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

〖曲端絕命恭州獄~吳玠一敗金兀朮〗

詩曰:

悲風悽悽遍九州,鵷鶵慘噦雲中翔。

仲卿不任賢良士,可嘆李廣難封侯!

四海義士爲國忙,忠烈血灑王土中。

龍城飛將今猶在,胡馬無爲渡陰山。

話說自兀朮搜山檢海,離了淮西后,宋天子在東南沿海漂泊約三四月許,方敢回越州,臨時落腳,靖康大臣秦檜也被金人放歸。

秦檜至越州見了天子,天子問了秦檜目下形勢,秦檜回道:“若欲天下無事,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秦檜又進議和之策,正和天子心意,天子大悅,封秦檜爲禮部尚書。此建炎四年十一月事也。

至建炎四年十二月,張浚欲慰人望,下令以富平之役,涇原軍馬出力最多,既卻退之後,先自聚集,皆緣前帥曲端訓練有方。復海州團練副使曲端左武大夫,興州居住。後又令爲榮州刺史,提舉江州太平觀,徙閬州居住。張浚亦自興州移司閬州。

建炎五年一月初一,天子率百官向北遙拜二帝,不受羣臣朝賀,在越州下詔改元爲紹興元年,釋流刑以下囚犯,恢復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免除兩浙夏稅、和買綢絹絲綿,閩中上供銀減少三分之一。時金人殘亂之餘,叛將孔彥舟據武陵,張用據襄漢;盜賊李成尤悍,強據江、淮、湖湘十餘州,連兵數萬,有席捲東南意,多造符讖蠱惑中外,圍江州久未解,時方患之。範宗尹請遣將致討,張俊慨然請行,天子乃改命張俊爲江淮路招討使,討李成。又以江、池路爲江東、江西路,分荊湖江南諸州爲荊湖東、西路,置安撫司,治池、江、鄂、鼎四州。江南東、西路各置轉運司,荊湖東、西路轉運司通掌兩路財賦。以呂頤浩爲江東路安撫大使,朱勝非爲江西路安撫大使。

卻說賊寇李成遣將馬進攻陷江州,守臣姚舜明棄城走,端明殿學士王易簡等二百人皆遇害。馬進又向南進犯洪州,連營西山。張俊乃領岳飛、楊沂中等猛將,急來營救。

先時兀朮、撻懶、劉豫攻楚州甚急,詔張俊援之。張俊辭,乃遣岳飛救楚,而命劉光世出兵相援岳飛。岳飛屯三墩爲楚援,尋抵承州,三戰三捷,殺高太保,俘酋長七十餘人。劉光世等皆不敢前,岳飛師孤力寡,楚州知州趙立戰死,楚州遂陷。天子詔岳飛還守通、泰二州,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以沙州保護百姓,伺便掩擊。岳飛以泰州無險可恃,退保柴墟,金人乃取泰州。岳飛又與金人拒戰於南霸橋,金軍大敗。岳飛則在沙州使百姓渡河,自以精騎二百殿後,金兵不敢近。岳飛遂以泰州失守待罪。

張俊知岳飛是個猛將,乃請岳飛同討李成,將功補過。諸將計議,多欲分道進兵。御前中軍統制楊沂中道:“賊勢如此,兵分則力弱,又諸將位均勢敵,非招討督之,必不相爲用。”張俊然之。整軍急趨豫章,楊沂中率兵數千,首破賊於玉隆觀。

軍至豫章,岳飛與張俊道:“賊貪而不慮後,若以騎兵自上流絕生米渡,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自請爲先鋒,張俊大喜,令楊沂中與統制陳思恭並岳飛同行。

岳飛回營升帳,整備諸軍,與諸將說了請纓之事。張憲、王貴各將不曾開言,只見軍班中走出一人,上前插手道:“父親既令我隨軍,我便要打頭陣。”

岳飛尋聲望去,見是長子岳雲,心中不快道:“小子乳臭未乾,汝衆家叔伯尚未開言,怎敢多嘴,退下!”

