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拜相

三天後。

丁謂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拜王欽若爲宰相的詔書,如期傳到了政事堂。

看到這份詔書,政事堂中的幾位執政,雖然覺得很突然,但仔細一想,似乎也沒什麼不合適的。

真算起來,王欽若的資歷比丁謂還要老。

雖然王欽若第一次拜相是天禧元年(1017),但自景德三年(1006),王欽若遷爲知樞密院事時,他便有了隱相之稱。

彼時,真宗很是器重王欽若,即使那時的王欽若沒有拜相,他實際上卻有了宰相之實。

如果不是王旦、寇準、向敏中等北方系大老的反對,王欽若拜相的時間至少會提前四五年。

雖然官場很現實,但具體問題還是得具體分析。

比如這次,王欽若拜集賢相,按照規制,他要比丁謂稍低一等,但考慮到王欽若的資歷,官位上的差距已經足夠被抹平。

兩人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

若是真要論一個頭名,支持王欽若的人,恐怕還會更多一點。

畢竟,丁謂以前還當過王欽若的小弟,如果不是王欽若大力提拔,丁謂能不能走到今天,也許還是個未知數。

不過,王欽若重歸相位,對於丁謂而言,也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

鹹平年間,王欽若知貢舉期間,牽扯進了一場科舉舞弊桉,河陰士子常德芳狀告臨津縣尉任懿賄賂王欽若。

然後,此事便傳到了時任御史中丞的趙昌言耳中。

趙昌言是什麼人?

他是王旦的岳父,同時,也是北方派系的大老之一。

得知此事後,趙昌言敏銳地察覺到了機會,一個扳倒王欽若的機會。

其後,趙昌言以此事爲由發難,直接將科舉舞弊桉捅到了真宗面前。

只可惜,趙昌言低估了真宗對王欽若的器重,

同時也低估了王欽若的狡猾程度。

查桉的過程中,王欽若直接一推二五六,‘洗脫’了自身的嫌疑。

然後,真宗便信了,保住了王欽若。

最終,趙昌言不僅沒有扳倒王欽若,反而因爲科舉舞弊安受到了牽連。

也不知是買通了狀告人,還是真宗力保,總之,常德芳最後沒有攀咬王欽若,轉頭告了另外一位貢舉官洪湛。

而洪湛又和趙昌言的門人樑顥頗有交集,兩人有着通財之宜。

於是,王欽若便藉機將趙昌言捲入了科舉舞弊桉,事後,趙昌言被貶爲安遠軍行軍司馬。

雖然後來重新起復,轉爲地方知州,但直到死前,趙昌言也沒能重新回到京師。

也正因爲此事,王欽若和北方系的官員徹底走到了對立面,再也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丁謂雖然也是南人宰相,但他有機會和北方系眉來眼去。

而王欽若,卻沒有!

王府。

拜相的敕書發佈後,昔日門可羅雀的王府,瞬息之間又重回車水馬龍之景。

拜帖就像不要錢似的,如雪花一般飛入了王欽若的宅邸中。

看着堆積如山的白天,王欽若眼中並無半點喜色。

重歸朝堂,確實是他心中所想。

可此時的朝局,已然和前朝大有不同,北方系的官員,看似被官家大舉打壓。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並非如此!

參政呂夷簡、樞密副使曹韋、御史中丞劉筠,哪一個不是北方系的中堅?

並且,參政進一步便是拜相,樞密副使進一步便是執掌西府。

由此觀之,南方士人和北方士人的爭鬥,仍然是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

畢竟,下一代執掌兩府的大臣,很可能會是北方人。

而這,恰好是王欽若的尷尬之處。

因爲已故宰相王旦的緣故,他和北方系官員天然便站在了對立面。

絕大部分北方系官員,或者說受過王旦恩惠的官員,都是他的政敵。

故此,王欽若得一邊應付着北方士人,一邊還得和丁謂奪權。

他和丁謂之間的爭鬥,是話語權之爭!

一山不容二虎!

同屬南方官員系出身,如今在南方系內部,丁謂的話語權絕對是最重的那一個。

王欽若想要有所作爲,必須要和丁謂爭一爭。

不過,到底是同陣營的人,和丁謂奪權的事,暫時可以先放一放。

眼下的當務之急,乃是虎視眈眈的北方系官員。

王欽若爲何被冠名五鬼之首?

除了他的個人作風問題,地域之爭,也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其實,刨開內裡,地域之爭的實質,也是話語權之爭。

宋朝立國之處,佔據朝堂的多是北方士人,朝局穩定後,南方士人當然不敢落於人後。

南北之爭的本質,是新興社會階級對原有社會階級的挑戰!

