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國宋國人(今安徽蒙城),道家人物。

爲什麼我也餓呀!

莊子肩上搭着個小布袋,魂不守舍地走着。

家裡的孩子怎麼辦?老婆怎麼辦?那個監河侯真不是人,不借就不借,卻說等到年底,就會大方地送我三百斤糧食;可現在才七月份呀——不帶這麼坑人的!

“小莊莊,小莊莊。”一個陰氣十足的聲音幽幽地傳了過來。

“誰!”莊子打了個激靈,前後左右來回地張望着。

“我靠,你就不會往下瞧瞧呀!”

“魚?是那魚在說話嗎?我是不是餓過頭了。”

“看毛看!魚,我是一隻魚,水裡的空氣,是你小心眼和壞脾氣——那個,忍不住想唱。剛剛有輛運水車,不小心把我從河裡掏上來。我靈機一跳,結果卻跳到這水窪裡。幫個忙,你把我丟回河裡,或者給我點水也可以,我都快渴死了。喂,你想什麼呢?”

“我在想,晚上是紅燒還是清蒸?哦,不是,感覺你這條魚好狂野呀——這樣吧,過幾天我要去南邊拜訪吳越的君主,到時讓他們引那邊西江的水來迎接你,你看怎麼樣?”

“等你引水過來,老子早成魚乾了,還救毛呀救!唉,想我一生逍遙自在,也曾溫文爾雅,沒想到卻要困死在這小小的水坑裡。喂,你又在想什麼?”

“我決定了。晚上水煮活魚!”

選自莊子的《莊子•外物》的“涸轍之鮒(念‘付’)”,指水乾了的車溝裡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需救助的人。另外,歌詞選自歌曲的《我是一隻魚》。

關於莊子的身世,有的說他是楚國楚莊王的後代,也有的說他是宋國宋戴公的後代。如果是後面一個,那莊子還能和孔子攀上點親戚關係呢。

但不管是哪個,到莊子時,家境早已沒落不堪了。所以他小時候和鄉下孩子一樣,與自然爲伍,捉蝸牛,玩泥巴,掏鳥窩,野得很。

就這麼野呀野的,大約30歲時,沒得野了,他去做了本國一個管漆園的小官。

漆園是種植漆樹的官府園地。漆樹和桑樹一樣,是中國最古老的經濟樹種之一。

在春秋以前,聰明的古人就懂得利用漆樹的汁液,製成天然漆來做塗料,用於裝飾和保護器物。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經開始大面積種植漆樹,並設立管理漆園的官吏,專門培育,許多諸侯國都有。這其中,又以楚國的漆業最發達。

古代的漆是純天然,沒毒性,別說聞多了不會胸悶禿頭,就是吃了也只是吐呀吐的就沒事。所以它可以用來直接塗抹食具,如筷子、碗什麼的。現在的油漆你喝兩口試試。

除了日常生活用具,它也用於婚嫁、喪葬、祭祀以及車輛兵器等。只是漆樹生長週期長,產量低,所以一般是王室或貴族才能使用,普通人用不起的。

在做漆園吏沒多久,據說受不了約束,莊子就辭去官職,和列子一樣,也開始滿世界跑。他先後到過魏、魯、楚、趙等國,並在魏國遇到做大官的老鄉名家的惠施,兩人還鬥嘴了一番。

幾年後,莊子回到宋國,收了幾個弟子,開始寫書研道,有空還編編草鞋,釣釣魚。據說他就隱居在當地的南華山,所以後世也尊稱他爲“南華真人”。

這時他已經名聲在外了。所以在他快40歲時,不僅宋國的人來請,楚國的楚威王也來請他去做官,不過都被他拒絕了。

十幾年後,惠施回到宋國,成爲了莊子一生唯一的朋友。據說兩人常常相約田間地頭,樹底河畔,然後開始掐架,而且一掐就是一天,之後回家睡一覺,第二天又繼續掐。直掐到惠施再次去魏國當官。

