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承慶殿駁論(2)

要說在貞觀初,不管是岑文本或者是張亮,亦或者其他的臣子說出這樣的話,李承乾一定不再多說的忍下來。爲什麼呢,打鐵還需自身硬,國家初立,百廢待興,他老子連皇位都沒坐穩,還特麼談什麼尊嚴。

可現在呢,要是將感情的話,可以,咱們坐下來慢慢談,要是玩橫的,老子也奉陪到底,有南北衙和六率幾十萬大軍在手,誰敢冒頭,老子就敢滅了你。

“孤還是那句話,州府縣尉關乎社稷根基,不可等閒視之,而且必須有章可循,有錯必罰。至於那一套貪腐無罪、造反有理的話,孤不想再從那你們這些重臣的嘴裡聽到。

今兒這事,孤就乾綱獨斷了,而且不需要一個州一個州的緩行,一步到位,立刻在全國推行。”

聽到太子的話說的如此之絕,岑文本、張亮的人也低只能低着腦袋嘆氣,沒辦法,形勢比人強,太子監國手裡掌握着刀把子,他當然可以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而且,坐在首位上裝憨的房杜二人,如果太子吵着要用兵,這兩個老傢伙肯定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殿下,制定相應的律法約束、處罰州縣官吏,那自然是不成問題的,有罪有責也是應該得到懲罰。老臣想問的是,因罪裁撤的官員可不是按照以往的慣例,酌情降級使用。

讓那些人知道,朝廷是念及他們昔日之功的,既能彰顯陛下及殿下的仁德,更是能讓他們以戴罪之身繼續爲朝廷效力,如此豈不美哉!”

房玄齡是個老好人,知道突然一下子如此嚴苛的對待他們,是會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可從國家的長遠利益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辦法。所以只能變着法的請太子下手輕一點,都是爲國家出過死力的,不能幫一把他的良心也是過去的。

待房玄齡說完,杜如晦和長孫無忌等人紛紛諫言,他們的幾人的意見非常明確,馬周的諫議可以通過,太子的決定也要支持,可不能過河拆橋,不能一棒子把所有人都打死,國家如今安定的局面來之不易,能把災禍消弭於無形纔是上策。

聽完了幾位宰相的諫言後,李承乾的面色好了很多,這就對了嘛,講人情有講人情的說法,老子又不是嚇大的。看看房杜幾人,人家這纔是柱國之臣應有的風範,作柱國之臣首先需要考慮的應該是皇帝和國家,而不是裙帶關係,似岑文本,張亮之輩在有三十年也別想超過他們。

點了點頭後,李承乾拂了下衣袖,隨即正色道:“幾位相爺說的在理,孤還是那句話,朝廷從沒想把州官們往死路上逼的想法。

孤的大致想法是這樣的,此次考覈分爲四等,優者升遷,良者留用,有罪者罷官依律處置,具體的考覈內容就由幾位宰相議定後呈孤報準。”

“至於爲什麼把差者單獨提出來,一是他們對朝廷還是忠心的,而且沒有觸犯律法,只是能力稍差了。二來,就如房相所說,使功不如使過,不能因爲個人的能力把人一棒子敲死,所以孤給他們找了好的去處,希望他們能知恥而後勇。......”

前些日子,陳國公侯君集上本向朝廷,申請調撥大量的文官武將以充實西境,大唐雖然征服吐谷渾有些日子了,但採用政策一直都以殺戮鎮壓爲主,所以折損官吏數量也是非常大的。

原本皇帝和李承乾是想從各處擠一點人先頂上,慢慢地在吐谷渾故地推行漢化,實行州縣制度。可眼下有了這麼人,又趕上了這個檔口,李承乾決定提前這個計劃,把這些“廢物”再利用一次。

讓這些官員把中原各地治理富庶,那是難爲他們了,可讓他們按章按法的在蠻夷之地,以軍隊後頓,強制施行漢化,這點本事還是手拿把掐的,照本宣科要是還幹不明白,那這官也就別當了,自己找根繩子吊死得了。

更爲主要的是,各地折衝府淘汰下來的軍官都是飽戰之士,讓他們每天在折衝府的望天,能不惹事嗎?還不如送到民風彪悍的吐谷渾故地去一展拳腳,還能皇帝和自己去省省心呢。

聽到太子的用意後,殿內的諸臣都紛紛點頭稱是,就連一開始持反對態度的岑文本等人也實在找不出理由來反駁太子,人家這麼作一是給平庸之輩留了一條後路,而且還鞏固了新徵服土地的統轄力度,這官司就是打到皇帝那是贏不了的。

“殿下,老臣以爲此策可行,既然吐谷渾故地已經併入了大唐的版圖,那就應該施行和中原一樣的制度,否則西境的局勢就永遠都穩定不下來。”

