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巡檢做天子(一)

要做皇帝”,這是不久前美國人所作的預言,許多人疑,但局勢的發展比預想的還要快。大風起於青萍之末,趙剛實在沒有想到,自己的好心竟然讓很多人有了其他的想法。

1902年夏季的北京,政局開始出現.“西方思想不適於中國國情”之類的流言便不脛而走,哄傳一時,而且很快傳播到海內外。社會上的流言遍地都是,趙剛有口難言,甚是苦悶。

不但如此,各省要員陸續進京覲見.趙剛屢次發文禁止,皆不能制止。這些大員進京之後言語見多由此開篇:“外間均謂共和不宜於中國,汝意以爲如何?”除少數擁護共和之意外,大都表示非改變國體不可。

吳俊升在東北將領中輩份最老,也被捲進了這股潮流之中,也積極向趙剛勸進。發電詢問道:“外間傳說大總統欲改帝制,請預爲秘示,以便在地方上着手佈置。”

趙剛哭笑不得,答道:“你我多年在一起,難道不懂得我的心事?我想謠言之來,不外有兩個原因:第一,許多人都說我國驟行共和制,國人程度不夠,要我多負點責任,這個卻是將我國民羣衆看得小了,向我國民羣衆擁有大智慧,這點小小的政體自然不會難道的;

第二,有人說前不久儒學思想與西方思想大辯論,我親自參加,並且極力論證儒教先進行。推測爲相復辟帝制,這真是奇思怪想。我中華文明千年以來方成儒教,即便是改也要在儒教基礎上改,斷然不能拿了西方思想直接用的。這與抵制恢復毫無關係。”

看吳俊升半信半疑,趙剛又解釋道;

“你我都是自家人,我地心事不妨向你說明,我現在的地位與皇帝有何區別?所貴乎爲皇帝者,無非爲子孫計耳。然而綜觀歷朝歷代。虎父犬子何其多也,豈能付以天下之重?何況帝王家從無善果,我即爲子孫計,亦不能貽害他們。更何況,天下蒼生何苦,需要將一獨夫供得高高在上,世代受人壓迫,我心裡也不安地。“

吳俊升點頭道:

“是啊,現在人言嘖嘖。都是不明瞭總統的心跡,不過中國現在如日中天,天命所歸,到天與人歸的時候。大總統雖謙讓爲懷,恐怕推也推不掉。”

袁勃然變色道:

“什麼話!我有權有錢,有人有兵,倘有人再逼我。把我放在火上烤,我就把那個人抓過來,讓他做皇帝,嚐嚐皇帝的滋味,我正好從此不問國事。”

趙剛喜用權術,有很高的表演才能,對人能作幾副面孔。以致與他長期相處的心腹大將也不是都能猜到他的心意。

吳俊升本來是贊成趙剛自立爲帝地,這幾年趙剛喜用權術,吳俊升雖然與他長期相處也不是都能猜到他的心意。勸進無效之後,看到趙剛不肯做皇帝的談話後,並不太相信,不過既然趙剛依然表明態度,吳俊升自然犯不着再問。

不過這不表明就沒有人就這個問題向趙剛諮詢。國學大師嚴復見“國體問題已類騎虎”,曾給趙剛寫過一封信,說:

“我大總統何苦以千金之軀,爲衆矢之鵠,舍磐石之安,就虎尾之危,灰葵之心,長苻之志。誠願我大總統以一身開中國將來新英雄之紀元,不願我大總統以一身作過去奸雄之結局。”

他懇切要求趙剛

趙剛看到這封信,苦笑着回了一封信

“有稱帝之心,無稱帝之膽。有稱帝之想,無稱帝之力。當今世界,只有一人奉萬民,絕無萬民奉一人之理。英吉利國王伊麗莎白曾經說過:“我把一生獻給了我唯一的愛人-大英帝國”,:_可言帝。弟駑鈍,自謂做不到如此,不敢帶此枷鎖。”

這個答覆讓嚴復有些納悶,就親自前往總統府,試圖探聽帝制的準確消息。兩人暢談一完之後,嚴復認爲將改行帝制的事或許近期不會發生。

但爲時未久,83日,政府機關報《亞細亞晨報》發表文章,題目是《共和與君主論》,柏林日報(811日)和倫敦《泰晤士報》(9月9日)都先後轉載了。

其後的《總統制與內閣制之比較》一文作者卡諾里,極力主張改變總統制,建立“穩固強硬之政府”。卡諾里在《泰晤士報》上連續發表了《中國的議會》、《在中國的改革》等文章,竭力爲帝制辯護。

