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

〖韓潑五怒戰長江~秦長腳歸國任事〗

吳山青處,恨長安路斷,黃塵如霧。荊楚西來行塹遠,北過淮堧嚴扈。九塞貔貅,三關虎豹,空作陪京固。天高難叫,若爲得訴忠語。

追念江左英雄,中興事業,枉被奸臣誤。不見翠華移蹕處,枉負吾皇神武。擊楫憑誰,問籌無計,何日寬優顧,倚筇長嘆,滿懷清淚如雨。

——調寄《念奴嬌·吳山青處》

話說轉眼已至建炎四年正月,婁宿率叛將折可求以十萬之軍攻陝州,右武大夫、寧州觀察使兼同、虢二州制置使李彥仙拒之。

李彥仙,字少嚴,初名孝忠,寧州彭原人,徙鞏州。有大志,所交皆豪俠士。手持鎏金鉤鐮槍,騎射超羣。家極邊,每出必陰察山川形勢,或瞷敵人縱牧,取其善馬以歸。嘗爲种師中部曲,入雲中,獲首級,補校尉。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縣募兵勤王,遂率士應募,補承節郎。李綱宣撫兩河,上書言綱不知兵,恐誤國。書聞,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彥仙。以效用從河東軍,諜金人還,復補校尉。

河東被金人攻陷,李彥仙拔歸,道出陝州,以兵事見守臣李彌大,彌大與語,壯之,留爲裨將,戍淆、澠間。金人再犯汴京,永興軍帥範致虛合西兵入援,李彥仙進言道:“淆、澠道隘難以衆進,不若分兵而前,留其半於陝,可爲後圖。”範致虛怒其沮衆,罷遣之。師至千秋鎮,果敗,官吏皆遁。

建炎元年四月,金兵犯陝州,經制使王燮兵潰而逃。時李彥仙爲石壕尉,堅守三觜山,民爭依之。更有數個豪傑聚衆相繼投奔,乃賈何、閻平、趙成等人。當中一個大和尚最是英雄,姓呂,法號圓登,陝州夏縣人,身高八尺五寸,連鬢絡腮鬍須,面圓耳大,膀闊腰圓,擅使月牙禪杖,重一百斤,力大無窮,常說:“時危聊作將,事定復爲僧。”李彥仙奇之。

彥仙下令道:“尉異縣人,非如汝室墓於是。今尉爲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將屍汝於市。”衆皆奮。金人攻三觜,彥仙戰佯北,金人追之,伏發,掩殺千計,分兵四出,下五十餘壁。呂圓登功最多,爲愛將。

金人陷蒲城時,龍門人邵雲,能使一杆亮銀槍,聚少年數百,壁山谷,時出撓之。會安邑人邵興結寨解州神稷山,邵雲往從之,約爲兄弟,興爲兄,云爲弟。邵家兄弟聞義兵首領胡夜叉者衆強,乃舉所部聽命。李彥仙嘗假夜叉官,胡夜叉意不滿,掠南原而去,李彥仙誘殺之,收其五千兵。

邵興、邵雲欲攻陝州爲胡夜叉報仇,李彥仙遣客說以義,兄弟二人遂來歸。彥仙闢邵興統領河北忠義軍馬,屯三門,後賴其力復虢州;邵雲累有功,官至武翼郎、閣門宣贊舍人。

金人得陝州城,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李彥仙陰遣士廁其間,金人不覺。彥仙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潛師薄東北隅,所納士內應,噪而入,復陝州。乘勝渡河,列柵中條諸山,旁郡邑皆響附,分遣邵雲等下絳、解諸邑。吏行文書,請州印章,李彥仙道:“吾以尉守此,第用吾印。”事聞,高宗謂輔臣道:“近知彥仙與金人戰,再三獲捷,朕喜而不寐。”即命知陝州兼安撫使,遷武節郎、閣門宣贊舍人。彥仙搜軍實,增陴浚湟,益爲戰守備,盡取家屬以來,說道:“吾以家徇國,與城俱存亡。”聞者感服。

金將烏魯撒拔再攻陝州,李彥仙極力御之,金人技窮而去。建炎三年臘月,完顏婁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彥仙伏兵中條山擊之,金兵大潰,婁宿僅以身免。朝廷授李彥仙右武大夫、寧州觀察使兼同、虢州制置。彥仙度金人必併力來攻,即遣人詣宣撫使張浚求三千騎,俟金人攻陝,即空城度河北趨晉、絳、並、汾,搗其心腹,金人必自救,乃繇嵐、石西渡河,道鄜、延以歸。張浚貽書勸彥仙空城清野,據險保聚,俟隙而動。彥仙不從。

只說當時婁宿率叛將折可求衆號十萬來攻,分其軍爲十,以正月旦爲始,日輪一軍攻城,聚十軍並攻,期以三旬必拔。李彥仙意氣如平常,登譙門,大作技樂,潛使人縋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卻。食盡,煮豆以啖其下,而取汁自飲。至是亦盡,告急於張浚,張浚間道以金幣使犒其軍,檄都統制曲端涇原兵來援。那曲端素疾李彥仙功勞出己上,無出兵意。張浚幕官謝升言於浚道:“金旦暮下陝,則全據大河,且窺蜀矣。”張浚乃出師至長安,道阻不得進。

