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第471章 軍政兩用人才

bookmark

朱翊鈞目光在潘應龍、胡宗憲和譚綸的臉上掃了一遍,知道現在的儒生,就算是學貫古今的名士大才,對大明周圍藩國的地理沒有什麼概念。

他右手指着南海西邊諸國問道:“胡公、譚公、潘先生,南海西邊這一片,孤把它叫中南半島。

那你們有沒有發現,中南半島的諸多河流,尤其是兩條最大的河流,安南北邊的洮江(紅河)、占城南邊的湄公河,還有勃固兩條大河,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和喳裡江(薩爾溫江),都發源哪裡?”

胡宗憲、譚綸和潘應龍三人面面相覷。

殿下此問是什麼意思?

經略南海西邊的中南半島,跟這四條大江大河有什麼關係?

潘應龍反應最快,遲疑地答道:“殿下,這四條大江大河,源頭皆出自我大明?”

“沒錯,洮江源自雲南,上游在雲南境內叫梨花江,叫元江。

湄公河源自吐蕃舊地,烏斯藏都司雪域。然後貫穿雲南,河名瀾滄江。

喳裡江也源自烏斯藏都司雪域,南北貫穿雲南,河名潞江。大金沙江也源自烏斯藏都司雪域,從雲南邊南北貫穿。”

朱翊鈞在輿圖上敲了敲,“胡公、譚公、潘先生,你們說,中南半島河流爲何皆由雲南而出?”

“地勢緣故!”胡宗憲答道,“雲南高,中南半島低,水自高往地處流。烏斯藏都司雪域,積雪融化,匯泉成溪,又匯溪成河。

烏斯藏比雲南高,故而河自烏斯藏流向雲南。中南半島比雲南低,故而河自雲南流向中南半島。”

譚綸和潘應龍也明白朱翊鈞話裡的意思。

“殿下,雲南對中南半島是居高臨下。兵書有云,‘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從雲南對中南半島諸國腹地用兵,可順勢而下!”

朱翊鈞點頭道:“雲南貴州這一片,地勢高聳,孤把它叫做雲貴高原。經略中南腹地,一是沿海,二是這四條大江大河。

大明有制海權,沿海築城,只得皮毛。只有居高臨下,順河而下,直入腹地,方可完全掌控這裡。

所以孤認爲,經略中南半島,關鍵在雲貴!”

朱翊鈞的手在輿圖上狠狠一拍。

潘應龍雙眼冒光,“殿下英明!中南半島諸國,我們可先制其沿海,與其通商往來,同時輔以謀略。

而後用心經營雲南貴州,改土歸流,徹底納入朝廷管轄,積聚十年,再順流而下,與海軍南北對進,定可一舉克定中南半島諸國。”

潘應龍越說越興奮,“殿下在廣西行改土歸流之策,不僅是靖平兩廣,原來也有爲經營雲貴做準備。

殿下高瞻遠矚,臣敬佩得五體投地。”

胡宗憲和譚綸對視一眼,也露出驚歎之色。

天下在殿下心裡就是一盤棋,他運籌帷幄,何處布子,何時落子,都是胸有成竹啊。

朱翊鈞笑了笑,雙手籠進袖子裡,站在輿圖跟前,雙眼炯炯有神:“戰略在於全面考慮,而非侷限於一隅一時。

雲貴在我大明西南一隅,山高路遙,天高皇帝遠。在許多人眼裡,屬於閉塞貧瘠之地。

可是他們怎麼就不好好想一想,如果把雲南貴州通過大江大河,與中南半島連在一起,其實它們離大海很近,與外界的聯繫超出我們的想象。

曆書有記載,前漢年間,有人從雲南之地,向四川販運身毒之物。身毒即現在的天竺。雲南何來的天竺貨品?總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吧。

無非是海陸兩路運至勃固或暹羅,再逆江而上入雲南。

前漢年間,玄奘還未出西域使天竺,雲南就已經與天竺有了商貿往來。而我們到現在還認爲雲南是困於羣山的死角一隅。

可悲嗎?”

胡宗憲、譚綸和潘應龍知道太子殿下又開啓了日常慣例,嘲諷儒生士林。

飽讀經義,遍覽史書,號稱坐在家中,可知天下事。結果從前漢到現在,白紙黑字寫在史書上,上千年,卻跟睜眼瞎一般,什麼都沒看到。

可是殿下,我們讀書哪有你這份天資,可以看透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把看上去不相干的各部分拼接在一起,組成一幅完整的戰略部署圖。

