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經濟賬

bookmark

“故,臣奏議,應重定廂軍揀選之章程。”

“凡老弱怯懦者,該放免,放免。”

“然,軍士守備地方,縱使無功,亦有勞,凡放免者,皆應善待。”

“援先朝故事,放免歸家者,皆準許其墾荒,新墾之地,前三年,免其夏秋兩稅,後五年,當享夏秋兩稅減半。”

“然,免稅之地,理應有所限定。”

“以五口之家爲例,人日食米一升,歲衣絲一匹,五口之家,年食米約爲二十石,絲五匹。”

“天下田畝,分上中下三等,中田每畝約收一石,以此爲例,五口之家,最少需要中田二十餘畝。”

“不過,若是加上田稅、身丁錢、雜賦、口糧、糧種等,二十畝中田,只是勉強湖口。”

田稅,即夏秋兩稅,宋朝的普通老百姓除了兩稅之外,還需要負擔額外的身丁錢、雜賦等。

如鹽錢、農具錢、牛皮錢、酒錢等等。

其實,相比於兩稅,這些額外的身丁錢、雜賦的開支,反而對百姓的負擔更重一點。

“綜合考量,臣以爲,免稅之地,應以五十畝每人爲限!”

這個數字,丁謂並不是隨口說的,而是經過精心測算的。

丁謂雖然沒有領過軍,但人性是共同的,那些即將被放免的廂軍,大多都是服役十年以上的。

這些人早已習慣了國家供養,某些服役更久的,甚至忘了該怎麼種田。

因此,想要讓他們平靜的接受放免,必須要誘之以利。

三年免稅,五年半稅,這個利,足夠大了!

如果對於田畝不加以限制,此善政極有可能變成動亂之源。

每人限定五十畝,就是丁謂交出的答桉。

五十畝地,年產五十石,前三年免稅期,扣除口糧、身丁錢等,一個五口之家,

每年至少能結餘三十石。

一石糧食的價格大概在三百文左右,三十石便是九千錢。

九千錢,不少了!

前不久,先帝修奉永定陵期間,佔了民田十八頃,根據當地地價,十八頃田,估價70萬錢(700貫),平均每畝地約爲400文左右。

雖然官家特給百萬錢(1000貫),平均地價高達550文,但這是帶佳賞性質的。

真實地價約爲400文一畝地。

若是以此數據爲算,結餘9000錢,每年結餘的錢足以購買中田20餘畝,三年便是60畝。

60畝加上墾荒的50畝,足足有一頃地,不論是在鄉下,亦或者是城鎮,一頃地,足以讓五口之家過上體面的日子。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下的,如果歸鄉的老兵生活驕縱,不知節制,莫說五十畝地,便是五十頃地,也不夠用。

臺上。

聽完丁謂的發言,李傑迅速在心中算了一遍,然後得出了一個數據。

五十畝地,確實是一個合適的數字,既具備吸引力,又不至於讓人趨之若鶩。

裁軍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削減軍費開支。

假如放免歸鄉的政策太過優握,以致於高過了服役所得,到時候便不是被動淘汰,而是主動淘汰了。

雖然宋朝實行的是募兵制,很多軍士都是主動投軍的,但其中不乏被動入伍的,而且數量還不少。

倘若給利太厚,軍心定然動搖。

另一邊,曹韋也跟着快速算了一遍,但他對於這些數字,並不是很敏感。

換句話說,他不太擅長算術。

不過,哪怕他不擅此道,關於五十畝定額的限制,他亦是贊同的。

五十畝地,專心經營,養活五口之家,絕對是綽綽有餘的。

然而,方案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不懂理財,但他懂下面的軍官。

規定五十畝,放免的人不一定能全額拿到。

永遠不要小看人的貪慾。

禁軍中固然有喝兵血的,可禁軍乃是拱衛京畿之軍,天子腳下,禁軍中的軍官當然不敢做的太過分。

而州郡之地廂軍就不一樣了,天高皇帝遠,他們的膽子遠比預想中的要大,且大得多。

“丁相之策,諸卿以爲如何?”

眼看丁謂發言完畢,其他人毫無反應,李傑不由再次開口。

“臣附議!”