李彥仙日與金人戰,將士未嘗解甲。婁宿雅奇彥仙才,嘗啖以河南兵馬元帥,彥仙斬其使。至是婁宿使人呼道:“即降,畀前秩。”

李彥仙怒道:“吾寧爲宋鬼,安用汝富貴爲!”命陝縣人秉義郎宋炎蹶張,強弩一發斃之。設鉤索,日鉤取金人,舂斮城上,無糧以人肉爲食。宋金兩軍殺傷相當,守陴者傷夷日盡,金益兵急攻,宋炎以勁弩數百,發毒矢殺千餘人。

州城垂破,裨將邵興、邵雲、呂圓登、楊伯孫自外來援,殺散金兵,突圍入城。呂圓登見李彥仙泣道:“陝城圍久,不知公安否,今得見公,且死無恨。”

李彥仙見呂圓登身被重創,並邵興各個帶傷,亦泣道:“眼見城將破,諸位英雄何故爲吾送死?”

話猶未完,只聽得城池已陷,呂圓登創身方臥,急起身綽了禪杖,與李彥仙道:“仙公突圍出城,小僧擋住敵兵。”便與邵雲等人同去退敵,呂圓登、賈何、閻平、趙成戰死,金人聲言求善射者貴之,宋炎不應,力戰死。邵雲被擒,婁宿欲命以千戶長,邵雲大罵不屈,婁宿怒,釘雲五日而磔之。金人有就視者,猶咀血噴其面,至抉眼摘肝,罵不絕。紹興、楊伯孫突圍南走,紹興改名邵隆,楊伯孫不知去向。

李彥仙率衆巷戰,矢集身如蝟,左臂中刃不斷,戰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賞募人生致之,李彥仙易敝衣走渡河,說道:“吾不甘以身受敵人之刃。”既而聞金人縱兵屠掠,嘆道:“金人所以甘心此城,以我堅守不下故也,我何面目復生乎?”遂投河死,年三十六歲。金人害其家,惟弟李夔、子李毅得免。張浚承製贈彥仙彰武軍節度使,建廟商州,號“忠烈”。官其子,給宅一區,田五頃。紹興九年,宣撫使周聿請即陝州立廟,名“義烈”。後以商、陝與金人,徙其廟閬州。乾道八年,易諡“忠威”。

李彥仙頎而長面,嚴厲不可犯,以信義治陝,犯令者雖貴不貸。與其下同甘苦,故士樂爲用。有籌略,善應變。嘗略地至青澗,猝遇金人,衆愕眙,彥仙依山植疑幟,徐據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彥仙追襲於隘,躪死相枕。關以東皆下,陝獨存,金人必欲下陝,然後併力西向。彥仙以孤城扼其衝再逾年,大小二百戰,金人不得西。至城陷,民無貳心,雖婦女亦升屋以瓦擲金人,哭李觀察不絕。金人怒,屠其城,全陝遂沒。

話分兩頭。再說兀朮遣大抃破宋周汪軍,阿里、蒲魯渾破宋兵三千,遂渡曹娥江,至明州境內。張俊使統制劉寶與戰,兵少卻,其將黨用、丘橫死之,於是統制楊沂中、田師中、統領趙密皆殊死戰。楊沂中舍舟登岸力戰,殿帥李質以班直來助,守臣劉洪道與浙東副總管張思政率州兵射其旁,大破之,殺數千人。天子見金兵已至,遂乘船入海,去了台州黃岩縣章安鎮。阿里、蒲魯渾欲使張俊來降,張俊拒之。並戒將士毋驕惰,金兵必再至,下令清野,多以輕舟伏弩,閉關自守。

一日西風大作,阿里、蒲魯渾果來攻城,張俊與劉洪道坐城樓上,遣趙密、劉寶等將出城廝殺,金兵大敗奔北,死於江者無數,夜拔寨而去,屯兵越州餘姚縣,求援於兀朮。七日後,兀朮增兵,親自引當海等將來犯,張俊自知不敵,與張思政、劉洪道引兵趨入台州,明州居民去者十之七八。未幾,江浙羣盜蜂起,授張俊兩浙西路、江南東路制置使,以所部招收羣盜,命後軍統制陳思恭隸之,且令兩浙宣撫使周望以兵屬張俊,劉光世、韓世忠之外,諸將皆受節度。

阿里、蒲魯渾泛海至昌國縣,擒宋明州守將趙伯諤,趙伯諤道:“吾主奔溫州,將自溫州趨福州矣。”阿里、蒲魯渾乘勝破定海,以舟師來襲御舟,追三百餘里,宋水將張公裕以大舶擊退之,阿里、蒲盧渾乃還。

卻說韓世忠以前軍駐青龍鎮,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俟敵歸邀擊之。天子召至行在,世忠上奏道:“方留江上截金人歸師,盡死一戰。”天子謂輔臣道:“此呂頤浩在會稽,嘗建此策,世忠不謀而同。”賜親札,聽其留。會上元節,韓世忠就秀州張燈高會,忽引兵趨鎮江。

再說兀朮見未能擒獲宋帝,知孤軍深入,恐後路被截,不能進退,乃自明州還軍杭州,攻取秀州,遣將赤盞暉擊敗宋軍於平江,遂取蘇州平江府。兀朮又遣斜卯阿里率兵從大運河先趨鎮江,阿里軍至,韓世忠已用舟師扼守江口,屯兵焦山寺,封鎖沿江渡口。金將李選投於韓世忠。韓世忠料金軍必至運河入江口銀山龍王廟,居高臨下,以窺宋軍陣勢,乃遣將蘇德率精兵二百伏於廟中,另使兵士二百伏于山下江邊,待金人入廟,以炮聲爲號,山下伏兵截歸路,廟內蘇德繼出,擒其首將。

