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

bookmark

眼尖的《順天政報》萬記者,是常年跑刑名監察線的,對官場比較熟悉,目光掃了一圈,把在場的官員看了個仔細,心裡有了數,不由暗暗咋舌。

後面《灤河報》的鄧記者對這塊不熟,進來的官員沒幾個認識的。

哪個衙門的官員都不知道,這報道怎麼寫?回去肯定要被報社的編輯罵。

他急得抓耳撓腮,突然看到前面坐着的《順天政報》萬記者,是崇義公學出來的學長,以前還受邀回公學給大家上過課。

後來在校友聚會上見過兩次,喝過一次酒。

他就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拉了拉萬記者的衣襟。

記者這個稱呼也是新進冒出來的,來源不詳,反正是隨着報紙盛行,需要大量記者編輯後流傳開來。

“萬哥,萬哥!”

萬記者回頭一看。

“是我,小鄧。《灤河報》的記者,崇義公學隆慶二年畢業生。”

萬記者一聽是崇義公學的學弟,臉上浮現起熱情,他戳了戳旁邊的同伴,“跟我學弟換個位置,回去請你喝酒。”

同伴知道崇義公學、一念公學這幫人最講團結的,心裡不願,卻不敢得罪萬記者,訕訕地跟鄧記者換了座位。

“師哥,晚生我剛跑通判署這條線,什麼都不懂,還請師哥提攜。”

“好說,大家都是崇義公學出來的,互相幫忙,那是沒得話說。問吧,有什麼不懂的,你只管問。”

“師哥,這堂上坐着的官老爺,晚生一個都不認識,這案子不知道怎麼動手寫。”

“不急,多跑幾次,沒事就來通判署,去刑部和都察院轉轉,轉多了就都熟了。我們做記者的,靠的就是多跑多看多記。

現在我給你介紹。主審官是順天府通判袁老爺,伱知道嗎?”

“這個我知道。”

“他左右兩邊是同審官,是通判署的判官,一個姓劉,一個姓趙。袁通判親自出面,他倆就是個擺設,也就結案簽名時動動手,待會肯定是天聾地啞。

前面是三位書記官,專事筆記案情,你可以把他們當成是沒有感情,會自行寫字的毛筆就好了。

不過中間那位姓茅,也是我們崇義公學出來的,嘉靖四十六年畢業,國子監律科生。

你有機會認識認識他。書記官官階不高,才八九品,但是消息特別靈通,以後你想知道通判署什麼消息,問他沒錯了。”

鄧記者馬上記下。

“謝謝師哥。”

“客氣啥!我們繼續。按照《範律》規定,審民事案時公堂左邊坐着的是原告,右邊是被告。

審刑事案,左邊坐着的是公訴人,被告也就是案犯得跪在堂下。

今天審的是刑事案,所以左邊是公訴人。你看,爲首穿白鷳補子青袍的那位,是刑部中央檢法廳頭號檢法官,司法郎中張玉誠。”

“張玉誠?”

“對,是個老刑名。

沒改制前,他是刑部主事。他手裡定過上千號人的死刑,有宗室王爺,有勳貴,有文武百官,有名士大儒。

一支勾魂筆,筆下無無名之輩,人稱玉面判官。”

鄧記者吸了一口涼氣,聽聽這外號,想想就刺激。

看樣子今天這審案,會精彩無比。

“張郎中左右兩邊三人都是他的助手,今天是他挑大樑,這三人無關緊要。最邊上兩位你要注意了。”

“穿新式制服的那兩位?請師哥指教。”

公堂左邊案桌上,最前面邊上坐着兩位,穿着類似隆慶二年制式軍裝的制服。

藏青色,上衣下褲,扎着皮帶,圓檐帽,紅領章,肩章上的符號跟軍階類似,不過軍階是紅底黃色,它是藍底銀色。

一個是兩槓三顆星,另一個是一槓三顆星。

左臂有臂章,上面寫着京師警政四字,左胸有一塊小長方形白底硬布條,繡着兩人的名字。

“他們穿的是新式警服,刑部王尚書看着新式軍裝眼熱,就叫人設計了這麼一套,用在他改制的警政部門裡。

不過現在還只是京畿、直隸附近的警政部門有穿。

看到沒,他們肩章上叫警銜,少尉、中尉、上尉、大尉、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再上面是准將、少將和中將,聽起來跟軍階很像。

據說警政部門最高警銜就是中將。”

“這些警銜也是王尚書改的?”

