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繼九一年“蘇聯解體”解體後,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被俄羅斯給吸引住了,因爲在這個早上,俄羅斯政府對外宣佈,經過俄羅斯聯邦委員會究竟決定,同意將所轄的“南千頁羣島”轉讓給全球知名的飛遠投資有限公司。
此消息經過各種媒體的競相報道,頓時傳遍了全球,全球一片譁然。這不是因爲大家感慨俄羅斯的國內經濟舉步維艱到了要賣島來維繫的地步,也不是因爲飛遠投資竟然會大手筆巨資購買島嶼,而是因爲這次涉及的“南千頁羣島”,實在是一個敏感地區。
俄羅斯所謂的“南頁島羣島”是在國際上一直與日本存在爭議的四個島嶼,日本稱爲“北方四島”,屬於千島羣島的一部分,位於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是原屬於日本的擇捉、國後、色丹、齒舞羣島,總面積5036平方公里,二戰後被前蘇聯佔領。
長期以來,俄羅斯(包括蘇聯時期)和日本在北方四島歸屬問題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1875年,日俄簽署條約,千島羣島全歸日本,而1945年,美英爲了請前蘇聯對日作戰,將當時日本所佔的千島羣島和庫頁島的南半部讓給了前蘇聯。這使得前蘇聯有理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佔據北方四島。
1945年9月2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以簽署投降書的形式確認接受了《雅爾塔協議》和《波茨坦宣言》提出的條件。後者明確規定,日本不再對色丹、齒舞、國後、擇捉及附近更小島嶼擁有主權,整個千島羣島,都劃歸蘇聯所有。
戰後,日本政府就一直強烈要求歸還北方四島所有領土,但一直都爲蘇聯及此後的俄羅斯政府以“二戰的結果無法改變”爲由拒絕日本歸還北方四島的要求。
後來蘇、日開始進行“關係正常化”的談判,蘇聯做了讓步,表示願意讓出北方四島中的齒舞、色丹兩座較小島嶼還給日本。但日本立刻得寸進尺,要求蘇聯一併讓出擇捉、國後,並要蘇聯承諾參加國際“和平會議”,決定庫頁島和整個千島羣島的歸屬。談判於是破裂。蘇聯政府向全世界宣佈,日本拒絕了蘇聯提出的領土爭端解決方案,事實上放棄了對爭議領土的主權要求。但日本一直不放棄領土問題,兩國在北方領土歸還問題上互不退讓,談判於是破裂,領土爭端因此展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府明確表示俄聯邦願意承擔前蘇聯的所有國際義務,包括履行《1956年宣言》。但日本政府稱日本不會接受俄羅斯只歸還北方四島中兩個島的領土解決方案,並表示:如果不明確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就不會與俄羅斯簽署和平條約。於是這四個島嶼的爭議是一直都存在的。
此次俄羅斯對外宣傳,按照二戰後的《波茨坦宣言》,俄羅斯對於“南千島羣島”擁有合法的領土權,俄羅斯有任何處置權,包括此次將四島一併轉讓給飛遠投資有限公司,其他國家無權干涉。而日本則是提出了強烈的抗議,認爲“北方四島”一直是日本的領土,即便由於當年的戰爭,那也是存在爭議的領土,俄羅斯不能單方面不顧及日本而擅自作出處置。