次日,兀朮身着絳袍玉帶,果親率四將騎馬暗上銀山龍王廟,窺視宋軍。蘇德遠見金人上山來,心中大喜,未及響應山下,先發廟中伏兵,來捉兀朮。兀朮忽見廟起伏兵,使兩將斷後,與兩將抽身便走,兀朮慌忙中墜地,覆上馬馳去,逃回江船,不敢再出。蘇德只擒得兩個金將,回報韓世忠去了。

兀朮由大運河行舟後至,與世忠交戰,因舟船小,所部契丹、漢軍死者二百餘人,遂自鎮江溯流西上。世忠追襲之,兀朮奪世忠大舟十艘,於是宗弼循南岸,世忠循北岸,兀朮且戰且行。世忠艨艟大艦數倍兀朮軍,出兀朮軍前後數裡,擊柝之聲,自夜達旦。世忠以輕舟來挑戰,一日數接。淮南宣撫司統制岳飛亦引兵來會韓世忠,結營於南岸,與韓世忠遙相呼應。

韓世忠、岳飛將兀朮困於江中,兀朮不能登岸,與左右計議道:“我軍十萬難以上岸,宋軍八千扼守咽喉,如此僵持,我等必敗。不如使人約韓世忠決戰,如能殺韓世忠,宋軍必敗。”

阿里諸將說道:“韓世忠兵少,我軍兵多,他如何肯決戰?”

兀朮笑道:“韓世忠雖兵少,其人卻是負勇之將,我聞其每戰皆以少勝多,若使言語譏之,必中我計。”乃遣使通問,約日大戰。

韓世忠見了兀朮使者,笑道:“兀朮是來請降否?”

使者亦笑道:“韓將軍真乃謬語,兀朮將軍十萬人馬,何懼韓將軍區區八千,四太子使我前來,乃與韓將軍約戰,一決雌雄。”

韓世忠朗聲大笑道:“兀朮雖奸,我亦不傻,他以十萬之衆困於江中,如身在囹圄,吾不肯戰,他能堅持幾何?今欲使我出兵,破我之衆,引兵北還,我焉能中計?”

使者在懷中掏出一紙,說道:“四太子在我臨行時交代,如韓將軍不敢出兵,看過這篇四句詩,再言未遲。”

世忠使人接過,拿在手中看了,上面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世忠看罷,與那使者說道:“回告你那兀朮,後日可盡起大軍,江上一戰。”那使者自回去告訴兀朮不提。

韓世忠夫人梁紅玉卻在身邊,問道:“爲何約會兀朮,紙上卻是何話?”世忠將那紙遞與梁紅玉看。

梁紅玉看了說道:“這詩我有耳聞,是建康知府趙明誠之妻李清照所寫,與兀朮交戰,有何相關?”

韓世忠怒道:“兀朮用此詩辱我南朝無人,不如項羽骨氣,我寧願戰死,不敢辱沒社稷!”

梁紅玉道:“願與吾夫生死與共。”後日,韓世忠遂統全軍來會兀朮交戰。

宋金戰艦各約百艘,都到金山腳下,江中會齊。韓世忠自在中軍帥船,手揮令旗,左右艨艟大艦依次而進。兀朮亦使十艘艨艟爲前鋒,以斜卯阿里、韓常爲舟師令官,猛衝世忠軍。韓世忠令水軍統制孫世詢、嚴永吉爲先鋒,迎戰兀朮,艨艟遠離金軍,便以火炮亂轟,將近使神臂弓亂射。兩軍約戰一個時辰,阿里、韓常不習江南水戰,大敗虧輸,被韓世忠擊沉數艘大船,殺數百人。戰將十合,梁紅玉率女兵親執桴鼓,宋軍士氣大振。

兀朮乃將戰船攏回,派人至韓世忠主艦說詞道:“願盡歸還所掠大宋人畜、財物,並獻名馬,借道渡江。”韓世忠大怒不許,使者回告兀朮。

兀朮亦怒道:“我大金國十萬虎狼兄弟,如何不敵他韓世忠八千南蠻。”又出軍交戰,再敗而回。兀朮又率舟船沿長江南岸往西,另尋渡江口,岳飛亦在岸邊用火炮攻擊,搖旗吶喊,兀朮倉惶。忽人報:“撻懶在濰州得知將軍有難,遣孛堇太一率水軍趨淮東來助。”兀朮急忙接之,有了孛堇太一,兀朮又添幾分膽氣。

韓世忠見兀朮沿南岸而行,自率艨艟沿着江北堵截,又令三十艨艟緊逼南岸,沿途追擊兀朮,兀朮着慌,令船隻全力開進,不想金軍不識長江水道,誤入建康北面死水灣黃天蕩中,韓世忠得知,令封鎖黃天蕩入江口,使工匠大造鐵索、鐵鉤。

