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乘風破浪

“呼蘭人想幹什麼?”

這個疑問,徘徊在風雨的心頭。

和呼蘭主力的決戰,結果以虎頭蛇尾的形式告終,雙方在遼闊的草原上,各自丟棄了數以萬計的屍體,鮮血染紅了河流,草原變做了墳場。

然而,無論是聖龍人,還是呼蘭人,交戰的雙方卻都沒有達到任何的戰略意義。

呼蘭人在聖龍大軍左右兩翼趕到之前,及時地撤退了。

他們沒有憑藉曾經席捲天下的騎兵,在戰場上擊敗風雨,同樣的,風雨也沒有如願以償,在夜幕降臨之前,粉碎呼蘭人的軍事力量。

聖龍大軍的西路,秦紀統率的灰鷹軍團,遭遇了呼拉克的攔截。

東路,秋十三郎統率的秋風軍面對的,則是韓讓的出擊。

他們都沒有按時趕到主戰場,將好不容易捕捉到的呼蘭主力揪住。

而正面,風雨親自指揮的主力,戰果也同樣不佳。

年輕的帝國宰相,在這一戰中,也沒有展現以往令人驚詫的奇謀,更沒有取得令人熱血沸騰的輝煌勝利。

唯一值得一提的,恐怕只有兩國軍人的勇猛和忠誠,只是,正因爲他們的這勇猛和忠誠,方纔讓戰鬥更加激烈,也讓傷亡更加慘重,他們的勇猛和忠誠,僅僅是證明了兩支軍隊在正面的交鋒中,勢均力敵。

於是,這成了一場兩敗俱傷的戰鬥。

風雨因爲敵人的率先退卻,而勉強宣告了自己獲取大捷,這在士氣民心方面,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不過,帝國宰相的內心深處,卻深深地明白,戰爭遠未結束。

呼蘭人的主力,並沒有按照原先的計畫,被徹底消滅,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傷及元氣。

自從那一天的激烈交鋒之後,呼蘭人便突然好像開了竅似的,開始極力規避正面的硬拼,而是利用他們所擅長的騎射和對於地形的熟悉,選擇了神出鬼沒的小規模襲擾。

爲此,他們甚至放棄了呼蘭城南面最最堅固的要塞--草原第一堅城,大名鼎鼎的萬刃城。

聖龍大軍幾乎兵不血刃的進入這座著名的城市。

看到這座傳說每一寸城牆,都浸透著人血的要塞,風雨沒有半點喜悅。

這種情況,正是風雨所最不願意看到的。

帝國宰相很快懊惱地發現,自己如今所面對的,將不再是那些縱橫馳騁的虎狼勁旅,而是神出鬼沒的草原遊擊。

同時——呼拉克、韓讓,當這兩個將領的名字,列於戰報之上的時候,帝國宰相的心中,便不禁涌出了另外一個名字--前任呼蘭大國師張仲堅。

他們都曾經是張仲堅麾下的猛將,他們的鐵騎,曾經縱橫在聖龍遼闊的疆域內,他們的刀槍,則是那位呼蘭大國師展現其威力的武器。

對於這兩個人竟然出現在戰場上,風雨首先感到的是驚愕。

因爲由此可見,一直傳言的呼蘭分裂和內戰,顯然並沒有情報所顯示的那麼嚴重。

至少,在呼蘭帝國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草原的大貴族和草原的新銳們,似乎已經開始了某種程度的妥協和聯手。

而且,從之前呼蘭人選擇正面交鋒、殊死奮戰,到如今像蛇一般滑膩,整個大軍的作戰指揮,就彷佛換了一個人似的,全然不同。

莫非……

不祥的預感,涌上風雨的心頭。

張仲堅,那個自從兵敗聖龍以來,便神秘失蹤的老對手,再次成爲風雨關注的焦點。

這個頑固的老頭,這個聖龍的叛徒,他究竟想幹什麼?

儘管一直以來,這個老頭就彷佛人間蒸發了一樣杳無音訊,但是風雨始終都不相信,他會這麼輕易地退出和自己的戰場。

張仲堅的人生歷程,絕對是一部傳奇,他被自己的族人視爲惡魔而拋棄,卻在另外一個民族內,成爲了一個偉大帝國的締造者和維繫者,過去數十年的天下風雲,絕對少不了他的影子。

無論憎惡還是欽佩,無論褒揚還是貶斥,張仲堅都將註定,以他獨特的人生,逗留在歲月的眷顧中,因此風雨堅信,這個靠著胸中的一口憤懣,幾乎席捲了整個天下的老頭,自有著旁人所不能夠望其項背的堅韌,是絕對不可能輕易認輸的。

然而,呼蘭人究竟將選擇怎樣的戰術來反敗爲勝?