彷彿整個天下就像一個圓球,藏在你的腦海。說到哪裡,立即就能把周邊全局都想出來。

當初定南海經略,殿下堅持先取滿剌加海峽。

衆人開始覺得先取那裡,過於犯險輕進。

可是等到南海戰事打開,源源不斷地有輿圖完善回來,衆人猛地發現滿剌加海峽巨大的戰略意義。

大明水陸兩師佔了那裡,就把南海變成了自家池塘,關起門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別的不說,以後葡萄牙、尼德蘭、西班牙、天竺、大食來與大明通商,想逃稅都十分費力氣了。

滿剌加關卡一設,未按章繳稅者,一律不準出入。

當然了,你可以繞道走私,只要你承受得起巨大的損失就好了。

聽着朱翊鈞譏諷的話,三人都不敢出聲。

我們都習慣了。

這是太子殿下祖傳的技能和愛好。

朱翊鈞日常嘲諷儒生文官後,轉到正題:“未來五年,大明邊事重點在西邊。

東邊蒙古左六翼、肅慎軍,再配上數萬馬步軍,足以逐步自東向西,蠶食漠北的兀良哈、喀爾喀諸部,直至唐麓嶺、金山一線,從北面包圍俺答汗的蒙古右翼。

現在俺答汗的日子不好過,我們暫時聽其言、觀其行,再做打算。

九邊東攻西守的戰略告一段落。東邊攻勢減弱,戰略主要爲步步爲營。”

朱翊鈞在輿圖上指點着。

“西邊重點攻擊青海地區,進而克復烏斯藏地區。

當年蒙古爲了避開南宋襄陽、四川重兵防線,千里大迂迴,聚兵於青海、吐蕃,順河而下,直撲雲南,數十日即滅大理,進而迂迴到四川南邊,實現了戰略意圖。

可見地勢之利,遠勝人數優勢。

而今我大明北據四川,東進湖南,南平廣西,要是西邊再定烏斯藏,進而可以四面合擊雲貴之地。

雲貴的這些土司,只畏威難懷德,必須挑一批雞出來,狠狠殺了,鎮住場面,他們纔會心悅誠服地聽朝廷跟他們講道理。”

朱翊鈞指了指貴州布政司北邊遵義地區,這裡現在叫播州宣慰司,名義上屬於四川布政司,實際屬於土司獨立王國。

“播州楊氏,盤踞播州數百年,根深蒂固。這些年確實出兵出力,幫朝廷剿除周圍作亂的土司。

可是朝廷賞賜了多少東西給他?糧食、棉布、鹽巴、兵甲,諸多物資,半賣半送,楊氏是吃得滿嘴流油,實力日漸膨脹。

播州土司楊烈年老體邁,無法視事。內外事宜,全操持在其子楊應龍之手。

朝廷厚待他,楊應龍卻持寵跋扈。他生性雄猜、陰狠嗜殺,常有朝廷黯弱,可取而代之的言辭。

又聞楊氏居所雕龍飾鳳,又擅用閹宦,呵呵,儼然是一位土皇帝。大明有天子,豈容播州有土皇帝!”

朱翊鈞的話一聲嚴厲過一聲。

三人心知肚明,播州楊氏是太子殿下選中的,平定西南的那隻雞。

播州楊氏自前唐自據以來,歷唐、五代十國、宋、元,再至國朝,七百年有餘。在播州根深蒂固,在西南影響巨大。

這樣的土司,你再表忠心,朝廷也不會輕信。

唯一的出路就是乖乖地交出地盤,帶着財產和家人入朝,安安穩穩做個富足翁。

可是楊氏甘心嗎?

不甘心那就開打了。

不過太子殿下所有戰略都是謀定而動。拿楊氏做雞,在前期肯定會多加安撫,各種手段一起上。

諜報偵查局、商業調查科,刺探、收買、離間、策反。還有少府監和太府寺領導的各家商號,都會在統一指揮下進行各種經濟戰爭手段。

朝鮮就是被諜報偵查局和幾大商社聯手,搞成今日這樣的局面。

日本除了每年兩次的炮擊,諜報偵查局和幾大商社暗地裡收買糧食、挑撥離間.種種手段也是他們衰敗至此的重要原因。

大明現在在兵不血刃,玩軟刀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長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播州糧食沒法完全自足,食鹽需要靠川鹽,還有棉布、鐵器、白糖等貨品,都需要從外面引入。

唯一依仗的就是地勢險要。

但地勢險要意味着別人進來難,你出去也難。

到時候四川、雲南、湖南、貴州四布政司找藉口,把出入通路一卡,然後什麼賣給你,什麼不賣給你,按照參謀局的小本本來,看你能堅持幾年?

