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那三塊黑布後面藏着的到底是什麼?”
“這誰能猜到?這次時間那麼趕,州牧府裡頭查得又嚴,我可是一點消息都沒聽到。”
“嘿,這我倒是知道一點,我有個遠方親戚就參與了那些個東西的修建。”
“哦?趕緊說說?”
“其實也沒啥,就是用木頭搭的幾個高臺,臺階倒挺多,樣式也不一樣,就是不知道州牧府那邊怎麼用了。”
……
類似的對話,正發生在各個地方。
考覈將開未開,人們自然都在探討即將開始的考覈究竟是會以什麼形式開啓。
特別是坐落於廣場中央的那三個被黑布遮擋的巨大建築,更是抓足了圍觀羣衆的眼球。
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那和這次的考覈有關,但卻沒有一個人知道那究竟是什麼,又是怎麼個用法。
場中最好的位置也已被各自佔據,圍觀的百姓只能站在那軍隊圈起來的範圍之外。
要麼就是站在稍遠處的各個建築樓層的二樓之上。
不僅如此,哪怕是在外頭,依舊有着一個個身着鐵甲的士卒駐守。
這也正是州牧府調集城外奉化軍入城的原因,不然真要幾萬人聚集在一起,從而引發點什麼大型事故從而引發民亂。
那麼他這個封疆大吏也算是當到頭了。
……
“老宋,你說玉兒怎麼還不出來啊?我們都在這等了這麼久了。”
“老宋,你說玉兒那麼久都沒出來,該不會是出什麼事了吧?”
“老宋……”
這次她還沒說完,就被施三娘打斷了。
“二姐,我們坐下都還沒幾個呼吸,玉兒怎麼可能那麼快就出來……”
“哎呀,我這不是緊張嘛!”
施二孃說着便抱住施裳的手臂,焦急地看着四周,企圖能看到宋玉的身影。
至於老宋,嘴巴上不說,但神情卻也是大抵如此。
畢竟再怎麼心大,這也是自己兒子啊。
唯有施青松,如果不看他那死死抓着大腿的右手的話,應該是不緊張的。
……
雲山書院方向。
也有一個女夫子正緊張地四處張望。
……
議論仍在繼續。
直到幾個身影從州牧府內出來,登上那位置最好的觀景臺時,議論聲才悄然熄了下去。
就在這時。
高臺之上。
一個彪形大漢雙手抱着鼓槌從後頭走上前來,在萬衆矚目之下,掄着鼓槌狠狠地砸在了那面牛皮大鼓之上。
“咚——”
隨着鼓槌砸落,一聲悶響隨之傳遍四方。
人羣徹底安靜,紛紛看向高臺之上。
此時又有四人從後頭齊齊踏出,整聲高呼道:“考覈——開始!”
“開始!”
聲音跟着鼓聲蔓延出去,好讓那些圍觀的百姓也知道。
這次針對宋玉的萬人考覈,正式開始了。
場中。
施二孃猛地一揪老宋的手臂。
施青松和施三娘也都是死死抓着椅子扶手。
趙婉藏在長衫之下的玉手也是緊緊握住。
直到此刻。
這次考覈的主角宋玉,纔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由兩名僕役帶領,從州牧府的大門踏出,穿着不知何時換上的大紅錦衣,緩緩朝着場中走來。
與此同時,高臺之上的那四人聲音未停,依舊齊聲說着此次考覈的事情。
“此次考覈,共分三關。”
“第一關——書山!”
“要求闖關者宋玉,依次背並寫出出題先生所佈下的試題。”
“此關,共分九十九小關,答錯者,低於三題,即可算過關。”
規矩說完,四名工具人再次退後。
隨之而來的是底下如潮水般的議論。
“這次的考覈竟然是這樣的。”
“好新奇啊。”
“新奇個屁!還不是換湯不換藥!這和在試卷上的考覈有什麼不一樣的。”
“好像也是,不過這樣的話,起碼我們能多點看頭不是。”
“對了,這樣的話,和那場上的幾個建築有什麼關係呢?”
好似回答他們的疑問一般。
就在此刻,三塊高高懸掛起來的黑色布匹中的第一塊,正式垂落,露出了背後的真容。
一座木質高臺拔地而起。
一道道臺階從地面蔓延而上,而在那臺階兩側,分別各自站着一位位夫子和一個個僕役。
夫子顏色肅穆,手持書籍。
僕役則端着筆墨紙硯。
從低往高。
三十三個階梯上站着三十三位夫子。
乍看去,場面還是極其震撼的。
特別是身材瘦小,一襲大紅長袍的宋玉站在那臺階前頭時,其中的對比。
更是逼迫地衆人呼吸不暢。
宋玉呢?
自然也是有些被這浩大場面震懾到的。
雖然他原本就料到了此次考覈不會那麼平常,直到他站在這“書山”前頭時,才感覺到那如山般的壓迫。
“當……”
不遠處的高臺之上,再次響起一道震耳的銅鑼之聲。
“第一關,書山,考覈開始!”
話音一落。
宋玉不再念計其他,深呼吸一口,擡頭看向那第一道臺階上的出題先生。
長臉中年男子。
不認識。
不過對方可不會想這麼多,淡淡地瞥了眼宋玉,便合上手中書籍,“可曾準備好?”
宋玉用力地點了點頭。
出題先生又道:“你可知,一旦我開口,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
宋玉苦笑道:“先生說笑了,我早在破那雲山路之時,便已經沒了回頭路。”
“好!”
出題先生大笑道:“宋玉,請聽題!”
“子曰:見賢思齊焉。答下句。”
話音剛落,一旁的僕役便遞上了手中託着的文房四寶。
與此同時,高臺那邊的工具人也念道:“書山第一問:子曰:見賢思齊焉,答下句!”
圍觀人羣瞬間炸開。
無非都在說些什麼怎麼出題出得這麼簡單,就不知道出難一點之類的話語。
“肅靜!”
幾遍聲音之後,人羣才逐漸安靜了下來。
宋玉也恰時從那僕役手上的托盤上取來紙筆,一筆一劃地寫道:“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寫完之後,出題先生瞥了一眼,點點頭,又繼續開口道:“古者言之不出,對下句。”
高臺之上的人依舊高聲將考覈的題目傳遞給四周人羣。
宋玉也適時寫道:“恥躬之不逮也。”
出題先生看過之後又道:“慎終追遠,對下句。”
宋玉再次一絲不苟地寫道:“民德歸厚矣。”
出題先生點頭笑道:“很好,我這的前三問你已經過了,後面的也只能靠你自己了。”
說完便提着書籍,一甩衣袖,灑脫離去。
看着他的背影,宋玉也是深呼吸一口,踏上了第二道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