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第462章 張居正的一鳴驚人

bookmark

張居正對着李春芳和劉採,自信地笑了笑,朗聲說道。

“啓稟殿下,李公和劉光祿同知,臣的《官吏考成法》準則是‘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爲主’。

具體細則就是把六部諸寺和都察院,把各部門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

一本由六部諸寺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後一本呈內閣。

由六部諸寺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檢查官吏所辦事宜。

每完成一件統計一件,不管完不完成都必須如實申報,否則論罪處罰;身負中樞監察職責的都察院六科要求六部諸寺,以及都察院其它部門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按事例進行議處。

最後內閣每半年,可對六部諸寺、都察院的任務完成情況,和六科的稽查工作,三帳覈對,作爲中樞官員考評標準。”

李春芳和劉採聽完後,都忍不住感嘆道。

張叔大,你這一發開門炮,放得真是驚天動地。

按照此法遵行,滿朝京官都要被套上枷鎖,前途被拿捏得死死的。

所有的京官,從上到下,都會對你怨聲載道。

以前做大明京官,更多的是混時日、熬資歷、養聲望、攢人脈。熬到一定官階,外放出去做幾年地方官,“嘔心瀝血”撈幾年,發家致富,再也不用爲今後的生計發愁。

再想法走通關係,遷回京城做朝官,繼續熬資歷、養聲望、攢人脈,但此時徹底告別此前的窮京官生涯。

每年冬夏有冰敬和炭敬,吃的飽飽的。

平日裡找機會多收些門生,多與原籍縉紳世家們聯繫,遙呼相應,多爲鄉梓出力。

等到合適的時候,就可以致仕榮休,載譽載財回鄉,房子、田地、家僕都有了,名望、財富也都齊全了,舒舒服服地居鄉做縉紳,福及子孫!

現在你居然逼着大家去奔走支應,腳踏實地地做實事,這還得了!這樣下去,大家哪有時間開文會,吟詩作畫,研究經義,提高學問,聯絡感情。

我們寒窗苦讀十幾年,好不容易中試,是要做人上人,不是來做牛馬的!

看着李春芳和劉採兩人的神情,朱翊鈞知道張居正草擬的《官吏考成法》,正中當下滿朝官吏的要害。

兩人嘴巴不會反對,但很清楚此法執行,會釀成多大的風波。

立場不同,想問題的角度也不同。

李春芳和劉採,更希望是穩!

在穩定局勢的情況下,對朝政做些局部和溫和的改革。

現在張居正提出的《官吏考成法》,穩不了,只會掀起一場驚濤駭浪,有可能把穩定多年的朝政徹底掀翻。

他們從前輩師長那裡聽說過大禮議的細節,對四十年前朝堂上的那次驚濤駭浪心有餘悸,生怕也會引發類似的一場風波。

“石麓公,劉卿,叔大先生的《官吏考成法》,你們有什麼意見?”

劉採看着李春芳,眼神在說。

李元輔,你可是內閣首輔,我卻連個閣老都不是,沒有我說話的餘地啊。

李春芳心裡有些爲難。

他深知大明官場積弊,知道大明到了必須要整飭吏治的地步,也明白張居正提出的《官吏考成法》是一劑良藥。

可它不僅是一劑良藥,更是一劑虎狼猛藥!

現在大明處處沉痾,是需要醫治,可是你這一劑猛藥下去,它病沒好,還傷及本源,得不償失。

李春芳跟張居正的關係也不錯,同爲朱翊鈞的老師,又都與徐階的私交甚篤,兩人平日往來很密切。

性情溫和的李春芳,實在拉不下臉斥責張居正的新政舉措。

“殿下,臣覺得張叔大的《官吏考成法》是良法。只是臣覺得,治大國若烹小鮮,欲速而不達。

臣建議把此法分拆成幾步,分步逐一推行。如同此前田地人口清查,財稅改革等新政舉措,先試點,試出利弊來,再擴大試點,進而以求萬全。”

張居正忍不住反駁:“李首輔,此言叔大不贊同。吏治不同清查,可以徐徐圖之。吏治只分中樞地方兩塊,要麼動中樞,要麼動地方。殿下力推的官制新政就是如此,先改中樞,再革地方。

那有今天試點吏部,明天試點京畿;今天試點太常寺,明天試點山東的,試來試去,最後一場空。”

李春芳答道:“叔大,做事做人都是欲速則不達,不能不理會實情變化。不管怎樣艱難辛苦,都要按規矩去行事。

考成法不是一個人的事,關乎到百官的前途,國家的興亡。不能因你一念而攪動整個朝局。”

張居正馬上答道:“李公,官場如戰場,改革如打仗。行事要當機立斷,片刻耽誤不得,要變就要立即去變,容不下半分人情或一點猶豫。

否則時機一過,天機一失,那就不可挽回了。”

李春芳繼續勸道:“國家大事,非比尋常,凡大事必有其法則,不可輕越雷池半步,便是嘗試,也要循序漸進,不要一步登天,不然將一失足成千古恨。”

張居正眉毛一挑:“畏首畏尾,進二退一,不是大丈夫所爲。如此改革,難成大事!”

