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蔡齊是給龐籍寫信,老僕頓時便不再勸了。
龐籍是自家郎君的好友,若是由他來代筆,不免失了禮數。
縱使龐籍得知真相,不會說什麼,但禮不可廢!
想了想,老僕往後退了一步。
“那郎君你得寫的慢一點,若是扯到傷口,記得停下來。”
“七叔,我曉得的。”
龐籍現在的差遣是開封府兵曹參軍事,雖然只是正七品下的差遣,且龐籍仍是選人,尚未改爲京官。
但開封府兵曹參軍事畢竟是京府官,能坐到這個位置,基本上距離改官也不遠了。
對於龐籍未來的仕途,蔡齊毫不懷疑。
且不論龐籍本來就很優秀,精於律法,他的個人關係同樣也是不差的。
龐籍進士及第後,被當時的名臣邊肅選中,成了邊肅的女婿。
邊肅是太平興國五年(980)的進士,他和向敏中、王旦皆是同一幫的進士,且關係不錯。
成了邊肅的女婿後,龐籍自然繼承了岳父的人脈。
比如,龐籍擔任黃州司理參軍時,便和貶職黃州的夏竦關係不錯。
夏竦欣賞龐籍,其中有龐籍個人能力的緣故,但也和龐籍是邊肅的女婿有關。
雖然夏竦和邊肅沒有直接關聯,但夏竦和王旦關係很好,王旦很器重夏竦,對他多有提拔。
有了這層關係,夏竦自然會對龐籍另眼相待。
另外,龐籍和李陟都是邊肅的女婿,兩人爲連襟,而李陟又和呂夷簡的叔叔呂蒙周是同年。
這些關係,平時看起來不起眼,但真到了用的時候,卻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除了血親,姻親便是最爲親密的關係。
彼此互相聯姻,
是保持一個家族長盛不衰的重要手段。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家族代代都能出人才,家族中出不了,那便去外面去找。
天下之大,英才遍地。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次科舉便是世家大族的擇婿之機。
榜下捉婿的傳統便是這麼來的。
貴族時代,擇婿的標準是血統,門閥時代,擇婿的標準是門第,科舉時代,擇婿的標準是個人才學。
而後世,擇婿的標準是_____。
雖然標準不同,但本質都是一樣的,爲了家族的延續,爲了血脈的延續,爲了世代昌盛。
日落時分,老僕及時地爲蔡齊點上了油燈,看着自家郎君仍在寫信,老僕低聲道。
“郎君,你都寫了將近一個時辰了,要不歇一會?”
聽到這話,蔡齊這纔回過神來,轉頭一看,眼見天漸漸暗了下來,他不禁啞然。
這封信,他寫的異常艱難。
身爲大中祥符八年的狀元,蔡齊本人的才學自是世間第一流,信難寫,不是因爲他手臂受傷,而是因爲這封信不好寫。
如何達成自己的目的,又不讓好友涉足其中,這很關鍵。
蔡齊可不想因爲自己的關係,導致好友涉足接下來的風波之中。
片刻後,蔡齊放下手中的毛筆,然後在老僕驚訝的目光中,將那封信付之一炬。
他決定了,這封信還是不寫爲好。
以龐籍的性格,若是得知自己的境況,恐怕會毫不猶豫的站到自己這一邊。
“郎君?”
看到蔡齊突然將信燒了,老僕不由一陣驚愕。
蔡齊微微一笑,沒有解釋其中的緣由,連龐籍他都不願牽扯到,他又哪會讓七叔跟着一起擔心。
冬!
冬!
就在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了門房小廝的通稟聲。
“郎君,有訪客,對方自稱是京中來人。”
聽到這話,蔡齊和老僕對視一眼,兩人都明白,自稱京中來人的,很可能是之前保護他們的人。
“七叔,麻煩你去門口迎接一二。”
“好。”
約莫十來分鐘後,老僕匆匆回到內院,眼見七叔只是一個人過來,蔡齊的眼中不由露出些許驚奇。
好在他心中的好奇並沒有維持太久,老僕腳步急促的走到蔡齊身前,面色凝重道。
“郎君,近期可能會有麻煩了,韓義士提醒我們,最近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外出。”
“韓義士讓我轉告你,京中那邊好像派了不少人過來。”
蔡齊神色澹然的點了點頭。
“我知道了。”
對此,蔡齊其實早有準備。
易地而處,如果自己派出去暗害大臣的人失蹤了,他肯定會不計代價的將人找回。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開戰前,如果連地方的動向都摸不清,這場仗沒打,已經輸了一半。
生也好,死也好,人起碼要見到,再不濟也要知道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知道了情況,便能有準備的應對。
……
……
……
福寧殿。
如今外朝因茶法更易之事鬧得不可開交,丁謂一黨率先發力,大力推崇天禧二年短暫實行過的現錢法。
但榷茶的收益是財政的重要來源,縱使丁謂勢大,也無法一言而決。
反對派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
你說茶法沮壞,證據呢?
有沒有調查過?
有沒有去實地走訪過?
調查,丁謂肯定是有準備的,但實地走訪便不是他一人能做到的。
所以,茶法更易這事,沒個一年半載,也討論不出什麼結果。
李傑暫時沒興趣參與其中,既然他們想吵,那便讓他們先吵着。
與其參與這種毫無意義的政爭,不如多做點事實。
儘管李傑的手上沒有三司的賬本,但此時的財政情況不容樂觀,確是公認的事實。
冗官、冗兵、冗費, 三冗局面已然初步形成。
三冗是長期形成的,李傑如今尚未親政,軍權暫時也不在他的手上,冗官、冗兵兩項,實在是不宜妄動。
不過,有一點卻是能動的。
削減宗室開支,還是有機會的。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宋太祖成了天子,他這一系的宗族自然也跟着受益。
凡是宗室之子,皆由朝廷供養,宗室之子,除長子外,年滿三歲,朝廷便會供給衣食,年滿七歲,即賜名授官,領取俸祿。
雖然規定是如此,但實行過程中恩賞濫用,很多宗室子弟尚在襁褓之中便開始領取俸祿。
開國之初,宗室子弟人數較少,恩賞多了一點,也沒什麼。
然而,六十多年過去,數代人繁衍生息,宗室子弟的人數迅速膨脹,這一塊的開支,也變得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