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第206章 千萬兩銀子的暴利

bookmark

“臣葉夢熊/龐尚鵬拜見太子殿下。”

“免禮,起身,請坐。祁言,給兩位先生上茶。”

“是。”

“謝殿下。”

等葉夢熊和龐尚鵬坐下,朱翊鈞開門見山:“惺庵先生,你的十段錦法和一條鞭法,統籌局東南辦的楊金水,列了一份詳細的條文呈給本殿,足足五萬字。

很好,很有魄力,很有想法。尤其你的出發點,有使於均平之中,曲寓存恤之意。這一點超出許多官員。

他們行除弊革新之舉,無非是頭痛醫痛,腳痛醫腳,捨本逐末。唯獨惺庵先生之法,是利國益民的根本之法。”

龐尚鵬施然應道:“謝殿下誇獎。”

“惺庵先生,現在鹽政是大問題,本殿查閱過本朝和前宋的相關資料,嗯,與兩位先生共同探討一下。”

葉夢熊和龐尚鵬連忙拱手道:“臣恭請請殿下指點。”

“據前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紹興二十七年,淮南產鹽高達三百八十萬石,預計每年鹽引在兩百萬引左右。

據宋史記載的數據推測,宋時人口男女老少應在六千萬左右,《宋史.通貨志》有載,鹽引每張領鹽一百一十六斤,價六貫。

宋時一年出鹽兩萬四千萬斤,六千萬人口,每人每年吃鹽近四斤,合理。又得鹽稅一千兩百萬貫。”

龐尚鵬和葉夢熊聽得非常認真,心裡也十分震驚。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太子殿下居然對前宋鹽稅這些枯燥的數字,熟記於心。

據說先皇也精於算計,司禮監盤賬算賬的本事,比戶部還要牛,難道是遺傳?

朱翊鈞繼續說道:“我大明每年產鹽多少?戶部架閣庫的文卷顯示,長蘆、兩淮、四川、解池、浙東、福建、廣東,全國產鹽在六億斤左右,合計兩百萬張鹽引,兩淮佔一半。

而我朝鹽政行的是開中法,即民商輸糧食、布帛至九邊,換取鹽引。成化年間,直接以糧食至戶部、運司換鹽引。

只是鹽引有利可圖,宗室、外戚、勳貴、內侍、百官們紛紛上奏討要鹽引,使得佔窩嚴重,那些輸糧的民商有鹽引卻領不到鹽。

弘治年間,戶部尚書葉公改開中法爲折色法,每張鹽引折銀三到五錢不等爲鹽稅。”

說到這裡,朱翊鈞冷笑道:“每張鹽引折稅銀三到四錢,摺合兩百文錢,與前宋每張鹽引鹽稅六貫錢相比,簡直是白送。真是損國利民的大好舉措啊。只是這民,是哪些民,兩位先生,心裡有數吧。”

葉夢熊和龐尚鵬低着頭,喉結不停地抖動,只敢含糊地應了一聲:“臣心裡有數。”

“我們再來看看鹽價,前宋鹽價不同年代是有波動,但太平時期通常在每斤五十文左右。我朝食鹽,有高有低,本殿叫人算過,平均在每斤五錢銀子,摺合三百文錢。

也就是說我朝的鹽,到百姓們手裡,市價是前宋的六倍。但是交給國庫的鹽稅,卻只有前宋的三十分之一。

這裡面的錢,去了哪裡?

前宋鹽稅太重,佔六成之多。我們不學,只需徵收十分之一,每張鹽引可得折銀九兩,全國兩百萬張鹽引,可得一千八百萬兩鹽稅銀子。

現在呢?

自弘治年間行折銀法,每年鹽稅銀子不過五六十萬兩,有時徵到了一百多萬兩銀子,就有一堆的御史諫官上奏,說什麼與民爭利,民不聊生。

按理說該收一千八百萬兩銀子的鹽稅,只收了不到十五分之一,就有人出來勸阻,打抱不平,呵呵!到底是與哪個民爭利?哪個民不聊生了?

本殿看來,這些御史諫官,不是朝廷的命官,成了鹽商的命官。”

葉夢熊和龐尚鵬聽得後背冒汗,滿朝文武百官,都說先皇是天下第一精明人物。

可是今天太子殿下才露一小手,把鹽政的腌臢帳算得清清楚楚,算得讓人心驚膽戰。

他的精明恐怕遠超先皇數倍。

先皇還只是在算膚淺的表面帳,太子直接算到本質上,連根都給你刨出來,無所遁形!

朱翊鈞一指龐尚鵬:“惺庵先生,素聞伱頗懂經濟,善於理財,現在兩淮鹽政,全國鹽政敗壞成這個樣子,你有什麼好建議嗎?”