李春芳還在苦口婆心地勸道:“做人宜真誠,可以交心。叔大你有大志,做事有原則。這沒錯,但實踐行事要圓通靈活,這樣纔可以避免無謂的損失及傷害。”

張居正忍不住反問道:“李公,如你所說這般行事,我們跟那些做官不做事的人有什麼區別。我們行改革,推新政,革新除弊,又有什麼意義呢?”

李春芳見話都說到這個份上,直接挑明。

“叔大,你這份《官吏考成法》會在朝中百官中引起公憤!屆時羣情激憤,朝綱大亂,吃苦的還是天下百姓!”

張居正看着李春芳,一字一頓地說道:“李公,叔大爲天下萬民行改革,而非爲朝堂百官行改革。叔大爲大明千秋中興行改革,而非爲同僚蠅營狗苟行改革。”

朱翊鈞聽着李春芳和張居正的爭論,默不作聲。

張居正這一套,在李春芳、劉採以及大多數官吏們看來,是破天荒的枷鎖和壓榨。但是在資深公務員朱翊鈞看來,這根本不算什麼!

唯政績論、雞屁股決定一切、一票否決、KPI

我要是把這些複製過來,你們豈不是都要瘋,然後覺得張居正是宅心仁厚的一代良相。

只是張居正行《官吏考成法》真得大公無私嗎?

他行此法,包含私心,想獨攬大權。

此法推行後,他就能以內閣統領都察院,再以都察院鉗制六部諸寺,並以六部諸寺統率百官,駕馭地方。

想辦法把前面的幾位閣老逐出閣,成爲首輔,把持票擬權,與手握批紅權的內廷馮保互相勾結,張居正就能成爲無名有實的大明丞相。

只是現在自己秉政,張居正很清楚,他根本做不到獨攬大權。

他提出《官吏考成法》,其實是在試探。試探自己支持新政改革,願意給與臣下多少支持。

說白了,願意放多少權給主持改革的臣下。

其實自己跟張居正、高拱在某種程度上,能達成一致。

欲成大事,必攬大權。

要想推行改革,必須統一思想、團結一致。

在大明這叫黨同伐異、擅權專國。

李春芳覺得張居正太激進了,自己說服不了他,轉頭看向朱翊鈞,希望殿下能夠出聲說服張居正,改一改,緩一緩。

李師傅,不要看我,孤覺得張師傅的方案不是太激進了,而是太保守了。

朱翊鈞默然了一會,終於表態:“張師傅的用意,孤知道。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大明積弊兩百年,要想在我們這代人手裡徹底扭轉過來,必須爭分奪秒。

改革必先改吏治,否則任何新法,得不到有效地執行,最後還是一場空。

張師傅的《官吏考成法》本意是讓百官糾正爭權奪勢、玩忽職守之歪風邪氣。這一點孤是贊同的。”

李春芳臉色凝重,眼睛微微眯起。

張居正臉色不變,頭微微揚起。

朱翊鈞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李師傅的良苦用心,孤也知道。李師傅身爲首輔,參預機務,助孤理政。站在他的立場上,更希望朝政穩定,各項改革舉措緩緩有效推行!”

聽到這裡,張居正臉色微變,有點着急,抓準時機接了一句:“殿下,熊掌與魚不可兼得。改革必然會引起動盪,一味求穩,是沒法改革的!

就如同沒有疼痛,就無法刮骨療傷!”

李春芳臉色大變,但是知道再多說也無益,眼神裡突然露出意興闌珊。

不會吧李師傅,你心生退意了?

最煩你們這些文人,一不合你們意,就一臉的失落闌珊,然後上疏乞骸骨還鄉,言辭寫得悲悲切切、痛心疾首,好像我是始亂終棄、渣到沒邊的渣男一樣!

李師傅,你還要多向徐階學習。

朱翊鈞開口說道:“李師傅,張師傅,劉先生,我們今日就議到這裡。張師傅的草案已經提出來了,大家回去多想想,有什麼意見都請提出來。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臣遵令旨!”

