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第577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趙貞吉和張居正心裡在琢磨着。

不敢不琢磨。

皇上的權謀是祖傳的,經世宗皇帝親手調教過的。凡是做過世宗皇帝臣子的,心裡都還有一塊算不清面積的陰影。

這還不算,皇上的權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尤其是他最善佈局,堪稱國手,往往一子佈下,旁人要很久才能看明白。

久而久之,皇上的任何舉動,臣子們都要用心想一想,好好琢磨一番。

朱翊鈞卻沒有給他們琢磨的時間。

“大洲公,張師傅,戚繼光、霍冀、李成樑、馬芳、蕭文奎、麻祿都陸續回京敘職,他們攻滅降服蒙古右翼的軍功,資政局議定了嗎?”

“回皇上的話,資政局議定,戚繼光應進縣公,霍冀、李成樑、馬芳和蕭文奎當封侯,麻祿等人當封伯。”

封爵授勳是皇上特恩,不需要朝議。

“戚繼光進萊陽縣公,霍冀進寧鄉侯,李成樑、馬芳、蕭文奎各由伯進封侯爵,麻祿封高陽伯。祁言,叫司禮監擬詔,傳戎政府,正式頌布天下。”

“遵旨。”

朱翊鈞拿着茶水漱了口,吐在銅盆裡,又在溫水裡用毛巾把手臉擦拭乾淨。

“張師傅,大洲公,我們出去走走,消消食。”

“是。”

朱翊鈞雙手籠在袖子裡,走在前面,張居正和趙貞吉一左一右跟在身後。

“京師的天氣,越來越熱。各處衙門官吏們,冒着酷熱處置政務,着實辛苦。回頭朕跟楊金水說一聲,從內庫裡撥一筆銀子,以防暑費用發給京官們。”

張居正馬上說道:“臣代在京官吏,謝過皇恩浩蕩。”

“張師傅行考成法,大家肚子有怨言,朕知道。

能安撫就安撫一下,但規矩就是規矩,又哭又鬧,可以適當給顆糖,想以此把考成法矇混過去,那朕叫他這輩子什麼都不用吃了!”

“皇上聖明。”

“順天府通判署慎法院審理林有才一案,張師傅有知道嗎?”

“臣知道。”

“張師傅,你能理解朕爲何要把此案大張旗鼓,還叫太常寺跟進此事,好生宣教一番。”

張居正看了趙貞吉一眼,繼續答道:“皇上,臣妄意猜想,皇上以此案立爲都察院司法改革的典範。”

“司法改革,是大洲公一直在做的事。不過這只是其一。”

其一?

那還有其二。

這其二是什麼啊?

張居正老實答道:“皇上,臣愚鈍,想不出皇上的其二是什麼。”

朱翊鈞站定腳步,轉過頭來看着張居正,“張師傅,林有才是吏,是雜途出身的小吏;毒殺他的黃懷璧等人,是官員,都是正途出身的官員。”

吏與官!

張居正臉色微微一變,剛纔一直天高雲淡的趙貞吉,也不由地動容。

皇上這一招一箭雙鵰的計謀,玩得真溜。

朱翊鈞信步走到湖邊的亭子裡,張居正和趙貞吉連忙跟了進去。

“張師傅,任何鬥爭,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我們的敵人是誰,朋友是誰。搞清楚這兩點,就會事半功倍。”

張居正正色道:“臣懇請皇上指點。”

“洪武三年七月,殿中侍御史尋適及御史王子啓、鬍子琪等分任廣西按察使和按察僉事,太祖皇帝訓令,‘嚴明以馭吏,寬裕以待民。’洪武九年九月,福建參政魏鑑、瞿莊笞奸吏致死,太祖皇帝不僅沒有責怪,反而賜璽書嘉獎,‘君之馭臣以禮,臣之馭吏以法。吏詐則政蠹,政蠹則民病,朕嘗痛之。唯仁人能惡人也。’”

朱翊鈞掃了張居正和趙貞吉一眼,繼續問道:“張師傅,我朝吏員來源,你可知?”

張居正答道:“皇上是在考臣。

國朝吏員來源兩處,一是僉充,二是罰充。僉充即是從民籍百姓僉充吏役。《大明會典》有云,‘凡僉充吏役,例於農民家身無過、年三十以下能書者選用。’

罰充,則是各級官學諸生、舉人及官員因故罰充吏役或貶謫爲吏。洪武十八年正月,禮部奏準,天下歲貢生員考試不中者再試,再試而不中者,罰爲吏。

洪武二十七年,命生員凡食廩十年而其學無成效者,罰充吏。

永樂年間,禮部引奏北方歲貢生員入學十年考不中試者,例當充吏。正統年又定,生員入學六年以上不諳文理者,廩膳生悉發爲吏,增廣生罷黜爲民當差。

監生爲充吏,舉人及教官充吏。下第舉人試用爲教師,洪武三十一年,寄監的下第舉人進行考試,考中者四百餘人,按名次除授府學教授、州學教諭以及縣訓導,不中者近百人,罰充州吏目。