“殿下。”龐尚鵬恭敬地答道,正要稟告,馮保急匆匆跑來稟告:“殿下,督辦處收到急報,四日前,海瑞、王一鶚、徐養正一行在高郵州以北張家溝鎮遇到水賊襲擊。”

朱翊鈞猛地站起來,“賊子好膽!居然敢殺官劫船!剛峰公三位可無恙?”

“回殿下的話,剛峰公三位安然無恙,只是蒙泉先生受了點驚嚇。”

朱翊鈞轉頭對葉夢熊和龐尚鵬說道:“二位先生,我們暫停鹽政議論,本殿要先聽聽淮東急報。”

“是。”

“馮保,你說。”

“是殿下。急報有說,當晚高郵湖水賊半邊天一夥,糾集部衆五百餘,夜襲停泊在張家溝鎮碼頭的官船。

半邊天賊衆二當家蘇峰實乃錦衣衛的番子,在夜襲官船的緊要關頭,反水殺了大當家半邊天。

且王一鶚王督早有安排,調集了五百撫標營精銳喬裝民商船伕,散匿周圍,聽到號令,當即發作,與官船上三百護軍合殲了半邊天匪衆。

蘇峰稟告道,半邊天名爲水匪,實爲揚州大鹽商豢養的私鹽販子。只是跟大鹽商聯絡,一向是半邊天親自往來,不假於他人,蘇峰只知道應該是揚州十大鹽商之一,具體是誰,不得而知。”

朱翊鈞點點頭,“十大鹽商?不管是誰,這一次都難逃法網。王一鶚呢?”

“急報有稟,王督天未亮就帶兵南下揚州城去了。”

朱翊鈞雙手籠在袖中,在房間裡轉了兩圈,對馮保說道:“此事沒有那麼簡單。南直隸住着一羣神仙,逍遙自在上百年的活神仙。

各個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啊。而揚州城裡,住着一羣財神,手眼通天,南京城,北京城,外朝內廷,不知道多少人靠着他們吃飯呢。”

說到這裡,朱翊鈞轉向龐尚鵬和葉夢熊說道:“上千萬兩銀子的暴利,不要說殺官劫船,扯旗造反都敢做了!

馮保,叫督辦處發八百里加急。一,總督浙江、福建軍務的曹邦輔,以兵部侍郎職巡察南京到吳淞口的江防武備。

二,東海水師定海營移師吳淞口,與鎮海營在長江口相宜地方,進行水陸並進、追剿海賊上岸犯城的操演,由曹邦輔節制主持。”

馮保領令匆匆而去,朱翊鈞轉頭對葉夢熊和龐尚鵬說道:“防範於未然。財帛動人心,千萬兩銀子橫財,足以會讓很多人鋌而走險。”

葉夢熊和龐尚鵬看到朱翊鈞當機立斷,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狠狠體會到這位主的行事風格,連忙恭聲應道。

“太子英明!”

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第745章 樸實的歐洲人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624.第620章 我叫王一鶚,外號魚鷹!452.第450章 宗社黨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574.第571章 一鯨落萬物生459.第457章 朱紫少年179.第179章 培養勳貴的第一步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165.第165章 非常焦急的高拱624.第620章 我叫王一鶚,外號魚鷹!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364章 召集四王開會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581.第577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147.第147章 非常苦惱的張居正484.第482章 羊會上樹嗎?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206.第206章 千萬兩銀子的暴利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167.第167章 做太子的一天,問政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195.第195章 目標還是太子殿下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293.第293章 南征開始307.第307章 前面是九萬背水一戰的韃虜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第764章 失態,失態了!第672章 張居正的臉,被你丟光了!第17章 楊金水第37章 要五世同堂的嚴閣老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181.第181章 張四維早朝記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140.第140章 太僕寺濟南站起火了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第21章 高拱的反擊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269.第269章 這小子像王猛嗎?第86章 潑天的富貴195.第195章 目標還是太子殿下267.第267章 大明國庫受得住嗎?506.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426.第425章 升龍城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452.第450章 宗社黨482.第480章 張居正驚蟄初鳴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527.第524章 點金術?541.第538章 學會兵法的葡萄牙人第84章 你愛銀子嗎?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611.第607章 你們是大明的功臣444.第442章 王一鶚552.第549章 我們的傳統是以多欺少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462.第460章 內廷只需要一位老祖宗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591.第587章 江南恐怕是在劫難逃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第734章 上殿如上墳的勳貴們328.第328章 這有什麼祝賀的!204.第204章 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第734章 上殿如上墳的勳貴們第701章 菸酒齊全462.第460章 內廷只需要一位老祖宗129.第129章 你還是老實地住在紫禁城吧414.第413章 想讓太子交人第665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485.第483章 老夫只要青海!第719章 風雷行動!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509.第506章 衆正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