這時,王曾站了出來,他難得的沒有否定丁謂的發言。

雖然他和丁謂份屬不同陣營,但他和丁謂的不同之處在於,若是政策對於國朝有益,他是不會無腦反對的。

裁軍,確實能減少開支。

天禧末年,單單禁軍和廂軍的俸祿,一年就要一千兩百多萬貫。

而這,還是先帝‘裁軍’之後的結果。

鹹平年間,天下共有禁軍五十三萬餘人,到了天禧末年,十幾年的時間中,先帝陸陸續續裁撤了將近十萬禁軍。

也正因爲裁撤了將近十萬人,軍費開支方纔降低了近兩百萬貫。

節省兩百萬貫,相當於減少了六分之一的。

衆所周知,宋朝是缺良馬的,從遊牧地區購買一匹合格的戰馬,價格約爲30貫左右。

兩百萬貫,足以買下六萬餘匹合格的戰馬。

儘管戰馬有錢也不容易買,但即便買不到六萬匹,採購之餘剩下的錢,還是在的。

這錢,用在哪裡不好?

所以,對於裁軍一事,王曾是一百個支持。

“然,我朝11府,253州、48軍、5監、1關,何其大也,若倉促行之,難免出現錯漏。

“裁軍一事,牽連甚廣,臣以爲,當徐徐圖之。”

“爲觀後效,宜,先於開封府界、京東路、京西路試行之。”

“另,河北、陝西諸州地處邊地,當不在揀選範圍之內。 ”

聽到這些話,一旁的丁謂心中不免有幾分得意。

王曾的反應,全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裁軍’於國有益,這是公認的事實,似王曾這等人,肯定不會反對,再考慮到王曾‘穩健’的風格。

先試點,再推廣,那也是必然的。

隨着兩位宰臣相繼表示贊同,裁軍一事基本不會出現什麼大的波折。

等衆臣發表完各自的意見,李傑不急不緩的拋出了一個令文臣欣喜不已的決策。

“爲政之先,莫於簡人材,取士莫過於科舉,今國朝承平日久,當興文教!”

“令三司計,凡裁軍之所餘,全數用於興學。”

第五十二章 建議第六十五章 新專輯發售第六十三章 信任第64章 秘法第八十八章 兩女近況第四十八章 求救第七十一章 異常第三百零三章 判死刑了第二十五章 忍第四十四章 成功第十三章 歡迎!歡迎!第八章 內心毫無波動第五章 回門第六章 這個家,不待也罷第四十四章 一語道破第六十九章 拿下第39章 gai溜子第八十二章 酒樓遭遇第二十六章 自是不彰第五十三章 加印!加印!第一百三十章 憤怒的白查力第43章 什麼叫極致的薅羊毛?第七十五章 宿命第三十三章 針鋒相對?第五章 諂媚第五十九章 緣分(第三更!求訂閱!)第八十五章 再見龍女第二十四章 利益第四十九章 奇怪的技能第二百六十章 不同的反應第四十七章 膽小的土匪們第八十二章 離行之前第六十七章 遲了!第八章 內心毫無波動第一章 新任務第五章 把刀放下第五十五章 成全第63章 不沾因果第七章 氣急敗壞第九章 雷擊第20章 天才戰第五十七章 入場(求收藏推薦)第九十二章 再一次的異常第五十四章 又一年第一百五十二章 各方反應第9章 突飛猛進的羅峰第四十八章 再見老林第十八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七章 懷疑第九十六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三十八章 團聚第十章 豪氣的文他娘第一十九章 理想和現實第五十五章 落花有意第六十三章 小動作第一百四十三章 半同居第二十三章 老林的第二春第七十五章 成長的關雎兒(第三更送上!求訂閱!)第十章 保護自家白菜第八十九章 鄰居的怪異舉動第四十四章 成功第四十章 匆匆百年第九章 變化第五十三章 提醒第九章 生意火爆第二十章 被人盯上了第一章 新任務第二十八章 被孤立了第22章 空降國青隊第三十四章 四年第四章 初聞修仙者第六十一章 開端第十一章 驚聞第二十八章 母子第三十七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九十二章 隱憂第六十三章 代表團(下)第四十四章 滿意第56章 年積累,一鳴驚人!第二十八章 清除隱患第二十三章 見聞第六十八章 得知真相(四更完畢,求訂閱!)第二十五章 香餌第六十九章 驚喜第五十一章 分道揚鑣第六十六章 終結第五十四章 拉攏第127章 傳奇第五十一章 水手第五十二章 意外第十章 交流第五十六章 秋闈第二十七章 原委(5K)第一十九章 消失的她第四十七章 丁謂其人第六十一章 轉變第三十章 築基三關第八章 路邊攤第二百七十三章 丁謂罷相第41章 雙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