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格美空調,中國的模範企業

bookmark

“兩位,這些日子你們把格美空調廠建設的這麼好,真是辛苦了!”

在辦公室裡,劉琅對着二人說道,他算是空調廠的大股東了,不過自打工廠生產出空調以後就再也沒管過,技術方面由陳春生負責,管理方面又孫明凡負責,兩人合作的非常愉快,雖然兩人的年紀差了十幾歲。

在劉琅前世,陳春生是第一個在中關村建立公司的人,他自己原來也是國家級研究所的知名教授,論專業方面的學識那沒有任何問題,足以和熊懷志、黃坤和周明這樣的人齊名,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管理才能,以爲建立企業很容易,結果理應被稱之爲“中關村之父”的人物被掩蓋在了那些成功者的背後,在這一世劉琅“挽救”了陳春生,把他又帶回了正規,現在的他是格美空調廠的總工程師,帶領着原來的團隊不斷研發新的壓縮機,這原本就是他的強項。

而孫明凡完全是劉琅自己“挖掘”的人才,如果沒有劉琅,他恐怕這輩子就是個普通的工人,他的管理能力不會被人發現,而現在,他成爲了國家的改革先鋒,雖說很多辦法都是劉琅出的,但辦法是辦法,能否執行就要看他的能力了,顯然,孫明凡的能力沒有問題,甚至還有所發揮。

能挖掘出一個與前世不同的人才來,這一點連劉琅都覺得有些成就感,其實也是如此,在改革開放這場大浪潮之中很多人才都會出現,南方之所以會成爲改革的先鋒之地,涌現出大批的人才,就是因爲南方的國營企業比較少,資源也不多,南方人的生活條件比北方人要差很多,但他們的束縛卻很少,所以更會主動求變,而北方人很多都有工作,生活相對穩定,他們如果要求變就會有更大的風險,很多人爲了家庭選擇了維持現狀,這不能說北方人就比南方人差,孫明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旦捅破那張窗戶紙,他的闖勁和能力就完全發揮出來了。

聽到劉琅的表揚,孫明凡趕忙擺手。

“劉總,您可別這麼說,要不是你,哪裡有咱們的空調廠?您纔是空調廠真正的元老,陳大哥,你說是不是?”

“沒錯,要不是劉琅你,我現在還在中關村給人家維修電線呢,我的那幫兄弟怕是要恨死我了!”

陳春生大笑着看着坐在後面的那些同事,當年自己從研究所辭職,這些人也跟着他下海經商,結果幾年時間家底都快賠光了,要不是劉琅,這些跟自己同患難的兄弟可就慘了。

“二位都是人才,即便沒有我出現,你們以後也會發光的!”

劉琅笑了笑道。

“陳大哥能發光發熱沒問題,不過我就不行了,當初三廠馬上就到倒閉,我也能像個傻子一樣,要不是劉總你找到了我,給我拿錢籌備資金,我哪裡有今天?我現在總是跟工人們說,要是沒有劉總您,大家最後只能喝粥,哪裡像現在最普通的工人工資都有一百五十快錢,六級工的工資有二百三十塊,最高的八級工都達到了三百四十快錢,看看原來沒有跟着我們的那些工人就知道差距了,他們每人只拿一百二十快,能幹什麼?勉強吃飯罷了!”

當初三廠私有化時很多原有的工人害怕失去保障選擇了其他國營企業,沒有跟孫明凡過來,短短半年時間兩者的差距就顯現出來,那些還在國營企業工作的工人工資也就是平均水平,大約每個月一百二十多塊錢,而格美空調廠的工人平均工資足足是他們的兩倍還多,年底還有績效工資,最多的一次就能得到五百多,簡直是提前進入小康的架勢,格美空調廠工人的工資在全國範圍內都是高的驚人,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格美空調完全是自主生產,技術的優勢讓一臺格美空調的成本只有一千二百多塊錢,而價格是三千一百多元,拋去各種稅收等其他費用後,一臺空調的利潤率達到了百分之三十多,這在機械行業裡是非常驚人的,不像那些製造電視機和洗衣機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生產線都是來自國外,一套生產線的價格最低都是十多萬美金,最多的是一家名爲“阿里斯頓”的冰箱生產線,足足是七十萬美金。

七十萬美金,這個價格幾乎是國外市場的四倍,即便國家在進口設備上有一羣專家把關也沒有任何的商量。

要知道在劉琅的前世,這家公司一次性賣給了中國七套電冰箱生產線,每套價格高達一百萬美金,這七套生產線被七家企業買去,分別成立的七家電冰箱企業,結果被稱爲“阿里斯頓”七兄弟,劉琅懷疑這就是葫蘆兄弟的鼻祖,其中一家就是海爾公司。