弘治年間定,凡參加鄉試的生員、儒士、監生,以及參加會試的舉人,因舞弊而被搜檢暴露者,皆罰充吏”

朱翊鈞讚許地點點頭:“張師傅制定考成法,對我朝官吏舊制下過一番苦功夫。”

“皇上謬讚,臣欲行周全之法,自當追溯前因後果,以求萬全。”

朱翊鈞轉過身去,看着湖面,“洪武四年,太祖命天下吏人與倡優一般服皁衣,與官、民區分開來。

當年開科舉,中書省奏請諸生、俊民、吏胥皆得應舉。太祖皇帝明詔,吏胥心術已壞,不許應試。《大誥》及其續編、三編中,更連篇累牘地斥責吏的禍害。

由此可見,國朝自立朝以來,對吏歧視和不信任。世人也以充吏爲賤。每每讀着這裡,朕扼腕嘆息。”

張居正和趙貞吉默然無語,他倆聽出朱翊鈞話裡的大致意思,不過還想聽到更多的更深的思考。

“張師傅、大洲公,國朝官員,多半是科試正途出身。東華門唱名方爲好男兒。詩詞歌賦,治經文學,手到擒來。

高談闊論、指點江山,一個比一個厲害。

但實際上呢?

真正能料理民政,理繁剚劇者聊聊無幾。

最後國朝一切政務,具體辦集者皆爲吏員。這些不被看得起的吏員,成了國家意識和國家權力的貫徹者,是一切國家事務的實際執行者,也只有他們纔在最直接與百姓民衆打交道。

萬衆百姓眼裡,什麼是煌煌天威?各衙門的吏員就是。”

張居正和趙貞吉默然無語。

這是無可奈何的實情。

朱翊鈞喟然嘆息道:“國朝上下賤視吏員,可吏員卻可以自尋富貴。

他們可以利用官員昏庸無能而大行己者,或有所作爲,或從中作弊。也可以與官員勾連一體,或同爲國爲民謀利,或共貪贓枉法。

成化年後,吏員成了一些科舉無望的讀書人,營生無門的農家子弟謀求生計的出路,世代相傳。於是開始花錢求充。

東廠有稟文,嘉靖四十三年,想求充吏員,先納白銀三十兩才能參加考試,考試合格獲得爲吏資格,以守缺頂補,還需向官吏交頂頭銀、替頭銀數十到數百兩不等,方可早日頂編。

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張居正突然心頭一動,理解皇上爲何當初堅持要通過考試,補錄吏員入吏部官籍名冊,廢除其賤職,與官員同等待遇。

朱翊鈞繼續說道:“吏員罰充,功名被褫,前途無望,於是一心一意謀私利。吏員求充,花了上百兩銀子的本錢,自然要想方設法尋回本息。

偏偏朝廷上下實務悉數操持在他們手裡,可以瞞着上司官員幹壞事,可官員隱私卻瞞不住他們。

官風不正,吏治敗壞,兩者相輔相成。

張師傅、大洲公,朕補錄吏員,把官吏合爲一體,就是要把官風吏治合成一起,統一管理,一併整飭。”

說到這裡,朱翊鈞語重深長地說道:“張師傅,你大行考成法,不是在跟什麼浙黨、晉黨做鬥爭,其實是在跟一個龐大的官僚集團做鬥爭。

被伱的考成法所逼,他們都被動團結在一起,甚至你的楚黨,恐怕也有人心生二心。因爲這是在侵犯他們的切身利益,他們必定要奮起反擊。

此時,張師傅,我們要分清楚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先把我們的朋友變得多多的,隨着我們實力越來越強,我們的敵人會逐漸減少,朋友也會越來越多,最後勝利終究屬於我們。”

張居正眼睛一亮,“皇上是叫臣,籠絡吏員以制衡那些抗拒考成法的官員?”

此時的他心裡翻江倒海。

他徹底明白了,原來是這樣。

當初皇上不顧朝野上下的強烈勸阻,執意把吏員補錄入官籍,然後官吏同制,原來就是爲了今日這一步。

雖然官吏同制,但歷史遺留依然存在,官員和吏員的人爲割裂還在。

皇上現在叫我利用這種割裂,用吏員去對付官員。

趙貞吉心裡也是一樣的波濤洶涌,暗歎朱翊鈞的深謀遠慮。

有了這步棋,張居正的考成法就全活了,完全不用擔心了。

他在旁邊撫掌叫好:“皇上聖明,此計甚妙。

考成法,無非是立限考事、以事責人。各衙門一切實事,皆由吏員操辦,最不怕考察辦事成效的,就是吏員。”

張居正看着朱翊鈞,眼睛裡全是敬佩:“趙公說得沒錯,縱觀此前各衙門的考成成果,實務吏員考成不合格者,十不過一;正途官員不合格者,比比過半。

現在皇上開恩,把吏員補錄爲官籍,仕途同一。官員考成不合格,吏員補上,反正此前實務大多都是他們做的。

如此一來,臣就不怕那些官員要挾了。要是考成不合格,臣敢把一衙門的官員全部送去學習班,叫吏員遞補。”

趙貞吉在一旁繼續附和道:“皇上英明,給張相指出一條以吏制官的明路。

不管正途還是雜途,能辦差做事就給仕途。不管科試還是補試,能選出可用之才,都可以一試。”

科試!