兀朮本想一舉衝開江口,韓世忠卻令艨艟大船分兩面夾攻金船,命軍健拋出鐵索、鐵鉤,將金軍輕舟拖翻,金軍將士卻如下餃子一般,都落下水去,淹死不知多少。

兀朮無奈,只得暫且退回黃天蕩中,遣使復見韓世忠約於江面會語,兩帥船相遇,隔一箭地。兀朮披甲佇立船頭,高聲道:“求韓將軍網開一面,宗弼必將感激不盡,過了江北定有重金酬謝。”

韓世忠怒道:“爾等所得重金,不過是我中原百姓錢財,勿須來送,我自會取之。若能還我兩宮與中原疆土,則可以相全。”兀朮被叱一頓,語塞而退。

又數日求再會,世忠復來。兀朮叫道:“你潑韓五也是一時名將,如此咄咄逼人,豈不怕天下恥笑。想你那兒皇帝被我逼至海上,宋家江山已完,不如汝學劉豫來我大金同享富貴,將來裂土分茅,有一席之地。”

韓世忠聽罷,回道:“爾等今日坐困於此,尚逞口舌之力,若不將你等斬草除根,不知將來何樣光景?”

兀朮叫道:“韓潑五,可敢與我廝殺否?”韓世忠引弓欲射,兀朮急躲入艙內,將船退走。世忠亦回。

兀朮問諸將道:“南軍使船欲如使馬,奈何?”

韓常道:“可使重金求策。”

兀朮一時無奈,遂用重金,募人獻破韓世忠海舟之策。不日,果有一漁夫,自稱王龜兒,熟識長江地理,前來獻策。

兀朮命人將王龜兒請上帥船大艙,說道:“我北方將士不識水土,舟船不穩,難以爲繼,如之奈何?”

王龜兒道:“可使舟中載土,平板鋪之,穴船板以棹槳,風息則出江,有風則勿出。海舟無風,不可動也。”兀朮大喜,重賞王龜兒,命人依言而行。

兀朮又問王龜兒道:“我軍困於黃天蕩已四十八日,老兒有何見識使我過江,我必重賞。”

王龜兒道:“此處有一老鸛河故道,長三十里,可通秦淮,因年久不用,多被泥沙堵塞,如能使兵役連夜開通,可出黃天蕩。”

兀朮大笑道:“天不絕我。”賞王龜兒百金,使六千軍士備足鐵鍬、鐵鏟,連夜至老鸛河來掘河道,一夜果成,開渠三十里,連通江口。至拂曉,兀朮引軍船順老鸛河衝出黃天蕩,行至建康府江面,韓世忠得知,急令大軍自揚子江追擊堵截,在建康江北扼守要路,阻遏兀朮渡江。

兀朮知韓世忠必擒自己,如熱鍋螞蟻,坐立不安。金國元帥左監軍撻懶知兀朮被困,遣將移剌古率軍從天長南下,來應兀朮。移剌古沿江至真州,烏林答泰欲亦以兵來會,皆被韓世忠水軍所阻,不能相救兀朮。兀朮軍渡自東,移剌古渡自西,與世忠戰於江渡。世忠分舟師絕江流上下,左右掩擊。

兀朮又用方士計,刑白馬,剔婦人心,自割其額祭天。次日風止,宋軍船大帆弱不能行,兀朮令善射者,乘輕舟,以火箭射世忠艨艟大船,矢下如雨。世忠大船皆焚,煙焰滿江,孫世詢、嚴永吉、張淵皆戰死。兀朮率軍追北七十里,見世忠大敗,笑道:“我兀朮今日也做了一回小周郎。”

長蘆崇福禪院義僧普倫知宋軍失利,聚千餘鄉民,駕輕舟來助,接應宋軍至瓜步登岸,韓世忠遂謝別普倫,引殘餘兵馬還屯鎮江。兀朮亦退回建康府去了。此役,韓世忠以八千對敵十萬,天子六賜手札,褒獎甚寵。拜檢校少保、武成感德軍節度使,神武左軍都統制。此建炎四年四月下旬之事也。

後至五月,岳飛又設伏牛頭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金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兀朮次龍灣,岳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兀朮乃焚建康府,渡江北去,屯兵真州六合縣。岳飛又邀擊兀朮於靜安鎮,兀朮再敗。天子詔討叛將戚方,岳飛乃還軍,以三千人營於苦嶺。戚方遁去,俄益兵來,岳飛自領兵千人,戰數十合,皆捷。會張俊兵至,戚方遂降。

卻說禮部侍郎張浚自苗劉之變後,怕東南不保,又慮金人謀攻陝、蜀,合圍東南。乃毛遂自薦請行關中治兵,抵禦金寇,天子令其爲川、陝宣撫處置使,得便宜黜陟。張浚既抵興元,金人已取鄜延,驍將婁宿孛堇、撒離喝引大兵渡渭,已攻陷永興軍。

張浚出行關陝,訪問風俗,罷斥奸贓,以搜攬豪傑爲先務,諸將惕息聽命。以曲端在陝西屢與敵角,欲仗其威聲。承製築壇,拜曲端爲威武大將軍、宣州觀察使、宣撫處置使司都統制、知渭州。曲端登壇受禮,軍士歡聲如雷。後完顏婁室令撒離喝攻環慶,曲端遣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吳玠等拒於彭原店,曲端自將屯宜祿,金兵來攻,吳玠擊敗之,撒離喝懼而泣,金軍中目爲“啼哭郎君”。完顏婁室得知撒離喝大敗,整軍復戰吳玠,吳玠小卻。曲端不援吳玠,自退屯涇州,反令吳玠退兵,吳玠恐被金人襲後,全軍覆沒,不聽曲端調遣,死戰彭原店,最後敗績,潰圍而出。婁室乘勝焚邠州而去。吳玠怨曲端不爲援,曲端謂玠吳前軍已敗,不得不據險以防衝突,乃劾吳玠不聽節制,降吳玠武顯大夫,罷總管,復知懷德軍。因此,曲、吳二人有隙。