李春芳三人告辭離去。

陳矩拿着一迭奏章走了進來。

“殿下,這是彈劾奏章,都察院和內閣不敢輕擅票擬,全部送了進來。”

“彈劾奏章?”

“是的殿下。這幾份是彈劾高老先生,戶部清查田地山東工作組,屢受地方不法之徒阻攔,肆意毆打,鬧出人命。

高老先生身兼戶部尚書,卻坐視不管,讓屬下寒心,更是不把殿下令旨、國之大計放在心上,玩忽失職”

“這帽子扣得有水平。只是當初事發時不彈劾,孔家被繩之以法了,就跳出來彈劾,別有用心啊。

帶頭的是誰?”

“啓稟殿下,是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曾省吾帶着十幾位科道御史。”

“曾省吾?張師傅的門生。

張師傅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邊剛親自懟完李師傅,那邊門生向高閣老開火。”

朱翊鈞心裡隱隱覺得有點不對,只是一時半會想不出哪裡不對。

“還有嗎?”

“啓稟殿下,有人彈劾張師傅巡撫山東時,坐視孔府敗類魚肉鄉里,不聞不問,失職包庇。”

“哦,這一刀有點意思。是誰彈劾?”

“啓稟殿下,有御史,有翰林,還有兩位郎中和員外郎。”

朱翊鈞心裡很快有了底,他出手了。

那這出大戲越來越有意思了。

只是朱翊鈞還在想,到底是什麼促使張居正突然一鳴驚人呢?

回到閣房裡的張居正很快收到消息。

不過曾省吾彈劾高拱,是意料之中的事,吃驚的是居然有人彈劾自己。

而且彈劾的罪名,找的極準。

張居正坐在椅子上想了一會,有些懊惱地自言:“唉!老師的養氣功夫沒有學到家啊,心急了些!”

高拱收到曾省吾彈劾自己的消息,頓時暴跳如雷,在閣房裡破口大罵起來!

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255.第255章 跪倒在徐府門口的緋袍官員647.第643章 沸騰的南城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第344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634.第630章 真漢子從不回頭看火焰第721章 小子,要依法繳稅啊!第671章 壞了,我中美人計了!602.第598章 果阿城裡的忠臣286.第286章 前有虎 後有狼第681章 萬里共明月第710章 京師總醫院176.第176章 太子的殺雞駭猴好生猛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621.第617章 朕不參與,你們自己解決!第657章 姐姐姐夫,快來救我!412.第411章 一件大麻煩事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430.第429章 下定決心的海瑞223.第223章 好不快活的隆慶帝649.第645章 你有怨過嗎?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514.第511章 啓新亭會議第384章 老高,千萬別犯渾!第366章 他終於走了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698章 哈林汗的萬里江山327.第327章 撫順城下532.第529章 鏟屎官 割草使兼放羊指揮使宋藥師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第86章 潑天的富貴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330.第330章 老高,打錢!208.第208章 不知所措的揚州官場第100章 從我們開始,大明不再是天子守國門第766章 馬塞洛驚人的發現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456.第454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第359章 必須嚴懲573.第570章 三吳第一世家338.第338章 不合時宜的祖制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610.第606章 腦子嗡嗡的張相!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第656章 居然有人敢抓我!第713章 連戰連敗的戚繼光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413.第412章 孤決定!579.第575章 走,拜會神仙去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第377章 洪武軍事學院436.第435章 這妖怪有沒有背景啊?第1章 祖孫第365章 要勇於自我批評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第83章 會做生意的楊金水612.第608章 大明需要怎樣的百姓?125.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176.第176章 太子的殺雞駭猴好生猛第73章 萬事不要傷和氣179.第179章 培養勳貴的第一步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第347章 我倆跟着太子一起千古流芳了!260.第260章 這事讓孤左右爲難419.第418章 俺答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着!596.第592章 三哥開門,自由貿易了第79章 世子的羽林衛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175.第175章 這對祖孫太壞了!第714章 連戰連敗就是好!第660章 必須出重拳!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332.第332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786章 京師名校天壇學校第9章 徐文長第5章 糾結的張老師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第341章 遼東戰事到底是勝還是敗!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131.第131章 徐階和張居正師生密謀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580.第576章 移風易俗 再立教化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第382章 皇史宬的鹹魚們135.第135章 威海衛裡藏着好東西301.第301章 禍起蕭牆,竟制其國第38章 給海瑞上課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285.第285章 與民爭利還是與民惠利496.第494章 我們是大明忠烈!第663章 萬曆二年正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