是後繼者向先發者的挑戰!

地域,不過是一個由頭罷了。

一如大名鼎鼎的慶曆新政,同樣也是新型社會階級對舊有社會階級的挑戰。

以范仲淹爲首的慶曆新政集團,其骨幹基本都是出身於中下層地主階級。

同類相求!

面對內憂外患的處境,求變,纔是第一要務。

變法,既是富國強兵之計,也是重新劃分蛋糕的契機。

窮則變,變則通!

其實,早在回京之前,王欽若就開始思考該如何破局。

新官上任三把火!

這第一把火,他便打算燒在御史中丞劉筠身上。

此前,張氏便派人前往壽州,聯絡王欽若扳倒劉筠,但那時的王欽若並沒有直接同意。

他不同意,只是因爲張氏忽略了一件事。

一件極爲重要的事!

當今天下,官家的態度纔是最關鍵的!

鹹平年間,牽扯進科舉舞弊桉的王欽若,爲何能夠全身而退?

他靠的只是‘自辯’嗎?

不!

他靠的是先帝的賞識!

此前, 王欽若一直沒有摸準官家的態度,直到他從宮中得知了一件事。

省試開始時,劉筠上奏了一封請罷殿試的札子!

依照鹹平故事,如遇喪期,不辦殿試,也不是不行,但劉筠的那封札子,本意壓根不是請罷一科殿試。

王曾上奏的那封奏疏,纔是直指核心!

想要將取之之恩,從‘恩由主上’重新變爲‘恩歸有司’,這完全是不可能的!

因爲此事,劉筠多半惡了官家。

扳倒劉筠,既可以逢迎上意,又能交好張氏,同時還能打響上任之後的第一槍。

一箭三凋的事,王欽若有什麼理由不做?

第三十章 沉默的未來第十八章 一個條件第九十二章 敷衍(四更完畢,求訂閱!)第51章 血洛世界第一章 漫長的季節第十六章 確診第二十章 假期結束第十三章 提醒第七十七章 回去查下字典第二十三章 暗探第十九章 裝死第十九章 借錢?不借!第一十四章 六年第二章 闖關東第十九章 南田洋子的敵意(求訂閱)第六十四章 謝禮(四更求訂閱!)第三十章 無聲的安慰第二十七章 前夫和前妻第二十三章 小人物第六十七章 遲了!第六十七章 意外第27章 羅峰VS戎均第十九章 未知來電第六十五章 偶遇第四十七章 膽小的土匪們第二章 現狀第三百零三章 任務完成第九十九章 啓用‘胡蜂’第五十一章 尋找沈淼淼第三百零二章 庫房失火第六十一章 大中祥符八年榜第一百二十五章 意外第二十九章 小裴之上門第二十八章 小心思第十一章 初見關雎兒第二百零五章 宮闈之鬥第二十五章 還錢第二百零三章 主動出擊第8章 後顧之憂第三十章 好開嗎?第八十四章 彙報第七十七章 偶遇第二十六章 關心第三十一章 進入(求推薦、收藏)第四十七章 一意孤行與希望破滅第八十八章 下壩?第四章 雙喜組合第一百四十章 一榮俱榮第七十二章 給大姨上堂課第九十五章 關雎兒的分析第四十九章 去哪了?第十七章 暴露?第三十四章 老懟第五十三章 二強的心思第63章 探索第二百二十四章 重策論第16章 初至星海第六十七章 男人的浪漫(補更)第八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一百四十八章 五年後第四十七章 血天使第九十五章 大婚第六章 初見第四十八章 祁同偉和高小琴第二十二章 入職第九章 變化第五章 接踵而至第二十一章 段迎九的愛情第33章 乘興而來,乘興而歸第一百二十三章 紀實和記事第三十七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三章 一碗白粥(補更第三彈)第十九章 朋友圈第二十九章 警覺第29章 沸騰的球迷第三十一章 拒絕第一百零五章 齊上陣第四十八章 求救第一百二十三章 保國公第九十三章 懵懂第五十二章 丁謂的陰謀第二十章 出遊第三十九章 了斷第九十五章 開卷考試的丁謂第六十三章 有家了第四十四章 成功第四十九章 蕭規曹隨第五章 來信第71章 五行候第九十三章 尾聲第三十七章 馮曉琴的心思第五十四章 半壁江山!第40章 孕氣第七十章 議論紛紛第一章 我成了武屍?第七十章 如何報答?第四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七十章 失態的樊勝美(第二更!)第十章 大小姐(求訂閱)第三十四章 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