張浚至聞兀朮統大軍十萬攻江、淮,欲治軍入衛,招諸將問事。曲端道:“平原廣野,賊便於衝突,而我軍未嘗習水戰。金人新造之勢,難與爭鋒,宜訓兵秣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曲端既與張浚意異,張浚不悅,竟以彭原事罷曲端兵柄,再責海州團練副使、萬州安置。張浚遂提兵至房州,知兀朮北歸,復還關陝。兀朮猶在淮西,張浚懼其復擾東南,謀牽制之,遂決策治兵,以復永興。先遣忠州防禦使吳玠攻取長安,環慶路經略使趙哲攻取麟州、延州,接連取勝。張浚由此藐視金軍。

再說東路金軍大將撻懶攻楚州山陽縣,宋將薛慶與戰於揚州城下,死之,金軍進圍楚州。通守賈敦詩欲以城降金,宋宣撫使杜充聽聞,命右武大夫、忠州刺史趙立將所部兵往赴解圍。趙立且戰且行,連勝七戰,方至楚州。兩頰中流矢,不能言語,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後拔鏃。天子詔以趙立守楚州。

趙立乃徐州張益村人。以敢勇隸兵籍。靖康初年,金人大入,盜賊羣起,趙立數有戰功,爲武衛都虞候。爲人木強,不讀詩書,忠義出天性。善騎射,不喜聲色財利,與士卒均廩給。每戰擐甲冑先登,有退卻者,大呼馳至,捽而斬之。

去歲,粘罕自襲慶府引兵圍徐州,龍圖閣待制知徐州王復拒守,命趙立督戰,趙立身中六矢,戰益厲。王復壯其勇,酌卮酒揮涕勞之。

城陷,王復謂粘罕道:“死守者我也,監郡而次無預焉,願殺我而舍僚吏百姓。”粘罕欲降之,復慢罵求死,闔門百口皆被殺。巡檢楊彭年亦死焉。復與其家皆死,獨子王佾先去,倖免死難。州教授鄭褒亦罵敵而死。

徐州城始破時,趙立家人皆被金軍屠戮,唯自身巷戰,奪門以出,金人擊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蘇,乃殺守者,入城求王復屍首,慟哭手瘞之。趙立上奏朝廷,爲王復立廟楚州,事聞朝廷,贈王復資政殿學士,諡“壯節”,號“忠烈”,官其家五人。

趙立欲報此仇,陰結鄉民爲收復計。金人北還,趙立率殘兵邀擊,斷其歸路,奪舟船金帛以千計,軍聲復振。乃盡結鄉民爲兵,遂復徐州。詔授忠翊郎、權知州事。趙立每遇歲時及出師,必帥衆泣禱王復廟前道:“公爲朝廷死,必能陰祐其遺民也。”齊人聞之歸心焉。時山東諸郡莽爲盜區,趙立介居其間,威名流聞。

是時,兀朮突圍黃天蕩,撻懶相請合攻楚州。然兀朮欲以輜重假道於楚州北歸,乃遣使者攜金銀並書信入楚州城,謂趙立道:“四太子欲北歸,要與趙將軍交好,特贈金銀數箱,以做酬謝,望趙將軍網開一面,日後再做相謝。”而後遞上書信。

趙立聽了,嚼齒而怒,也不看那書信,一把扯碎,罵道:“你那四狼狗以爲我何人也?他發兵攻我國土,勝了便趁勢進軍,敗了就要借道歸去,欺人太甚,今日先殺你,明日取兀朮狗頭。”乃令刀斧手上前,將金使剁做肉泥。

卻說兀朮見使者一去不返,打探數日方纔得知,原來被趙立殺死,心中大怒,罵道:“撻懶約我攻楚,我還無意,今日視此,乃趙立尋死,待我入城,殺你雞犬不留。”遂使人告知撻懶,合謀破楚。

兀朮怒,乃設南北兩屯,絕楚餉道。趙立聞之,欲引兵出戰,諸將告道:“方今楚州被圍,朝廷諸將援軍不至,將軍乃一城主帥,若引兵出戰,倘若有失,城池不復。”

趙立道:“昔年項羽救趙,諸侯作壁上觀,然羽竟破秦軍,諸侯顏面自慚,吾今日何不效之?”遂引軍出,正欲兀朮於兩屯之間巡兵,兩軍相望,各自射住陣腳。

趙立手持六十斤鐵槍,催馬出陣,厲聲叫道:“兀朮小子可在?”

兀朮聽聞,提狼牙棒出馬,見趙立三十餘歲年紀,英氣無比,便道:“吾便是完顏宗弼也。爾等皆宋軍旗號,想是楚州人馬,汝便是趙立否?”