“是的,不過聽說是王尚書先搞了一套,太複雜了,皇上知道了把他叫到西苑,兩人商量了一下就改成這樣。

你看到沒,最外面那位肩章是一槓三顆星,是上尉,京師警政廳直屬分局刑偵大隊隊正粱四平。

坐在他裡面那位,肩章兩槓三顆星,是上校,京師警政廳專管偵緝破案的副都事,嚴維安。案子名義上是他們偵辦的,按理要跟着一起來,隨時備詢。

對了師弟,還記得不,這位嚴都事曾經去崇義公學上過課,做過我們教官。”

鄧記者眼睛一亮,“師哥,你這麼一說,我記起來了。嚴教官,當時我們都叫他閻羅王。”

“嘿嘿,記得就好。有機會叫他一聲教官,拉拉關係。我們做記者的,筆桿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消息靈通。

京師地面上,消息最靈通的就是警政廳這幫人了。你把嚴都事的線拉上了,受益無窮!”

鄧記者激動了,今天這審案來對了。

“謝謝師哥,等審完案子,學弟請你下館子。”

“哈哈,好說,好說。我給你繼續介紹。”

“謝謝師哥。”

“右邊是列席位,來的都是各衙門的人。

那兩位穿鬥牛服的,是錦衣衛的人。不要聽外面瞎比比,師哥告訴你真相,這案子全程就是錦衣衛辦下來的,京師警政廳的人,就是跑跑腿。”

“原來如此,所以他們也來列席。”

“沒錯。

旁邊那兩位穿鷺鷥補子青袍的官員,是都察院中央監察廳的司直主事,一個姓聞,一個好像姓吳。

再旁邊兩位穿鸂𫛶補子青袍的,是大理寺的司理推官,好像一個姓王,另一個我不大熟。大理寺管的都是通天的案子,我們接觸的少。

還有那兩位,一位穿白鷳補子青袍的,是刑部辦公廳的郎中,好像姓張。另一位穿黃鸝綠袍的應該是他下屬。張郎中應該是奉刑部王尚書之命,來列席旁觀。”

兩人正說着話,袁鹹安看着衆人都坐好了,一拍驚堂木,大聲道:“帶被告人犯!”

前廊嘩的一聲響,有人緊張地站了起來。

過了幾分鐘,十二名警員兩人押一個,押着六位穿着號衣囚服的人犯走了進來,依次跪在堂前。

轟的一聲,前廊和前院都爆出整齊又響亮的驚歎聲。

前廊又站起了不少人,前院的人看不清楚,不由地往前擠,擠到人,踩到腳,很快就響起叫罵喧鬧聲。

袁鹹安一拍驚堂木,“把喧鬧之人給本官叉出去!”

維持秩序的警員馬上衝進前院人羣裡,把吵得最兇的四人架了出去。

袁鹹安再一次高聲嚴申道:“再有喧譁擾亂公堂者,就不是趕出去,當場杖十下!”

等公堂安靜,袁鹹安說道:“林有才被毒殺一案,現在開審。書記官,開始點名人犯。”

“是!”

前面的一位穿綠袍的書記官站起來,拿着簿子開始點名。

“賈友山!”

跪在堂前一位人犯垂頭喪氣地答道:“在!”

