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遠遠望去,便可見有金光萬道,瑞氣千條。
五座千丈之高的大山分四方圍一之勢,居中一山頂部四方石之上,有一張帖子,上有六個金字:“俺、嘛、呢、叭、鐵、牛”。那孫悟空便被壓在山根下,只露一頭。又有一尊土地神祇,會同五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待猴子飢餓時,便與他鐵丸果腹,渴時便與他銅汁飲。
這一日,那孫悟空正無所事事,忽而見天際仙光道道,一道五彩仙雲自遠方飄至,降落到山前。隨即從上面走出一個眉清目秀地仙童,手抱拂塵,來到山腳。
孫悟空只覺這童子有些面善,仔細一想,頓時記起對方正是那侍奉在菩提老祖身邊的一名童子,名喚流雲,不由驚喜交加,忙高聲呼道:“流雲師弟,你來的正好,快來幫我揭了那金貼,助我脫困。”
那童子聞言搖了搖頭:“師兄,你之劫難乃天數註定,此時卻是脫身不得,我卻是愛莫能助。今日前來,乃是爲傳祖師法旨。”
便恭恭敬敬地將拂塵平託這,舉過頭頂。
“祖師法旨:吾徒悟空,爾乃天地生產,資質絕佳,頗合吾道,奈何生性頑劣,不知進退,以至於肆意妄爲,惹下大亂,合該有此一難。然福禍本相依,不久之後,將有一取經人至此,與你解難。屆時你可護送他前往靈山大雷音寺,如此便是大功德一件。事成之後,當成正果,重入吾之門下,不可怠慢。”
說完,便又拿起拂塵,對着孫悟空後腦連拂三下。
孫悟空頓覺腦海中一陣神清氣爽,修爲也一下子提升到了一個以前所無法想想的地步。
原來,那準提道人看得分明,眼下西牛賀州妖魔猖獗,大多都有了金仙以上修爲。
而孫悟空雖然天資機緣都不錯,畢竟修煉時日尚短,憑他那那真仙后期的修爲,想要保唐僧取得真經卻是極爲困難,是以纔出手來了一次揠苗助長,直接將他修爲境提升到金仙巔峰。
孫悟空自然也知道這種手段,這是菩提祖師給了他許多好處,心中不由一陣激動。他被壓在山下,身體不能動彈,猴腮卻留下兩行濁淚:“祖師大恩,弟子不敢相忘,今日吩咐,必不敢怠慢。”
同一時刻,西牛賀州靈山之上。
那象徵着西遊揭開序幕的孟蘭盆會也終於開始了。
瑞靄漫天竺,虹光擁世尊。西方稱第一,無相法王門。忽然一日,如來佛祖居於靈山大雷音寺寶剎之中,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衆前來,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衆人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
如來卻將寶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儺捧定,着迦葉佈散。隨後便微開善口,敷演大法,宣揚正果,講的是三乘妙典,五蘊楞嚴。但見那天龍圍繞,花雨繽紛。正是那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萬里天。
如來講經完畢,四下掃了一眼,終於緩緩開口,道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我觀四大部洲,衆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爲善。”
雖然說是東土,實際上也不過是南瞻部洲而已。至於東勝神洲,那裡可是三清道統的根本之地,除非如來活得不耐煩了,否則萬萬不敢有指染之念。
諸菩薩對西遊之事早已心知肚明,知道這已是定數,如今如來這一番言語,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便也作不知,合掌皈依,問道:“如來有那三藏真經?”
如來便道:“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怎奈那方衆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衆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便有那觀音將蓮臺移到佛前,拜了三拜,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她雖然十年前被周海破了蓮花臺,受了些損傷,但又靈藥相助,得十年功,傷勢也早已盡復。
衆菩薩見了,紛紛羨慕不已,但知此事早已成定數,那觀音又是兩位教主所看重之人。是以,雖然心有不捨,卻也不敢去與她爭這份大功德。
如來見了,微微點頭,便命阿儺、迦葉,取出錦瀾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與了觀音,着她轉交與取經人,又賜她三個箍兒,分別爲金、緊、禁,以用來降服那些取經途中神通廣大的妖怪。
觀音領了佛旨,即告命而出。帶了惠岸行者,一路奔了東方,再做些佈置,點化了沙和尚、豬八戒、小白龍與孫悟空等四大弟子,而後便來到大唐國長安城,正逢那金蟬子轉世,唐三藏奉大唐皇帝之名,開設水陸道場,宣講小乘佛法。
觀音菩薩藉機化身,以大乘佛法動之,言只有大乘佛法方可渡渡亡脫苦,壽身不壞,解百世之冤,消無妄之災,後又賜錦瀾袈裟與九環錫杖與唐僧,復又現出真身,顯像與凡俗,後才飄然離去。
那太宗皇帝見了心中大喜,心動不已,當即便問誰肯與他前去西天將那大乘真經取來。”便有那唐僧站出來願以身前往。太宗皇帝大喜,便即與唐僧拜了四拜,結爲兄弟。
次日,太宗皇帝設朝,聚集文武,寫了取經文牒,用了通行寶印,又賜紫金鉢盂,良馬一匹,長行者二人,並親自與唐僧踐行。
唐僧心懷感激,辭謝了出關而去,開始了取經之徒。
西遊,終於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