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第706章 遍地烽火

bookmark

第706章 遍地烽火

漳泉之地在招兵買馬,但外面卻烽火連天,征戰不斷。

曹彬分兵四路,一支兵馬鎮守金陵城,看守這些大臣官員,要準備再次送往大宋京城去。

其餘三路,分別由曹彬自己、潘美、李繼勳各帶精兵兩萬,從金陵城開始南下,征討南部的疆土。

可以說,現在金陵城破,沿江的一些城池,如池州、江州、鄂州城被攻克,但是,這些疆土加在一起,只是南唐五分之一。

還有五分之四的地盤,根本就沒有宋軍踏足。

這個南唐滅亡實在有點奇葩,首都選擇了繁華的金陵城,只有一條長江天險而已,只要城破,直接亡國,但是唐國南面還有十幾個州城,數十個縣邑等,完全還有抵抗的力量,就被李煜放棄了。

可以說,這就是李煜和李家皇室的目光短淺,沒有戰略目光。

在歷史上北宋滅唐之戰,如果李煜能夠遷都到洪州,在南唐在腹地衆,要麼宋軍長驅跋涉深入南唐的贛皖地區作戰,但行軍困難,到處是山麓和荊棘,水澤也多,夏天溫度高,而且雨天多,北宋的士兵根本就不適應,南唐完全可以以逸待勞,邊打邊退,拖垮宋軍的。

即便李煜沒這個腦子,也可以讓自己個皇弟,趕往洪州、筠州、袁州、劍州、信州、虔州、吉州、撫州、汀州、饒州等任何一個地方去,聚集兵馬,哪怕皇城丟了,李煜被俘虜,但他的皇弟、皇侄、大皇子等人,也都可以在地方趁機登基,重新打着南唐的旗號繼續跟北宋抗衡,而不是被人家一鍋端了。

這南唐皇室,得多沒腦子,纔會選擇所有皇族的人,都在金陵城等死,在最靠近北宋邊界的地方立都城,不根據形勢而改變,這是多麼愚蠢的行爲。

南唐那麼快覆亡,跟南唐李煜和李氏宗族愚蠢分不開,怨不得別人,完全咎由自取,傻叉國策而已。

如今,曹彬帶兵攻打饒州,這裡有南唐冊封的安化節度使吳文遠,鎮守饒州,有安化軍三萬,與曹彬大戰起來。

李繼勳、劉光義帶兵攻打信州,而信州刺史則守城一戰,雙方也陷入對峙。

第三路,由潘美帶兵深入,南下去攻打歙州,這是安徽南部,以產徽墨、歙硯著名。

此時盧絳率殘兵從宣州逃到了這裡,與歙州陶澤刺史一起合作,共抗宋軍。

歙城曾經也是兵家常爭之地,當年大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八月,大唐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眼見部將田𫖳久攻不下歙州,經過認真考慮,接受了歙州刺史裴樞提出的只要不殺害百姓,自己就退出歙州回長安的議和條件,同時派遣自己的部下,時任池州團練使的陶雅出任歙州刺史,以鞏固這塊新得到的地盤。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陶雅到了歙州後就再也沒有挪動過窩,直到天佑十年死於歙州刺史的任上,整整治理二十年。

在那二十年間,大江南北,軍閥混戰不休,地方州縣頻繁易主,然而,在這亂世之中,歙州卻一直歸屬楊行密的南吳政權,而且在有西部饒州鍾傳、東南錢塘錢鏐、獨據婺源的汪武,三面強敵環伺的情況下,歙州不僅能夠自保,還能主動出擊爲楊行密爭奪地盤,最後還是楊行密重要的後勤保障樞紐,這一切都是陶雅的功勞。

這個節度使陶澤,就是陶雅的後人,陶家也是當地的豪門大族,幾代爲官,多是地方刺史、節度使。

所以,陶澤就跟盧絳說了,城內糧草充足,傑出俊傑不少,都可以徵兵入伍,跟宋軍力戰到底。

盧絳感激說道:“多謝陶大人了,大宋滅亡唐國,導致許多百姓家破人亡,我們誓死不降!”

陶澤拱手道:“盧將軍不必客氣,我陶家幾代鎮守歙城,國難當頭,自當爲國效力!”

盧絳老將軍看着中年的陶澤,說道:“陶公以前便是南吳大將,擔任歙城刺史之後,治理的井井有條,當時傳爲佳話,哪怕李唐立國,對陶家也是恩寵有加,一直讓陶家擔任歙城的刺史、節度使,實在難能可貴啊!”

