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道:“這黃巾賊來得蹊蹺。
上一次他們攻陷青州,然後齊王就順勢掌控了青州。
然後他們又攻陷了冀州北部,恰好阻攔了公孫瓚進攻冀州的路線,後來又被齊王擊敗。
如今又來了幷州,看來齊王的大軍已經不遠了……”
司馬家衆人一驚,他們認真地想了想,似乎還真是這樣。
難怪他們會震驚,畢竟黃巾起義打着的旗號就是要推翻漢朝,革天之命,而劉羲卻是漢朝宗室子弟,蒼天選定的三興炎漢的真命天子。
至少他們是這樣認爲的。
如今這水火不容的兩者竟然攪合到了一起去,難怪他們要震驚了。
司馬懿繼續說道:“我們搶在齊王大軍到來之前拿下張揚,這就是一大功勞。
至於南匈奴,他們這些異族從來都不安穩,一直是邊疆的隱患。
若是我們假意勾結南匈奴以及鮮卑等與幷州接壤的異族,然後配合齊王的大軍設伏,一舉將之殲滅。
幷州至少可有十幾年的安穩。
有了這兩件功勞,父親纔可以跟齊王的心腹謀士平起平坐,而不會屈居其下。”
司馬家與南匈奴單于以及鮮卑頭人君長世代都有生意往來,雙方交情頗深。
所以司馬家真要算計他們的話,是極有可能成功的。
司馬家衆人一陣遲疑,一是背棄盟友,有違家風,二是自身利益會受損。
司馬懿道:“所謂盟友,如何能與家族利益相比。異族被剿滅,家族利益受損不過是暫時的,只要成爲從龍功臣,其收益豈不遠勝於如今的蠅頭小利!”
衆人看着這個指點江山、侃侃而談的少年,嘆道:“仲達真乃我家麒麟兒也!”
他們當即派出使者,快馬加鞭,用上了神行符,一日之內趕到了鄴城。
劉羲先後接見了司馬家與張揚的使者。
郭嘉等人紛紛向劉羲道喜。
如今看來,幷州跟河南尹已是囊中之物。
劉羲佔據冀州之後,又徵辟了田豐。
如今陳宮黃忠二人駐守兗州。
戲志才于禁紀靈等人留守泰山郡老巢。
劉曄治理青州,同時青州還有水師駐紮。
魯肅爲水軍大都督,麾下有甘寧、蔣欽、周泰、丁奉、韓當、程普、黃蓋諸將。
同時密令關羽爲帥,荀攸爲軍師,張飛、太史慈、魏延、曹仁、夏侯淵等爲將,早已潛入長安。
只等着長安變亂之際,配合賈詡李儒二人的計策,奪取長安。
鄴城劉羲麾下還有郭嘉、程昱、沮授、田豐幾位絕頂謀士,趙雲、徐晃諸將。
至於典韋、許褚、顏良、文丑等人已經打着黃巾的旗號,在跟張揚交戰,逢紀、辛評、辛毗等人跟着出謀劃策,參贊軍略。
可謂是人才濟濟。
這次進駐幷州的主帥人選,劉羲選擇了曹操,田豐爲軍師。
以曹操的才能,不但可以攻略幷州,也能治理好幷州。
而且這些將士都是劉羲的嫡系,加上幷州所處的地勢,相信曹操根本不敢有半點非分之想。
何況還有一個智慧超羣而又忠誠耿直的軍師田豐相隨,曹操若有半點異心,絕對瞞不過他的眼睛。
劉羲召來劉祿,低聲對他吩咐道:“你立刻將司馬家要對付張揚的消息,傳遞給他,讓他有所防備。”
劉祿點點頭,沒有多問一句話,躬身退下,辦事去了。
雖然如今密諜的網絡由程昱在掌控,但是劉祿仍然掌控着最隱秘的一部分間諜。
這個一直跟隨着他的小廝雖然沒多大的才幹,但是卻比所有臣子對他都忠心。
劉羲對他的信任甚至更在關羽張飛之上。
他也沒有辜負劉羲的信任,一直都勤勤懇懇,不折不扣地爲劉羲辦事。
司馬家在河內郡根深蒂固,劉羲此舉就是分化其影響力。
留下張揚跟司馬家這敵對的雙方,劉羲在河內郡,乃至幷州、河南尹都有了平衡之策,才能保證不被架空,將勢力觸角生根下去。
果然隨後的局勢就如劉羲所預料的一樣。
張揚在接到劉羲的密諜的傳信之後,對司馬家有了防備,沒有被司馬家暗算到。
雙方的仇怨就此結下。
後來的數年間,有着張揚的處處針對,司馬家在河內郡的勢力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擴張。
曹操入幷州後,張揚跟黃巾軍都順勢投降,被他加以收編。
其後,在司馬家的算計下,南匈奴及鮮卑諸部的大軍被引入星星峽。
曹操以火攻之計,將之打敗,伏兵四處,蠻夷之兵只逃出寥寥一小部分。
星星峽火焰沖天,一路上屍骨滿地,鮮血染紅了黃土跟野草。
經此一役,幷州附近的異族部落中青壯死傷殆盡,沒有二三十年都別想恢復過來。
這一戰狠狠震懾了周邊異族,甚至連同幽州附近的異族都被嚇得不敢靠近大漢邊地。
司馬防進入劉羲的中軍幕府,司馬懿也入了泰山學院。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司馬懿也拜了劉羲爲師,跟諸葛亮、陸遜成爲同門師兄弟。
他與諸葛亮兩人總是莫名地互相看不順眼,二人明爭暗鬥,從書院時期,一直延續到長大後進入朝堂。
到之後在朝堂的數十年,二人都成爲了政敵,可謂糾纏了一生。
司馬懿也被諸葛亮壓制了一輩子。
就在劉羲跟羣臣策劃攻略幷州的時候,長安城內的亂局終於爆發了。
呂布自從在虎牢關跟劉羲手下諸多將領“打平手”之後,就明顯感覺到了董卓對他的重視程度開始下降。
而且以往那些對他口服心不服的西涼將領,也開始對他冷嘲熱諷,雙方的摩擦逐漸加劇。
董卓對呂布麾下的幷州兵一直都有所防備,他們比之西涼兵,就好似後孃養的,經常受氣。
這也導致了董卓跟呂布的裂痕出現。
這時王允使用美人計,以貂蟬挑起了呂布跟董卓之間的矛盾。
董卓雄心壯志早已失去,呂布桀驁不馴,受到王允的挑唆,反叛之心更加強烈起來。
在李儒的提醒之下,董卓卻毫不悔改。
自從賈詡的勸說之後,李儒已經對董卓心灰意冷,爲了自己的報復,開始轉投劉羲麾下,逐漸在長安城內沉寂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