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張頜躍馬

“呂布走了,領兵去了兗州?”屯兵鉅鹿的麴義聽到這個消息,當即毫不猶豫地傳令全軍集結,開向安平國下博,派騎從向信都傳口信道:“讓高將軍拖住敵軍,給麴某十五日,那個渤海軍的將軍叫什麼,淳于仲簡?擊敗他!”

不需要麴義提醒,早在威脅側翼的清河國呂布調兵遣將去往兗州,高覽便知道他們一直以來等待的時機到了,當下不顧尚有三千餘軍士在趕赴信都途中,便對武邑率先發難。

呼嘯萬餘之衆,自信都東部兵分三路繞過大山與廣闊的衡水澤,突入武邑境內。

收到麴義的書信,高覽自是喜不自勝,當即傳信道:“那便看麴將軍的手段,高某自當與武邑拒敵二十日!”

目下局勢明朗,淳于瓊與顏良文丑分駐北觀津、南武邑,後方多半以弓高縣爲輜重糧倉,阻隔住通往南皮的要道。這個局勢對正西面的高覽有些不利,武邑與觀津都是多山多水的地方,敵軍若想紮下營盤據守,只怕是太過容易的事情,而他想要攻打卻並非易事。

當然,難易俱有相對,若是他久攻不克,後退至衡水大澤,淳于瓊等也一樣拿他沒辦法。

局面簡單明瞭。

最好的手段便是以不變應萬變,高覽屯兵武邑西南三十里,結連營扎堅寨,遣騎從於武邑城投射書信一封,向淳于瓊挑戰。

早在先帝時淳于瓊便已從軍久已立下功勳,甚至要是那時候的高覽見到淳于瓊,還要拱手行禮奉上名刺亦未必能得到一見,淳于瓊眼見如今被小輩挑戰,哪裡會如此輕易地應戰。連回應都不迴應,袁紹軍一門心思在武邑與觀津近畿搭建城寨,挖制溝塹,做足了守城的架勢。

高覽雖然兵多,淳于瓊卻佔着地利,誰都不願率先發動進攻,即便是進軍也僅僅將兩方大軍由信都與武邑上百里的對峙縮短到武邑城外的三十里外,隨後儘管往日斥候多在林間衝突,卻都沒有集結兵馬大舉進攻。

高覽的使命是拖住淳于瓊主力,淳于瓊的也是一樣,袁紹給他的命令便是要他在觀津、武邑一帶據守城砦。

守到冬季下雪,青州一定便是萬事大吉。

何必要開戰呢?

不過,淳于瓊所需面對的可不僅僅只有高覽這不到兩萬兵馬,還要麴義部正在向下博進發的萬餘精卒。當這兩路大軍匯合,三萬兵馬穿插而過,動輒將以雷霆之勢砸在渤海軍的頭頂。

而在麴義趕到之前,誰也沒想到在渤海的北面,一支不過兩千餘的勁卒在他們滑不溜手的校尉率領一路南下,經由莫縣斜走高陽,三日高陽降,易燕氏旗;五日入束州,束州開城懸虎與蜼宗彝章紋;十四日未至東平舒,漁陽太守鮮于銀領水軍已自出海口入渤海,取東平舒;二十四日,兵躍河間樂成,樂成縣令不降,轉而南下侵觀津武邑之糧道,途中燒掠軍糧三萬石——渤海軍爲之震動。

坐鎮渤海的袁紹長子袁譚大怒,命校尉蔣奇、王摩分領營兵三千、越騎兩千出南皮,掃擊這支躍動在觀津與武邑二重鎮的敵軍。

但糧道周圍再沒有那支敵軍奇兵的蹤跡,只有四面八方散落的痕跡,無處可尋。

張頜此戰功勳卓著,日子卻過的並沒有其作爲那麼瀟灑。由於玄菟之事讓他一直不受待見,即便在谷中圍公孫瓚一戰中綻放光彩,戰後也只是重回校尉官位,補足麾下士卒而已,軍馬是沒資格大量調動的……這使得他部下步卒居多,僅有五百餘騎兵。

用大量步卒在南皮與武邑之間襲擾,稍有不慎便會被敵軍尋到蹤跡,張儁義可不願嘗試在兵卒打沒之後,鄴城那位仁慈的燕將軍還會不會給他補充軍卒。

這不單單是針對他張頜,就連麴義想要在對決袁紹前將麾下將軍部充足兩萬兵員都沒有這個能力。

歷經連年大戰,冀州所剩青壯不過十之三四,農忙時連家中婦孺都要一同下地才能勉強不使田地荒蕪——冀州募不到兵了。這固然有公孫瓚窮兵黷武的原因,但就算沒有公孫瓚,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如今整個冀州,所能用於作戰的兵員便只有王門倒戈時的那兩萬餘冀州軍卒,也就是現在趙雲麾下按在黎陽不動的兵馬,所以這一仗最大的難度不在於怎麼贏,而在於如何少死人。

己方少死人,敵軍少死人。

順順當當的拿下渤海,再死下去冀州就沒人了。

自討董以來,天下進入烈度二百年未曾有過的戰亂,冀州更是首當其衝,每年當兵的、當官的、種地的、跑商的都要因爲戰亂、飢餓、疫病、寒冷死去十餘萬甚至數十萬,百姓卻往往生不出這麼多人來。

長此以往,哪裡還有人來當兵呢?

張頜在夜晚向篝火堆中添柴,他的兵馬屯在冀州東部的一處山谷中,不必擔心火光引來敵軍的覬覦,況且這近畿三十里根本沒有敵軍的蹤跡,這才讓他有閒情雅緻去思慮十年甚至二十年後的事情。

二十年後世上不會就沒有人了吧?

照這樣的情形看下去,張頜覺得將來能取得平定天下的一定是燕將軍……幽州有民三百餘萬,冀州有民,誰知道冀州有民多少,這仗天天在打!張頜記得小時候聽大人們說冀州有民五百萬,但現在看來冀州未必能比幽州人多。

等燕將軍盡數掌握河北之地,只要休養生息,二十年後各地諸侯哪裡還有兵啊,到時天下肯定是燕將軍的了。

就着火光,張頜用木支在腳下畫着一副冀州地形圖,在靠近大海的位置,木支碳化的尖端簡易地畫着許多小船。那是幽州各郡的水軍,算算時間,他們應該都要在冀州東部沿海登陸了。

張頜不打算去南皮了,就是去了哪裡也撿不到太多功勞。

帶着昏沉的睡意,火光照着紅彤彤的臉,張頜沉沉睡去。

“明天,明天去弓高,堵在淳于瓊回家的路上揍他一頓。”

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二百一十六章 可有頭緒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一百零七章 殺人刈麥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十五章 一個不留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船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九十九章 燕北見駕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七十九章 圖謀胡軫第一百九十二章 破營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一章 重整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一百章 拜見陛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一百一四章 不是伯圭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二十九章 弓高絕境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七十二章 何以解憂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