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

bookmark

理藩院衙門,來了兩位衣裝服飾與大明不同的官員。

他們身穿雜色綾羅官服,胸前沒有補子,只是繡着花紋,頭戴烏紗帽,急切地要求拜訪理藩院禮東局主事宋應昌。

宋應星是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庶吉士考試,他寫了一份加強海防論、撫靖外藩的策論,被李春芳看中,選入理藩院爲禮東局主事。

宋應星聽到小吏稟告,朝鮮國通報請封使沈義謙、副使鄭仁弘有事要拜會他。心裡頓時明白,消息傳到朝鮮使節耳朵裡去了。

朝鮮先代大王李峘在隆慶元年六月病逝,因爲他的獨子順懷世子早逝,於是他的王后沈氏按照遺詔,立李峘侄兒,河城君李鈞入繼大統,並改名李昖。

然後朝鮮君臣派出正使沈義謙、副使鄭仁弘來明朝京城,向宗主國告哀請封。走得水路,九月啓程,十月份到大沽,按照明朝官員引導,到理藩院遞上國書。

“請到前廳客房請茶,本官馬上就來。”宋應星吩咐道。

“是。”

沈義謙和鄭仁弘坐在客房裡,坐立不安。

他們一直在等待明朝的冊封詔書,然後跟着明朝上使一起回朝鮮王京。

萬萬沒有想到,卻突然聽到一個晴天霹靂。

本國寧邊都護府判官崔恕仁,打着幫明朝助剿女真人的旗號,領兵越過鉢門河,結果被在那裡主持進剿的明朝兵馬撞到,直接繳了械,急報傳回京城,據說西苑的大明太子殿下,大發雷霆,叫理藩院修國書,質問朝鮮君臣,爲何膽敢興兵犯境?

興兵犯境!

沈義謙和鄭仁弘嚇得冷汗直冒,這個罪名可不小,等於在說,朝鮮國是向大明宣戰。

朝鮮國怎麼敢向大明宣戰啊!

兩人在心裡,把崔恕仁不知罵了多少回。

然後四處打探消息,同時通過在北京城做生意的朝鮮商人,幫忙疏通關係。

今天兩人來理藩院,是想探探口風,看看事情還有沒有轉圜的餘地。

不一會宋應星進來了。

“沈正使、鄭副使,兩位找本官,可有什麼事?”宋應星故意裝糊塗。

沈義謙和鄭仁弘對視一眼,鄭仁弘開口道:“外使此次前來拜會,詢問的是我國邊官興兵犯境一事。”

宋應星目光一閃,開口道:“西苑司禮監傳下旨意,叫我們理藩院修國書,選使節,前往貴國王京,質問此事。”

鄭仁弘小心地問道:“好請上官知曉,我國剛遇國喪,新君初立,天朝尚未冊封,地方尚未撫慰,恐怕是邊官小吏,心懷不軌,胡亂興事,還請上官明察。”

宋應星一聽,覺得確實有幾分道理。

朝鮮國先王六月份病逝,即位的新王是他的侄子,而且朝鮮此國,按照殿下的說法是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內部官員沒事就鬥得死去活來。

新舊交替之際,確實難保有些野心家在下面搞小動作,然後黑鍋叫遠在朝鮮王京的君臣來背,確實有點冤枉了。

不過宋應星沒有表現出來,而是繼續正色說道:“兩位外使,下官所任禮東局,奉詔做過調查,自洪武年間,你國趁着我太祖皇帝驅除暴元,無暇東顧,興兵沿着長白山向東,一路侵吞了前元遼陽行省合蘭府、雙城總管府以及奚關總管府和南京萬戶府大片土地。”

沈義謙和鄭仁弘又氣又急,怎麼還算起兩百多年的舊賬了?

沈義謙忍不住答道:“宋主事,洪武年間,我神武大王(李成桂)興兵助太祖皇帝驅除暴元,那些土地是太祖皇帝賜給我國酬功的。”

宋應星一攤雙手:“可有我太祖皇帝的皇誥詔書?”

是啊,你說是太祖皇帝酬功賜下的,有什麼憑證?至少要拿出一份詔書來吧?

沈義謙和鄭仁弘傻眼了。

這事都過去兩百多年,朝鮮經歷多次內亂,王京不止被燒過一回兩回,很多文卷早就遺失,現在叫他們上哪裡去找?

再說,就算我們拿出一份詔書,你們大明說在內廷架閣庫找不到原件,翻臉不認,我們能怎麼辦?