“賈友山,直隸河間府南皮縣人士,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原弘文館編撰.”書記官把賈友山的相貌大致說了一下,最後說道:“開審前本庭覈對過賈友山左右拇指指紋,與卷宗中被緝捕時錄入指紋相同無誤。”

書記官把六位人犯全部如這樣流程點名一遍。

這六人有弘文館編撰,有詹事府右贊善、右中允,有翰林院侍讀和編撰,有通政司右參議。

其中翰林院侍讀黃懷璧就是林有才的表姐夫,此案的主兇。

書記官把六名人犯點完名後,袁鹹安說道:“檢法官,請提請公訴文書。”

張玉誠站了起來,大聲念起公訴書。

“萬曆元年六月二十一日,原戶部稽覈司正八品經歷林有才,因玩忽職守、懈怠誤政,經戶部銓政局合議,報戶部右侍郎批覆,將其給予免職處分”

萬記者和鄧記者支着耳朵傾聽公訴書裡講述的案情。

其實案情並不複雜,要不然錦衣衛鎮撫司也不會這麼快就破了案。

無非是黃懷璧聽到林有才因爲頂撞張居正被免職,馬上帶着幾位好友跑到林家,名爲安慰,實際上是勸林有才去告御狀,給張居正一個難看。

林有才又不是大傻子。

自己本來就理屈,確實是拖延政務,又頂撞上官,怎麼申訴都要吃處分。

再去告御狀,簡直就是尋死。

黃懷璧等人輪流上陣,鼓動三寸不爛之舌,慫恿林有才,還滿口許下各種承諾。

什麼保你無事,下詔獄也能把你撈出來,完事後在張居正伸不到手的南京,再給你尋個肥差.

林有才多猾的人,他會信?

信你個鬼!

他先是假裝答應,收下表姐夫等人湊的“壯行安家費”,二百圓銀圓,然後裝模作樣的不收拾行李,退掉定好的船票,出去街上逛了一圈,又回來了。

等着林有才告御狀被嚴懲,好趁機一涌而上的黃懷璧等人,傻眼了,你這不是在欺騙善良誠樸的我們嗎?

感覺受到傷害的黃懷璧等人一合計,無毒不丈夫,死了的林有才比活着的林有才更有用處,於是就置辦一桌送行酒送到林家,酒水有毒。

林有才喝完酒後很快就中毒身亡。

黃懷璧等人裝作聞訊趕來的樣子,慫恿家屬鬧事。

可林家家人也不傻,這事一看就有蹊蹺,先報官再說。

黃懷璧等人沒有辦法,就僱了十幾個潑皮無賴,搶了林有才的棺槨,擡着準備去戶部鬧事,還沒出坊就被警政廳的人攔住,然後錦衣衛鎮撫司接手

關鍵是查到讓人信服的證據。

張玉誠在公訴書裡提到了某藥店掌櫃,指證買藥的主犯,黃懷璧的好友之一賈友山,是他打着毒老鼠的旗號,買了三兩砒霜。

砒霜是劇毒物,一般藥店沒有賣,有賣的都會做好記錄,免得牽連自己吃官司。

藥店賬簿上有那位賈友山的親筆簽字,當然了,用的假名,但筆跡認得出來。

公訴書還有林有才妻妾和家僕證詞,證明了黃懷璧等人與林有才互相忽悠的過程,以及證實是黃懷璧家僕送來酒菜。

警政廳在封存的林家酒罈殘餘物裡檢出砒霜毒物.