“全憑官家信任!”陶澤謙虛說了一句,眼神中閃過複雜神色。

就在兩日前,陶澤已經接到楊吳復國組織的密信,是胡忠賢替代楊靈兒寫的一封密函,蓋着楊吳新造玉璽,勸陶澤重歸楊吳。

畢竟,當年陶澤的曾祖父陶雅,就是楊行密麾下的將領,深得信任,算是嫡系。

陶家門風嚴謹,曾時刻以吳臣自居,投降李唐也是無奈之舉,畢竟李昪從徐溫手中篡權,然後廢掉了南吳皇帝,建立唐國,整個朝堂順利過度,當時陶家孤掌難鳴,沒有能力反抗李昪的大勢。

如今,楊吳後人找到了他,加上南唐皇族不復存在,唐國疆域四分五裂,許多唐國的刺史、節度使、地方官都在茫然,是力戰到底,還是歸順大宋。

如果是力戰到底,連一個李唐皇室子弟都沒有,都沒有復國旗號可打,有點名不正言不順,難以壯大,聯合其它刺史堅持到底,給彼此復國的希望。

但現在不一樣了,楊吳的後人有消息了,這也是一個精神支柱,跟隨吳國復立,便是從龍之功,也就出師有名,名正言順,有目的性地對抗了。

陶澤一邊支持盧絳對抗大宋,一邊心中暗想着,等時機成熟,找個機會,得跟盧絳老將軍商議,一起重新投了楊吳,不再做亡國唐臣了。

大宋幾路大軍都陷入了鏖戰中,呂崢帶着數萬精兵直奔福州城。

這福州誠又名長樂府,是閩國的都城別稱,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審知被後梁太祖封爲閩王。後唐同光三年,王審知去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不久,王審知次子王延鈞殺死王延翰奪位,並於長興四年(公元933年)稱帝,建都長樂府,年號龍啓,之後閩國政變內亂不斷。

在閩天德三年(945年),南唐於閩國內亂時出兵將其攻滅,但是,由於南唐在閩國不知安撫和治理,反而搜刮當地百姓,惹得當地起義,並藉助吳越兵趕走南唐軍,從此,福州落入吳越國手裡。

如今福州城內,只有數千人馬駐防,被呂崢率軍數萬猛攻,只用了七日,便攻克了這座城池,順利進入了福州城內。

楊吳復國軍的北伐,取得了首戰大捷。

(本章完)

182.第181章 才女登門279.第277章 途中遇伏591.第589章 河道偷襲第五十九章 聚餐之情759.第757章 小團聚第九十九章 甘拜下風第78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694.第692章 沉船事件617.第615章 婚事重提395.第393章 搬府與訪客379.第377章 長街血戰494.第492章 全面瓦解344.第342章 泄密了567.第565章 猛將必發於卒伍329.第327章 樂極生悲304.第302章 不平事487.第485章 議和退兵708.第706章 遍地烽火612.第610章 防線在縮短322.第320章 被滅口了第三十九章 洗洗更健康319.第317章 毒性不強第885章 入宮探虛實286.第284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670.第668章 海闊憑魚躍706.第704章 海運行商543.第541章 不容樂觀第三十八章 救你命三千248.第247章 關心則亂第816章 無功而返485.第483章 方針要調整第九章 蘇記糖葫蘆第二十七章 怕是沒救了第879章 會師彭城第二十六章 武林軼事第778章 另有打算621.第619章 勸降書信到282.第280章 洞裡夜話475.第473章 大戰前夕700.第698章 達成共識527.第525章 伐唐之計451.第449章 招賢納士123.第123章 白家的困局354.第352章 宋國使節團153.第153章 想到一個方子159.第158章 靠靠肩膀沒什麼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陵姊妹花174.第173章 可能跟他有關305.第303章 劉夏江三才子118.第118章 排練探班(第四更)第790章 賀州失守253.第252章 生死與共742.第740章 趙官家雷霆大怒168.第167章 白大小姐的手腕184.第183章 女子有才就是麻煩402.第400章 小團聚277.第275章 各懷鬼胎第九十五章 蘇公子實在太穩健了717.第715章 吳越尋對策第六十一章 睡錯牀第798章 舉國之力,背水一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白家的內憂外患第880章 趙天子回京516.第514章 馭下之道初體驗505.第503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219.第218章 借宿一夜215.第214章 金陵小迷妹332.第330章 澄心堂第五十二章 仗義多爲屠狗輩453.第451章 劍門關!686.第684章 破城前夕606.第604章 名正言順上位232.第231章 陳年舊傷第二十三章 亡命之徒171.第170章 依她三件事590.第588章 事出反常第880章 趙天子回京300.第298章 皇后有救了第八十六章 縱使相逢應不識385.第383章 愛已入骨564.第562章 丹陽伏擊459.第457章 十軍操練第一百零三章 醉酒之後457.第455章 掌控兵權455.第453章 爭分奪秒283.第281章 危機來臨756.第754章 以身殉國第一百零五章 不做小白臉554.第552章 監軍之職756.第754章 以身殉國216.第215章 這個才子不風流680.第678章 來勢洶洶297.第295章 妙手回春403.第401章 家的溫馨634.第632章 擔憂成真417.第415章 我沒意見啊!395.第393章 搬府與訪客第八十一章 憐憫之心576.第574章 私人武裝429.第427章 聚首金陵渡!