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承明殿議政

“多派點人手,務必確保蔡卿的安全。”

李傑對蔡齊談不上好感,也談不上惡感,救他一命,完全是因爲他的諫言,間接導致了劉美去世。

劉美一死,禁軍的掌控權雖然沒有落到他的手上,但總比劉美掌控要來得好。

“臣記下了。”

“去忙吧。”

李傑大手一揮,直接調走了張茂則。

身爲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當然不會只培養張茂則一個人,前不久,他從入內高班裡又挑了一名小內侍。

這邊,張茂則剛退出內殿,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內侍就走了進來。

劉茂勤進門後,先是瞄了一眼官家,眼看官家正在看札子,於是便輕手輕腳的走到御臺邊,默默地等待着。

片刻後,眼瞅着漏刻快到未時了,劉茂勤低聲提醒道。

“官家,快到未時了。”

李傑聞言放下了手中的札子。

“更衣。”

北宋服喪期實行的是雙軌制,即宮外以日易月,而宮內仍然需要服喪滿期,即二十七個月。

因此,李傑現在於宮內仍然需要着喪服。

相比於常服,喪服穿戴的東西要多一些,並且有特定的樣式,布斜巾、布冠、首絰(服孝的麻帶)、大袖、竹杖等等,一共十二件。

簡而言之,喪服的配飾配件多,穿起來很麻煩,所以,李傑在福寧殿時,一般是不穿的。

唯有出行纔會去穿。

待會他要去承明殿議事,承明殿位於宮城的北邊,仍屬內朝,所以,他還是要穿喪服過去。

(ps:如果是去外朝的話,是不用穿喪服的)

今天議事的主題是——救災。

蘇、湖、秀三州乃是南方的重要產糧地區,僅僅只是依靠常平倉調度,是無法徹底解決災情的。

三州已經鬧了小半年的災,劉娥一直沒怎麼重視,她現在的精力全都放在朝政上。

這一次救災的倡議者是晏殊。

準確來說,是晏殊發起,然後由丁謂上書的。

丁謂是蘇州人,他的家鄉受了災,如果沒人主動提起,他倒是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一旦有人提起此事,他若是繼續充耳不聞,以後哪還有臉去見父老鄉親?

王曾雖然和丁謂不是一條心,但此時的黨爭還沒有發展到非我必異的地步。

治水救災,事關國政要務,王曾等人自然也不會反對。

兩大巨頭都有心救災,即便劉娥不想折騰,也沒法抵擋兩大集團的集體上書。

治水已然變成了刻不容緩的大事。

於是便有了今天的承明殿聽政。

李傑能參加今天的治水廷議,也是因爲晏殊,在他的上書中,開篇之初便提到了李傑。

並且還將李傑的言論附在上書的札子中。

對於這封上書,劉娥是有點不高興的,救災,救便是,可她不想看到李傑過多的參與國事。

李傑參與的越多,成長的就越快,到時候她還政的日子就越快。

然而,這一次劉娥也沒有正當的理由去拒絕。

早在先帝病危之際,‘原身’就參與過類似的聽政環節,雖然那時的聽政更多是學習。

可不論是學習,還是決斷,聽政本就是天子的權利。

未時三刻。

承明殿。

此時,兩府大臣們皆已到場,除了兩府大臣之外,今天到場議政的還有學士院的翰林官們。

劉娥坐在李傑的右側,眼看人都到齊了便輕啓朱脣。

“今天召集諸卿到此,是爲蘇、湖、秀三州的水災,前天,晏學士上書中提到。

蘇州湖秀,膏腴千里,乃是國之倉庾,如任其長期受災,恐誤東南之地。”

“晏學士,卿是此次廷議的首倡者,對於此次災情,卿有何高見?”

廷議一開始,劉娥就牢牢地把握住了主動權,她先聲奪人的意思,不言而喻。

她纔是現在的主政者。

坐在她身旁的官家,只要聽政即可。

晏殊微微一禮:“水之爲物,蓄而停之,決而流之,各有利害,今蘇湖秀三州,水利不興,所以爲害。

官家曾言,治水有三策。

一曰引,二曰疏,三曰興,此三策皆言水利之事。”

“然,水利之事,牽連甚廣,耗費頗多,當由朝廷主之,地方輔之,

同時,宜擇精幹之吏,選能任之官,並派遣往。”

聽完晏殊的發言,劉娥點頭道。

“卿可有人選?”

晏殊起身道:“臣推薦江淮發運使趙賀主持此事。”

趙賀?

