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呂夷簡的算盤

翌日。

一封詔令由中書籤發。

詔,蘇、湖、秀旁近州兵疏導積水,修堤,令江淮發運副使、知泰州張綸,及泰州西溪鹽倉監范仲淹董(監督)之。

遣直集賢院徐奭往之,促其役。

王相公府。

傍晚時分,王曾又將呂夷簡叫到了家裡,昨日承明殿中,官家竟然涉政,且太后也沒有反對。

這是之前從未發生過的事,必須好好商議一二。

後院。

還是熟悉的位置。

“坦夫,對於昨日之事,你有何看法?”

本來,這場談話昨天就該進行的,但昨天晚上王曾這邊有事耽擱了,所以纔會推到今天。

經過一天的思考,呂夷簡回答的很是乾脆。

“官家恐有親政之意。”

其實,呂夷簡早就看到了苗頭,自打他姐夫上了那堂課之後,他便有一種預感。

當今的官家,年紀雖小,卻不是一個甘於寂寞的人。

之後,又有晏殊上書一事,此事無疑是印證了他的猜想。

這一結果,既讓他驚喜,又讓他憂慮不已。

聞言,王曾默默點了點頭,他的消息要比呂夷簡更靈通一些,他的看法和呂夷簡是一致的。

只是,王曾也不知道,此事到底是福,還是禍。

最近這幾個月,官家的表現雖然遠超預期,但官家今年畢竟才十三歲。

他只聽說過十三歲的神童,但神童更多是文學上的天賦。

文學和治國,完全是兩回事。

前者靠的是天賦,後者靠的是積累,性質截然不同。

因此,王曾不是很贊同官家直接親政。

若是時間往後再推兩到三年,他肯定會支持。

“唉。”

沉默半晌,

王曾微微一嘆。

多事之秋啊。

內有太后專政,外有丁謂等奸黨,如今官家又欲親政,這時局,簡直是一團亂麻。

“王相,可是另有高見?”

和王曾不同,呂夷簡是支持官家儘快親政的。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他已經權知開封府,下一步便是出將入相。

但一個蘿蔔一個坑,上面的位置就那麼多,如果時局沒有大的變化,他不知道還要熬上多久。

儘管他今年才四十多歲,還等得起,可權力這東西,誰不希望要的更多,來的更快?

王曾緩緩道:“官家實有聖君之相,然尚在幼衝之年,若是親政,對於國朝而言,只怕是福禍難料。”

“王相所言,確實入木三分。”

呂夷簡斟酌片刻道:“坦夫亦是贊同,不過,如若繼續維持現狀,亦不可取也。”

“何所言?”

王曾眼中閃過一絲意外,這樣的回答,和他預想中的可有些不太一樣。

在他的印象中,呂夷簡向來是那種老成持國的人。

呂夷簡坦言道:“宮中之事,坦夫亦有所聞,官家平時裡看到的札子,皆是過去之政。”

“且,太后詔我等議政,亦是將官家摒除在外。”

“如此一來,對於官家的成長,卻是大有所害。”

今日的呂夷簡也算是豁出去了,雖然眼下只有他和王曾兩人,但這等話若是傳到太后耳中,絕對是大不逆之言。

只是,他也很清楚,以王曾的性格,極大概率不會支持官家儘快親政。

所以,呂夷簡思慮再三,覺得有必要冒點險。

風險和收益並存,官家想要親政,僅憑他一人,絕對是獨木難支。

王曾的支持,很重要!

身爲北方士人的領頭人之一,如果能獲得王曾的支持,也就意味着北方士人的支持。

雖然北方士人暫時受到了打壓,但北方士人集體仍然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有王曾的支持,呂夷簡再動用呂家的關係,推動官家親政一事,大有可爲!

另一邊,聽到呂夷簡的逆言,王曾沉默許久。

他在分析呂夷簡的意圖。

事出反常即爲妖!

素來穩重的呂夷簡,今天竟然說出了這等‘大逆不道’的言論,必然有其深意。

呂夷簡是想取‘從龍之功’啊。

這一點,並不難猜,官家如今雖然是名義上的天下之主,但如今的情況像極了東漢故事。

呂后聽政之際,天子亦是幼衝之年,朝堂內外皆有呂后一言而決。

所以,用‘從龍之功’來形容,很貼切。

自古以來,從龍之臣,出將入相只是尋常,呂夷簡出自東來呂氏,系出名門,他的叔叔更是位列宰輔。

(ps:呂蒙正和呂夷簡雖然是出自同一個呂氏,但自呂蒙正和呂蒙亨,也就是呂夷簡父親那一輩,雙方便分家了【有點忘了,也有可能是呂龜圖,呂龜祥祖父那一代分的家】,一個在洛陽,一個在東來,不過,分家不久,他們的關係仍舊很是親密)

有此出身,呂夷簡想要更進一步,實屬正常。

王曾擔心的不是呂夷簡的野心,而是擔心官家能否擔得起天下之重。

一個國家的擔子,重若千鈞,一個孩子真的能扛得住嗎?