岳雲因何隨軍到此?卻有個緣故,原來金軍不斷南侵,岳家故土相州湯陰早被金人所佔,百姓不堪其苦,流離失所。岳飛之妻劉氏卻棄了岳母姚老夫人與二子岳雲、嶽雷,不知去向。姚老夫人便攜岳雲、嶽雷四處尋找岳飛。岳飛那時亦四處征戰,無暇顧及家中老小,天子自南渡後,岳飛乃遣人回鄉來尋老母妻兒,數次方纔尋到,接至宜興。岳母與雲、雷二孫兒到得宜興,見了岳飛,纔將劉氏棄家而去的事,講了一番。岳飛聽後怨憤,遂在當地張渚又取一妻,名叫李娃字孝娥。李孝娥對岳雲、嶽雷視如己出,自此岳家又得團聚。今歲岳雲已十二歲,身高不滿五尺,文武皆精,有捻鐵如泥之力,岳飛欲使其從軍,岳雲亦喜。老夫人與李氏卻是捨不得,岳飛道:“國家正在用兵之時,少年兵卒不知多少?他家骨肉捨得,偏我捨不得?”老夫人與李氏無話可說,只得應允。此次張俊征討李成,岳雲被岳飛撥於張憲麾下聽用,隨軍前來。

張憲道:“大哥,應祥雖然年幼,但武藝氣力不輸衆人,初戰可試一試,我與王貴、徐慶兩個領兵策應,料也無事。”應祥乃是岳雲的字。

岳飛想了一想道:“我非怕他有事,卻是兩陣交戰,不容疏忽,若是兵敗,如何得了?”

岳雲道:“若是兵敗,願聽軍法處置。”

岳飛道:“你既如此說,明日使你打頭陣,只看勝不勝,不勝再和你理論。”

次日,全軍飽餐,岳飛與楊沂中相約,斷絕生米渡後,岳飛領軍攻馬進右軍,楊沂中引軍攻馬進左軍。馬進聽兩路宋軍突至,使大將趙萬、李千抵擋。岳飛前軍已到,李千催馬向前,見是一員小將,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錦繡猩猩絳紅袍,身披獸面吞頭黃金鎧,腰繫勒甲碾玉獅蠻帶;馬鞍旁懸着弓箭,手中提一對擂鼓甕金錘,左右手各重四十斤;坐下騎一匹千里奔霄馬。有《西江月》詞爲證:

玉面少年才俊,威武一團精神。雙錘揮動若奔雷,疆場拼命誰敵?

繡袍絳紅風捲,駿馬奔霄騰雲。護軀金甲繞龍鱗,岳雲當先衝陣。

岳雲見有敵將迎來,用錘一指,厲聲叫道:“可是馬進?速速降了,免我動手!”

李千見岳雲是個孩子,身材矮小,大笑道:“狗樣大的畜牲,倒也學人說起話來了!”岳雲大怒,掄雙錘直取李千,李千也打馬揮刀來迎。

二人兩馬錯鐙,李千舉刀直劈岳雲天靈,岳雲擡左手,只一錘將刀隔到了九霄雲外,右手錘順勢橫掃李千前胸,李千雖披鐵甲,怎擋岳雲神力,只把李千胸骨打個粉碎,倒栽蔥般的死於馬下。

岳飛身披重鎧,領王貴、張憲也到,見岳雲取勝,遂躍馬大呼,潛出賊右,直突其陣,所部從之。楊沂中率本軍攻馬進左翼,兩路合圍下,馬進敗走。岳飛、楊沂中又追奔七十里,馬進退入筠州城,背筠河而設陣,以抗官軍。岳飛抵城東,馬進率衆出城,佈陣十五里,岳飛設伏,以紅羅爲幟,上刺“嶽”字,自選騎二百隨幟而前。馬進見岳飛兵少,命趙萬出戰,不想伏兵盡出,左徐慶,右王貴,中張憲,三路兵到,趙萬敗走入城。馬進亦堅守城池,不復出戰。

