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穎在鄉下成長着,也就養成了和奶奶一樣的性格。
雖然年紀還小,但有着是非分明的能力。
她對自己的喜愛與厭惡毫不掩飾,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她對喜歡的人們是尊敬,並且會向他們撒嬌的;亦穎不喜歡光線黯淡的房子,這一點從她在奶奶的懷抱裡就能看出來。每當奶奶抱着她去那些人家的屋子裡時,亦穎就使勁地扭來扭去,要奶奶快點走。
亦穎最喜歡一個老爺爺,他喜歡抽菸,總是拿着長長的菸斗。這位老人和藹可親,把亦穎當成是自己的孫女,什麼好吃的都會留給亦穎。
歲月不留人,老人死了。
追悼會的那天,亦穎還不知道自己再也見不到那位爺爺了。
在追悼會的那天,大家胳膊上都綁着白毛巾。亦穎說:“死是什麼意思呢?老爺爺去哪裡了?”
奶奶告訴亦穎:‘“老爺爺呀,他到天上去了.”
亦穎高興地說:“老爺爺變成神仙了吧!"
她最討厭一位大嘴巴的老婦人。這位老婦人嗓門大,而且行事沒有責任心。
正是農忙時期,奶奶去種田,去抽水灌田,把亦穎託付給老婦人照看,老婦人只顧着打牌,絲毫不管亦穎。亦穎不願和和老婦人在一起,要去找奶奶。去農田的路上需經過一座獨木橋,稍不小心就會掉進水渠中,大人如此,更何況是一個小孩呢?
當奶奶回來想接走亦穎時,老婦人卻回答不知道,說:“她不是去找你了嗎?"
奶奶到處找亦穎,還是沒找着,心裡急了。最後還是一個在另一塊農田做事的同村人帶回來了。自此之後,奶奶與老婦人便有了矛盾。
奶奶帶着亦穎去了城鎮的伯父家。伯父伯母都是老師。
亦穎上學了,一年級。
亦穎小時候是大膽積極的,她想當班上的班幹部,會主動舉手想要回答老師的問題。但是老師一次都沒有叫過亦穎,儘管她的手舉得那麼高。
上課回來之後,亦穎哭着對奶奶說:“老師不喜歡我,她從來不叫我。"
奶奶後來跟着亦穎去了學校,找老師說明情況。老師說:“我看她那麼小,以爲她什麼都不懂呢?哪裡知道這個小丫頭會想那麼多!"
老師就開始讓亦穎回答問題,並且還讓她當了個小小‘芝麻官’,亦穎高興極了。
亦穎的語文是學得好的,無論是拼音還是背文章,亦穎都比別人要快。
如果說亦穎是聰明的,可是她卻對數字不敏感,別人能口算出來的題目,她卻還在數棍子。但這並不妨礙她幼年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