‘罷了。’

思慮片刻,王曾心中有了主意。

“坦夫所言,確是謀國之言,官家確應多多參與聽政之務。”

聽到這話,呂夷簡頓時心中大定。

此計,成了!

不過,促成聽政之事,他還需要仔細籌謀一番。

做事得講究方法。

如果由他直接上言,等待他的只怕不是扶搖直上,而是貶黜出京。

太后顯然是一個權力**極強的女人,且此時太后又手握先帝遺詔,佔據着大義。

所以,這事只能從長計議。

先找一人上書, 行那投石問路之舉。

……

……

……

福寧殿。

李傑並不知道王曾府中發生的事,雖然皇城司被他掌握了一部分,但像王曾這樣的高官,即便是皇城司想查,也不是容易的事。

現在的他,正在看張綸,準確來說是范仲淹之前呈上來的札子。

天禧末年,泰州那邊海侵現象嚴重,海水倒灌,淹沒了大量的良田,因此方有了這份札子。

半晌,李傑放下了札子,然後走到窗邊,向着南方的天空看了一眼。

他很希望儘快在朝堂上看到這位留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臣典範。

調范仲淹去蘇州治水,想必他對這份差事應該會很滿意。

畢竟,范仲淹是蘇州吳縣人。

第五十四章 來電第二十八章 小心思(4000字)第四十一章 懵逼的裴之第二十一章 切磋第一百六十四章 興奮的老譚第十六章 敲定第六十四章 迴歸第14章 糾結的羅峰第三十九章 出發!第三十五章 餘韻第一百八十章 幌子第二章 又出獄第八十四章 倨傲第十一章 初見關雎兒第六十八章 師生第一百零一章 選擇第十三章 真正的偶遇 (爲堂主名字被取了怎麼辦加更)第70章 我叫呦西,我現在慌得一批第十七章 變化第四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一章 初試身手第四十七章 教導第六十七章 飄然而去第二章 進入第一百零六章 先天之問第二十五章 抱歉,我拒絕第一章 我成了武屍?第一百二十三章 無力第36章 程廠長:好傢伙,趕緊走第三十三章 傻第一十二章 毛腳女婿上門第六章 一刻入門!第八章 初見蘇明玉第十七章 不失禮貌的拒絕第七十章 緊急第34章 壞了!第一章 慕容復?第34章 壞了!第六章 對症下藥第二百四十四章 失之交臂第五十九章 意外第68章 驚!第三十一章 要生了第六十六章 求援第五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三十章 沉默的未來第三十三章 鍾小艾第六十八章 偶遇第二十二章 夜話第二十六章 安排第一百四十五章 師兄弟聚首第三十九章 解釋不清了第三十七章 手到擒來第三十二章 發酵第三章 進入第九十四章 選擇第六章 初見第七十六章 觸動人心第126章 發狙發狙第五十七章 我有一個朋友第一百九十八章 急報第五十二章 斷貨了第五十一章 展翅第三章 憤怒與驚訝第四十四章 冀國大長公主第五章砍瓜切菜第五十八章 對話第六十二章 晉級決賽第三章 決裂第十二章 見聞第一十九章 理想和現實第3章 興奮的鄔通第五章 曲線救國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門三進士第五章 天真的丁美兮第二十二章 躍躍欲試第一百五十五章 ‘兄妹’爭鋒第四十八章 失敗的雙簧第三十二章 改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反應第七十五章 出馬第二百章 宋遼邊防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思第二十七章 初啼第五十五章 剖析(第三更奉上!求訂閱!)第九章 額們回去第二十一章 姐弟第八章 寒假第四十六章 鎖定目標第八十章 元春元年第一百三十三章 鋌而走險(求首訂)第二十九章 任務完成 (求推薦,收藏)第二百五十五章 黨爭第四十三章 善良的少女(第一更奉上!求訂閱!)第九十六章 小傢伙第四十七章 我願意(五更求訂閱!)第九十四章 惋惜七十三章 上‘熱搜’第76章 他我第四十九章 藤田芳正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