風雨還是捉摸不透。

儘管這種騷擾,確實對北伐大軍產生了極其糟糕的負面作用,但是僅僅這種程度的反擊,根本無法扭轉戰局的勝敗。

戰爭,早在爆發之前,便已經開始,通過幾年來不斷的襲擾破壞,以及對於天災的有效利用,國力方面的此消彼長,讓風雨早在北伐之前,便已經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

北伐之後,風雨更是下令,每到一地,焚燬草原、掠走牛羊,對於呼蘭國內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呼蘭人似乎無路可退。

北方的寒流已經南下,而南方,則是聖龍的大軍滾滾北上;天災和人禍、南北的夾擊,已經最大限度的削弱了呼蘭的戰爭持續力。

如果任由聖龍大軍繼續席捲北上,那麼接下來甚至都用不著戰鬥,放牧爲生的草原人根本過不了今年的冬天。

靠麥堅人的施捨嗎?

風雨輕蔑地冷笑,只有白癡,纔會相信商人可以成爲慈善家。

何況,西大陸聯軍和大食帝國之間爆發的聖戰,這個蘊藏在必然中的偶然,無形中也幫了風雨一個大忙——麥堅人將很難在嚴寒的冬天,尋找到合適的港口,運送足夠的糧食給呼蘭人。

“命令軍隊繼續推進,破壞一切可以破壞的東西!讓將士們準備好,月底我們在呼蘭帝國的都城過冬!”

想到這裡,風雨只好嘆了一口氣,下令道。

與此同時,他還下達了另外一道命令,是給國內的。

“藍鯨軍控制高麗海域之後,可斟酌情況,自主決定逗留、返回帝國、或者南下增援西南半島!”

這道命令,是因爲妻子李中慧將國內輿論動向秘密彙報之後做出的。

那些該死的儒生,居然在後方大做文章,矛頭直指風雨、李氏家族和風雲世家。

在他們的筆墨之下,帝國大軍的一系列輝煌,都成爲了可疑的賣國和謀取私利,所有深謀遠慮的戰略權衡,都變成了怯懦和卑鄙的私下交易,這對於帝國的民心士氣,實在是莫大的打擊。

對此,風雨幾乎是強忍住下達屠殺令的衝動。

算了,以後再收拾這些混蛋吧!

咬著牙,風雨按捺住了自己的衝動。

人言可畏!即便是最暴虐的君王,也無法阻擋天下的輿情滔滔。

風雨幾乎是自嘲地爲自己的忍讓辯護,他不得不謹慎,畢竟,鋼刀再快,也封不住所有人的嘴巴。

執政議會和憲政的推出,既是一招長遠而且無形的殺手@,同時又何嘗不是一柄自我限制的雙刃劍?

至少目前,風雨並不想意氣用事,將自己苦心營造起來的權力結構輕易地毀於一旦,這既是爲了他自己擁有權力的正義,也是爲了帝國的未來。

更何況,當初特意留下一個寬鬆的輿論環境,不僅出於帝國長遠發展的考慮,也是爲了一個計畫。

一個秘密的計畫——屠龍計畫。

他離開聖京,便是爲了默許這個計畫的展開。

在如今,帝國正在南征北戰,而這個計畫也正在實施的關鍵時刻,風雨並不想節外生枝,引發不可收拾的變故。

爲了給執政議會一個交代,也爲了在歷史上給後人們一個交代,風雨決定發佈這道命令,將矛頭的焦點轉移。

對此,帝國宰相併沒有考慮很多,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他相信自己的將領們,應該有足夠的能力,務實而且謹慎的根據眼下軍事力量的對比,做出明智的判斷。

風雨絕對沒有想到,自己的這道命令,竟會讓藍鯨軍的統帥雲笑天,陷入了一個十分爲難的窘境。

“別忘了,是七海龍王他老人家,讓你瞭解了大海!”

“笑天兄,欣聞高麗大捷,不勝振奮,然而當下麥堅虎視在側,艦隊宜依託陸路駐防爲上,出海之議慎之,慎之!”