吐谷渾故地是大唐在西線對抗吐蕃最好的屏障,一旦把那裡治理的如中原一樣穩固,那就能將吐蕃牢牢的恰在東進的道路上,這對於國家整體的防禦部署來說是一件好事,所以杜如晦撫着鬍子大聲的贊同,從他的表情就能看出來,他對太子能有如此的戰略認識感到非常高興。

“好,既然杜相都如此認爲,那孤就更有信心了。中書令,即刻頒下詔命,將吐谷渾故地改名爲西海道,以侯君集爲大都督,李大亮爲副都督,薛元敬爲長史,全道劃爲二十州,全面施行內地的國策律令,所需的官員差額由吏部和各州考覈後補齊。”

話畢,李承乾揮了揮手,示意衆臣可以下去辦差了,可讓他納悶的是,所有人都循禮退了出去,唯獨杜如晦一臉老神的坐在原地一步都沒挪動。

“杜相,還有什麼事嗎?”

“回殿下,老臣對殿下治理地方和西境的化胡爲漢的政策深以爲然,對於殿下任命的三位封疆大吏也深爲贊同。

尤其是薛元超,他從前是秦王府的參軍,一直都爲陛下贊畫兵機,多有良謀,多年來在戶部確實是浪費了,有他在西海道爲陳國公出謀劃策,西境早晚可安。”

話間杜如晦站了起身來,向前靠了兩步,隨即低聲說道:“殿下,張亮有句話說的沒錯,怎麼調動文官都沒事,可是折衝府的將校調動不好那肯定會出亂子的,所以老臣以爲可以請衛國公李靖主持這次軍府的考覈,有他坐鎮定能讓殿下馬到成功!”.......

第四百二十一章 獨佔鰲頭第七百五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七百六十八章 苦思之時蹦出來一個哪吒!第九百零八章 手腳乾淨的“賊”!第七百二十章 真神計劃之刺王殺駕第九百一十四章 明德殿的沉寂!第五百四十七章 殿試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九百二十七章 你是個發明家嘛!第三百七十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六百五十七章 龍虎山少掌教第七百五十三章 夷男有個好兒子!第四十九章 李承乾造反了?(1)第六百二十一章 就是那麼簡單第一百六十七章 東宮的特務組織第九百二十二章 及時文書!第六百一十七章 硬氣異常的史仁基第四百八十章 老頭兒,你太放肆了第八百二十四章 臣不能白拿殿下的東西!第六百六十二章 流血中的卑沙城第三章 做客秦府第三百八十五章 論補腦的重要性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魚終現第二百零七章 進了賊窩的李靖第三百三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九十八章 抽絲剝繭第三十五章 出使風雲(1)第一百二十五章 當官也不容易啊第六百一十七章 硬氣異常的史仁基第三百六十四章 都是褲腰帶惹的禍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二百九十七章 花落獨孤家第五百八十章 反轉第二百一十二章 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第七百六十章 羈押二王第九百四十六章 天上掉下一名副帥!第七百六十九章 咱們可是親兄弟!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武並治,兩手都要硬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忠臣不僅前臺有第七十章 岷州之戰(4)第六百六十七章 打劫啊,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三百四十一章 會算賬的宋州刺史第五百零四章 錦衣還鄉第三百二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八百四十章 錯綜複雜的賀蘭山!第八十三章 論糧道(3)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世民的後手第二百六十三章 沒有同類的李承乾第八百九十三章 哀嚎給誰看!第三百八十七章 我死之後,那管洪水滔天?第八百七十六章 就輕輕的一拳!第一百九十八章 嶺南來的土皇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謀殺親夫的鄭麗婉第四百四十五章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第六百九十三章 地頭蛇的作用第二百零四章 大哥,請你抽打我的細嫩皮肉吧第九十八章 陣斬高甑生第七百九十二章 長孫家的另一個外甥!第九百六十七章 作妖的李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倔強的孫思邈第七百八十章 家貧出孝子第九百七十一章 你是不是想學司馬懿?第七百零三章 汝戲百姓,吾戲汝命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宮版“知新錄” (二)第十七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二百章 武德殿中的蒙面女郎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婚進行時(2)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第二百五十二章 看你是不是東方朔一樣的弄臣?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第三百六十二章 給臉不要臉的東西第一百三十八章 長孫皇后是菩薩第八百一十三章 你對得起你爹嗎?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九十七章 戰事初開 先失要地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兵永遠不死第五百四十五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三百三十八章 啥時候都有湊熱鬧的第七百七十八章 這操作,太溜了!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邊第八百三十一章 馬車內的交易!第九百五十一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四百七十章 難以降服的畜生第九百二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八百六十七章 不可逆轉的轉型!第八百八十章 雌兔眼迷離!第四百五十六章 有些話是不能當真的第六章 承慶殿定策第十九章 梟雄末路第五百七十五章 頗思蜀否?第八百八十一章 好酒、爛肉!第九百三十八章 倆小老頭的算計!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煙閣(二)第六十三章 李承乾也有媳婦了第七百章 白髮人送黑髮人第九百零八章 手腳乾淨的“賊”!第一百零六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