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張大財主

人無癖,無以交,以其無深情也,諸葛逸才學不凡的道士,從書畫、棋道、風水之說,一直到行軍、佈陣之道都可說是一家之談,有着獨特的見解,在前往淅川縣的路上,李承乾與他相談甚歡。

淅川縣-食ren案高發地帶,諸葛逸有一個世交,當地最大的財主-張萬福,聽名字就知道是俗不可耐胖胖的暴發戶。

但不得不說,李承乾確實猜錯了,等他們到達張莊的時候,這個張萬福確實一個彬彬有禮且熱情好客的文人,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人和人交往時第一印象往往是至關重要的,“窮鄉僻壤”能出這麼明士怎麼能不讓人意外呢。

見禮,看茶過後,張萬福面露笑容說:“張某竟然能在諸葛兄的引見下與皇家衛率相識,真是三生有幸!秦將軍,諸位從長安遠道而來,爲的就是南陽的百姓,這樣,諸位在南陽境內的吃住用度都有張某一人承擔,也算張某爲家鄉的父老盡一份心力,如何!”

張萬福口中的秦將軍說的當然是李承乾,從蜀相廟出來,用了那麼多身手了得的護衛,所以不得不以早已準備好的身份示人-內衛府-遊擊朗將-秦明。

而張萬福作爲淅川縣最大的豪紳,好好接待下過往的官差自然也是常有的事,這是種人情世故,不管在長安還是在這裡都是如此。

“張兄的好意,弟兄們都心領了,可小弟等人來此是奉了朝廷的命令緝查食ren一案,不敢多打擾地方鄉紳。今日與諸葛兄一同到此也不過想詢問下民情對於案件能否提供一些線索,張兄作爲士紳們的領袖,在民間頗有威望,號召力自然不是官府能比的,所以還請張兄幫忙留心一下。”

李承乾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不管張萬福的熱情是否出於真心,他都得提防一二。原因很簡單,在大唐,出了嚴格的宗法制度外,最能限制人的就是豪紳和佃戶之間的關係,豪紳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土地,佃戶們要想生存下去,就不得不依賴他們,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土皇帝”這一詞彙絕對不是什麼誇張或者貶低的詞彙。

在老百姓眼中,官府是豺狼虎豹,可豪紳卻是活閻王,隨時可以對他們或者家人的生命予取予奪,所以對他們老百姓不敢有絲毫的欺騙。而李承乾看上的正是這一點,既然這是讓人人都忌諱的事,那麼就得讓他這樣的地頭蛇才能打聽出細節來。

“秦將軍如此恪盡職守,真是讓張某感動啊,看來南陽百姓這回是有指望了,天空中的烏雲終於要散了。要是前兩撥官差能有將軍一半的勤勉,那南陽地界也不會亂成今天這樣!”,話畢,張萬福向李承乾和諸葛逸講述前兩撥官差到淅川的所作所爲。

張萬福說的是州里和隸屬於刑部、大理寺的官差,就算他不說,李承乾也知道,這些在長安城中猶如螞蟻一樣的東西,到了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難免盛氣凌人、目空一切,說話、辦事處處張揚,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是從京城來的官差。......

“張兄勿怪,人尚且分三六九等,官自然也毫不例外,這就像到不同的廟去上香,和尚們唸的經也是不一樣的,我等兄弟受命於東宮,完不成任務就不是丟臉了問題,那就是丟命,爲了小命着想當然要格外上心了。張兄,這在裡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相信對於此案也有獨特的見解了。”

聽完了李承乾的話,張萬福謙虛了幾句,隨後微微笑道:“秦將軍說話真是風趣,確實和那些喜歡做官樣文章的人不同。好吧,張謀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淅川縣的食ren案子發生在陽春三月,那個時候全縣的老百姓都忙着春播的事宜,一年之際在於春嘛,大夥兒一年的吃食都着落在地上,不辛勤的耕耘,那可是要餓肚子的。

可就在大夥兒在地頭揮灑汗水的時候,王村東面的地裡拋出了一具屍體,不準確是一副骨架,而且還是連骨帶殘肉的骨架,這可把老實巴交的農民們嚇壞了,趕緊報了官府。

縣令吳有德到了現場勘查一番後,除了認定那骨架是男性之外,其他的線索一無所有,更爲主要的是王村的老老少少是一個不少,那這副“新鮮”的骨架到底是那裡來的呢?

正在吳有德等人一籌莫展的時候,村裡一個七旬的老漢顫顫巍巍說,二十多年前,南陽地界出過一個魔王-朱桀,他當年帶的軍隊糧食不夠吃,所以就以百姓爲食,附近十里八鄉幾乎都被他抓光了。

像他這樣留下來的,都是當年被圈爲耕種軍糧的農戶,否則又怎麼會逃過那一劫難呢!之所以這麼肯定,是因爲老人在手臂和腿骨的地方發現了牙齒啃咬的痕跡,這和他當年給朱桀運送軍糧時,在營中見到的情形一般無二。

那些可怕的軍隊出了發明各種殘忍的吃法外,在訓練新兵的時候,還讓他們啃食活人,其慘烈的景象讓人看了頭皮發麻,三伏天也跟調入冰窟窿一般。所以老人一口咬定,一定是那些魔鬼軍隊的鬼魂又回來了,否則這世間又怎麼會有如此兇殘的人呢。

