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混一,先破滅,後重塑。
毀滅其不符合諸夏文明的一切,然後重塑符合諸夏文明的思想信仰。至於融合,在嬴翌看來,完全沒有必要。
經過無數年的發展,諸夏文明到現在這個階段,在方方面面,可以說是沒有缺陷的——當前時代而言。
是一個屹立於世界之巔,無論文化、思想、道德等方方面面,都冠絕世界。
她是這個時代最完美的。其他文明有的,她都有。沒有的,她也有。再怎麼融合,都無法對她產生質的促進,反而多了雜質有害。
千年來她已經‘融合’的夠多了。
對於她而言,其他的文明,唯有破滅,再沒有更多的用途。
然後用她取代,重塑,將她的光輝,灑遍整個世界。
而重塑的手段,在教化。教化之道,首在語言文字。通過語言文字的教化,潛移默化的重塑思想和信仰,並以種種手段來保證教化的順利——鋒利的刀劍和通往金字塔上層的門戶。
這些地方的人,頑固不化的,將予以軀殼毀滅。剩下的如果不願意永遠留在最底層,那麼唯有向諸夏文明靠攏,主動接受諸夏文明的洗禮,才能打開通往金字塔上層的門。
要封爵?可以,先通過文明洗禮。要當官?可以,先通過文明洗禮。生意要做大?可以,先通過文明洗禮。
牧政院的重任,由此可見一斑。
嬴翌的綱領提出來了,牧政院就必須要把它實現。統治機構的‘一’,教化的‘一’,都是絕對馬虎不得的。
然後便是度量衡的‘一’。
關於質量、長度、面積等所涉的方方面面,都要進行統一。在前朝明廷遺留的基礎上,結合歷朝歷代的文獻,進行調整、更易。
這也是一個大的工程,元炁殿、工部和禮部都要參與其中。
原有的度量衡調整更易的不多,主要是增加上限、下限度量。尤其是下限。
這與元炁方案息息相關。
因爲元符的銘刻,精確到物質的基本粒子層面。這個時代沒有精確的儀器,但有能返照物質本質的神魂力量。每一道元符的銘刻,都要精確到基本粒子層面,如果沒有強大的神魂可以直接觀測物質的本質,是無法做到的。
據此,度量衡延伸出極限的下限度量。長度、質量等等,都依照物質的基本粒子的性質,按照元炁方案的需求來設定。
這也是《元炁律》的根基之一。
元炁方案在文明層面的實現普及,這些度量就必須要精確。
形成了體系,對元符組合陣列的研究及元器研究和量產,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這在開國之前,就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制。乾丙型運輸戰車和坎丙型橫海戰艦的量產,度量方面的依據,都來源於此。
只需要稍作完善,便可成型。
此外,曆法也有調整。歷朝歷代的歷法,皆遵循自然循環。對百姓而言,最大的作用,是提示耕作、收穫等季節變化。但如今因爲地稷儀的存在,改良出來的作物,不再遵循這些自然規律,或者說還沒有形成新的自然規律,因此需要人爲進行調整。
大的方面,沒有什麼變化,年月不變,主要集中在節氣蘊含的意義方面的更易。元炁殿的修道士們,給出了許多建議,由此編纂大夏曆,作爲時間變化的依據和對農耕生產的指導。
一年兩季作物種植,無論南北,無論寒暑。比如清明,說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但如今秋季亦有一季種植,因此將對應的節氣的意義進行更易,比如秋分亦種瓜種豆。
大抵便是這麼個意思。
除此之外,對帝國道路交通驛站等基礎設施,也進行秩序化的易改。國家的基礎建設,是國家職能一個大的方面的體現。道路交通、水利設施、信息傳遞等等,都要規範起來。
比如道路分級和相應的標準。水利等基礎設施分級和相應的校準,驛站亦然。
在嬴翌的開國第一序列的計劃中,道路交通方面的計劃極其宏大。按照既定的規劃,要在一年之內完成主幹道的建設,三年之內完成次級道路的建設,五年之內完成整個計劃。
道路設三級,主幹道、次級道和末級道。計劃修建縱三、橫三六條主幹大道。
橫甲大道的主幹起於遼州遼陽,向西橫貫漠南草原三州,終點在疆北州的熱海府熱海。
疆北州,即疆地北部原屬亦力把裡察合臺韃靼汗國的北部地區。察合臺汗國是韃靼元帝國的諸侯國,被明廷擊敗,並臣服爲藩國,且曾出兵策應明廷多次進攻韃靼也先。後來分裂,疆地逐漸被瓦剌諸部佔領,最終被葉爾羌汗國所滅。
實際上,大夏帝國的西戰區和西北戰區出兵收復疆地,敵人早已不是亦力把裡,而是從中亞來的莫臥兒人建立的葉爾羌汗國。
整個疆地被牧政院劃分爲三個州,一南一北一東。北爲疆北,南爲疆南,東是火州,亦即吐魯番。
疆北州的治所便是熱海府,熱海是一個內陸湖,州府治所就設立在這裡,當然,牧政院沒能跟上軍隊的步伐將這裡的統治機構建立起來。但計劃可以先行。
橫甲大道縱貫北陸,其長達萬里之遙,溝通遼東、草原及疆地,作爲北陸東西之間的維繫,用於商業來往、軍事調派等等。
橫乙大道東起山東萊州,橫貫河北、通過關中,沿着舊絲綢之路的方向,向疆地前進,終點亦爲熱海。
橫丙大道東起江南松江,往西貫穿江南諸州府及川蜀,穿過錦官城,向藏地高原延伸,並經過藏地南部諸多聚居地,最終抵達藏地最西的身毒河畔的列城爲止。
縱甲大道的北端起點仍是遼陽,從遼陽向西南通過關寧抵達京師,然後向南過河間府、山東諸州府,三分之一程節點在淮安府的清河縣,隨後從黃河南岸的淮安府山陽縣沿運河直下,到揚州江都爲三分之二節點。最後從丹徒再起,貫穿江東,終止於福建泉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