張居正敏銳地聽出趙貞吉話裡有話。

現在皇上把中樞地方各衙門的吏員全部補錄成功官籍,又補錄數千宗室子弟充任官吏,加上國子監、諸多學院培養的人才,根本不缺人手做事。

發起狠,他找理由把科試停上幾年,一點都不會耽誤朝政國事,可天下讀書人卻會動心眼。

шωш¸Tтkan¸c○

科試暫停,但考入國子監、金臺白塔等學院還能入仕當官,那他們會毫不猶豫投身去報考國子監和新學學院。

皇上說得對,程朱理學在國朝興盛,不是它真的掌握了天理大義,而是太祖皇帝規定,學它能做官。

張居正遲疑一下,決心想跟皇上開誠佈公談一談,把科試改革之事好好談談。

張居正想談,朱翊鈞卻不想談,至少現在不想談。

他對張居正說道:“張師傅,朕想跟大洲公聊聊司法改革的事情。”

話說得很明白,張師傅,你可以告退了。

張居正鬱悶了,想談的心情反倒更加急迫了。

“皇上,臣有些關於科試的想法,想向皇上啓稟。”

朱翊鈞嘴角浮出淡淡笑意,眼睛眨了眨,“張師傅,不着急,過幾日朕再與張師傅好好談一談。”

張居正猛地明白了,皇上是在等江南的消息傳回京裡來。

我就知道,這個海黑子一出京就沒有好事。

他此次去江南,飄忽不定,玩起了兵法,還把老奸巨猾的恩師嚇得要向自己託孤,肯定是大鬧東海去了!

海瑞大鬧東海,皇上手裡就能抓到不少底牌,到那時再來跟我談

那還談個毛線。

可是皇上擺明了要等江南水落石出再跟自己談,難不成自己還敢硬拉着他談不成?

真不敢啊。

張居正內心深處,真的有點害怕這位學生。

嚴嵩、徐階,段位比自己高多了,都被他來回地折騰,自己能不怕嗎?

李春匆匆跑來:“皇上,戎政府急報!”

戎政府急報,那是有緊急軍情。

張居正看了朱翊鈞一眼,知道今天真的談不成了。

第75章 大同鎮325.第325章 你們都想偷襲我562.第559章 想求善終的徐階第44章 癸亥之變594.第590章 皆大歡喜第353章 徐階和楊金水斗啞謎第107章 想有大收穫就捨得下本151.第151章 寇可行,我亦可行!182.第182章 海瑞又哭了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300.第300章 會編曲目的大才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第365章 要勇於自我批評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第773章 曾經有一個機會擺在我面前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第355章 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592.第588章 殺人誅心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第354章 以後你們鬥去吧!第765章 飛翔的安陽號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643.第639章 雖僻遠之何傷第751章 他們來了!321.第321章 引鱉入甕576.第573章 順天府通判署第654章 臣向皇上請罪!505.第502章 蒙古右翼新大汗第683章 老子是高精尖人才!651.第647章 我愛朝獻,朝獻愛我嗎?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第737章 慈悲不度自絕人195.第195章 目標還是太子殿下第742章 這纔是他們要的與士大夫共天下619.第615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332.第332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第757章 那是萬曆四年的秋天第774章 笑點和看點在哪裡?432.第431章 固如金湯的升龍城248.第248章 這就是大上海啊!489.第487章 東征初捷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第677章 到底釣沒釣上?第688章 朕也只能想一想438.第437章 記得給孔聖人留份體面608.第604章 工人與農民的衝突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241.第241章 與高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570.第567章 大明第一張集體合影第773章 曾經有一個機會擺在我面前421.第420章 俺答汗請便!409.第408章 那我們互相傷害吧!133.第133章 北邊談好,東邊談了個寂寞27.第27章 父與子335.第335章 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189.第189章 一對臥龍鳳雛555.第552章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589.第585章 葉落而知秋(今天有主編推薦,小爆一下,三更)第734章 上殿如上墳的勳貴們第728章 腰桿子很硬的內閣和張相第346章 做實業哪有搞金融賺錢!第377章 洪武軍事學院第718章 怎麼可能啊!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第666章 李贄的戰鬥力第99章 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483.第481章 人生如戲第740章 肚皮舞有什麼好看的!第747章 站在大明國門前180.第180章 想要好處,你自己上啊!267.第267章 大明國庫受得住嗎?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610.第606章 腦子嗡嗡的張相!597.第593章 何塞飄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第679章 要騙人就要往死裡騙!526.第523章 小舅舅和大外甥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第696章 一桌菜兩桌客人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65章 大明水師提督盧鏜的警告第79章 世子的羽林衛487.第485章 平壤城下638.第634章 大明那麼大朕想去看看157.第157章 料理嘉靖身後名第40章 奮發的海瑞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第104章 心情很好的嘉靖皇帝171.第171章 戶部尚書高拱第350章 今日西苑裡全是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