當趙剛要稱帝地消息傳到美國時,他於19027月趕到北京,在一個自稱是趙剛秘密系統的人要求下。他開始準備一個文件,論述民主和君主政體哪一種最適合中國的國情。

卡諾里按照他一貫的觀點,很快地完成了《共和與君主論》一文,鼓吹實行君主制。他說:“中國數千年以來,於君主獨裁之統治,學校闕如,大多數之人民智識不甚高尚,而政府之動作,彼輩絕不與聞,故無研究政治之能力。四年前,由**一變而爲共和,此誠太驟之舉動,難望有良好結果。”

他斷定中國將來必因總統繼承問題“釀成禍亂”,“如一時不即撲滅,或馴至敗壞中國之獨立”。他地結論是:

“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爲宜,此殆無可疑者也。”

這篇文章幾乎把趙剛逼到了無法後退的地步,趙剛自然大怒,馬上命令人員徹底查清,到底是那個混蛋敢冒自己名字。然而,清查到後來,結果讓趙剛頗感無力。這個幕後主使人竟然是自己的老婆,受指使的部門就是偵緝營。

這樣地結果就算是趙剛公佈出來,估計有不會有人相信,只會認爲是趙剛的苦肉之計,起不到任何效果,趙剛只能放棄這一打算。不過,調整偵緝營的念頭就此產生了,一個不能自律,又不受法律約束的部門是可怕的,必須消除這一威脅。

第17章 中美聯盟第59節 落魄的日本第63節 關貿組織第7節 上樹抽梯(上)第31節 見公婆第20節 吹灰直下九門口第6節 租借法案第64章 危險的前兆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中)第13節 日本竹槓敲得響第6節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第44節 特戰雄兵(十一)第84節 報國無門的印度將軍(五)第24節 北洋閱兵(上)第16節 遍地球第一等的巡洋艦第106章 氫彈第38節 碧血祭忠魂第33節 鉅艦(中)第19節 鏖兵山海關第76節 困境第66節 猶太人復國(下)第11節 突襲(六)第一 卷結束語第10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下)第13節 風雪交加大點兵第15節 脣槍舌劍換美援第31節 三戰(上)第9節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59節 落魄的日本第48節 宿命對決(六)第27節 臺灣會議第23節 巡檢做天子(七)第52節 授勳凌煙閣第5節 醒獅第58節 甘地第19節 熱血貫長虹第5節 海蘭泡之戰(中)第24節 扶不上牆的小三第9節 血戰拉法第16節 兵貴神速(二)第19章 導彈顯威力第84節 鬼子需要什麼第92節 560毫米主炮下的臨時後方第10節 控鶴之鎖鏈第57節 英德談判(下)第7節 因禍得福(下)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中)第10節 美西古巴之戰第27章 宋兵策失蹤第33節 鉅艦(中)第38節 碧血祭忠魂第3節 立國第一戰(下)第56節 空戰伐心第35章 鐵板燒(上)第29章 弓逃第52節 授勳凌煙閣第29節 朕受命於天第91節 武神駕到第54節 克拉運河(二)第10節 東方第一大軍港的背後(下)第12節 斷碑山第36節 禁菸 四 成功第30章 釜底抽薪第34節 特戰雄兵(一)第14節 日本vs東北 紡織品之戰第14節 空襲(上)第35節 特戰雄兵(二)第78節 圈套(下)第2節 平地起風雷第19節 潛艇奇襲(下)第45節 赤字搞教育(中)第10節 突襲(五)第23節 奇襲印度第15節 辯論大賽(中)第1節 劈日第一刀第23節 小問題大後果第32節 三戰(中)第59節 落魄的日本第58節 進退兩難(二)第49節 大白艦隊(上)第39節 特戰雄兵(六)第6節 官匪一家第25節 宜將剩勇追窮寇(中)第31節 盤古計劃第44節 特戰雄兵(十一)第60節 進退兩難(四)第11節 真理不辯不明(上)第4節 海蘭泡之戰(上)第5節 海蘭泡之戰(中)第9節 夜襲第20節 坦克-戰神第43節 血戰(十)第46節 血戰(十三)第30節 升龍戰爭---血染要塞羣第3節 烈日要塞(中)第3節 北京條約第61節 爬雪山第11節 西班牙的逆襲第15節 萬壽無疆賀疆無第49節 血戰(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