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江南的雨後深夜,唐一凡陪着李瓊走在寂靜的青石板古巷,有一種時光穿梭的特別感覺。
他想起了著名詩人戴望舒的那首膾炙人口的《雨巷》:
撐着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
此時此刻,唐一凡有一種錯覺,彷彿身邊的李瓊就是戴望舒筆下丁香一般的江南女子,勤勞善良,結着愁怨,卻對生活充滿希望,在生活底層努力奮鬥着,希望用自己雙手創造美好的明天。
李瓊的家世非常可憐,父母是曾插隊南疆和田的知青,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雙親病故,只剩下她和姐姐李燕兩人相依爲命。那個時候,姐姐李燕當時在縣裡一家工廠上班,兩班倒,一個禮拜上白班,一個禮拜上夜班。姐姐上夜班不在家的時候,二樓李園的家便成了唐一凡等人的樂園。也許是父母早逝的原因,李瓊特別早懂事,待人也很包容,唐一凡與蔣勇這幫傢伙開始的時候都打着“落後分子求幫助”的旗號前來投靠,最後乾脆定時佔據。唐一凡、蔣勇、樂傑等人特別喜歡和李瓊一起玩,李瓊有了這幫小夥伴陪伴後也很快樂。唐一凡記得夏季的夜晚,他們乘着夜色在巷子裡學騎一番自行車,不亦樂乎。在繁重的學業之餘,他們聚在李園二樓李瓊的房間內彈吉他、偷偷聽鳳飛飛和鄧麗君的“靡靡之音”、一起翻牆進去軍分區大院看免費露天電影……
路上,唐一凡回憶起往日曾經的快樂時光,不禁浮起滿臉笑容。
“一凡,你笑什麼?”
“我在回憶我們初中時候的快樂時光!”
“是啊,那個時候我們都無憂無慮,那個歲月一去不再復返了!”李瓊唏噓道。
六十年代李瓊家的李園被沒收充公後,只剩下一樓一間廚房和二樓一個大房間留給李瓊姐妹居住。
唐一凡幫助李瓊把一些雜物搬進廚房後,一轉身看到她們家的窗簾繩,昏暗的燈光下,窗簾繩上的玉籽兒發出特有的光澤,他不禁眼睛一亮!
李瓊奇怪道:“一凡,幹嘛呢?”
唐一凡過去研究起窗簾繩上吊的一串玉籽兒來,這些玉籽兒撫摸起來溫潤、圓滑,非常舒服,外皮有着棗紅、油煙、秋梨黃等顏色,色彩斑斕。唐一凡印象裡初中時候李瓊家裡的經常能看到這些色彩斑斕的小石頭,燈繩、窗簾繩、簾子上曾到處掛着這些玉籽兒。
“李瓊,這些玉籽兒哪兒來的,這知道這些玉籽兒是什麼東西嗎?”
“不就是一些普通的石頭嗎,小時候我們和爸媽一起從南疆和田的河灘裡撿來的,家裡二樓那道簾子全部是這些小玉石頭!”
說起二樓的那道用玉籽兒做成的簾子,唐一凡還有印象。炎熱的夏天,他們那幫人喜歡把臉和身體貼在這道玉籽簾子上降溫涼快。
“快,帶我去看看!”
當上到二樓,唐一凡看到那道用數百粒玉籽兒做成的簾子時候,他有點激動,一把抓住李瓊道:“李瓊,你知道嗎,這些石頭都是正宗的和田玉籽料,現在值錢了,以後會可能更值錢!”
“這些石頭能值幾個錢?”李瓊不解道。
“看來你不太懂和田玉。和田玉分爲山料、籽料和山流水。其中以籽料的品質爲最優,又稱籽兒玉。你家的這些全是上好品質的和田玉籽兒玉!”唐一凡興奮道,“你知道嗎,現在這些和田玉籽料的市場價格大概在兩千到三千元一斤!你家這些玉籽兒估計能賣個萬把塊錢!如果收藏着,十年以後可能值好幾百萬!”
“真的?”李瓊眼睛睜得大大的。
“嗯,千真萬確,我前陣子剛剛從梅城城隍廟古玩市場買了幾個和田玉掛件,都已經要兩百多元錢一個了。如果在申城城隍廟一帶的古玩市場,可能價格會更高!”
前世,唐一凡在政府工作時候,有幾個企業家朋友特別喜歡玩玉,他們平時業餘時間喜歡把收藏的好玉拿出來一起“鬥玉”,一邊品茶,一邊比拼誰拿出來的玉品質好、誰的歷史悠久。唐一凡耳聞目睹,對和田玉也略有研究。
“原來這些玉籽兒那麼值錢了啊,想當初我們和田玉龍喀什河的河灘上可是一抓一大把啊!”
唐一凡前世看過一個報道,從九十年代開始,特別到了2000年以後,在玉龍喀什河上,每年的秋天到第二年的春天,都有數以千計的挖土機、數以十萬計的採玉人在河道兩邊每日勞作。按照當地挖玉人的說法,玉龍喀什河的兩岸早已被挖了個底朝天。許多區域已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挖掘了。和田玉資源的枯竭導致後來和田玉價格暴漲。2004年的時候,據說一支上千人組成的採撈隊在玉河裡發瘋了似的尋找籽料,民工們一天下來雙腳在冰冷的河水中一站就是一天,接連兩個月一無所獲。後來有一個民工,碰巧踩在水中的一塊石頭上,石頭翻了過去,整個人也都掀到河裡,他生氣極了,非要找到那塊陷害他的石頭不可,結果把那塊石頭撈出來一看,竟是一塊10公斤重的羊脂籽料!價值上千萬人民幣!頓時,上千人的隊伍一下午把身子浸在水中,互相抱頭痛哭……這個無從考證的畫面反映出當時玉龍喀什河上挖玉的瘋狂景象可見一斑。多少人一夜暴富人生逆轉,多少人血本無歸一夜家徒四壁走上絕路!
“李瓊,你家的這些上等和田玉籽料是很值錢的,不要輕易便宜賣掉,如果急需錢,可以去申城城隍廟那裡賣個好價錢!”
“嗯,我知道了。”
“李瓊,你小時候生活的和田玉龍喀什河一帶還有熟人嗎?”唐一凡問道。
“有啊!每年,和田那裡,我爸媽當年所在兵團的老戰友們都會過來一次梅城看望我們姐妹倆,那裡有許多我熟悉的伯伯、叔叔和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