張俊得知岳飛告捷,笑道:“我已得洪州,破賊決矣。”乃斂兵,若無人者,金鼓不動,令將士登城者斬。居月餘,馬進以大書牒來索戰,張俊不應,馬進以爲張俊怯戰。張俊諜知馬進軍怠,乃招諸將議戰。

楊沂中道:“敵衆我寡,擊賊需用奇兵。公可親以步兵當其前,誘賊交戰,沂中願率數千精騎,今夜偷渡筠河,以明日午時爲期,前後夾擊,定可大獲全勝。”

張俊大喜道:“此計甚妙。”遂以精騎三千交與楊沂中、陳思恭。二將領軍,銜枚夜渡筠河,至西山上,以待約期。

次日辰時,張俊親率岳飛等將及數千步卒,至馬進軍前搦戰。馬進登高一望,見宋軍兵少,下令開營出戰,張俊揮兵與馬進鏖戰至午,楊沂中、陳思恭率三千精騎從山上猛衝而下,馬進軍大驚,駭亂退走,岳飛使人呼道:“不從賊者坐,吾不汝殺。”坐而降者八千餘人。

諸將夜見楊沂中道:“戰未休,降卒多,忽有變,奈何?非盡殲之不可。”

楊沂中道:“殺降,吾不忍也。”諸將轉告張俊,竟夜坑之。

馬進以餘卒奔李成於南康。岳飛乘勝追之,夜引兵至朱家山,馬進使趙萬斷後,岳飛領軍衝殺過去,王貴一刀將趙萬斬於馬下。張俊乘勝追趕,遂復筠州、臨江軍,奏捷朝廷。天子親賜御筆:“宜乘賊勢已衰,當官軍已振,驅除剿戮,速收全功。”張俊未等拜詔,已追至北奉新樓子莊。

李成知馬進兵敗,自引兵十餘萬來援。遣大將商元據守草山,挾險設伏,張俊遣步兵從間道直趨山椒,楊沂中、陳思恭殺伏奪險,乘勝追至江州。李成勢迫,渡長江至蘄州。

張俊又取江州,興國軍等處羣盜聞張俊兵至,皆遁去。張俊得知李成逃至蘄州,親引兵渡長江至黃梅縣,李成知張俊追到,直呼:“張鐵山來也!”遂懲奉新失險之敗,據石矢坡,憑山以木石投人。張俊先遣遊卒進退,若爭險狀以誑賊,張俊親冒矢石,帥衆攻險,李成數萬兵馬俱潰。李成急與商元等將北走,馬進斷後,岳飛追至,馬進舉斧率衆迎戰,被徐慶狼牙棒打殺,餘者歸降。李成聞馬進身死,直向北投劉豫去了。

原來去年七月,金帝吳乞買欲立藩輔,以鎮南服,如張邦昌者。衆議折可求、劉豫皆可立,而劉豫亦有心。撻懶遂爲劉豫求封,吳乞買乃遣大同尹高慶裔、知制誥韓昉以璽綬寶冊封劉豫爲金國子皇帝,國號大齊,定都北京大名府,意爲第二個張邦昌,作爲爪牙,便於圖宋。劉豫即僞位,大赦境內,奉金正朔,稱天會八年。以張孝純爲丞相,李孝揚爲左丞,張柬爲右丞,李儔爲監察御史,鄭億年爲工部侍郎,王瓊爲汴京留守,子劉麟爲太中大夫、提領諸路兵馬兼知濟南府。張孝純曾與王稟、劉士英、方笈堅守太原,頗懷忠義,後被金軍所擒,劉豫降金後,粘罕遣人自雲中將張孝純送歸劉豫,遂失節於賊。

劉豫復自大名還居東平,以東平爲東京,汴州爲汴京,降應天府爲歸德府。以弟劉益爲北京留守,尋改汴京留守。復降淮寧、潁昌、順昌、興仁府悉爲齊州。劉豫生於景州,遂守濟南,節制東平,僣位大名,乃起四郡丁壯數千人,號“雲從子弟”。冊其母翟氏爲皇太后,妾錢氏爲皇后。立陳東、歐陽澈廟于歸德,如唐朝張巡、許遠雙廟制。又將金天會八年十一月改爲阜昌元年一月。

且說這日劉豫在濟南無事,忽聞李成率數萬兵卒來投,劉豫急出城相迎。李成叩拜道:“無能李成,見過齊帝天子。”

劉豫伸手相攙道:“久聞李將軍率兵十餘萬,在江南各州往來,官軍不敢正視,可謂威震一方,今日緣何到此?”