朝鮮不到兩年就亂了。

日本是半條漢子,扛了五年多終於還是跪了。

“西南部署,參謀局正在籌劃。此前負責參謀局的文長先生調往西北,參謀局的事,潘先生可以兼一兼。”

胡宗憲和譚綸連忙給潘應龍遞眼色。這是一條青雲之路,趕緊把握。

“臣領令旨,願意爲大明西南安定出謀劃策。”

“好,參謀局你領一份差事。不過楊金水、胡公,還有文長先生都說鳳梧你是文武兼備。孤還有一份差事,需要你擔當。”

胡宗憲和譚綸繼續給潘應龍遞眼色。

這是好事啊!肩上的擔子越重,說明殿下越信任你。

胡宗憲和譚綸自知各自年紀大了,朝堂上堅持不了幾年,總有告老還鄉的一日。

可是他們自東南剿倭開始,聚集天下人才,劈薪斬棘,走到今日這一步,也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兩人也想着爲這個集團選定後備領軍人物。

王一鶚是一位,他是自個脫穎而出的。

潘應龍是徐渭和楊金水舉薦的,由胡宗憲培養。

葉夢熊和宋應昌是楊金水舉薦的,分別由譚綸和胡宗憲培養,先是去了一趟朝鮮,然後一個在東北,一個在南海,分別歷練。

胡宗憲、譚綸、楊金水這些東南集團的大佬們很清楚,只有這樣在地方和邊事中不停歷練的人才,纔會得到太子殿下的青睞和器重。

潘應龍沉住氣答道:“請殿下下詔,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孤要讓你出任順天府少尹,主持京城擴建!”

三人都愣住了。

什麼!

京城擴建?

與此同時,回到自己府上的馮保叫來了馮七。

“今兒是誰把舅老爺送來的?”

“回老爺的話,是胡公麾下參軍,潘鳳梧潘先生。”

“他進了內院?”馮保眯着眼睛問道。

馮七停了幾息,噗通跪下:“潘先生跟着舅老爺一起進了內院。小的一時失職,請老爺責罰。”

馮保那雙秀目眨了眨,不動聲色地說道:“明兒去司禮監找掌刑千戶,領二十小板子。”

“是。”馮七連忙磕頭謝恩,“謝老爺恩典。”

“舅老爺呢?”

“還在跟夫人說話。老爺要不要去看看?”

馮保想了想,“咱家還有事,待會就走,不去了。你們好生照應着,吃的、用的、穿的,不可怠慢了一點。”

“是,老爺!”

第726章 一個敢報,一個敢信!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292.第292章 世道又沒全變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644.第640章 喜從何來?第46章 露一臉的戚繼光455.第453章 一念存善惡270.第270章 羣官去太學宮481.第479章 徐階心靜似高山不動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第711章 誰都不甘心501.第498章 天意誠難測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第740章 肚皮舞有什麼好看的!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327.第327章 撫順城下第12章 父子和母子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148.第148章 李成樑,有牢騷憋着!569.第566章 我們一起嚐嚐鮮120.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第377章 洪武軍事學院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第754章 大明的禮和理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264.第264章 徐階和張居正這對師生193.第193章 義憤填膺的清苦京官574.第571章 一鯨落萬物生235.第235章 報恩寺案又起波瀾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第677章 到底釣沒釣上?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第766章 馬塞洛驚人的發現144.第144章 笨蛋,因爲讀程朱理學能當官啊!515.第512章 國喪一過的新局面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234.第234章 紫禁城裡的母子情深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第395章 這就是大上海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第399章 打出威名的切盡黃臺吉204.第204章 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123.第123章 心裡都有數的高拱和王崇古227.第227章 謀國與謀身126.第126章 諸位先生,能體諒我的苦心嗎?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第61章 詔獄裡的海瑞第50章 出牌的嘉靖帝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149.第149章 狡猾的戚繼光,憋屈的李成樑526.第523章 小舅舅和大外甥第717章 一錘定音!第396章 滅國莫氏293.第293章 南征開始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第390章 我沒有道德潔癖277.第277章 會討價還價的海瑞第82章 皇太孫第64章 東南之事要穩第54章 先練新軍吧525.第522章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第745章 樸實的歐洲人第746章 這是偏遠小城?447.第445章 吃着火鍋 喝着小酒27.第27章 父與子130.第130章 回京的張居正420.第419章 大戰前的大同城498.第496章 爲了大明,這錢我掏了!427.第426章 換個方法攻城145.第145章 辛愛黃臺吉,真漢子!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第662章 爲什麼失敗的會是我們?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142.第142章 張師傅,這樣做不行啊!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566.第563章 張居正來了也不好使!463.第461章 皇權不下縣?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435.第434章 衍聖公府遺毒萬戶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琅玕第57章 誰下的黑手133.第133章 北邊談好,東邊談了個寂寞294.第294章 南征路上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第52章 接牌的衆人(二)625.第621章 準備抓大魚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努力啊!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第653章 哥哥幫你辦了他!510.第507章 朕即天意!263.第263章 人才,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