這期間,他和道家其他人物一樣,也不會營生,所以也過得窮不拉嘰的。不僅穿得破破爛爛,還經常沒米下鍋,爲此他纔去監河侯家借糧食(沒借到)。

而且,據說他妻子就是這樣被餓死的。但他不但不哭不憂傷,還敲碗打盆唱起歌。雖然他認爲生死都一樣,好比空氣,“聚則爲生,散則爲死”,所以不必太傷感,但總覺得沒心沒肺的。

在莊子84歲時,他的故國宋國被齊、魏、楚三國所滅。不久,莊子也去世了。

這裡也說說宋國吧。

這裡的宋國是指春秋戰國時的宋國,不是一千多年前的宋朝。

宋國建立時間比齊、魯晚一些,不過它的開國國君輩分老高了,叫微子,是商紂王的大哥。所以宋國剛建立時,地位很高,是“三恪”之一(恪念“克”,尊敬。)

三恪,是指周朝對前三代王朝的子孫進行分封,並給以王侯名號,以示敬重;後世帝王也多承三恪之制。另二恪是虞朝(就是舜帝所建的朝代)後代封於陳,夏朝後代封於杞(其實是延續杞國國位,因爲杞國早在夏朝就已經存在了)。

不過,早期的宋國並沒什麼出衆表現。到了春秋時期,它和鄭國一樣,也牛氣了一次。它的第二十任國君宋襄公,是繼齊桓公之後,春秋五霸之一,雖然這個霸主當得有點名不副實。因爲他老打敗仗,只是被後來的儒家給捧上去的。

這之後,因爲地理原因和內亂不已,所以宋國又和鄭國一樣,也淪落到打醬油的角色。到了最後一任國君宋康王,囂張了一下,南打楚,西敗魏,東伐齊滅滕。誰知剛露個頭沒得瑟多久,就被齊、魏、楚三國聯軍給滅了,徹底玩完了。

不過宋國倒是出過很多名人。除了莊子,還有計然、惠施、宋鈃,以及大美人南子等等。

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學思想的大成者。

他主張順從天道、摒棄人爲的政治思想,提出道爲萬物、天人合一的哲學概念,提倡明哲保身、處之泰然的處世態度,追求飄逸曠達、逍遙自在的遊世人生,崇尚淡泊名利、迴歸自然的生活境界。

同時,他還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意思是一個好的君王,對內要有聖人的才德,對外則施行王道。這比老子他們要進步,與儒家思想也有相通之處,所以宋代以後,開始借用“內聖外王”來闡釋儒學。

不過比較可惡的是,儒家爲了撐面子,死活認爲這思想是源自孔子思想,沒莊子什麼事。

莊子不僅是哲學思想家,還是個傑出的文學家。他的文章想象豐富,瑰麗多彩,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魯迅先生曾深贊他,稱“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莊子寫有《莊子》一書,也叫《南華真經》,原有52篇,現存33篇。

《莊子》一書主要以寓言故事,來闡述深奧道理。其中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詳,連小學課本里都常常見到。如《庖(念“袍”)丁解牛》、《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念“頻”)》、《莊周夢蝶》、《螳螂捕蟬》、《井底之蛙》等等。

除了創造了很多成語,莊子的名句也很多,不得不抄幾句。

如:“哀莫大於心死”、“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念‘理’)”、“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等等。

這裡說說道家的派別。

道家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分爲好幾個學派。其主要是三個,老莊學派、楊朱學派、黃老學派,另外還有其它的尹喜派、宋尹學派等。

這些學派都繼承了一些老子的思想,但又都對其加以發展和改造,大多更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楊朱學派。

它曾在戰國中期,和墨家同爲當時最大的兩個派別,以至孟子酸溜溜地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有句很出名的話“食、色,性也”,就是該學派的一個代表人物告子說的,不過後人都錯誤地把它安在孟子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