李成道:“某一時疏忽,被江淮路招討使張俊所算,兵馬折損過半,卻聞明公愛才如命,特地前來相投,還望明公收留則個。”

劉豫大笑道:“朕得將軍,如曹孟德得張文遠也。”遂引李成人馬入城,即日拜李成爲上將,並商元等將各有封賞。劉豫遂大招兵馬,以子劉麟爲兵馬大總管、尚書左丞相,積草屯糧,以備南征之用。暫且不提。

李成北投劉豫,張用又寇江西,岳飛以書信諭之道:“吾與汝同裡,南薰門、鐵路步之戰,皆汝所悉。今吾在此,欲戰則出,不戰則降。”

張用得書信,嘆道:“果吾父也。”遂領本部人馬至江州瑞昌縣,歸降張浚,張浚以張用爲本軍統制。

江、淮平,張俊奏岳飛功在第一,加神武右軍副統制,留軍洪州,彈壓盜賊,授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諸郡悉平,張俊拜爲太尉,移兵屯婺州。楊沂中升宣州觀察使。

卻說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自到閬州後,想再用曲端,吳玠因彭原店之事,對曲端懷恨在心,對張浚言道:“曲端再起,必不利於張公。”

王庶又對張浚道:“曲端前爲吉州團練使時,本想殺我奪軍,幸有撫諭使謝亮不允,王庶方有今日。曲端謀反之心,昭然若揭。”

張浚道:“謝亮歸朝,卻奏過此事,若說曲端有叛意,尚無實證。”

王庶復說道:“曲端曾作詩題柱,內中有兩句道:‘不向關中興事業,卻來江上泛漁舟。’此乃指斥乘輿,大不敬也。”

張浚大怒,遂下令送曲端於恭州獄,問王庶道:“誰人可審此案?”

王庶道:“武臣康隨嘗忤曲端,曲端怒鞭其背,康隨恨曲端入骨。若使康隨斷此案,立見功效。”張浚會意,以康隨提點夔州路刑獄,專司此事。

曲端聞康隨提點夔州路刑獄,長嘆一聲:“吾其死矣!”連呼“天”者數聲;又想起鐵象馬來,再呼數聲:“鐵象可惜!”遂被押解到恭州獄中。

既至,康隨令獄吏將曲端扒的赤條條吊起,厲聲喝道:“曲端你可知罪麼?”

曲端道:“不知所犯何罪?”

康隨道:“你死到臨頭,還自好口!‘不向關中興事業,卻來江上泛漁舟。’可是你寫的?”

曲端道:“便是我寫的又如何?”

康隨叫道:“這分明是犯上之詞,暗罵當今趙官家。你腹心張中孚、張中彥降敵,李彥仙獨守陝州,你見死不救,必是謀反已久。你若認罪,可免皮肉之苦。”

曲端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康隨拿起牛筋鞭,大怒道:“當初討史斌時,你如何鞭笞我來?看你一身煮不熟、蒸不爛的反骨頭,今日落到我手,且扒你三層皮!”舉鞭便打。

曲端大罵:“只恨當初未殺汝頭。”康隨打的乏了,曲端仍罵不絕口,康隨令獄吏糊曲端之口,在曲端身下堆起柴草,烤將起來。曲端苦熬不過,乾渴求水來飲,康隨卻與之酒喝,曲端九竅流血而死,年四十一歲。陝西士大夫知曲端之死莫不惜之,軍民亦皆悵悵,有叛去者。張浚後來得罪,追復曲端宣州觀察使,諡號‘壯愍’。此爲後話。曲端剛愎自用,輕視其上,勞效未著,動違節制,張浚殺之雖冤,蓋亦自取焉爾。此爲紹興元年八月初事也。

