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邪念’

應節嚴的話讓趙昺陷入沉思之中,他十分清楚若是不能妥善處理‘詔書’事件將是後患無窮,此次自己可以駁回勸降詔書,或是置之不理。?????但下一次呢?謝太后聯合小皇帝再度聯合佈一個廢黜自己的詔書,並公佈天下,那自己皇家正統的地位就會遭受挑戰,由國之遺脈變成了流賊草寇。

另一個可能便是忽必烈爲牽制自己重新將廢帝趙顯復立,將其作爲一個傀儡統治大宋遺民。當年女真人就曾經用此方式‘威嚇’趙構,讓其不敢動北伐,而是偏安於江南,直至徽欽二帝先後死去威脅才逐漸消除。而今蒙古人正盛,以此種方式威脅自己的可能性極低,但難保哪天自己翻過身來的時候其不用此策。

爲絕後患,趙昺考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下手爲強,將謝太后及皇兄趙昰廢黜,開出宗籍,獨樹自己爲大宋正統,皇家唯一的遺脈。這樣一來便使忽必烈無法再利用他們挾制行朝,也向天下表明自己抗元復宋的決心,同時有利於號召全國的反元力量團結在行朝之下共同對敵。

這樣做當然同樣有副作用,先是將自己置於險地,忽必烈不可能放過反抗其的勢力存在,必定是除之而後快;再者廢黜詔書一,那麼謝太后和德祐帝的利用價值將大大降低,那忽必烈還能容他們存在嗎?不過趙昺想來事情都有兩面性:

一方面忽必烈可能會將兩個無用之人殺掉,以免浪費財帛;另一方面,忽必烈爲彰顯自己的大度,也覺得他們不會再爲反元勢力利用,那反而會放鬆對他們的監管,繼續予以善待,這對於被罷黜的謝太后及一衆被出籍的宗室未必不是好事。

趙昺現在雖然已經不是初到大宋,對政治懵懂無知的小子。經過這段時間的明爭暗鬥及腥風血雨,他在這大醬缸中也算了打了幾個滾兒了,迅成熟起來。明白搞政治不僅是手握強兵就能掌握一切肆意而爲的,將那些異己及持不同政見者殺了便能一了百了的,那樣只會讓人心離散,衆叛親離的。

因此廢黜謝太后及德祐帝的封號並不是簡單的一道詔書的問題,而是牽一而動全身的事情。這是爲其好的話私下裡說說還行,是無法拿到桌面上說,也更無法服衆。而中國人自古重視孝道及家庭倫理自不必說,兄弟之情被視爲僅次於父子之道的一種關係,《三字經》裡就反覆強化着這種觀念,如曰:“弟於長,宜先知。孝悌,次見聞”;“手足情,血濃水”等等。

但在歷史的展、朝代的更迭中,趙昺知道並非都是兄謙弟恭和平交接的,更多的是伴隨着父子相殘、兄弟反目,上演出一幕幕家庭人倫悲劇。不過他也知道這種殘酷的交替更讓並非全爲世人詬病,史家批判,其中仍不乏讚賞,誇耀之詞。這正是因爲還有‘政治正確’是否的政治倫理存在。比如周公誅管、蔡之事,殺弟可能不對,但在政治上卻是典範,爲後人稱頌。

“三位愛卿,朕以爲太皇太后及德祐帝已然甘心侍敵,應罷黜其封號,收回玉冊!”趙昺考慮良久,喝了口茶正色言道。

“陛下,如此做恐爲天下人詬病,落得不孝之名,還請陛下打消此邪念!”小皇帝話一出口,剛剛言辭最爲激烈的鄧光薦卻反映最激烈,立刻起身道。

“鄧卿經常教導朕,國事行的是大義,家事與之相較卻是小義。如今太皇太后枉顧大宋昔日之恩,屢次下詔令各地出降,自毀家國。今又遣使下詔讓朕棄國降元,已然有違大義。朕如此雖有違孝道,但爲國爲民也只能行這忤逆之事了,世人不解若有怨言,朕也只能承受了!”趙昺肅然道,眼中卻也是淚花滾滾。

說心裡話,趙昺來的晚些與那二人連面都沒見過,感情更談不上,可想想亡國毀家之責要他們去承受。被人脅迫寫封降詔要落得叛逆之名,可自己明知其身不由己還要再插上一刀,說起來也夠損的,讓他心中還是十分不安的。但是於公於私自己都只能這樣做,才能掃平前方已有的或是可能出現的障礙。

“這……陛下雖爲大義,太皇太后及德祐帝卻也多有無奈,應是權宜之計,爲此就收回玉冊,將其出籍,臣以爲不妥。”以汝之矛攻汝之盾,小皇帝的話將鄧光薦噎得說不出話來,也心知其說的不假,但還是難過心中這道坎,繼續辯解道。