想一想,七十萬美金一套設備,那麼生產出的電冰箱成本是多少?拋去成本後工人的工資能有多少?不管多少,跟格美空調都比不了。

所以現在的格美空調已經實實在在的成爲了中國的模範企業。

“兩位,時代在發展,咱們的格美空調暫時在國內同行業中屬於頂端產品,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我們要做的是一家百年企業,怎麼才能做到呢?那就是要不斷提升質量,陳大哥,您是國內頂尖的科學家,您的技術在我看來,即便放在美國也處在前列,但是咱們可不能沾沾自喜,現在處在前列,未必以後能獨佔鰲頭,咱們還要不斷改進,要做到這點就必須跟上時代的潮流,跟上世界技術發展的進程。

另外,現在國外的機械製造都用上了數控機牀,經過數控機牀加工後的零部件精度非常高,而咱們國內還沒有這些設備,現在國家也在積極爭取進口一些數控機牀,咱們格美空調要率先使用這些設備,再次提升我們的產品質量,不要顧及什麼成本問題,即便我們的利潤低一些,但是能把整個國家的空調市場佔領就是我們的勝利,隨着咱們自己國家制造技術的不斷提升,相信很快就能生產出自己的數控機牀,咱們的空調價格就會再次下降,到那時,咱們產品的質量好,又佔據市場大量份額,那時我們就可以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了!”

“劉總您放心,現在陳大哥準備成立一個壓縮機研製實驗室,這是我們自己的實驗室,專門研製新一代的壓縮機!”

孫明凡馬上說道。

“做得好,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管到任何時候,只要我們技術領先就永遠是勝利者!”

劉琅高興的說道。

第八百三十八章 基礎工業不需要銷售部門第七百五十六章 格萊美提名第六百二十九章 新農村發展第五百九十七章 半個學期結束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克萊爾教授的實驗室第八百零六章 回國了第二十八章 軍人第五百八十章 “秘籍”第三百八十八章 重回激情燃燒的歲月第一百四十七章 合作第五百八十九章 我們的合作會天長地久第六百三十五章 歌劇團的邀請第六百零一章 裝瘋賣傻第七百一十四章 國家工業的問題第三百五十七章 小安德魯的大機遇第三百五十章 產業園區第八十五章 全國高考狀元第一百七十章 管理制度三境界第三百九十五章 萬賀團隊到來第三百四十三章 萬安來訪第六百二十八章 參加會議第六百七十五章 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們第四百四十一章 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第三百二十章 木小虎的辦法第八百七十八章 我們也想競標第七百五十八章 巧妙回答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向太空進發第二百七十五章 我的直覺第五十二章 招待所第五百零六章 鬱悶的盧卡斯第六百九十八章 深層次的問題第四百七十一章 演講第九十八章 熊懷志教授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的路第一百零一章 經濟專家吳荷第八百四十二章 回阜城第八百七十九章 “借花獻佛”第七百一十一章 劉琅的野望第七百五十八章 巧妙回答第八十一章 複習七百三十一章 豁出去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要跟你比一比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關小組第八百九十五章 趣事第三百一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五章 歷史的公案第八十六章 專門爲劉琅召開的會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單獨點名第九十六章 大學生活開始了第五百零七章 一定要把工業光魔買下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強大的電影產業第八百四十八章 對阜城發展,我有些不同的看法第九十五章 開學典禮第三百六十八章 中美籃球比賽第七百四十三章 寧濫勿缺第五百三十三章 突破核心技術的萬安公司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安德魯的決心第四百七十八章 葉金生的娛樂事業第四百七十三章 回家了第八百四十五章 阜城來了個新市長第四百三十六章 劉琅的手下都致富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提前準備第五百二十九章 到港島辦公第七十九章 數理化全能第一百二十五章 都瘋狂了第三百九十章 國產化的進程加快了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火星基地第二百三十九章 火爆第八百九十五章 趣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島國人的反對第八百四十九章 交鋒第六十三章 第一輛轎車桑特納第六百六十七章 又見斯特恩第五百九十八章 中央情報局第八百五十五章 城鎮化的趨勢第六百一十二章 格美空調,中國的模範企業第八百八十章 吉北市第八百六十五章 各位老鄉,我是劉琅第七百零一章 圈套?第七百七十七章 中美企業家座談會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條最艱難的道路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芯科技第二百一十二章 特企改革的想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國家電子產業現狀第一百五十四章 兒子,你要去參加奧運會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試一試電腦遊戲第七百三十七章 斯皮爾伯格也來了第二百二十章 鄧老的表態第二百零一章 三廠開工第六百一十八章 兩岸關係第四百五十八章 火天霆獻唱第七百五十九章 合約問題第五百三十七章 事實證明劉琅是對的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關小組第八百一十八章 中國的“魯爾”北方的“W縣”第一百五十一章 從一塊手錶看到的差距第六百零四章 葉金生的煩惱第七十九章 數理化全能第二百三十四章 比賽場地第四百五十三章 土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