卻說吳玠與吳璘以散卒數千駐兵和尚原,朝問隔絕,人無固志。有謀劫吳玠兄弟北去者,吳玠知之,召諸將歃血盟誓,勉以忠義。將士皆感泣,皆願爲用。張浚錄其功,承製拜吳玠爲明州觀察使。後吳玠母死,回家守喪,起復,兼陝西諸路都統制。金人自起海角,每戰常勝,及與吳玠戰輒敗北,憤甚,謀必擒吳玠。金將沒立乃與烏魯摺合書信相通,欲攻和尚原。

再說吳玠知曲端死於恭州獄,心中大快。忽然其弟吳璘來報:“金將沒立自鳳翔來,烏魯摺合自階、成二州出大散關,各領人馬數萬,約日要會兵和尚原。”吳玠見說大驚,急令諸將備戰。

諸將皆言軍需匱乏,議入漢中避敵,吳玠道:“前番我已說過,和尚原、仙人關最爲要衝,失此二處,是無蜀也!我兵在此,則金人不能越我而進,堅守營壘,可保蜀地無虞。”乃分兩軍,一軍吳玠與副將武顯郎楊政、郭震、馬希仲等將統領,作爲右翼;一軍由吳璘與副將王喜、王武兄弟、鄭宗、李進統領,作爲左翼。依山谷險處下寨,以待金軍。烏魯摺合率軍三萬先至,列陣和尚原北山索戰,吳玠使楊政出戰,令楊政只敗不勝,引烏魯入山谷。

楊政字直夫,武藝過人,原州臨涇縣人。崇寧三年,夏人舉國大入,父楊忠戰歿,宣和末年,應募爲弓箭手。靖康初年,因拒夏人而知名,後從吳玠擊金人,九戰九捷。累功至武顯郎。

卻說楊政領一路人馬出至山口,叫罵一陣,烏魯摺合性剛難忍,命全軍攻擊,楊政虛戰一戰,引兵退入山中,烏魯摺合亦引兵追趕,因山谷路狹多石,馬不能行,金人舍馬步戰,吳玠登高往見,揮動赤幟,伏兵盡出,自山谷兩面從高向下,投石放箭,金人死數百人,吳玠、吳璘率兵乘勢追殺,烏魯摺合大敗,退數十里,移寨黃牛堡。當日狂風大作,天降雨雹,烏魯摺合乃引兵遁去。烏魯摺合大敗三日後,沒立方攻箭筈關,吳玠立即率軍回擊,沒立立足未穩,一戰被吳玠擊潰,損兵數千,沒立大敗而去,回告兀朮。

此時完顏婁室已於去年冬十二月,已五十三歲,病卒於涇州。完顏宗輔訛裡朵以完顏兀朮爲右翼都統,阿盧補爲左翼都統,攻涇原與熙河,二處攻陷,訛裡朵便回燕京去了。兀朮暫領其軍馬,爲陝西軍帥,聞沒立大敗,大怒,會諸道兵十餘萬,造浮樑跨渭水,在和尚原東北四十里寶雞結連珠營,壘石爲城,夾澗與宋軍相拒,欲自和尚原攻川蜀,先與吳玠決戰。

吳玠知兀朮親到,大笑道:“去歲富平之戰,兀朮狼狽而逃,時隔一年有餘。今敢復來找死,我必成全耳。”諸將聽了,各自大笑。吳玠親書一封,使人送與兀朮,約日大戰。

只說兀朮在寶雞紮下大寨數日,忽接吳玠戰書,招諸路軍馬頭領都至中軍。兀朮道:“去歲徵張浚,乃因地制宜,富平一馬平川,我北人擅騎,所以取勝。這次不同,和尚原山高路險,遍地坑石,雖有良馬,不得奔馳,當選勁卒步戰。現已十月,日漸天寒,須速戰速決,明日諸公當併力攻克和尚原,打通川蜀之路。”諸將齊聲應諾,各自回營整備。