伱們還會反咬一口,說我們矯旨。

你們奉天靖難,聽說南京皇宮被一把火燒得七七八八,也遺失了不少詔書啊。

可是話不能這麼說,也不能這麼扯,扯不清楚的。

鄭仁弘開口道:“朝鮮事明甚恭,謹守臣禮,不敢有半分疏忽。大明也待朝鮮豐厚,恩德有加。

兩百年來,東北相安無事,成化年間,上國清剿建州女真,平亂綏靖,我國欣然響應,出力頗多。

上官,萬不可因爲某些小人肆意妄爲,壞了兩國血濃於水的情義,也會叫外藩知道了看笑話。”

他話裡的意思很明白,兩百年來,朝鮮一直把大明當親爸爸看待,謹小慎微地伺候着,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兒子佔了親爸爸的一點土地,這叫什麼事啊!都是一家人,用不着喊打喊殺,傳出去,曰本和安南這兩個大明不孝子,會看笑話的。

宋應星一聽,說得有道理。

他想了想答道:“待本官先向禮部侍郎、理藩院丞方公稟告一聲。”

理藩院由李春芳直管,但他還是閣老,又要管着吏部,所以理藩院的具體事務,就由禮部侍郎、理藩院丞方逢時負責。

方逢時就在理藩院入值視事,聽了宋應星的話,沉吟半刻,召見了沈義謙和鄭仁弘。

兩人又誠懇謙卑地表示,朝鮮可是大明最乖最孝順的外藩兒子,千萬不要因爲一點小錯,就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來。

方逢時聽完後,跟宋應星的態度一樣,也覺得兩人說得極有道理。

“嗯,兩位外使,待本官先給西苑遞份摺子,闡明此事。想必很快太子殿下就會召對本官,嗯,你二位這兩天就在理藩院候着,屆時跟着本官一起去西安門遞牌子,如果殿下需要召見,不必再跑來跑去。”

“謝上官憐憫!下官謹代表朝鮮君臣上下,萬分感激方侍郎、宋主事爲我國周旋。”

方逢時的奏章遞上去第二天上午,西苑派人來傳,叫方逢時、宋應星帶着朝鮮正副使沈義謙和鄭仁弘,一起到西苑西安門遞牌子,太子殿下要召見他們。

沈義謙和鄭仁弘心中又驚又喜。

驚得是明朝秉政的太子殿下處理政務,真的是雷厲風行。

這樣有魄力的君上,再結合此前他的種種傳說,真要是對朝鮮有了成見,有意報復,朝鮮真得受不了啊。

喜的是終於有機會見到大明實際上秉政的太子殿下,如果能說服他,朝鮮國就能免除一次大災難。

兩人忐忑不安地坐着轎子,跟着方逢時和宋應星,來到了西苑西安門前。

443.第441章 衍聖公,你可要盡職啊!第54章 先練新軍吧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453.第451章 馮保和張居正之間的啞謎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第36章 又大一歲195.第195章 目標還是太子殿下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第33章 海瑞殺傷力初現第75章 大同鎮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534.第531章 皇后也要立威第47章 香河大捷第70章 去皮見骨173.第173章 太子確實難對付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第657章 姐姐姐夫,快來救我!536.第533章 熱鬧的南苑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409.第408章 那我們互相傷害吧!第759章 我叫柯穆曼,字簡穆第81章 兒孫滿堂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第772章 有本事來打我啊!281.第281章 月色下的南海154.第154章 西北的問題也要解決453.第451章 馮保和張居正之間的啞謎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433.第432章 克升龍城406.第405章 咬住圖們汗!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295.第295章 海公,錢夠花嗎?第657章 姐姐姐夫,快來救我!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551.第548章 大明在新大陸的第一座城531.第528章 投明一念起 剎那天地寬646.第642章 京師新面貌第106章 這隻小狐狸,成精了!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642.第63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壺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641.第637章 這是最後通牒嗎?225.第225章 從快從重從嚴!第388章 追隨殿下行此逆旅!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第657章 姐姐姐夫,快來救我!第41章 北虜破邊413.第412章 孤決定!425.第424章 我們是王師!279.第279章 大明揮舞大錘找人PK228.第22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504.第501章 這些都是佛祖的安排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第102章 天下無巧事第6章 好聖孫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236.第236章 內廷的事先抓一抓第726章 一個敢報,一個敢信!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第748章 會飛的船第690章 惱火的潘應龍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237.第237章 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御史257.第257章 怎麼就這麼巧?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第7章 嚴家父子466.第464章 大明官吏們,你們上岸了!440.第439章 老爺,你可真是枯木逢春啊!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298.第298章 暢想未來的西班牙人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