趙立大怒道:“知你趙爺爺在此,還不下馬跪降,要待幾時?”說罷,獨自挺槍縱馬直殺過去。兀朮見了,也來廝殺。二人大戰十回合,兀朮力怯不敵,敗陣而走。趙立將槍一搖,軍馬卷殺過去,兀朮兵馬大敗。

趙立見了大笑道:“平日裡常聽人說兀朮恁地了得,今日見了,也不過如此。”慮城中有失,乃引兵回防去了。

又一日,趙立擁六騎出城,與金軍呼道:“我鎮撫趙立也,不懼死者,可來接戰。”有金人兩騎將襲其背,趙立奮二矛刺之,金人兩騎俱墮地而死,奪兩馬而還。金軍衆數十追其後,趙立瞋目大呼,金軍人馬皆辟易,真有霸王怒吼楊喜之威。

明日,金人列三隊邀戰,趙立爲三陣應之,金人以鐵騎數百橫分其陣而圍之,趙立奮身突圍,持鐵槍左右大呼,金人落馬者不知數。承、楚二州之間,有樊樑、新開、白馬三湖,賊張敵萬窟穴其間,趙立絕不與通,故楚糧道愈梗。始受圍,菽麥野生,澤有鳧茨可採,後皆吃盡,至屑榆樹皮食之。

不日,承州又被金軍攻陷,楚州勢益孤,趙立遣人詣朝廷告急。籤書樞密院事趙鼎欲遣張俊救之,俊不肯行。

趙鼎奏道:“江東新造,全藉兩淮,失楚則大事去矣。若俊憚行,臣願與之偕往。”張俊復力辭,朝廷乃命劉光世督淮南諸鎮救楚。東海李彥先首以兵至淮河,扼不得進;劉光世遣將王德至承州,卻觀望不用命;揚州郭仲威按兵天長,陰懷顧望;獨海陵岳飛僅能爲援,而衆寡不敵。

天子覽趙立奏表,嘆道:“趙立堅守孤城,雖古名將無以逾之。”以書令劉光世會兵楚州者五,光世訖不行。金知外救絕,圍益急。

九月,撻懶攻東城。趙立募壯士焚其梯,火輒反向,嘆道:“豈天未助順乎。”一旦風轉,焚一梯,趙立喜,又見金軍飛炮雨集,乃登磴道以觀,不想當中有一炮飛來,正打中趙立兜鍪,天靈塌陷,血流滿面。左右見了,急忙馳救。

趙立一息尚存,說道:“我終不能爲國殄賊矣。”言訖而絕,年三十有七。民衆巷哭,號聲動地。以參謀官程括攝鎮撫使,替趙立以守。金人疑立詐死,不敢輕動。過十餘日,裡無糧草,外無救兵,楚城始陷。初,朝廷聞楚乏食,與粟萬斛,命兩浙轉運李承造自海道先致三千斛,未發而楚失守矣。此爲建炎四年九月事也。

趙立仇視金人,所俘獲磔以示衆,未嘗獻馘行在也。劉豫遣趙立故人齎書約降,立不發書,束以油布焚市中,且道:“吾了此賊,必滅劉豫乃止。”由是忠義之聲遠近皆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圍既久,衆益困,立夜焚香望東南拜,且泣道:“趙立誓死守,不敢負國家。”又與其衆相約道:“援兵至,聞吾鼓聲則應矣。”如是累月,終無至者。又嘗戒士卒道:不幸城破,必巷戰決死。及陷,衆如其言。

自金人犯中國,所下城率以虛聲脅降,惟太原堅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殺傷大相當,皆爲金人所憚。而趙立威名戰多,鹹出其上。訃聞,輟朝,贈奉國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官其子孫十人,諡“忠烈”。明年,金人退,得趙立屍首譙樓下,頰骨箭穴存焉。命官給葬事,後爲立祠,名曰顯忠。

兀朮先時攻應天府,京畿提刑凌唐佐降於兀朮,凌唐佐本與杜充交厚,以書招杜充來降,兀朮亦復遣人說杜充道:“若降,當封以中原,如張邦昌故事。”杜充見金軍已破楚州,遂棄三子杜嵩、杜巖、杜崐、婿韓汝惟,攜帶財寶數車,歸降兀朮。兀朮乃徙杜充去雲中見粘罕。

高宗天子得知兀朮已破餘杭,攻取臨安府,且杜充投其麾下,問身邊大臣道:“朕如不遣張浚去關中,怎用杜充守長江!朕待杜充不薄,何乃至是哉?”羣臣皆罵杜充吃裡爬外。天子乃下制削杜充爵位,徙其子杜嵩、杜巖、杜崐、婿韓汝惟於廣州。

再說金帥婁室經略陝西,所下城邑叛服不常。陝西監戰阿盧補又得知張浚在秦州治兵,謀攻永興,將舉兵北伐,乃遣使快馬回見金國狼主吳乞買請兵。吳乞買乃升朝與百官諸將計議。

時粘罕在朝,出班說道:“兵威非不足,綏懷之道有所未盡。誠得位望隆重、恩威兼濟者以往,可指日而定。前討宋,故分西師合於東軍,而陝西五路兵力雄勁,當併力攻取。今撻懶撫定江北,宗弼以精兵二萬先往洛陽。若以皇子右副元帥宗輔、宗幹、希尹中以一人往,爲宜。”羣臣多附議。