次日,晴空無雲。金軍飽餐後,兀朮引全軍進逼和尚原,於路紮營十餘座。至和尚原,兀朮見吳玠早已列好陣勢。兀朮兵過十萬,一聲令下,鋪天蓋地衝殺過來。吳玠兵只數千人,宋軍甚恐。吳玠命全軍將士選勁弓強弩,分番迭射,號爲“駐隊矢”,連發不絕,繁如雨注。兀朮前軍離吳玠軍數十步外皆被射倒,死傷遍地,不過片刻,皆不聽軍令,反身退回。吳玠見時機已到,令王喜、王武兄弟與鄭宗、郭震分兩路人馬,攻金軍兩翼,斷其糧道。吳玠知兀朮計窮,必走神坌,自率楊政、馬希仲率三千精兵,設伏兵於和尚原北神坌亂樹叢中,多插宋旗,以作疑兵。守株待兔,截殺兀朮。

兀朮知糧道已斷,難勝吳玠,遂下令退兵,吳璘隨後追殺。兀朮與衆將士縱馬狂奔,忽至一處,見山高谷深,樹木雜草叢生,十分險惡。停馬問嚮導道:“此地名爲何處?”

嚮導回道:“此地名叫神坌,因神仙到此亦無計可施,而得名。”

兀朮大笑道:“吳玠無謀匹夫,若是我,必在此處埋伏一路人馬,我便不死,也帶重傷。”身邊諸將都覺有理,開懷大笑。

正笑間,忽見林中旌旗搖動,兀朮命大軍暫停,不敢輕動。身旁惹惱一員十二三歲的小將,大叫道:“父帥何不直衝過去,將這些個南蠻,一錘一個都打死。”

兀朮轉目一看,說話的卻是自己唯一獨子,名叫完顏亨,女真名喚作完顏孛迭。雖然年齡幼小,卻材勇絕人,異常自負。能使兩柄八棱紫金錘,重八十斤,慣會騎馬,馬無良惡,皆如意。馬方馳,輒投杖馬前,側身附地,取杖而去。又精於畋獵,可持五斤鐵連銀錘擊狐兔。一日,與數人同行,忽見一羣野豬,孛迭道:“吾能以錘殺之。”他人不信,孛迭即奮錘遙擊,中一野豬腹,銀錘穿入腹內,野豬即死,衆人方服。兀朮最是疼愛此子,因而帶在身邊,時常教授兵法武藝。

兀朮見孛迭性急,叱道:“汝懂什麼?林中殺氣隱伏,倘若……”話未講完,只見林中亂箭攢射,金軍大亂,四處奔逃。兀朮一見,正是吳玠,銀盔銀甲,白馬長槍,率部殺出。金軍後隊又亂,卻是吳璘率兵追到。兀朮驚慌中,身中數箭,捨命而逃。

吳玠勢如破竹,縱兵夜擊,追數十里,連破金軍十座大寨。火光中,吳玠遙見兀朮正逃,高呼道:“穿赤袍金甲者就是兀朮,生擒必有重賞。”呼聲一傳十,十傳百,山谷迴盪。兀朮聽得真切,急扯下紅袍。又聽軍中大叫道:“虯髯者就是兀朮。”兀朮急抽佩刀剔去鬚髯。軍中又叫:“騎烏馬短髯者是兀朮。”兀朮急掩面與諸將縱馬狂奔。

兀朮且戰且走,行三十里,將至平地,王喜、王武、鄭宗、郭震列陣于山口,金軍又大敗,將士多戰沒,兀朮僅以身免。吳玠大勝而回,俘獲金軍猛安、千戶等將三百餘人,金兵降者八百六七十人,獲金人軍器、甲冑萬副,斬殺金軍萬人,屍橫山谷二十里。血流成渠,流脂漂杆。兀朮既敗,遂自河東歸燕山;以撒離喝爲陝西經略使,屯兵鳳翔府,與吳玠相持。