這也難怪,對於日本而言,北方四島地下蘊藏着金、銀、銅、硫磺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周圍海域還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是一個自然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幾乎百分之百依賴進口,肯定盼望早日收回北方四島,重要的是不願放棄北方四島地下的礦產資源。對日本而言,如果得到四島,則等於得到5000平方公里的優良港灣和豐富的漁業資源。因此,在此問題上,日本歷來抱定“寸礁必爭”的決心。
美國作爲日本的主子,向來是促進幫助日本收回“北方四島”的,爲此也曾對俄羅斯施加過不少的壓力。俄羅斯此舉自然也刺激了他們的神經。美國總統就對此發表了公開的譴責和反對,其他諸國對此事也是褒貶不一。不過俄羅斯和飛遠投資對此都十分堅決,很快簽署了轉讓協議,並嚴格規定了四島上俄羅斯居民搬遷回俄羅斯境內的時間。
此後,飛遠公司的發言人宣稱,自轉讓協議簽訂之日起,原北方四島更名爲天堂島,其中積約260平方公里,海岸線比較彎曲,大小港灣多,島上多草,畜牧業相當發達色丹更名爲彎月島;萌茂尻、水晶、秋勇留、勇留、志貳、海鳥、多樂等小島總稱,總面積僅102平方公里的齒舞更名爲水晶島;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島上的大部分地面覆蓋着火山噴出物,有原始森林約12萬公頃,還有金、銀、硫黃、硫化鐵等礦藏的國後更名爲火山島;面積約320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火山峰有7座,島上多湖泊,森林面積約30萬公頃的擇捉更名爲天堂島。這些島嶼均爲飛遠投資的私人領地,受國際法保護,另外,飛遠公司將僱用國際僱傭兵對島嶼進行保護戒嚴,未經飛遠公司同意,其他人員不得擅自進入。
總之,一時間,這件事情成爲了全球熱議的焦點,報紙、電視、新聞評論無不在探討這件事情的起因後果,關注着此事的進展。全球的媒體都不斷派往莫斯科和香港兩地,希望能夠就此事採訪到俄羅斯官方和飛遠投資的負責人,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資料和資訊。
一時間,全球風雲激盪。
就在全球各國都在困惑,“北方四島”雖然面積僅五千平方公里,對於俄羅斯而言,“南千島羣島”是千島羣島的一部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其中最大的擇捉島面積3139平方公里,有海灣10餘處,可停泊大型艦船,是俄羅斯遠東基地羣中的重要橋頭堡。對莫斯科來說,喪失北方四島尤其是擇捉、國後兩島將使俄海上防禦門戶洞開,嚴重影響俄戰略安全。
另外,被俄羅斯視爲“遠東唯一的國防分界線”的南千島羣島不僅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齒舞和色丹等島面積雖小,但附近大陸架盛產海產品,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此外,該地區的油氣資源和黃金、銀、鐵、錸等礦產的儲量也十分豐富。經濟潛力巨大,無論是對遠東地區,還是對整個俄羅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可既然這四個小島對於俄羅斯來說如此重要,那麼俄羅斯又怎麼會將其轉讓給飛遠投資公司呢?不僅是新聞媒體有這樣的困惑,就連日本和美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這些年來,日本爲了收回“北方四島”可說是煞費苦心,想盡了一切辦法都未能如願,而飛遠投資不過是一家公司而已,俄羅斯怎麼會將視若珍寶的“北方四島”轉讓給他們呢?飛遠投資又會拿這些島嶼來做什麼呢?