狼主大喜,遂依粘罕之言,下詔道:“婁室往者所向輒克,今使專征陝西,淹延未定,豈倦於兵而自愛耶?今使完顏宗輔攻關中,完顏宗弼隨軍,關、陝重地,卿等其戮力焉。”聖旨傳至淮西,兀朮接了旨意,乃整大軍,自六合縣隨訛裡朵,迤邐自西京向關、陝進發。訛裡朵、兀朮率兩萬大軍日夜兼程三月,九月方至耀州富平縣,與婁宿孛堇諸將相會。完顏婁室亦接旨,率軍三萬,自河東進兵至陝西綏德軍。訛裡朵遂代完顏婁室主三軍大權,爲攻陝主帥。

且說張浚知東路金軍與完顏婁室合兵,金軍悉數入陝,張浚自在邠州督戰,令熙河路經略使劉錫爲都統制,率其弟涇原路經略使劉錡、秦鳳路經略使孫渥、環慶路經略使趙哲、忠州防禦使吳玠,合五路大軍,騎兵六萬、步卒十二萬,共十八萬軍馬,號稱四十萬。徵鄉民運送輜重,進軍富平縣,欲與金軍決戰。宋金兩軍皆抵富平,相距八十里,宋軍隔沼澤列陣紮營。

宋軍都統制劉錫會諸將議戰,吳玠道:“兵以利動,今地勢不利,未見其可。宜擇高阜據之,使不可勝。”

劉錫與衆將道:“我衆彼寡,又前阻葦澤,敵有騎兵不得馳騁,何用他徙?”

趙哲道:“當使金兵未合之機,各個擊破。”

孫渥、劉錡道:“趙經略所言甚是,金軍中唯宗弼兀朮最善戰,先破其軍,金人必敗。”

劉錫道:“此事當須張樞密決斷。”乃使人至邠州問張浚,張浚自恃兵衆勢雄,勝券在握,並未准許,親下戰書向金軍約戰。

訛裡朵接了張浚戰書,與諸將傳看。兀朮道:“宋軍兩倍於我,如果決戰,我軍必敗,不可應戰。”

訛裡朵道:“我軍尚未到齊,可使張浚心生驕意。”卻不回張浚。

完顏婁室引軍至富平,親登高處,窺宋軍陣勢,見宋軍雖重,壁壘不實,暗笑道:“張浚果然文弱書生,宋軍必敗。”

張浚見完顏宗輔不與答覆,以爲怯戰,更是自傲,擇巾幗婦人衣服,遣人送去金寨,乃學諸葛亮激司馬懿之法,羞辱訛裡朵。

至九月下旬,都統制劉錫遣人試攻金軍,被完顏婁室使計前後夾擊,宋軍死傷殆盡。午時,訛裡朵令完顏摺合率三千勁銳騎兵,以土鋪葦澤,成一路,騎兵越泥淖而進,突襲宋軍外壁運輜重鄉民小寨,鄉民驚恐,皆逃入宋軍大寨躲避,宋軍驚恐。

訛裡朵自爲中軍,以婁室爲左翼,兀朮爲右翼,兩軍並進,猛攻宋寨,宋五路大軍倉促迎敵,未等劉錫軍命,各自爲戰。劉錫之弟劉錡率涇原兵馬擊兀朮右軍,將兀朮圍困,赤盞暉所率精騎陷淤泥之中,被殺甚多。韓常流矢中左目,怒拔箭矢,不想帶出左睛,韓常張口啖之。左目鮮血淋漓,韓常以土塞創,躍馬奮呼搏戰。蒲察世傑亦來接應,遂破圍與兀朮俱出。兀朮見韓常損一目,讚道:“韓將軍,我之夏侯惇也。”

完顏婁室見兀朮要敗,急率左翼攻趙哲軍,部將蒲察胡盞、夾谷吾裡補捨死忘生,金軍復振。環慶經略使趙哲見他路兵馬遲遲不能援應,卻棄軍馬,擅離所部。趙哲軍中將校望見塵起,爭先逃命,諸軍皆潰。

至黃昏時候,訛裡朵命諸將士併力攻宋軍,宋軍大潰,損兵八萬,輜重盡棄,退往邠州。張浚知五路兵馬皆破,歸罪於趙哲,斬趙哲及其部將張忠、喬澤於邠州。又貶劉錫合州安置,命諸將各領兵歸本路。

各路將領因敗軍惴惴不安,懼張浚責罪。趙哲大將慕容洮領軍投了西夏,劉錡大將張中孚、張中彥兄弟,並李彥琪領所部兵馬投了北金。張中孚雖降了金國,卻不如意。後作《驀山溪》詞一首,詞道:

山河百二,自古關中好。

壯歲喜功名,擁徵鞍、雕裘繡帽。

時移事改,萍梗落江湖。

聽楚語,厭蠻歌,往事知多少?

