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

張遼當然不會在成父城,他更不會按兵不動地等在陳國。

就在高順大張旗鼓地由樑國向南發兵的過程中,陳國之內調兵遣將同樣緊鑼密鼓地進行着,只不過動作要更加隱秘,許多校尉部得到的軍令都並非南下作戰,而是平日裡極爲正常的操練兵馬罷了,但駐守各處的諸多兵馬卻近乎同時地得到向南調動的軍令。

有些校尉部是整個調動,有些則是一個校尉部裡抽調兩個曲由軍司馬率領,更有些只不過調了校尉與一個曲部,這些凌亂的調動單一放在哪裡都不會顯眼,但彙總在張遼眼中……他用極快的速度得到一支兵力數萬的軍隊。

調兵遣將是那些精於算計的幕僚仔細籌劃之後的結果,當這些軍隊聚在一處,只是短暫地整軍便成爲十二個整整齊齊的校尉部,其中甚至有三個校尉部超編帶着五個曲的兵力。

自古以來兩軍交戰糧草先行的古話令人熟記於心,但同樣還有一句話則流傳不廣——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衆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說這話的人是孫武。以此引出其用間篇的兵論,說到用間,曹氏遠比燕氏要運用的早。早在燕北還不識字的時候,曹操就在譙縣鄉野隱居的別院中校注孫子兵法,其新書更是集兵法大成之作,自不必說其對兵法的理解。

間使是間,燕氏的寺衆郎也是間,只不過燕北更願意將寺衆郎的職責放在治政而非兵事,故而燕氏的兵事用間大多還要依賴於斥候,故而雙方過去在爭奪兗州的過程中燕氏間使稍稍佔據上風,到了最後的汝南之地,燕氏間使便顯得有力不逮,反而曹氏的間使大放異彩,讓張遼連調兵遣將都顯得沒那麼果斷。

東漢走到天下大亂這一步,不論對百姓還是對諸侯而言都是非常悲哀的。百姓流離失所,腦袋在樹上、腸子在地下,自然不必多言;但對存活至今的諸侯又哪裡不是這個道理?士人原本就是天下楷模,絕大多數都是世勳世祿的貴族,大將軍何進開府,廣招天下能人志士,各州最傑出的年輕人——那些衣食無憂,自幼飽學經義、勤練弓馬、恪守道德的士人爲政治理想而奔赴朝廷,躋身幕府。

他們的下場並不好,絕大多數沒能躲過長久的宮廷政變,僅有寥寥幾人、最終活下來的寥寥幾人名留青史,更多的人死在政變當中。

他們當中很多人像曹操一樣有着富有千萬直抵宮廷的良好家世,所謂的政治理想也是希望能出任一方教化百姓或遠征西域立下不世功勳,短短几年的天下裂變卻成了現今這副模樣。

曹操爲什麼會校注孫子兵法?是因爲今古文學之爭。後人哪裡會記得今古文學的爭辯,而僅僅將年輕的曹操當作益慕兵法的軍事家。

但這也提升了曹操對兵法的理解,爲新書做下奠基。

兵法講究五事七計,張遼很清楚他們在間使這方面與曹軍有些差距,故而揚長避短,甚至要讓敵軍間使爲他所用,驅使敵軍間使需要契機,這個契機便是暴雨帶給張遼的時間。

用調兵操練來欺騙敵軍埋伏在陳樑之地的間使,至多能爲他拖延不數日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裡便已經足夠讓張遼部下兵馬抵達預計的南向進攻之地。緊隨其後的,便是封鎖各處關防要地,這纔開始運送輜重。

張遼在西面,汝南的西面,他的目標是汝南西北中段的汝陽,這是距離陳縣最近的城池,也是汝南西面交通最便利的地帶,拿下汝陽便能扼守住汝南西面十餘座城池中間的交通要道,戰略位置不必多說,但另一方面,這裡也是曹氏重鎮,布放着四千餘精兵的防備,更有其宗族大將曹洪、猛將樂進鎮守。

汝陽四通八達的道路決定了其能在遭遇敵情時最快的速度得到周圍各縣的支援,與汝南東部的道路情況不同,汝南西面集中了郡中七成田地,道路易行至極,倘一地示警,至多一日便可調派援軍,可呼喝方圓百里近十座城池,轉眼就可調集上萬兵力。

但張遼必須通過這裡,只有通過這裡,才能帶兵一路南下直至隔着潁水與汝陰城相望。

當然陳縣南面的項縣也能直抵汝陰,但那對張遼來說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那裡扼守着潁水,擁有完備護城河的水城往往能最大程度上削減石砲的戰力,所以張遼選擇汝陽,再上演一次炮轟城池的戰局!

“汝陰的兵,曹孟德可調了?”消息傳到張遼這裡時已經過去兩日,派出上百個斥候擔當死士進入汝南向汝陰刺探軍情,能活着回來的不足十人,這些斥候沿河而走,星夜疾奔,這才帶給張遼最想要的情報,“回報將軍,高將軍在成父的戰事令汝陰震動,兩日前的夜裡曹軍秘派三千兵馬東走馳援,領軍的是年輕將領,打着曹氏的旗幟,應是宗室。”

“如此一來,汝陰便稍顯空虛了。”張遼沉吟片刻,突然想到一事,便對斥候問道:“你們是怎麼回來的?”

“曹軍在派出援軍當晚派人傳信各地,城中跑出數百探馬,隨後各地百姓便向城郭匯聚,我們夾裹在人羣中一路向北,遇到阻礙便只說是就近項縣百姓,慌亂中遺落了籍牌,便得以回還。”

堅壁清野,張遼又在心裡暗暗道了一句,接着便派人招來成廉,將汝南事宜說罷,道:“明日,你帶兵襲擾項縣,汝陰還不夠空虛,最好能找機會引他們的守軍出城戰上一場,好讓汝陰知曉項縣的戰事……戰事之後,將敵軍的屍首順潁水漂下去,接着一路南下,斥候放遠一些,只要汝陰調派援軍,遇到了你便向北撤。”

“傳令各部大軍,兩日之後,進圍汝陽!”

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一章 開府假節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蟹島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一百四十章 譙縣之戰 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二十四章 子夜亂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五十三章 拔奇繼位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三十六章 天塌地陷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二百八十四章 跳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零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十八章 天大喜事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六十四章 慾壑難填 七夕快樂第四十三章 望彼思己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心思飛轉第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一百五十一章 就在今夜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板蕩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二百一十章 再要一個第四十章 瘋犬與狼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一百九十章 裹席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一十三章 漁陽田豫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四十一章 虛僞與真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一章 內外皆難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