劉娥心裡默唸了一遍這個名字,全國大大小小三百多個州府,她自然不可能記住所有官員的名字。

但像江淮發運使這樣的地方大員,她當然會銘記於心。

不過,對於此人,劉娥不是很滿意。

不爲別的,只是單純因爲,趙賀是寇準的人。

“晏學士提議的人選,卿等覺得如何?”

在座的大臣們,互相對視了一眼,丁謂正準備發言之時,坐在御臺上的李傑忽然開了口。

“大娘娘,臣推薦江淮發運副使、知泰州張綸,以及泰州西溪鹽倉監范仲淹。”

此話一出,現場的氛圍頓時爲之一變。

劉娥雖然臉上無喜無悲,但心裡卻不是很高興,官家這就迫不及待的要參政了?

而大臣們則是各有所思。

官家此舉,到底是另有其意,還是單純的爲了國事?

誰也不知道。

不過,劉娥和大臣們的想法雖然不同,但有一點,他們的反應是一樣的。

他們只記住了張綸的名字, 下意識的忽略了范仲淹。

一個監當官而已?

誰會關注?

倒是張綸,在座的大臣們大多都知道此人,即便不熟悉,也聽說過他的名字。

此人雖是蔭補入仕,但頗有才幹,鹹平年間,益州有戍卒聚衆起義,朝廷準備派兵鎮壓。

彼時,張綸提議以招撫爲主,鎮壓爲輔。

因爲他的諫言,朝廷確實少費了許多功夫。

另外,張綸在鹽業上也頗有貢獻,在他擔任江淮制置鹽運副使期間,革舊制,建鹽場,使江淮地區鹽稅扭虧爲盈。

天禧末年,張綸知泰州時,曾上書泰州沿海地區,舊堤年久失修,多處潰決,以致於海潮倒灌,淹沒良田,毀壞鹽竈,沿海百姓深受其害。

爲此,他建言重修堤壩。

只是,那時丁寇之爭正處於最激烈的時候,哪有心思去關注這事。

第一百二十五章 熱議第4章 我的師尊是世界第一強者?第七十四章 林瀚的評價第69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百二十章 合縱連橫第八十一章 拜訪徐溥第二百二十七章 王曾的本意第八十五章 十年第三十七章 再相逢(補更第二彈!)第一百二十七章 滿城風雨第六十九章 端倪初現第八十九章 王欽若歸京第十四章 ‘敵視’第六十六章 妥協第一百四十九章 進擊的樊勝美第六十四章 又一次第二百一十四章 偏愛?第四十六章 神機妙算楚狂人第五十一章 榮辱不驚第一百零七章 學會了‘欺騙’的關雎兒第七十七章 又是一年高考時第六十一章 決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離世第一十一章 調令第一百零七章 京城居大不易第一百七十一章 上熱搜第五十八章 益都李氏第八十一章 王炸第一百三十一章 隱憂第十二章 面試第四十一章 二度受挫第六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四章 孤狼B組的隊員們第二十三章 應對第三章 相遇第一百七十章 北方士人集團的動向第八十九章 迴歸第十四章 我是個莫得感情的沙手第十五章 問計第二十章 囂張至極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然襲擊第四十九章 發酵第三十三章 接頭第六十二章 少女的決意第一十六章 雙標第34章 極盡昇華第四十六章 惶恐第五十七章 不合時宜第四十章 意外遭遇第四十三章 新世界第一百二十章 亂成一鍋粥第七十六章 我會出手第17章 慌了,他慌了第二十章 文物之殤第二十一章 談話(二合一)第三十六章 周秉義第二十八章 夜話第九十章 初見第四十五章 九龍城第九章 達成共識第十七章 突發情況第37章 再相遇第65章 艱難的比賽第六章 曲線救國之閨蜜路線第九十四章 衝!衝!衝!發起總攻!第五十章 暗中的目光第二十六章 熱議第一百八十章 幌子第十一章 抵達港口第一十六章 糧食問題第三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十八章 決定第三十八章 僞神羅天徵第十六章 確診第三十五章 找一個人第十章 不服的武延生第二十八章 寇準回京第五十二章 懷疑第六章 一刻入門!第十一章 互相看不對眼第103章 早有預謀第三十九章 未來第六十四章 金剛不壞第六章 厲師兄:我要學武第六章 元康九年第二百五十三章 擔憂第七十八章 啊?對,我調到部裡了第九十一章 站臺第35章 記名弟子第七十九章 反思第一百五十五章 離世第九章 雷擊第三十三章 光影術2.0第八十六章 日方的關注第131章 見證第十五章 頭疼的分局長第二十五章 製作人身份曝光 (求推薦、收藏)第二十章 醉酒第六十章 猜疑第六章 有恃無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