其實俄羅斯也是有苦難言,由於前蘇聯的政治經濟體制,想要既維持一個重工業、軍事工業爲重心的經濟結構,又維持高福利,是力不能及的。然而,一旦爲了國內政治的需要,不得不走上高福利的不歸路,那麼,或早或晚,國力“透支”就必然導致經濟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方四島”的開發嚴重不足,居民生活貧困,生活水平長期處於比較低的水平,民衆非常不滿。同時行政管理漏洞較大,仍保留着在私人銀行週轉聯邦資金的權力,每年財政部都要同這個現象作鬥爭,但都是徒勞的。
如果說這些問題在平時都算不得什麼大問題,但在蘇聯解體,國家經濟陷入了困頓之際就比較致命了。國內物資嚴重匱乏,貨幣貶值,物價飛漲,整個國家的民衆生活陷入了貧困中。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改善國家經濟結構,幫助國家渡過難關,俄羅斯政府急需大量的資金注入。
雖然國際銀行和中國等一些國家爲其提供了部分資金,但對於整個俄羅斯的經濟改革來說,僅僅只是杯水車薪。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不得不把主意打到了這幾個島上,曾經想過讓日本無息貸款三百億美元,即把“北方四島”歸還給日本,然而此時的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同樣陷入了困頓之中,況且他們認爲“北方四島”本來就是他們的,完全可以通過政治拿回來,美國政府也表態會在俄羅斯和美國會談過程中協助日本解決北方領土問題,因此他們斷然拒絕了俄羅斯的要求。
俄羅斯政府是一籌莫展,只得向剛在俄羅斯境內成立的飛遠國際銀行提出鉅額貸款要求。飛遠投資公司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實力規模是衆所周知的,在俄羅斯境內不僅收購了大量的破產的廠礦企業,還爲俄羅斯輸入了大量的緊缺物資,幫助俄羅斯解決了許多問題,和俄羅斯官方的關係很是親密。
對於俄羅斯鉅額貸款的請求,飛遠國際銀行並沒有拒絕,不過卻提出了另一個議案,就是出資一百億美元向俄羅斯購買的“南千島羣島”,並再爲俄羅斯提供爲期三十年,高達五百萬美元的低息貸款,而且這些資金可以按照俄羅斯的要求,以物資或者是其他貨幣的形式提供。
對於飛遠投資公司推出的這道大餐,陷入困頓之中的俄羅斯方面實在沒有任何可以拒絕的理由,況且飛遠公司的“銀彈政策”,讓許多高層都贊同這個方案。至於俄羅斯本國民衆的反應倒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他們現在關心的,更多是如此能夠找到工作,吃飽肚子。
再說了,這些小島原本就不是俄羅斯的領土,居民也不多,牴觸和反對的聲音也不會太大。畢竟賣小島給私人也不是俄羅斯開的先例,世界上的名人和商界領袖們長久以來一直有購買島嶼做私密空間的傳統。無論是米克-加戈爾還是英國公主瑪格麗特都在穆斯迪克島上置辦了不動產,而理查德-布蘭森則在英國的西印度羣島中買下了尼克爾島,梅爾-吉布森在斐濟購買了屬於自己的島嶼,而馬龍-白蘭度在法屬波利尼西亞購買了珊瑚島特蒂羅阿。這次俄羅斯將四個島嶼轉讓給飛遠公司,不僅是拋掉了一個負擔,而且還能得到大筆的資金來改善國內的經濟狀況,對此大家是皆大歡喜。
於是經過俄羅斯聯邦委員仔細商議之後,批准了這項議案,雙方很快簽署了協議,這也纔會有開頭的那一幕。
對於各國的反應,俄羅斯政府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拿到錢纔是實在的。北方四方這些年來一直和日本產生諸多爭議,現在賣出去,也算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了。以後再有什麼問題,就讓飛遠投資去頭疼吧!
島上民衆對於此也沒有絲毫的異議和反對,搬遷也很順利,本來他們就不願意在這個貧窮的小島上繼續生活,現在有飛遠投資給予的每人兩千美元的搬遷費,政府又將劃撥出專門的地方來接納他們,因此不到一個月就全部完成了搬遷工作。四個島嶼除了飛遠公司派出的工作人員之外,再無其他人。
爲此,飛遠公司又花費了好幾千萬美元。
當然,在利益受損的一方——日本,不論官方還是民衆都是義憤填膺,採取了各種措施來反對這一“不合法”的交易和行爲。國內舉行了盛大的遊行示威活動,而且在右翼勢力的煽動下,紛紛抵制飛遠公司,甚至衝擊飛遠公司,部分在飛遠公司上班的日本人也紛紛提出了辭職。
對於遊行示威和抵制,飛遠公司是根本不予理睬,即便爲此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不過高層對此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而對於暴力和影響公司經營的事件,飛遠公司一邊爲了安全將員工陸續撤離日本,一邊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嚴重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