然後是賈友山等四位人犯的供詞

黃懷璧死不招認,但是沒關係,有足夠的人證物證,證實他是主犯。

張玉誠邊念公訴書,邊叫助手把證詞、物證展示給衆人看。

後面又讓警政廳刑偵大隊隊正粱四平講述偵辦此案過程。

衆人聽得入神,林家家眷不由大哭,邊哭邊罵黃懷璧等人。

前廊和前院的人忍不住議論起來,這些讀書人,真是心黑又膽小,只知道叫人去送死,自己卻不敢上前。

慫恿不成,居然敢殺人,這時膽子卻有了。

鄧記者向師哥萬記者說出了自己疑惑:“師哥,這幾人好歹也是進士翰林,讀過書的人,怎麼做起事來沒頭沒腦,最後還殺起人來。”

“學弟,你要是聽老前輩說起以前辦案的事,就不會怎麼想了。

以前辦案,多半是和稀泥,那有這麼容易破案?沒聽說嗎?以前破案,全靠兇犯自首或親人檢舉。

再加上這些翰林以前都有面子,五城兵馬司的御史多是他們的同科同門,打聲招呼,這案子就稀裡糊塗地過去。

按照服毒自殺辦,再鬧一鬧,給內閣一個難看,他們出口惡氣。

黃懷璧他們蠢就蠢在還用以前的老黃曆算今天的兇吉,那算得準個屁啊。

新政新氣象,這些還在坐井觀天的人,根本沒適應過來。”

等張玉誠唸完公訴書,展示完證詞和物證,還傳喚了四位證人,當堂作證。

一個小時後,袁鹹安問六位人犯有什麼要申訴的?

四人當場認罪,請求輕罰。

黃懷璧和那位關參議,死活不認罪,嘴裡唸唸有詞。

“清者自清!”

“天日昭昭!”

天日你個錘子!

袁鹹安一拍驚堂木,滿堂鴉雀無聲。

“現在本官宣佈.”

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第42章 薊遼總督楊選120.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410.第409章 我要彈劾霍老糊塗!544.第541章 爲了大明,只好先苦一苦天竺418.第417章 這纔是大明湖188.第188章 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第779章 海瑞和王一鶚的新官職第748章 會飛的船522.第519章 臣懇請皇上明斷170.第170章 父皇英明,知人善任第719章 風雷行動!161.第161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74章 世子的反擊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655.第651章 翰林院,文廟管理所?第776章 這個大明熟!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448.第446章 太子,老夫也有門生了!462.第460章 內廷只需要一位老祖宗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583.第579章 海瑞成了奸相爪牙!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744章 大南洋的風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第683章 老子是高精尖人才!614.第610章 朕的人民第38章 給海瑞上課第69章 高山衛事件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627.第623章 赴湯蹈火,我等在所不惜第769章 我想爲大明萬曆皇帝畫畫第383章 進擊的皇史宬鹹魚們第54章 先練新軍吧第768章 查理五世是丐幫幫主啊!311.第311章 我們在遼陽過冬!275.第275章 敢在海瑞面前當陰陽人?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218.第218章 搏一搏,知縣變知府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280.第280章 有些失望的高拱第653章 哥哥幫你辦了他!第349章 銀子花出去得聽個響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第374章 王崇古的應對519.第516章 西進路上有人擡槓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618.第614章 皇上,臣明白了第707章 這小子肚子裡絕對有貨!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321.第321章 引鱉入甕480.第478章 悠閒自在的徐階271.第271章 這是什麼大會?第386章 這事不簡單第694章 載入青史的球賽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70章 去皮見骨第750章 菸酒不分家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449.第447章 風雲際會的京師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第32章 海瑞第一擊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第360章 到底誰幹的!第686章 一隻黃鸝鳴碧空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125.第125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390章 我沒有道德潔癖第674章 遊七是誰啊?568.第565章 居然真被你弄到手了?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第95章 敵在柳河585.第581章 萬物盛衰天意在605.第601章 大明的新起點483.第481章 人生如戲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465.第463章 不甘心的高拱419.第418章 俺答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96章 這事不簡單啊!290.第290章 秋高氣爽的京城第703章 非常牛的船長第81章 兒孫滿堂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第370章 爲大明和父皇遮風擋雨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229.第229章 我們的炮聲不夠響啊574.第571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700章 葉爾羌國就這麼沒了第384章 老高,千萬別犯渾!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第735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197.第197章 太子手段比高閣老高明第707章 這小子肚子裡絕對有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