直到艦隊揚帆啓航,部下“單鉤船長”負氣的話,和同僚江南行省總督令狐智捎來的勸諫,始終都交替在雲笑天的腦海中盤桓。

作爲帝國藍鯨軍的統帥,雲笑天不是不知道藍鯨軍目前的實力,尚不足以和麥堅人正面對決,但是作爲七海龍王的親傳弟子,他似乎又實在無法容忍自己,坐觀恩師陷入苦戰而袖手旁觀。

這種激烈的心情鬥爭,最終在部下近乎於譁變的威脅,和因爲藍鯨軍這次大捷而產生的僥倖心理下,開始逐漸傾向於出征。

風雨的命令,此刻便成爲了最後的催化劑。

由於沒有考慮到,藍鯨軍的主力大多數出身於追隨七海龍王的部下,以及這些前任的海盜們對七海龍王所包含的感情,帝國艦隊的將領們,顯然做出了與帝國宰相所希望的完全悖謬的理解。

“既然宰相大人並不認爲此刻出海絕對不可行,那麼我等七尺男兒怎能因爲怯懦,而坐看親友浴血奮戰而不顧?”

海盜出身的艦隊將領們,紛紛請纓。

最後,雲笑天自己也動搖了。

在懷著極度的忐忑中,藍鯨軍的統帥,終於做出了妥協。

雲笑天不知道的是,此刻正有一支艦隊,悄然地跟隨在自己的身後。

“現在閣下知道,我爲何要求您猛攻西南半島的那些島嶼了嗎?”

旗艦上,風雪冷笑著:“風雨在招安這些經驗豐富的海盜同時,他忘記了一點,那就是雖然這些作戰經驗豐富的海盜,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彌補新建立的帝國艦隊的戰鬥力,但是同樣也存在著意氣用事、不遵號令、自說自話這些基本上不可能改正的缺點。”

“所以,七海龍王,這個昔日海盜的領袖,便成爲了海盜們和你們那位宰相爆發矛盾的一個焦點?”

麥堅艦隊的指揮官,梅契爾,因爲終於能夠投入自己的艦隊消滅眼前這些聖龍人,而顯得情緒頗佳。

爲此,他難得的和風雪,這個同樣是聖龍人,而且顯然還是一個連哥哥和家族都能夠背叛的傢伙,多了一些交流。

而在原本,以他的軍人秉性,恰恰是最最看不起這類人的。

“錯了,風雨不是我的宰相,他只是一羣暴民的首領,甚至連他的皇帝,都恨不得要殺了他!”

風雪用尖細的嗓音,狠狠地糾正梅契爾。

他實在很有些悲憤,似乎整個老天都和他作對。

幾經波折,風雨始終都沒有被擊敗。

相反,這個同父異母的兄長,在經歷了重重磨難之後,竟然越來越強大,強大到整個聖龍都匍匐在他的腳下,強大到遠在麥堅的風雲世家,他的父輩,都開始改變了以往觀望甚至傾向於他風雪的立場,開始紆尊降貴,不惜以長輩的身分,來討好這麼一個晚輩。

而對於風雨軟禁雲明月的事情,包括親如兄長的雲濟在內,沒有一個人敢提及,彷佛那個美麗活潑的少女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一般——他們力圖讓自己遺忘,以免觸怒那位正是如日中天的強者。

取而代之的,則是頻頻的書信、阿諛的讚頌、大量資金的投入,不計代價的爲風雨在麥堅活動……

顯然,這些一直都記掛著返回聖龍的老傢伙們,正在不遺餘力地向那個該死的傢伙懺悔,力圖彌補之前錯誤的立場,從而成爲聖龍帝國未來的皇族。

而他風雪,在風雲世家受到教育和培養長大的嫡系子弟,卻被無情地徹底拋棄。

如果不是見機得快,風雪毫不懷疑,自己將會被這些勢力的傢伙抓起來,成爲進獻給風雨的禮物,作爲忠誠的見證。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不得不投靠了梅契爾的家族。

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規律,似乎放之四海而皆準。

“哈哈,有時候,我都有些可憐那位帝國宰相了!他不僅要面對帝國的敵人,甚至還要防備內部的暗箭,包括他的兄弟、他的皇帝!”

梅契爾嘲諷地瞥了一眼風雪。

關於聖龍天子有心對付風雨的事情,他也聽說過一些,似乎甚至這位天子還寫信請求麥堅的援助。

當然,他作爲一名軍人,對於這些事情並不感興趣,因此也就沒有從老弗朗克——麥堅駐聖龍特使,也是和那位聖龍天子的主要接觸者那裡瞭解得更多。

如今,對於他來說,莫過於即將展開的戰鬥。

聖龍人在高麗戰場上表現出來的戰術,還有那些新式戰艦的威力,都讓梅契爾感到極大的興趣。

一種亢奮,特屬於軍人的亢奮,在他的體液中洶涌。

梅契爾正憋著一股勁。

不僅僅因爲個人的恩仇,更多的,還是一種尋求值得一戰的敵人的渴望。

這股勁,已經憋了很久。

因爲風雲世家在麥堅的運動,再加上麥堅的權力核心層中,對於和一個如此強大的帝國正面交鋒所心懷的強大顧慮,以及商人們對於利益和貿易的渴望,讓麥堅艦隊一直扮演著一個尷尬的角色——強大的艦隊,做好了戰鬥的準備;然而領袖們卻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更多的人希望通過外交和謀略來解決;有些人則期望著呼蘭人能夠反敗爲勝,或者安宇人的出兵;還有些人則成爲堅定的親聖龍派。