“中甫,吾以爲陛下以大義爲先,罷其封號,消去其籍,並無不妥。”江璆接過話道。

“宗保之語,吾不敢苟同。陛下若如此處置,定會留於史籍,棄母兄的不孝之名再難除去!”鄧光薦又爭辯道。

“二位愛卿不必爭論,若是能復我大宋,朕即便落些污名又有何妨。而朕此時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又何必在此爭論不休呢?”趙昺知道兩人的經歷不同,自然是得出的結論不同。江璆舉家赴難,前赴後繼,家中子弟死傷無數,爲國棄家何談盡孝,行的正是正是大義。而鄧光薦卻無此經歷,又是典型的儒者,重的是名譽和他人的看法。所以就是爭論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

“陛下之言有理。當年周公誅殺管叔、蔡叔,由此周室得安;季友鴆殺叔牙而魯國寧。唐太宗殺兄弒弟而繼位,打下大唐盛世之基,後人又有幾人言其過!”應節嚴這時說了話,且說出來的讓人無法爭辯。

“唉,世事如此,朕爲了天下也只能暫且委屈太皇太后和皇兄了,待復國之時,朕定會重新收入宗籍,恢復封號!”趙昺聽了面色悲慼地嘆口氣道。而心中卻是暗樂,這世道就是強者爲王,哪裡有什麼正義,都是勝利者的遮羞布罷了……

趙昺算是知道了,對於每一帝王登基學習聖王之道,都不會繞過那些亡國之君以吸取失敗的原因,但秦皇漢武這些成功的之人也是學習的榜樣。而他當然也不能免俗,既是必修的功課,也是需要揣摩的對象。人們都說站的高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他現在站在了俯視衆生的高點,對史籍記載也就有着自己的解讀。

以趙昺看來,在古代的禮法中的已然確定了兄弟之間的關係——重長幼。長幼即尊卑即是一種天然的穩定次序,而中國承襲制度也就很早便確立了長子繼承製以及“立長不立賢”的原則。與“賢能”相比,長幼之序更加重要。

單就玄武門之變的對決雙方而言,功業偉大的李世民實際上已經成了傳統倫理道德的囚徒,於是他試圖從政治倫理中突圍。他是賢(他功勞最大),而李建成的優勢在於他是長。李世民固然賢,但卻除了以血腥的手段消除他的兄長,是根本不可能繼承帝位的,因此殺兄弒弟是他不二的選擇,所謂的公義不過皆是藉口。

而政治永遠是法律與道義的免疫之地。李世民弒兄、殺弟,卻被立爲皇太子,繼承了大位,沒有罰,只有獎,而且是傾國之獎,最終將整個帝國都獎給了他。自從弒兄殺弟以後,李世民也曾深受良心譴責,又受到羣臣對禪位合法性的質疑,以致噩夢不斷,要讓尉遲敬德和秦叔寶給自己當門房才睡的着覺。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反對者被清除,局勢也穩定了。大權在握的李世民也逐漸從愧疚中擺脫出來,而且時愈久,氣愈壯了。然後他對玄武門之變進行了重新闡釋,以求正統之名,爲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加分。爲此對房玄齡說:“周公誅殺其弟管叔、蔡叔,朕之所爲,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此時,他已將殺建成、元吉比作周公誅其弟管叔和蔡叔,是安國利民的大義滅親之舉——這塊牌坊立的!

經這麼一昇華,黑錢洗白了,“僞鈔製造者”自然也心氣和暢、心中光明,甚至不怕“露富”於衆了。李世民主動將這件事公之於衆,是因爲他是聰明人,他深知,玄武門之變可瞞一時,不可瞞一世。與其待後人紛紛議論,加他之罪,還不如由他親口做一個布,爲己正名,封堵後人之嘴。於是他說:“公明正大之事,史官執筆,何必故意隱諱?”他要求:“立即改削浮詞,直書其事!”

當然,李世民所謂的直書,也不能就認爲是‘真’的可以‘亂寫’,其實是隻準按照他設定的議程來直書的,事實上,正是自此始由官方主持修纂史書,從此史學便爲朝廷之奴隸了!他這樣做也就是給兄弟鬩牆這件不義之事蒙上一張大義的外皮,讓人們不僅不指責他,反要像歌頌周公那樣歌頌他。看看,這就是歷史上常言的不能讓君王隨便翻閱本朝國史的原因,皇帝看到不滿意的地方,便會情不自禁地使用權力加以篡改,那還有真史嗎?!