對於老頭兒的話,村民是深信不疑,可吳有德並沒有在意,南陽多山,這裡居住的豺狼虎豹多了去了,那年沒有被野獸咬死的人。所以這肯定是那個倒黴鬼碰見了也野獸所至,根本就不是什麼魔鬼食ren的事,要不然怎麼埋的如此淺,一下就拋出來了。

吳有德是個典型的儒家弟子,一直信奉:子不與怪力亂神,這世上那有那麼多鬼怪呢,隨即不在理會老者的風言風語,直接就把案子定性爲野獸襲擊致人死命上報了刺史衙門。

可好景不長,沒過幾天淅川縣和附近幾個縣都出現了類似的案子,也有百姓報案說自己的人口走失的情況,這讓刺史楊士林、長史田瓚坐不住了,立即調派差役進行調查取證,太平盛世出現這樣的慘案,對上、對下都得有個交代,否則這官兒也就坐不成了。

“張兄,王村的那位老者可還在?”

“在啊,不過,從那以後老頭兒就瘋瘋癲癲了,哎,一定是被嚇壞了,造孽啊!”,張萬福一臉感慨的回了一句。

對諸葛逸使了個眼神後,李承乾隨即笑道:“那張兄方便派人帶個路嗎?”......

第四百四十四章 甩包袱的李世民第一百三十一章 老子好欺負呀第三百零二章 岑長倩的選擇第三百九十八章 最囂張的小白臉第六百零四章 有一種人叫添頭兒!第二百七十五章 陛下,您可得悠着點啊第七百八十五章 談情懷,是吧!第七百零六章 長安“義盜”第十一章 初遊終南山第五百三十八章 密道?第二百八十三章 兒臣賭他們的腦袋第六百八十章 龍虎會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兵永遠不死第八百三十二章 行了,你也下去涼快下!第九百八十七章牙咬崩了!第八百九十一章 報復來的就是這麼快!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負義啊第一百五十七章 老李綱的新工作第七百八十五章 談情懷,是吧!第五百一十四章 鹹吃蘿蔔淡操心第二百零八章 弘文殿選將第四百八十四章 這世上原本沒有路第七百一十七章 真神計劃(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不一樣的北巡第六百零五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第九百一十四章 明德殿的沉寂!第四百九十九章 誰都有第一次第七百四十七章 瘟疫阻路第七十五章 岷州終戰(2)第九百五十一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四百四十章 白衣報喪第五百九十一章 求情等於送死第九百四十章 最好給我一個好的理由!第四百九十一章 地也不種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男人之間的友誼!第六百九十章 雙佈局第七百一十九章 真神計劃 (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帝也有被自願的時候第七百零三章 汝戲百姓,吾戲汝命第二百九十二章 坑人絕不含糊的李麗質第一百四十一章 謀殺親夫的鄭麗婉第八百六十一章 道長,你算的真準!第一百零六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1)第八十章 大唐需要水師(2)第八章 華州之亂(2)第三百四十章 睜開你的狗眼看清楚小爺是誰?第九百四十八章 碾死那些混賬!第一百四十九章 血洗公主府第八百六十五章 呦呵,綁了個爹回來?(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遲遲露面的欽差副使第四百二十五章 打死你個龜孫第一百四十七章 化胡爲漢的方法第八百三十四章 禽獸與禽獸不如!第八百八十章 雌兔眼迷離!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家都有不爭氣的孩子第六百五十八章 跑路的少天師第四百零九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二百四十六章 被當成鷹熬的程妖精第一百零七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2)第三十七章 出使風雲(3)第八百零四章 法師,文章不錯!第九百四十八章 碾死那些混賬!第八百三十五章 劉員外!第四百三十一章 愛妃,你咋也成開國功臣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皇帝有旨,攻擊立止第八百八十章 雌兔眼迷離!第一百四十章 都想當這個官(2)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家父裴仁基、家父就叫裴仁基第七百一十六章 真神計劃 (一)第八百二十九章 你們,給老子放尊重一點!第三十三章 不服氣,也有招(2)第一百二十五章 當官也不容易啊第一百九十九章 慕容順,你服不服?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世民的花邊新聞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個死腦筋的老頭兒第六百四十二章 歪打正着-狗屎運齊天第六百二十八章 醜鬼縣令-吳有德第一百四十九章 血洗公主府第六百九十二章 你確定他們是人嗎?第六章 承慶殿定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認識喬峰嗎?第四章 朝堂爭鋒(1)第六百八十七章 送上門的小媳婦第四百四十章 白衣報喪第七百零六章 長安“義盜”第五百零六章 竇寬的新職務第一百零七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2)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節還精明的人第六百一十九章 有些人就適合當槍用第八百零七章 《帝範》第二百七十章 貞觀朝第一孝子第五百五十四章 上八寨的幺蛾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喝還是不喝,這是一個問題第八百七十四章 秦瓊是什麼用意?第六百二十一章 就是那麼簡單第六百一十七章 硬氣異常的史仁基第六百一十八章 因禍得福第八百一十章 賴上門的長孫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