蒼顏白髮,故里欣重到。

老馬省曾行,也頻嘶、冷煙殘照。

終南山色,不改舊時青。

長安道,一回來、須信一回老。

張浚見將士多有投敵者,遂向西南退保秦州,後向南退守興州,陝西、巴蜀大震。吳玠聚兵扼險於鳳翔之和尚原、大散關,積粟繕兵,列柵爲死守計。曾有人說吳玠宜退守漢中,扼蜀口以安人心。吳玠道:“我保此,敵決不敢越我而進,堅壁臨之,彼懼吾躡其後,是所以保蜀也。”

吳玠在原上,鳳翔民感其遺惠,相與夜輸芻粟助之。吳玠償以銀帛,民益喜,輸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殺之,且令保伍連坐;民冒禁如故,數年然後止。其餘他將關師古等聚熙河兵於岷州大潭,孫渥、賈世方等聚涇原、鳳翔兵於階、成、鳳三州,以固蜀口。張浚自知戰敗,上書待罪,天子手詔慰勉。

話分兩頭。先時東路金軍大將撻懶攻楚州山陽縣,宋臣秦檜爲參謀軍事同行,因秦檜在金庭首倡和議,故撻懶縱之使歸。秦檜與妻王氏及婢僕一家,自撻懶軍中取漣水軍水砦航海歸來,至行在入見天子。

秦檜字會之,乃江寧府人氏。登政和五年第,補密州教授。繼中詞學兼茂科,歷太學學正。靖康二年,汴京被兩路金軍攻破,秦檜隨二帝被擄北國。其人心機深重,相貌平平,只是腳長,故而人稱“秦長腳”。秦檜入朝,羣臣見了秦檜四十歲左右,是何模樣?但見:

兩道八字眉,一雙三角眼。八字愁眉常緊鎖,三角眼內藏奸詐。塌樑翻鼻孔,白麪細髭鬚。鮎魚嘴,信口開河,能叫鐵人流淚;元寶耳,聽風是雨,訛傳石牛耕地。手指蒼穹,要與玉皇爭理;腳跺鬼門,可把閻王說活。尋人短處長舌婦,真乃華夏第一人。

天子見秦檜身穿麻布衣衫,綰着破頭巾,便問秦檜道:“汝何得歸?”

秦檜跪地泣道:“臣隨撻懶軍至山陽,殺金人監卒,與一家老小冒死奪舟,方能回見龍顏,吾皇明察。”朝士多言秦檜與孫傅、司馬樸同拘,而秦檜獨歸;又自燕至楚二千八百里,逾河越海,豈無譏訶之者,安得殺監而南?就令從軍撻懶,金人縱之,必質妻屬,安得與王氏同歸?

宰相範宗尹、同知樞密院李回與秦檜交好,欲替其解疑。範宗尹出班道:“臣有靖康時秦檜爭存趙氏片言在此,陛下一覽,可知秦檜之心。”乃在袖中出一紙文字,呈於天子。

天子打開看時,上面寫道:“檜荷國厚恩,甚愧無報。今金人擁重兵,臨已拔之城,操生殺之柄,必欲易姓,檜盡死以辨,非特忠於主也,且明兩國之利害爾。趙氏自祖宗以至嗣君,百七十餘載。頃緣奸臣敗盟,結怨鄰國,謀臣失計,誤主喪師,遂致生靈被禍,京都失守,主上出郊,求和軍前。兩元帥既允其議,布聞中外矣,且空竭帑藏,追取服御所用,割兩河地,恭爲臣子,今乃變易前議,人臣安忍畏死不論哉?宋於中國,號令一統,綿地萬里,德澤加於百姓,前古未有。雖興亡之命在天有數,焉可以一城決廢立哉?昔西漢絕於新室,光武以興;東漢絕於曹氏,劉備帝蜀;唐爲朱溫篡奪,李克用猶推其世序而繼之。蓋基廣則難傾,根深則難拔。張邦昌在上皇時,附會權幸,共爲蠹國之政。社稷傾危,生民塗炭,固非一人所致,亦邦昌爲之也。天下方疾之如仇讎,若付以土地,使主人民,四方豪傑必共起而誅之,終不足爲大金屏翰。必立邦昌,則京師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天下之宗子不可滅。檜不顧斧鉞之誅,言兩朝之利害,願復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宋蒙福,亦大金萬世利也。”

天子看罷,又令內侍遞與秦檜看了,並問道:“此果卿所書麼?”

秦檜道:“卻是微臣所書。”

天子又問道:“卿對方今之事,有何見解?”

秦檜道:“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

李回出班將秦檜草擬與撻懶求和書獻上,天子看過,笑道:“秦檜朴忠過人,朕得之喜而不寐。蓋聞二帝、母后消息,又得一佳士也。”

範宗尹奏道:“秦檜歸國不易,可使爲經筵官,日後有功,另行提拔。”

天子道:“且將一尚書與他。”遂命秦檜爲禮部尚書。從秦檜同行的王安道、馮由義、丁不異皆由參議官改爲京官,送秦檜歸來的舟人孫靖亦補承信郎。

正是:

奸臣舌上鼓風浪,只和不戰今日始。

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五回宋江引軍救秀州 方臘趁夜出郡城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一回方聖公僣號清溪縣 呂信陵首戰威坪鎮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五十回韓潑五怒戰長江 秦長腳歸國任事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二十二回俞道安兵敗身死 呂師囊計窮被擒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六八回捨命柘皋龍爭虎鬥 謀計西湖論功行賞第四六回宗澤彌留呼渡河 關勝盡忠死濟南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二十八回童宣撫分道伐遼 種都統退保雄州第十二回韓世忠力擒渠帥 林教頭奮斬敵將第四回陳遘上疏平逆寇 趙約詈賊死杭州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六一回良馬對節使拜太尉 淮軍叛都督辭相位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二十一回方聖公伏誅汴京 霍成富剽掠縉雲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四七回史斌敗死鳴犢鎮 曲端勇取長安城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