自唐太宗李世民給玄武門之變定了調子,這塊唐初的言論禁區也就開放了,包括著名的《貞觀政要》都記載了李世民給房玄齡的那段大義凜然、毫無“虛心”的訓詞。由於唐太宗功業太著、名聲太盛許多人寧願相信他的解釋,李建成傳中就寫下“時太宗功業日盛,高祖私許立爲太子”這樣的不實之詞。甚至有人說,如果以‘殘忍’的建成爲天子,‘兇狂’的元吉爲輔,唐必亡國。

當然也有人不同意李世民的自辯詞,範祖禹就說李世民殺建成、元吉,根本不能等同於周公殺管叔、蔡叔,管、蔡勾結殷商殘餘勢力,並且流言誹謗周公,不是周公要殺他們,而是天下人要殺他們。可是建成、元吉何罪?實是李世民自己要殺死他們,而不是天下人要殺死他們,他是爲了一己之私才那麼做的,因而兩者的性質完全不同。

至於信誰的,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說白了其實是看其中所言對自己是否有利了。斷章取義,歪曲其意……都是慣用的手法,當年孔聖人不也變成了臭老九,被推下了聖壇,挖墳掘墓,變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嗎?而幾十年、或是幾百年後誰又敢保其又不會重新被捧上天去呢……

“陛下,僅憑一紙招降詔書便罷黜太皇太后,還需謹慎一些,否則恐難以服衆。”鄧光薦想了想,覺的小皇帝和應節嚴說的都有理,可又覺得其中缺少點什麼。

“中甫,可知當年城陷之後,太皇太后和德祐帝所頒佈的詔書嗎?”江璆反問道。

“吾還記的,時人有言詔書無玉璽壓印,只有太皇太后御筆花押,因此質疑其爲僞詔,不能作爲受命之憑。”鄧光薦言道。

“嗯,我確看過此詔,確如中甫所說。而按照規矩降書上應由宰相同署,其上也無。傳言伯顏曾請被扣於其營中的文相在降書上同署,卻遭文相嚴詞拒絕,因而有軍民認爲此乃僞詔,並不認可。!”江璆言道。

“可這次卻是不同了!”這時應節嚴插言道。

“哦,其中還有不明之處?”鄧光薦驚訝地道,而趙昺和江璆也驚訝地看向應節嚴,不知道其有什麼現。

“請陛下賜詔書一閱!”應節嚴向皇帝拱拱手道。

“好!”趙昺讓劉靈取來詔書,在案上展開,其他三人也湊了過來。

“陛下和各位請看!”應節嚴戴上老花鏡瀏覽一遍後,用手指點着文末道。

“瀛國公之印,壽春郡夫人之印,至元十六年七月,他們用的是僞號!”鄧光薦輕聲念罷,驚訝地看向應節嚴。

“不錯!”應節嚴點點頭。

大家一陣沉默,他們都知道瀛國公和壽春郡夫人乃是趙顯和謝道清被押送到大都後,忽必烈給他們的封號,他們在信中如此自稱並加蓋印璽就大大的不妥了……

第1358章 暗伏奇兵第893章 氣糊塗了第016章 選擇第1117章 麓戰第1147章 真不賴我第1054章 畫蛇添足第034章 爲難第1455章 諸事速決第1076章 勇者不得獨進第736章 太湖第1057章 不徹底第374章 汲水路第1079章 問題所在第1360章 給他機會第1383章 難以啓齒第029章 飲福第340章 不打不相識第927章 反思第1063章 猜測第1435章 唾面自乾第418章 死個明白第1094章 不倫不類第129章 黏上了第1345章 知恥後勇第492章 喜憂交加第783章 有機可乘第1078章 烈焰焚城第153章 難堪第082章 以守爲攻第898章 情何以堪第1464章 神秘貢品第986章 還可如此玩第1280章 無法逃避第210章 落水第1312章 是何緣由第1194章 情以何堪第621章 全面接戰第1280章 無法逃避第001章 逃亡第874章 時代機密第002章 結緣第1040章 能否可用第1248章 悔之晚矣第216章 韓振其人第1198章 忙裡偷閒第1250章 不免失望第954章 約法三章第1263章 親征襄陽第342章 吃肉就來第1116章 只有戰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559章 困擾第438章 發難第248章 初勝第836章 絕不讓步第906章 攻守之議第1337章 決戰之地第1246章 攻守逆轉第663章 見識第1092章 虛驚一場第1418章 開放代價第494章 融合第403章 以亂打亂第1384章 江上遇刺第513章 會會他第413章 對決(五)第081章 軟肋第249章 奪權第838章 力求公平第300章 開花彈第794章 苦命第353章 大捷第1450章 刮目相看第1020章 不見了第381章 想不透第571章 辨人第783章 有機可乘第033章 願打願挨第738章 只差他跳了第648章 因時就事第339章 不能言第1302章 捨本逐末第330章 不屈第1437章 敲打後宮第1083章 神兵再現第576章 ‘妙計’第263章 破陣第864章 步步爲艱第394章 正奇第208章 博鰲第830章 另有乾坤第978章 人才難求第952章 網中之魚第1243章 平衡矛盾第369章 改變第1049章 撥雲見日第1252章 形勢逆轉第053章 棄子求生第096章 流星雨第134章 遠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