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第213章 這回又輪到張居正

bookmark

朱翊鈞接到王一鶚的密報,想了一會,對祁言說道:“把徐閣老、李閣老、陳閣老和張閣老請來。”

“是。”

殷士儋被踢出內閣後,內閣只剩下這四位閣老。

兩刻鐘後,徐階、李春芳、陳以勤和張居正趕到。

見禮後,朱翊鈞請他們坐下,奉茶後開門見山。

“漕督王一鶚急報,提督操江吳時來率兵巡視江防,遇到江匪,一路追趕。好巧不巧,江匪竄入運河,逃至揚州城,然後破了揚州大鹽商韓家的宅院。

最後江匪被剿殺,韓家被滅門。”

四位閣老一聽,心裡直搖頭。

拙劣啊!

南京城那幫勳貴百官,清閒慣了,當官做事的手藝都退步了,做得太糙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貓膩來,還指望能瞞住北京城裡這一堆的精明人?

內閣、六部、都察院,還有西苑這位,哪位不是七竅玲瓏心,玩心眼的大宗師?

但是張居正想得更深。

南京城裡的勳貴和百官,雖然比不上北京城裡的人精,但是按理說不應該手藝這麼糙,糙得令人髮指。

會不會有人在裡面玩花樣,把南京城裡的那些人給坑了?

很有可能啊!

會是誰呢?

張居正眼睛瞟了瞟恩師徐階。

在內閣待久了,掌握的信息也多了,張居正現在的眼界和“格局”比以前要高多了,看問題也看得更通透。

這次兩淮巡鹽,首當其衝是高拱爲首的戶部要政績,要銀子。

但是大力支持這件事的太子殿下和恩師徐階,圖什麼?

朱翊鈞掃了一眼衆人,開口道:“徐閣老,此事非同一般,孤想聽聽你的意見。”

徐階捋着鬍鬚,侃侃而談。

張居正一心兩用,支着耳朵傾聽徐階發言,心裡還在繼續盤算着。

太子殿下不缺銀子,但他站在儲君的立場上,肯定希望藉此機會整飭鹽政,把這個積弊百年的沉痾糾正過來。

但這只是第一層意思。

太子做事,還得往深處看。

最近朝野上下流傳一個傳言,說南京城懸於東南,擁有南直隸六部職權,有尾大不掉之勢。

所以朝廷想取消南直隸,把大明這塊最富庶的地方,各設布政司,分而治之。

張居正相信,這個傳言不是空穴來風。

他是太子近臣,知道太子殿下曾經在統籌局設立了教化科,從司禮監撥出大量印刷、造紙工匠給它,還指派李贄去執掌。

徐階做最後總結髮言:“臣的意見就是,當嚴查!南直隸出了這麼大的事,說明地方治理和兵備,都有大紕漏。”

他的話在張居正的意料之中。

朱翊鈞又對李春芳說道:“李先生,你的意見如何?”

李春芳想了想答道:“徐元輔說得極是。臣看來,出這麼大的事,說明南直隸吏治堪憂。南直隸府州縣的磨勘,掌握在南京吏部。遷黜也是南京吏部報上來,北京吏部悉數聽從。

臣覺得,確實要深查,還要查南京吏部.”

張居正聽得明白,心裡冷笑一聲。

果真如此。

教化科好手段,早早就在爲國策造勢了。

李贄此人,才幹只能算是中上,關鍵是此人很有想法,居然在陽明顯學上,建立了一套學說。這套學說頗能蠱惑人心,又能自圓其說。

開始時在一念堂傳講,後來通過教化科慢慢傳到東南,結果深受那些新興起的富商們歡迎。

這些人跟着統籌局一起發家致富,富甲一方,遍及南直隸、兩浙、福建廣東,以及山西。勢力不容小視。

關鍵是他們是太子一黨的錢袋子,重要的根基。

前兩月,太子殿下悄無聲息地把教化科改爲宣教局,歸在督辦處名下。

什麼叫宣教?

省方宣教,化制殊類啊!

關於南直隸的這股傳言,很像宣教局的手筆。

現在東南盛行各種冊子,以及仿前宋的新聞報紙,裡面痛陳倭寇之禍,宣揚公羊復仇之說,甚至叫囂私仇可復九世,國仇可復百世。

雖被主流儒生非議,但是頗受東南軍民歡迎,進而強烈支持水師一年兩次出海炮擊曰本,踊躍捐錢捐物。

每次水師揚帆出港,數萬百姓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到港口歡送。

這也是朝廷不肯鬆口,答應曰本國使節停止炮擊報復的原因之一。

民意不可違。

現在這股取消南直隸的傳言,很像是宣教局爲某項國策造勢。

張居正在心裡盤算着,取消南直隸,分設布政司,對於恩師爲首的江南世家,無疑是天大的喜事。

他們做夢都希望成立江南布政司,不再受南直隸管轄,而是直屬於中樞。

政治地位、朝堂話語權,都會得到極大地提升。

兩淮在江北,似乎與江南的士林世家不是一路人,但是一江之隔,怎麼擋得住江南世家的手腳。

他們完全有能力,暗中設坑,把兩淮鹽商連同南京勳貴們,一腳踢進坑裡,然後抓住機會,搖旗吶喊,大造聲勢,把取消南直隸,分設布政司的事落實。

張居正又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太子殿下,心裡忍不住讚歎一句。

恩師好算計。

取消南直隸之事,先皇有能力做,但是不屑去做。

太子殿下更有能力做,也有動力去做。

哦,中間還有皇上。

皇上萬福安康!

