵人物封言道給揪出來。

“太子殿下,老臣是個貪生怕死的人,這沒錯,爲了讓自己能活下來,爲了享受這份用榮華富貴,不要說殺一個兒子,就算殺了所有的人,老臣也絲毫不會猶豫。

王知遠是條你想象不到的大魚,等你抓到了他便可在陛下面前立下一份大功,老臣隨他多年,知道他的脾氣秉性,他會把這份感激放在心裡的,這對你的儲位來說不是錦上添花嗎?”

得,聽了宇文士及這話,李承乾算是認識到了,面前的這位老傢伙比自家的老三更是利己主義者,這樣人根本就沒有感情,他們的心中只有利,怎麼對自己有利他們就怎麼做。

至於禮義廉恥、親情道義在他們面前,那就顯得廉價,或者說不值一提了,所以這樣的人幹出什麼喪心病狂的事都有可能。

“仁人先生,這麼多年來,想和孤談條件的人有很多,可他們都失敗了,不僅失敗了,最後還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

孤知道你不在乎宇文家,更不在乎和你十幾年夫妻,爲你生兒育女的壽光縣主,可孤好奇的是,你憑什麼就認爲孤會答應你的條件呢!”

哈哈哈......,看到李承乾上鉤了,宇文士及放聲大笑,他這一生每一次死裡逃生的秘訣就是等價交換,因爲他知道什麼能買自己的命。

而且這些高高再上的掌權者們,爲了自己的利益也都樂此不疲的和自己坐着交易,看看,眼前的這位太子也不是如此嗎?

“殿下師從李綱,想來對於隋唐兩代的人物定是了熟於心吧,老臣可以給您先透露一點,王知遠本來的名字叫楊瓚,封號是道王。”

“這麼說來,他和柳述是一夥兒的了。”,李承乾饒有興趣的問道。

“殿下,你想多了,柳述心氣太高了,除了隋文帝外誰也別想降服他。王知遠,哦不,楊瓚是曾動過收服的心思,不過結果是慘烈的。殿下,老臣想知道用他的命,是不是能換我一世的富貴呢?”

就在宇文士及志得意滿,以爲自己大功告成的時候,李承乾卻堅定的搖搖頭,指着他正色道:“如果你是主動來投案的,就算你不說孤也會保你一命,可你不是,孤平生最討厭就和我討價還價的人。”

話畢,李承乾把頭又轉向了長孫沖和許敬宗二人,隨即吩咐道:“聽到沒有這是一條大魚,不管是切絲兒,還是切片兒,孤要知道他腦袋裡的一切.......。”

第二百七十九章 馬屁高手李麗質第九百六十一章 我真的不瞭解你!第七百二十一章 真神計劃之選將第一百六十四章 到底是誰幹的?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種人叫添頭兒!第五十二章 奇葩鄭善果第三百四十章 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爺是誰?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君有情 臣有義第五十七章 並省官吏(4)第九百零三章 拿病當由頭!第五百一十四章 鹹吃蘿蔔淡操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永昌一夜的變化第一百五十章 瘋魔的竇奉節第四百五十一章 程家雙“虎”第九百三十二章 他爹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第一百八十八章 決不能便宜了這個小混蛋第一百一十二章 到處都鬧幺蛾子(1)第二百一十七章 庫山之戰(2)第五百三十章 好久不見第四百九十章 哎呀,讓您見笑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祿東贊 (2)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四百章 校場記事第八十章 大唐需要水師(2)第九百六十章 哎呀,層層封鎖啊!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武並治,兩手都要硬第八百八十一章 好酒、爛肉!第三百六十五章 你小子偷着樂吧!第六百七十五章 別給臉不要臉第一百四十五章 罵孃的長孫無忌第二百二十一章 驚慌失措的伏允第五百一十章 蒼天饒過誰(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家父裴仁基、家父就叫裴仁基第一百二十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 (1)第三百三十三章 隴西王府的夜宴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爺,您的事兒發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菩提大陣第六百三十三章 最不願看到的背叛!第八百一十九章 是胖折,還是砸折?第八百四十五章 討情債的人來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喋血鴻臚寺第八百零三章 算是個商量!第二百零五章 麗政殿裡的小嘴巴第九百六十八章 又弄出一個意外第七百八十章 小題大做第三百四十九章 痛哭流涕的李佑第八百六十六章 有個好爹,不如有個好老師!第四百零一章 奇人袁天罡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十一條 (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這操作,太溜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子盜牛-稱心立功第四百八十三章 讓長孫無忌的心臟坐回過山車第八百三十二章 行了,你也下去涼快下!第五百七十七章 翻車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這是新年的第一場風化案第一百六十四章 到底是誰幹的?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八百三十章 有些女人是碰不得的!第五百六十八章 祿東讚的香餌兒第一百一十六章 長安城的大搜捕第八百八十九章 答應的非常痛快!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宮版“知新錄” (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想不通死去!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這老不死的咋又來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承慶殿駁論(2)第五百七十二章 還有商量嗎?第五百三十七章 姐妹當差第六百零七章 “妥”善處置第五百零六章 竇寬的新職務第六百五十章 太子妃發威!第六百五十章 太子妃發威!第五百九十四章 臨海公主的最終決斷第八百三十一章 馬車內的交易!第八百一十八章 東宮來了兩位“姑奶奶”!第八百九十九章 驃騎營(一)第九百二十五章 草包將軍冒頭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五百五十六章 表哥,能賞口湯喝不?第四百零四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八百六十章 泡茶館!第七百一十七章 真神計劃(二)第九百一十九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三)第五十六章 並省官吏(3)第八百六十九章 言不由衷!第七章 華州之亂(1)第八百六十章 泡茶館!第四百七十七章 見微知著者-馬賓王第九十八章 陣斬高甑生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大唐也是有城管的第四百七十五章 君臣閒話第四十一章 李世民巡幸東都第六百九十九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子好欺負呀第一百零一章 大隋公主的末日第六百三十三章 最不願看到的背叛!第四百一十五章 杜老頭,老子看錯你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庫山之戰(2)第二百三十六章 神仙?妖怪?第五百九十章 越老越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