張浚知吳玠大勝和尚原,擊敗兀朮十餘萬衆,大喜之餘,升吳玠爲鎮西軍節度使,吳璘升爲涇原路馬軍副總管。同年十月下旬,天子升越州爲紹興府,並親書紹興府匾額爲“紹祚中興”。自此“紹興”之名,流傳至今。

正是:兀朮兵敗和尚原,卻似阿瞞潼關前。

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二十回吳玠弋陽斬史珪 譚稹信州奏大捷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三十五回靈狐坐殿警公卿 金國毀盟侵宋土第三十二回嶽鵬舉初戰告捷 郭藥師大勝番將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五二回岳家軍受命討賊 韓世忠官升太尉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四十回感忠義岳母刺字 恨無力老種歸天第三十回童太師二次伐遼 劉延慶折損軍旅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六回取杭州城衆星歸天 破南國軍兩敗俱傷第六三回吳玠病故仙人關 兀朮操練鐵浮屠第七回戰烏龍嶺兄弟傷亡 複錢塘縣英雄智勇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五三回吳玠二敗金兀朮 楊幺稱王洞庭湖第六六回楊再興戰歿小商橋 贏官人威震潁昌府第三十七回魯智深雍丘誅佞 姚平仲入蜀得道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六四回攻河南兀朮渝盟 守順昌劉錡抗旨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四一回破六甲金人陷汴京 擄二帝北宋大終結第二十六回平南國論功行賞 憤不公復叛朝廷第三十三回蕭幹敗亡箭笴山 張覺走死燕京地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三回樊壯士雪夜刺賊 曾知州離任城陷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十回二僧人幻境奇遇 兩魔王衢州鬥法第五六回仇泰然死守抗敵 秦會之東山再起第十五回童宣撫奏凱還朝 裘道人敗死新昌第五四回韓五兵打劉光世 吳玠三敗金兀朮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三十四回過龍崗牛皋出世 收鄆州張俊斃寇第六十回梁紅玉陷陣身亡 楊沂中破敵晉爵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五八回徵新楚張德遠督軍 破益陽牛伯遠捨命第六九回置樞密盡收兵權 遊古寺兄弟相逢第二十四回羣星感應赴仙山 李逵大鬧伏魔殿第四八回王善逞威大破官軍 苗傅設伏誅殺佞臣第十七回望海尖方七佛脫厄 頭陀鎮武二郎破敵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十八回方七佛自刎永寧江 呂師囊兵敗芙蓉鎮第四四回牽羊禮金主辱宋帝 治寇亂諸將討羣盜第二十七回楊惟忠還闕直事 韓世忠喜結良緣第三十八回汴京城辱國立盟 殺熊嶺老將捐軀第二十九回張叔夜計窘宋江 梁山軍招安受賞第六七回朱仙鎮金牌促班師 燕京府片語除政敵第十六回永康城王霆破賊 仙居縣秦明殞命第十三回童貫奪取處州城 項德戰死黃姑嶺第五一回曲端絕命恭州獄 吳玠一敗金兀朮第三十六回武松獨臂殺首惡 趙桓登基貶羣賊第五五回嶽鵬舉請命初北伐 韓良臣兵勝大儀鎮第十四回火牛陣黑夜破官軍 連環馬白晝取孤城第六二回廢劉豫岳飛用間 罷趙鼎秦檜專國第三十九回賊臣貶竄死異地 金軍攻陷太原城第四三回樑興聚義太行 張所募兵河北第五九回伐洞庭岳飛建功 戰官軍楊幺身死第二十五回龍虎山一道言讖 杭州寺二僧歸隱第八回仗妖術借屍還魂 借小道暗渡陳倉第六五回王夜叉克復宿州城 嶽太尉上書乞進兵第二回佛天王再挫官兵 花仙子捍城抗敵第五七回李伯紀縱論天下 楊義勇陳兵洞庭第四二回康王即位應天府 趙雲夜宿忠義村第十一回劉光世攻破婺州城 宋公明搶佔嚴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