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欲加之罪

bookmark

既然做出了決定,很快,王欽若就付諸行動。

扳倒劉筠的關鍵人物是一個僧人。

鴻臚寺譯經三藏大法師惟淨!

此人精通梵文,乃是京中有名的佛學大師。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王欽若也不會盯上惟淨,他盯上惟淨的真正原因,其實和惟淨的身世有關。

惟淨是南唐吳王李煜弟弟李從鑑的兒子,也就是李煜的侄子。

單單這層身份,就足以讓王欽若大做文章。

當然,謀反的罪名,肯定是不行的。

別把其他人當傻子!

一個專注譯經的僧人,有什麼造反的能力?

誰會信?

不過,造反不行,懷念故國卻是可以的。

昔日,南唐後主李煜是怎麼做沒的?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首詞讓他丟了性命。

同樣的,王欽若也可以給惟淨來上這麼一次。

衆所周知,劉筠、楊億和惟淨是好友,景德年間,劉筠、楊億還和惟淨互相唱和過。

幾天後。

京中市井忽然傳出一則流言。

光梵大師(惟淨)的友人爆料,幾年前,惟淨吟了一首詞。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正是南唐後主所做。

在後人的眼中,這首詞絕對算是一首絕美的好詞。

但擱在宋朝,

這首詞完全可以劃入禁詞一類中。

這首詞表達的是什麼?

是南唐後主懷念故國,是表達自身的悲愴和沉痛。

其實,這件事也不是王欽若捏造的,而是確有其事,惟淨曾經的確吟唱過這首詞。

只是,他唱這首詞的本意是爲了緬懷他的伯伯。

身爲李煜的侄子,偶爾吟唱一下伯伯所在的詩詞,嚴格來說,也不算什麼大事。

畢竟,因言獲罪這種事在宋朝極少發生。

ωwш⊙Tтkǎ n⊙C O

所以,當這則消息傳出後,京中的老百姓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頂多也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然而,不同的人聽到這事,反應是不一樣的。

沒過多久,消息就傳到了正主,光梵大師的耳中。

得知此事後,光梵大師立馬停下譯經的工作,上疏乞罪。

伯伯李煜是怎麼死的,外人不知道,光梵大師還能不知道?

正因爲知道內情,所以他對趙宋皇室是沒什麼好感的,哪怕真宗對待南唐宗室不錯,也無法打消他們心中的疑慮。

起初,光梵大師的吟唱禁詞的事,只是在市井中傳播,朝中官員即使知道這事,多半也是一笑置之。

只是,待到光梵大師主動上疏乞罪後,事情就變了味。

一般而言,對待這種事,講究的是民不舉,官不究,只要沒有擺到明面上,不論是袞袞諸公,還是官家,基本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事情一旦放到檯面上,性質就變了。

請罪的上疏傳到中書後,政事堂的相公們,很快就給出了批覆。

降職,罰銅,依例處置。

李傑看到這條記錄時,心裡也沒怎麼當回事。

南唐後人,發發牢騷什麼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直到劉筠上疏,爲好友打抱不平,這件小事方纔引起了他的注意。

劉筠爲好友申辯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爲他很清楚惟淨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惟淨只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僧人,如果不是身份敏感的緣故,惟淨肯定是一個棟樑之才。

因此,他覺得惟淨很是冤枉。

但劉筠根本就沒有料到,惟淨的事,只是一個藉口罷了。

敵人真正的目標是他!

劉筠這邊剛剛爲好友求情,御史謝濤便直接給長官來了一記背刺。

當然,謝濤也沒有直接點名劉筠不該爲惟淨辯護,他只是引用了一首劉筠曾經做過的一首詩。

【漢武高臺切絳河,半涵非霧鬱嵯峨,桑田欲看他年變,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幾遷空象物,秦橋未就已沉波,相如作賦徒能諷,卻助飄飄逸氣多。】

這首詩是典型的借史言今,首聯中以漢武帝建通天台爲開頭,藉此譏諷漢武帝想長生不老。

然而,修了通天台的漢武帝,沒等到長生,卻等來了黃河決堤。

其後,又以夏鼎重新出現爲由,諷刺漢武帝好大喜功,畢竟,夏鼎歷經夏商周秦數代之變遷,早已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

爲何夏鼎偏偏在漢武帝時期重新出現?

