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

張遼越過渠丘山銜住曹軍尾巴有多種目的,行軍中大多對前方充滿警惕而對來時走過的路多有疏忽,尤其像良山北道這樣東西貫通的一條路,更是如此。這當然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張遼想要搶曹軍的東西。

兵法有云: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俗話說三夫一兵,是講一個士兵便需要三名民夫去爲他運送補給。燕氏雖在黃河流域擁大船之利,但從遙遠的幽州至兗州,這條運送輜重的路是真正費去糧草無數,任何佔據優勢的燕氏將領都會想着如何吃敵人的糧食而減少己方在後的輜重壓力。而這個問題對張遼而言,更是一刻都不能等待的……他沒糧了。

就像陳宮所說,放棄在良山西北伏擊而繞行遠途,以期後發先至是在冒險。在北道上丟棄的輜重只是少數,因爲自大河暴漲補給斷絕後,張遼部便一直面臨着缺少糧草的窘境,過一日便少一日糧草。到了良山北道與夏侯淵遭遇時,張遼部實際上只夠突進至魯地的輜重,結果爲了輕裝簡行又丟下了少數,僅剩不過五日糧草。

這場長途奔襲對張遼最大的意義,便是襲擊曹軍後陣輜重,哪怕不能擊潰夏侯淵部都沒有什麼關係,只要能夠掠到他的糧草,這仗便勝了。

因爲東郡已經不剩多少糧草了,各地縣城鄉野的糧草都爲閻柔部在前些時候便抄掠一空。失去糧草輜重的夏侯淵,在東郡北部三天都撐不住,只能回頭!

步卒翻渠丘山終究還是慢了,張遼走出渠丘山時,卑衍已率騎兵於良山北道的東谷口等待晝夜,在張遼眼中,卑衍是很有價值的下屬武官……因爲他帶着騎兵馬隊就食於野,非但省下一日糧草,還從鄉野籌集到供五千兵馬食上一日的糧食。

作爲將領可以不懂得攻勢如火,但不能無法照顧好麾下兵卒的衣食住行。領兵打仗,能將這些繁瑣的‘小事’做成並一絲不苟,那多多少少不會是一個庸人。

爲將者會打仗的太多了,但無法讓軍卒吃飽飯的將領,就算再能征善戰,最後也總是難免一敗的。

張遼在良山腳下退後一步,退出海闊天空;小勝初陣的夏侯淵停駐在良山道上卻陷入進退兩難。夏侯淵不像張遼,一場仗葬送九成斥候,領軍帶路都壓到陳宮這個本地人充當的嚮導身上。但正因有斥候,才更令夏侯淵不敢繼續向西走。

在意識到張遼的難對付後,夏侯淵在心中將張遼拔高許多,儘管張遼在先前選擇後退,可對夏侯淵的震懾卻不亞於被擊敗……這種震懾來源於感覺自己的頭腦不夠用,完全被張遼繞了進去,因而被動的便讓夏侯淵希望不跟着張遼擺出來的思路去走。

他的斥候在出谷時,遭到烏桓騎兵的追襲絞殺,不論是騎馬射箭還是逃遁奔走,兗州軍練出來的斥候都比不上這些自小成長在北疆的胡人騎手,即便僥倖穿越封鎖抵達陽谷的斥候,也沒辦法讓自己活着回到良山北道,所以夏侯淵只能知道敵軍出現在山道終點的谷地,卻沒辦法知曉再多情況。

夏侯淵認爲,張遼在算計他。

于禁卻並不這樣認爲,以理據爭道:“夏侯將軍,張遼狡猾而勇武,熟知軍略。兵書上說過,敵人做出撤退的陣勢我們便要小心敵人進攻,敵人的進攻越是大張旗鼓,我們便越要小心他們是否要逃跑。現在陽谷的胡騎阻斷道路卻不敢進攻,我認爲張遼是想要逃跑了!”

可夏侯淵卻拿不定主意,道:“前些時候張遼後退我以爲他是想要進攻,但他卻沒有進攻;現在他在谷口廣佈防備,恐怕也是真的防備。”

當庸人與庸人對陣,依據兵法虛實之道,通常誰更懂得用兵便是誰能得到勝利;而聰明人與庸人對陣,獲勝的往往是聰明人;可當聰明人與聰明人對陣,所需要考慮的便多了,不能再單純地依據兵法,而要猜測對方的虛實並使用己方的虛實相合,才能勉強達到取勝的目的。

夏侯淵從不認爲張遼會是不知曉用兵的庸人,那麼造成如此原因的便只有一個——張遼多算計了他一步。

“與其舉棋不定,不如分兵。”于禁不願這樣守株待兔,抱拳道:“將軍善於行軍,不如由屬下率泰山兵先行,探明敵軍虛實。若陽谷不過爲張文遠之疑陣,屬下順勢奪城以全曹公部署;即便敵軍重重防備,以將軍之能亦可及時支援,不至潰敗。”

夏侯淵最終同意了于禁的戰策,先以泰山軍爲鋒,一路小心謹慎地向陽谷進軍。夏侯淵本部則帶着輜重稍稍押後。如此一來,即便前方戰事焦灼,也不至傷及輜重……其實他們和張遼部所面臨的情況差不出太多,同樣過一日便少一日糧草,畢竟大軍是無法從廩丘向良山北道運送糧草的。

也正因如此才讓夏侯淵感到心焦,若被阻塞在這幾日,士卒的戰力將會越來越低,到時候便只能等曹操主力自廩丘奔襲範縣再殺向陽谷合兵。雖然這是最穩妥的戰術,可指望曹操從廩丘殺到陽谷,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達成的。現在他派出去知會曹操的傳令騎卒有沒有趕到廩丘還要兩說呢,若等曹操發兵趕到陽谷,那可就更慢了!

就這樣,于禁領五千泰山兵一路向西,再繞行向北直走陽谷,不半日便與閻柔部下的胡兵交戰,雙方兵馬數量相仿,閻柔背靠城池輜重充足,仰仗馬快兵疾佔去不少便宜,但臨陣經驗較少,反倒忘記封鎖曹軍斥候,陽谷近畿的局勢在半個時辰中便被于禁摸出個差不離。

後方三十里的夏侯淵在夜裡收到于禁急報,“陽谷不見張遼蹤影,僅有數千胡騎,請夏侯將軍速速來援,合力擊潰敵軍!”

這下讓夏侯淵沒了絲毫顧忌,當即放下輜重領兵西進!

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三十章 如坐鍼氈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二百八十四章 跳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六十六章 英雄之器 七夕快樂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九章 招兵買馬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六十七章 祭拜仙人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三百二十四章 喜憂參半第一百零八章 烏桓退走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十九章 長安難保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死子繼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七十二章 先怒後怕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二百九十三章 族羣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三十八章 靜候佳音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八十二章 皇帝詔命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十一章 等我回來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三百一十章 足矣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七十九章 長途漫漫第一百七十四章 你們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