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朝堂爭鋒(2)

“玄成,河北的事能如此快的穩定,卿於國有功啊”

李世民對魏徵說:“如今國家如此糜爛,朕苦尋治世之道,今日卿的一番言論,讓朕受益匪淺,回頭在朝上議一議。

另外,告訴李志安和李思行,望二人一心爲朝廷做事,朕一視同仁。”

魏徵:“陛下寬仁爲懷是我大唐的幸事,臣以爲由此二人爲例,息王舊部必定欣然歸附。”

朝臣的奏摺一批批的送到中書省,岑文本現已是中書舍人,每日替皇帝整理文牘。

這次李世民鼓勵進言安人理國之策,來制定新的國策,恢復國力。

岑文本知道要想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這是一個好的機會,於是將自己早已寫好的奏本,和已經篩選出的奏摺一起送到承慶殿。

“景仁,現今國家殘破,百業凋零,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朕不得其法,卿出身官宦之家,精通治國理政之道,有何良策。”

李世民打量着這個李靖和封德彝都看好的人,封德彝甚至還說岑文本有宰相之才。

岑文本:“臣聞創撥亂之業,其功甚難;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居安思危,以定其世,當有始有終,以隆其基。

承篷亂之後,凋敝之餘,戶口減損,田園荒蕪。

陛下通古今之事,知安危之機,上以社稷爲重,下以百姓爲念。

明選舉,慎賞罰,進賢才,退奸佞。聞過即改,從諫如流,爲善不疑,出令必信。”

“景仁,朕這裡有套漢書今日就賜給你吧”

李世民笑了笑,看來封德彝沒有看錯,此人卻有才幹。

長安,太極宮

剛剛安撫完河北的魏徵出班上前:“陛下,臣此次宣撫河北,河北之地,民生凋敝,出現了大量的流民,長此以往畢生禍亂。

臣以爲應以教化爲本,鼓勵墾荒,重建家園。”

“教化,怎麼教化,上古時期民心質樸,用於教化是可以達到大治的。

可自春秋以來,人心不古,所以秦獨用法家的嚴刑峻法,漢獨尊儒術,用以霸道治世,三百年來征戰不休,國家更替頻繁,人心不定,如何才能教化他們呢。

眼下,就是要實行嚴刑峻法,強制流民不得遷徙,用以霸道強行安置地方,國力恢復以後,在考慮你說的諫言吧。”

封德彝走出班來駁斥魏徵。

“老大人此言差矣,如今戰亂方平,民力枯竭,人心浮動,似老大人的這般豈不是官逼民反嘛。

古時候大禹治水尚知堵不如疏,老大人一國宰相,國家柱石這個道理不會不懂吧。”

“魏玄成,你怎敢對當朝宰相如此無禮,”御史李延壽上前呵斥。

封德彝擺了擺手示意無妨:“魏大人,你終歸只是做過東宮小吏,不知道治理大國的難度,國家初立,以求穩爲先,稍有不慎,導致國家傾覆。

玄成啊,到時百姓還要受罪,你口中的教化目不識丁的他們能聽的懂嗎。

要緩藥如何能治的了急症呢,你去問問關中的流民,他們是聽你的教化和去山東逃荒之間會選擇那個”。

封德彝的苦口婆心的勸魏徵,充分顯示大國宰相的胸懷,一時間朝堂之上贊聲不斷,封德彝拂了拂已經雪白的長髯,傲然的看着魏徵。

魏徵:“按老大人所說魏徵是誤國誤君了,強行安置百姓,只會讓他們心中更加怨恨,不願和朝廷共度難關。

秦皇、漢武以後國力開始漸漸衰弱的根本原因就是煎迫百姓太甚的緣故。

我朝初立,如此做法只會讓強敵所趁,到時國力不濟,戰亂不止,百姓與朝廷離心離德,那時候纔是真正的危難,若如此,老大人如何面對陛下,面對天下百姓”。

魏徵說的是越來越慷慨激昂,看封德彝不斷起伏的胸口就知道這位兩朝宰相被魏徵如此駁斥,實在是氣的不請。

不過封德彝宦海幾十年這點自制力還是有的:“魏大人,國家貧弱至此就像一個久病之人,你能用指望用味緩藥去清除他體內的急症嗎?

你去問問太醫院的御醫看看一個久病之人吃了他們的藥能不能挑起三百斤的重擔,治大國不易,不能人云亦云,步子大了散了腳,摔了跟頭纔回頭嗎?”