多半是人造祥瑞。

其實,單純只看這首詩,劉筠想要表達的東西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若是結合此詩的創作時間,其用意便很清楚了。

這首詩是劉筠於景德年間創作的,彼時,轟轟烈烈的東封西祀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

但真宗已經展露出某些傾向。

劉筠創作這首詩目的,便是爲了勸諫君主。

他以武帝比喻真宗,試圖告戒君主,不要似武帝那般好大喜功。

單從這一點看,劉筠作詩言志,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文人嘛,借古諷今,很正常。

但是,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謝濤逮準了詩中的含沙射影之意,牢牢不放,以此來攻訐劉筠。

另外,他還在奏疏中稍微爲漢武帝辯解了幾句。

武帝,武帝,以武爲號,可見武帝之武功,恰好,當今官家亦有崇武之意。

所以,謝濤纔敢在奏疏中冒天下之大不韙,爲武帝辯解。

當然,也只是稍微提了一下武帝的武功,再多,他也是不敢的。

哪怕當今官家有崇武之意,謝濤也不敢爲漢武帝搖旗吶喊。

畢竟,在主流輿論中,武帝的名聲可不怎麼好。

福寧殿。

看到謝濤的札子,李傑不由想起了謝濤這個人。

幹興元年, 謝濤便抨擊過太平惠民局。

並且,抨擊太平惠民局與民爭利,也只是藉口而已,謝濤的真實意圖是指在榷茶制度。

此前,李傑還評價過謝濤。

此人,不堪大用。

事情過去這麼久,李傑本來都快忘了這個人,結果這時謝濤又忽然跳了出來。

看來,監酒稅的隊伍中,又能多出一人。

不過,並不是現在。

再過段時間,派謝濤去監酒稅,便非常合適了。

第六十七章 代班九十四章 檔期定了第八十九章 獻計第五十五章 邀歌第八章 吃醋第十三章 提醒第二十二章 夜話第五十三章 變量在哪?第三十六章 小插曲第七十六章 擊潰第十三章 第一步第27章 羅峰VS戎均第七十六章 蘇大強顯擺(求訂閱)第六十五章 宋廷來人第七十六章 觸動人心第一章 新任務第五十七章 醜陋第九十八章 范仲淹‘行賄’第47章 初抵長安第七十六章 命運的決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生死未卜第三十三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四章 直面將臣第六十八章 挑釁第十九章 關係升溫 (求推薦 收藏)第二百五十六章 朋黨再起?第31章 考驗第三章 攤牌第三十四章 護短的侯亮平第九十五章 返鄉在即(求推薦收藏)第十六章 被抓了第一百零一章 迴歸第八十四章 試探(第三更)第五十九章 迴歸與新任務第八十五章 上門第九十四章 邱瑩瑩的苦惱第八十章 了卻心願第七十四章 酒壯慫人膽第一百三十五章 生米煮成熟飯?第十九章 扮演第一百一十七章 初一和十五第一百一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三十九章 窩闊臺之死(二合一)第四十章 陳氏姐弟第十章 落定第30章 宋母入城第七十一章 會試第47章 初抵長安第六章 真是明星第九十三章 奇葩的家人第四十四章 風暴第二十三章 師兄弟第二百八十八章 輕蔑第六十三章 逃不掉的相親第八十三章 多寶山第六十二章 毒計第六十二章 銷售火爆第六章 初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範雍之策第三十九章 一勞永逸第68章 驚!第二十七章 黑吃黑?(二合一)第65章 第四天災第九章 一查到底第八十一章 又爆炸了第七章 誰是鬼?第五十四章 工業之基第二十九章 尋求合作第六十章 釋懷第五十六章 慷慨解囊第五章 登門第六十一章 獻禮歌第一十二章 學霸和僞學霸第二十九章 突發第72章 揚名第四十二章 波瀾 (一百月票加更)第五十一章 水手第二十八章 明白心意(四更求訂閱!)第四十五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五十七章 順其自然第六十七章 翻譯手稿第二十九章 任務:刺殺明樓第七章 震撼第六十八章 賺點外匯第九十章 春晚邀約第一章 新任務第七十六章 開拍第四章 雙喜組合第二十九章 穿越者?第六十六章 濂江林氏(求收藏推薦)第三十三章 將臣的‘惡行’第四章 雙喜組合第八十一章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求訂閱)第四十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百章 來京第三十四章 名單風波第64章 大島和公測第二十章 重逢第四十九章 驚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