和注重權力集中的聖龍帝國不同,麥堅的決策,至少在表面上被賦予了民主的色彩。

這或者能夠很好的監督權力,但問題是,如果出現一個特別強硬而厲害的人物,這樣的民主能否持久?

而如果權力的核心層沒有傑出的領袖,又是否會帶來優柔寡斷和坐失良機?

這個問題,曾經是麥堅的建國先輩們所擔憂的。

如今的梅契爾,異常憤怒,因爲國內那些貪圖便宜、鼠目寸光,不願意爲了麥堅長遠利益而做出犧牲的政客們。

帶著這種憤怒,他不得不約束著自己的部下,按捺住自己的性子,迴避和聖龍人的戰鬥,坐失在他看來很好的戰機。

幸好,現在不同了。

按照風雪的建議,他終於成功地迫使聖龍人犯下了錯誤。

一個致命的錯誤。

聖龍艦隊的南下,無疑是在挑釁麥堅在海洋上的權威。

爲此,麥堅國內,即便是最堅定的親聖龍派,也絕對不敢明目張膽地阻止麥堅艦隊做出憤怒的迴應。

同時,聖龍艦隊的遠航,在軍事角度上來說,也絕對是自尋死路的愚蠢。

因爲,南方遼闊的大海,並沒有足夠強大的港口,可以爲這支艦隊提供陸地的保護。

接下來,便是一場狩獵,一場結局將註定無疑的狩獵。

梅契爾信心十足地爲接下來的戰鬥圈定了戰場,或者,更確切的說,是獵場。

第5章 名將威懾下的屈服第1章 金戈鐵馬第1章 印月總督第5章 得遇高人第5章 兵敗如山下第10章 涼亭相見第3章 牀第風光第6章 針鋒相對第9章 羈留聖京第8章 河北之行第7章 奪取勝利第10章 調兵遣將第1章 教堂對話第8章 同赴國難第2章 重圍之中第5章 意外之變第2章 蓋世猛將第1章 意料之外的突襲第3章 後方錦州第6章 海戰之際第1章 斷然拒絕第17章 喜收義妹第1章 激烈炮戰第1章 教堂對話第3章 北方強者第14章 決戰之中第21章 撤出名關第2章 遼東軍略第6章 無路可退第4章 草原交鋒第17章 四種兵器第3章 牀第風光第5章 異地故交第4章 巴蜀皇甫第7章 戰雲密佈第11章 雙子之謎第17章 喜收義妹第5章 意外之變第4章 交趾之厄1第11章 我未認輸第2章 重圍之中第7章 另有奇謀第10章 天下大局第5章 跳動仇恨第4章 指點河山第2章 冒雨追擊第7章 交趾戰雲第5章 海上大捷第7章 轉戰高麗第2章 夾縫中的風雲世家第7章 江南來客第1章 不祥謠言第4章 堅守孤城第2章 宗教改革第7章 重病猛藥第2章 蓋世猛將第7章 燕府迷案第1章 激烈炮戰第2章 會盟前夕第6章 霸者無奈第9章 計中之計第8章 兵阻劍閣第2章 風侯進京第3章 五原會盟第6章 意外的收穫第4章 印月風雲第8章 百廢待興第4章 聖龍來客第10章 兵敗如山第3章 沙漠激戰第6章 針鋒相對第5章 得遇高人第8章 湮沒塵土第4章 危急關頭第1章 請君出山第8章 少女情懷第7章 交趾戰雲第6章 戰場餘波上第6章 意外的收穫第20章 生死一發第4章 秋十三郎第5章 兩個腦袋第3章 兩軍會合第7章 居薩羅城第17章 喜收義妹第3章 南線戰況第2章 遼東軍略第10章 涼州內政第2章 劍起花落第9章 運籌帷幄第7章 階下之囚第3章 帝都暗流第2章 星起星落第16章 野外遇襲第7章 中流砥柱第5章 大開殺戒第9章 變故突生第7章 引軍西進第1章 秘密交易第18章 麥堅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