“陛下,臣以爲封大人之言有理,歷朝歷代須馭民有術,似魏大人這般凡是和百姓商量,置國家法度爲何地,那還要這麼多官員幹什麼。

臣以爲魏大人行事如此偏廢,難以讓羣臣信服。”

榮陽鄭氏的鄭元出班爲難魏徵道,看着鄭元彈劾魏徵李承乾心中的疑惑越來越重了。

鄭元在武德朝時太子左庶子,封滎陽郡公。

歷任檢校大理卿兼民部尚書、禮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按理說他應該是李淵的人。

但他此時這樣做顯然不會出自李淵的意願,那是誰呢,能讓榮陽鄭氏出手。

可見這後面的水還真不不是一般的深,真不愧房謀杜斷啊,房玄齡應該早就知道世家門閥不會輕易放棄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鄭元的話說完,不少官員紛紛附和,認爲封德彝和鄭元說的纔是老成謀國之言。

魏徵不在乎的梗了梗脖子說道:“治大國如烹小鮮,似你等這般輔佐陛下治國理證,如何能讓天下百姓信服。

陛下,臣以爲寬以待民,讓百姓的到休息,藏富於民,不可做那殺雞取卵之事,此本是臣在河北時寫下的奏本。

今呈陛下御覽,請陛下寬刑法,減賦稅,慎用民力.....,如此才能國富民強,我大唐才能江山永固。”。

聽了魏徵的諫言,李延壽、鄭元等人紛紛指責。

房玄齡出班制止了羣臣的爭吵:“陛下,臣以爲封大人所言,魏大人所議,都不無道理,諸臣爭先進言皆爲朝廷着想。

第三十六章 出使風雲(2)第一百四十九章 血洗公主府第四百五十三章 坑爹、坑全家第九百三十七章 抓鬼?還是寫符?第七百三十八章 晉陽風暴(一)第八百四十三章 癱子?第八百八十八章 秋天的第一捆菠菜!第四百七十四章 哭都找不着調兒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不依不饒的道爺!第五十三章 李承乾對宗教的看法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家也欠高利貸第九百零七章 狄知遜織的鐵網!第八百六十七章 不可逆轉的轉型!第七百二十八章 陵園中的對話第九百零九章 如此暴利!第八章 華州之亂(2)第十一章 初遊終南山第七十一章 岷州之戰(5)第七百六十七章 反王-汪華第六百三十四章 反轉,再反轉第二百七十九章 馬屁高手李麗質第七百六十三章 何苦來哉呢!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李靖還是不放心啊第一百八十二章 幹不了?那就騰地方第九百五十章 全力向西!第六百一十八章 因禍得福第九百七十四章 河間王府中的暗流!第六百九十章 雙佈局第四百三十六章 單道真第八百零七章 《帝範》第二百九十三章 頹廢中的希望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陽舊事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帝也有被自願的時候第八百二十四章 臣不能白拿殿下的東西!第六百九十二章 你確定他們是人嗎?第二百九十章 是不能讓老實人吃虧的第七百二十六章 醉打金枝(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承慶殿駁論(2)第六百四十九章 咋的,又想跟老子要錢第二百一十八章 突襲鳴海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九十八章 陣斬高甑生第九百四十三章 你看,出事了吧!第六百六十二章 流血中的卑沙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沒有翻身的機會第六百九十六章 目標-陳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小看讀書的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種人叫添頭兒!第五百四十五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一百八十七章 睚眥必報的李承乾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北衙的建立第四百七十七章 見微知著者-馬賓王第八十五章 新任司馬劉仁軌第三百八十七章 我死之後,那管洪水滔天?第五百零二章 萬國來朝(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爺永遠是你舅爺第七百八十三章 新十一條(一)第十七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七百一十八章 真神計劃 (三)第五百二十章 大唐運動會(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請你牢牢地記住這一天第三百三十二章 倭國使團的要求第六十二章 包工頭杜構第一百四十二章 給皇帝獻給美人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謊言第八百七十七章 別特麼給臉不要臉!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照第二十八章 大義凜然的李承乾第三百四十章 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爺是誰?第九百三十五章 顛倒黑白的小胖子!第六百一十章 魏徵vs竇寬(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庫山終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譙公之殤第四百七十章 難以降服的畜生第二百三十六章 神仙?妖怪?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好,兔爺兒第三百七十五章 唾沫星子滿天飛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裡的小把戲!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一樣的爲政之道!第五百三十九章 瘋狂的太監第十四章 將折騰進行到底第二百二十一章 驚慌失措的伏允第九百二十二章 及時文書!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負義啊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養老制度第五百八十一章 永昌一夜的變化第五百五十四章 上八寨的幺蛾子第九百六十四章 凌煙閣 (一)第九百二十四章 今生父子,前世冤家!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場血第二百八十七章 奇葩的法律第五十七章 並省官吏(4)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煙閣(二)第九百三十二章 他爹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第九百零三章 拿病當由頭!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五百零九章 蒼天饒過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