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人生路途多艱難
林哲的身體漸漸地恢復了,他被林欣接到到了她工作的地方。
辛月也回到當初教書育人的地方,偶爾她會給林哲發幾張自己所在班級孩子們的相片,孩子笑的都很燦爛,在空閒之餘便會給林哲打電話,詢問他有沒有按時吃藥,有沒有去做康復訓練之類的。
林哲在無聊之餘,躺在牀上繼續寫着,爲自己有很好的兄弟,有很好的知己,很滿足,這個世界沒有拋棄有愛的人。
寫着別人的故事卻不斷融匯自己的體驗,最真實的情感,最真的語言,他想着需要感謝的人太多,謝謝他們的愛,謝謝他們的情。
離開醫院回到家裡,走路雖然有些吃力,但至少可以離開輪椅了,回家的當天,家裡飄散着一種芬芳,久違的感覺從心底怦然而出。爲何這麼多人都想着有一個家,因爲家裡有親情,有溫暖,而非一座空房就能解決的。在林哲的想法中,只要家裡有一個寫字檯,寫字檯上有一臺電腦,旁邊有一杯熱氣騰騰的開水,寫字檯靠着窗戶,這就是充實的生活。
姐姐回到家開始做飯,林哲坐在挨着窗戶的寫字檯前,看着和諧的陽光照進臥室,充分的享受着自然給予人寶貴的財富,打開電腦,手指不斷在鍵盤上擊打着,經歷了這些痛苦之後理解了人生是什麼,人生就是一副沙畫,不斷在上面描繪着什麼,卻又不斷地抹去曾經的足跡。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羣孩子開心地朗誦着。高洋站在講臺上爲孩子們講訴着我們的一切都來之不易,我們需要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
高洋在這裡身兼幾職,在這裡就只有他這麼一個外來的老師,其餘的都是本地相對有知識的人在此教書,這裡和城市差距甚大,沒有多餘的活動中心,但他們有廣闊的天地,田間就是他們的娛樂場所,沒有籃球,籃圈,高洋爲他們做,如同父母一般照顧他們。
炎炎的夏日在不知不覺間消失殆盡,秋風送來了一絲絲地涼爽,大片的稻穀已到了收穫之時,忙碌的人們,開始收穫一年的辛勞,在科技的時代用那原始的方法獲取,顯得很勞累,孩子們也在田間幫忙,高洋佇立在田間看着這一幕熟悉的場景,當年小的時候,自己和姐姐也是這麼過來的,每天的勞累充實着內心的孤寂,炎炎的烈日貼在臉上,皮膚像是要掉了一般,可和姐姐沒有抱怨,偶爾會喊累,會喊苦,但自己知道什麼樣的家庭應該做什麼樣的事,如果不去收穫,那麼這一年就更苦,更累。
這裡的孩子又何嘗不是呢?
他們的父母大多沒有文化,大多都是吃年輕飯的,一旦老去,孩子又將如何呢?
高洋之所以留下來就是因爲自己經歷過這些苦難,不想要更多的人再遭受這樣循環的罪。這裡的孩子渴望老師,渴望知識,渴望未來。
我們經常都說自己的未來是需要靠自己的,可在這裡一切的定律似乎都是不遵循的,如果沒有老師,他們如何汲取知識,這裡沒有發達的通訊。難道他們就本該這樣世世代代的活下去嗎?高洋很無奈的思考着。“高老師,你去休息一會兒吧,這些活不應該你來做的,你爲孩子們已經做得夠多了。”一個滿臉汗水的中年婦女看着他說道。高洋不急不慢的回道:“沒事,我從小就做這些的,不礙事”。接着彎下腰去收割稻穀,這位婦女以爲高洋不適應這些,以至於他在那裡發怵。她心裡感激他,但不知道怎麼去表達,只想讓他不這麼累,免得累壞了自己。這位中年人確實不知道高洋到底在想什麼,她也就沒有多說話,自己也彎下腰抱起已割下的稻穀朝田埂上走去。
秋日裡,蚊子也漸漸地少了,寒氣漸漸地多了,站在黑夜下,看着影子,似乎想着遠在的親人、朋友。
背對陽光,我們始終會和寂寞相伴。
迎面陽光,我們始終不能看見背影,也就不會與寂寞有交集,所以迎面陽光就不會感覺心裡有陰霾。
在這個偏遠的地方不會有汽車的鳴笛,更不會有吵雜的聲音。
但這裡有農村特有的氣息,有狗叫聲,有蛐蛐聲,有各種生物的聲音,好不熱鬧。
似乎這裡容不下這麼多的生物,也許是從其它地方被逼來的,來找親戚的,它們在一起慶祝,因爲這裡的夜晚不吵雜,很和諧。
人生路途雖艱難卻也活在當下,人生路途不艱難怎能感悟豁達。
幾乎每晚高洋都是在這些生物的唱叫聲中熟睡的,迴歸自然的酣睡,得到自然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