權力就是這樣,你越用越有權,越不用越沒權。

現在文武百官深刻體會到先皇和太子祖孫倆布得好棋。

管錢的統籌局暫且不說,戎政督辦處盡顯威力。

太子殿下有什麼軍機要事,直接通過督辦處廷寄給各地督撫、以及水陸總兵都司,下發指令。

而各地督撫和水陸總兵都司,有什麼大事或者執行完指令都會急報督辦處。

往往事情辦完了,或者大局都定下來了,太子纔會叫督辦處移文司禮監和內閣,補辦正常流程和手續。

內閣現在能辦就是六部和地方上通過流程報上的例常政務,按部就班,維持着大明王朝的日常運作。

百官們有意見嗎?

肯定有意見。

可是內閣不出聲,六部尚書不出聲,都察院中丞不出聲,誰敢跳出來?

有二三十位御史和清流上疏,痛陳此“國朝以來最大弊政”,然後指手畫腳,逞口舌之兇,說國事應該這樣,民政應該那般。

太子虛心接受,讚歎他們都是憂國憂民的謙謙君子,然後再把他們加官進爵,派往雲貴、嶺南、遼東、西北等地,擔任提學、河道、屯田道。

太子殿下不愧是先皇教出來的好聖孫,一眼就看穿這些清流們的本質。

不怕廷杖,就怕叫他們做實事。

伱不上任,太子殿下的詔書就一封比一封不客氣,冷嘲熱諷全部拉滿。

你不是憂國憂民嗎?感嘆報國無門啊!現在給你機會,你居然推三阻四!你小子心術不正!僞君子!

這個帽子一扣,名聲仕途全無!

你咬着牙上任,大部分清流原形畢露,幹得一塌糊塗。

任你妙筆生花,也抵不過太子殿下的精明。他耳目廣通,會毫不客氣地把你在任上做的那些破事,有理有據地列出來,照樣叫你身敗名裂,仕途全無。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歹毒狠辣!

幾次下來,許多清流不敢再亂指手畫腳。也不敢再逞口舌之強了,老實地待在翰林院、國史館、國子監等清貴衙門裡,韜光養晦。

陳以勤說完他的意見後,朱翊鈞看着張居正,沒有點名叫他發言。

張居正心頭一動,師生之間數年裡養成的默契,讓他知道,太子殿下心裡有了定計,不需要再問自己看法,只是要給自己安排事情。

“殷先生在鳳陽祭拜祖陵,病倒了。南京孝陵一時半會去不了,但是孝禮不能廢。張先生,就煩請你去一趟南京,祭拜孝陵,隨路看看南京城的情況。”

張居正起身道:“臣謹遵令旨。”

第105章 徐閣老,你們的預案呢?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第384章 老高,千萬別犯渾!278.第278章 圖們汗,怎麼對付?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第391章 不容易,真不容易啊!第745章 樸實的歐洲人第369章 紫禁城裡的鬧劇第342章 我大明又武德充沛了!第37章 要五世同堂的嚴閣老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第365章 要勇於自我批評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595.第591章 資深公務員的學問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第372章 寧可再把他們當豬養629.第625章 還不夠啊,要不你再湊湊!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318.第318章 下雪了!第349章 銀子花出去得聽個響第51章 接牌的衆人(一)第709章 錦衣衛和政工處249.第249章 我沒犯事,幹嘛怕海青天?445.第443章 忙碌的徐渭198.第198章 家事國事641.第637章 這是最後通牒嗎?第740章 肚皮舞有什麼好看的!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648.第644章 潘應龍能幹得讓朕煩惱120.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528.第525章 大明工商聯第734章 上殿如上墳的勳貴們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第401章 哪幾藩的口碑最劣?477.第475章 萊昂,一路走好!第80章 又送走一位第373章 俺答汗的決斷!第43章 拙劣的楊選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165.第165章 非常焦急的高拱137.第137章 一來就查賬的張巡撫497.第495章 思想陣地我們要去佔領281.第281章 月色下的南海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203.第203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559.第556章 有錢千萬別買田地474.第472章 京城不僅是心臟啊!301.第301章 禍起蕭牆,竟制其國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第736章 就這些邊角料?第659章 你們這些蟲豸!第31章 閹黨肆虐東南298.第298章 暢想未來的西班牙人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423.第422章 海瑞在哪裡?131.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631.第627章 逆子啊逆子!505.第502章 蒙古右翼新大汗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第59章 捅破天了!第717章 一錘定音!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478.第476章 南苑上空的熱氣球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253.第253章 我老徐也怕海瑞啊!453.第451章 馮保和張居正之間的啞謎141.第141章 諸位,本撫該怎麼辦?550.第547章 北疆安定了第761章 海青天賣得什麼藥?535.第532章 海府大總管111.第111章 太孫百發百中!第727章 咱大明有錢了!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196.第196章 保和殿上的銅罄聲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283.第283章 丟你個老母,西夷人!539.第536章 還是我們工人有力量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567.第564章 左右爲難的張居正593.第589章 不換思想,就換腦袋594.第590章 皆大歡喜第664章 遊七?這裡是湖廣!261.第261章 又讓明國人小看我們了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第368章 整飭宗室就這樣辦!459.第457章 朱紫少年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